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平菇“新科108”配套玉米芯发酵料袋栽高产栽培技术

  2021-04-02    158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根据平菇“新科108”品种生长特点,从菌种培育、培养料发酵、菌袋制作、菌丝生长管理、出菇管理和病害预防6个方面总结玉米芯发酵料袋栽高产栽培技术,为该品种取得较好的栽培效益和快速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 关键词:
  • 发酵料
  • 新科108
  • 玉米芯
  • 高产栽培
  • 加入收藏

平菇“新科108”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科研人员利用单孢杂交方法选育的一个中低、广温型黑色平菇新菌株,该品种菌丝生长温度5~32℃,适宜温度22~26℃,适宜出菇温度15~22℃,河南省可在8月中旬后至翌年5月安排出菇,具有出菇现蕾多、菇型好、温度适应性广、出菇期长、生物学效率高等特点。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自2017年开始,在玉米芯发酵料栽培平菇技术的基础上,研究玉米芯发酵料袋栽平菇“新科108”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确保在取得高产种植的同时,获得优质、高效并加快该品种的推广应用。现将该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培育优质菌种


使用优质菌种是“新科108”玉米芯发酵料栽培取得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培育平菇“新科108”优质菌种应严格按照食用菌三级繁育程序,严格灭菌、接种操作,做好培养环境条件控制、使培育的菌种达到优质的平菇国家菌种标准[1]。此外,结合平菇“新科108”品种特点,还应按以下要求进行生产。

1.1使用适龄菌种繁育生产

适温下,“新科108”母种扩繁7~10d即可使用,原种接种后25~30d、栽培种25~30d可使用。培养时间过长的各级菌种均不宜使用,如栽培种培养时间最长不可超过35d,菌种培养时间过长,酶活性降低[2],影响生产。此外,母种在冰箱长时间(超过3个月)保藏后如果直接用于生产,容易导致菌种活力减弱,抗逆性降低,产量降低,污染率升高[3],因此,生产用母种最好不要长时间在冰箱保存,对于保藏母种,应提前进行复壮后再使用。

1.2使用合适培养基配方

原种可选用棉籽壳99%、石膏1%、含水量60%±2%,或麦粒培养基:麦粒97%~98%、石膏2%~3%、含水量50%±1%[4];栽培种不可单纯使用纯玉米芯作为制种主要原料,可选用:43%~58%棉籽壳、玉米芯30%~40%、麸皮10%~15%、石膏1%、1%石灰、含水量60%±2%。

1.3严格菌种“挑杂去弱”

平菇“新科108”菌丝抗杂力强,生长势强的平菇菌丝能在少量杂菌感染后的培养基上生长,致使成为有隐性污染的菌种。菌种培养期间,尤其母种和原种,一定要严格菌种“挑杂去弱”,及早发现并淘汰感染杂菌和生长势弱的菌种,避免对后期菌种生产造成影响。


2、严格培养料发酵


平菇“新科108”以玉米芯为主料发酵料栽培时,生物学效率一般在80%以上,使用发酵质量高的培养料是提高栽培成功率及平菇“新科108”高产、优质的关键措施。

2.1推荐配方及原料要求

推荐配方:玉米芯500kg料中加入石灰2%~3%,尿素1.5%,过磷酸钙2%;冬季低温季节栽培时应加入5%~10%的麸皮及适量微肥,以便增加产量及提高平菇品质。玉米芯要使用直径0.5~1.5cm的无霉变、无虫害,不能混入太多杂质混合颗粒。

2.2预湿

提前1d将玉米芯按照1∶2.4~2.5的料水比加入石灰预湿,可将石灰均匀撒于料面后,采用机械或人工加水搅拌预湿,要求边加水边搅拌,直至玉米芯全部被石灰水浸透,颜色变成金黄色,轻握预湿后的玉米芯,手指缝有水滴出。

2.3建堆

将尿素、过磷酸钙等辅料均匀撒在料堆表面,使用人工或机械翻料建堆,堆成高度0.6~0.8m(低温季节应适当增加料堆高度),宽度不低于2m,长度不限的梯形堆;堆好后,在堆表面用直径5~8cm的木棒在堆顶部垂直向下打密集的透气孔,行间距30~40cm。建堆后培养料水分约70%、pH9~10,若指标达不到要求,应在刚开始建堆时予以调节。

2.4翻堆

在气温20℃左右条件下,1~2d后料堆中上部料温可达60℃以上,此时即可进行翻堆。翻堆可用自走式翻料机、铲车等机械辅助,直至将培养料翻匀为止,按建堆要求建堆和打透气孔。以后每间隔1d翻堆1次,共翻堆3~4次。发酵过程中注意做好防雨准备,严防雨水进入料内,应提前做好培养料水分、pH的调节,并注意防虫。

2.5发酵料标准

当料堆截面出现大量白色菌丝,培养料颜色呈深褐色,无酸臭味、氨气等难闻的气味,培养料含水量为65%左右,pH8.0左右,上层培养料依然保持在60℃以上[5]时,发酵料即达到发酵标准。


3、菌袋制作


3.1料袋选择

采用折径24~26cm、长50~55cm、厚0.010~0.015cm的低压聚乙烯塑料袋,河南地区早秋栽培温度较高,料袋规格应选择较小规格如宽24~26cm×长50cm的料袋。

3.2菌种准备

选用生长势强的优质菌种。菌种若在低温冷房储存的,应提前3~7d将菌种取出并放至常温遮阴通风处,让菌种恢复活力后再使用。

3.3装袋播种

提前2~3h将发酵好的培养料摊开,料温降至30℃以下后,按照4层菌种3层料或3层菌种2层料的方式装袋,菌种放置料袋边缘,不可深埋料内,接种量不低于15%,适当增加优质菌种播种量,可增加平菇生物学转化率[6],但考虑种植成本,推荐播种量以20%~25%为宜。菌袋装好后直接用直径1.5cm的圆锥木棒在料袋两头刺孔或使用套环加牛皮纸封口。

3.4菌袋及时散热

菌袋装好后不可长时间大堆存放,应做好散热工作,尤其早秋栽培,应及时将装好的菌袋运至发菌场地,避免菌袋堆积生热,引起培养料酸败和菌种死亡。


4、菌丝生长管理


4.1菌袋摆放

日均外界最高气温在25℃以上时菌袋应单层摆放,20~25℃时可2层“井”型摆放,15~20℃可3层“井”型摆放,10~15℃时4层堆叠摆放,10℃以下时可采用多层堆叠大堆发菌。

4.2控制发菌袋温度

发菌期菌袋料温最好控制在20~25℃。适宜条件下,平菇“新科108”菌丝活力强,生长过程会产生较多代谢热,尤其菌丝开始吃料3d后或发菌袋刺孔增氧后,应注意菌袋料温变化。早秋栽培气温较高,气温会短时间超过25℃,甚至30℃以上,此时应利用夜间低温,加强场地通风,促使菌袋快速降温,避免菌袋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冬季气温较低,应通过堆叠发菌或加盖保温材料等措施进行保温发菌,但要勤检查料温,并严格防止发菌袋温度超过25℃,袋温超过28℃时要及时翻堆降温,避免高温“烧菌”现象。

4.3发菌其它环境条件

一是发菌环境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下;二是发菌场地要通风良好,尤其高温发菌季节,一定要注意场地通风散热;三是场地光线越暗越好,避免菌袋直射光下发菌。


5、出菇管理


平菇“新科108”菌丝长满菌袋后,即可移至出菇棚进行出菇管理。

5.1堆叠两端出菇

摆放层数视气温决定,早秋气温较高,堆叠摆放层数一般不超过3层或采用层架出菇,防止菌袋料温超过26℃,影响菌袋出菇;低温期可适当增加摆放层数。可采用解口出菇,两端划口出菇、套环出菇等多种出菇方法,豫北地区多采用两端划口出菇方法,即在栽培袋两端各划1个2~4cm“X”型孔的出菇方法。

5.2菌袋后熟培养

平菇“新科108”发酵料栽培时,刚长满菌丝的菌袋一般不会立即出菇,应在划口后控制菌袋温度在20~26℃,适当延长1周的发菌时间,促进菌丝后熟,增加菌袋营养累积,待有平菇原基现出后再开始出菇期的环境条件管理。

5.3温度

“新科108”适宜出菇范围较广,但子实体生长各阶段要求有所不同。催蕾阶段:料温要控制在26℃以下,以料温在13~17℃,环境昼夜温差在5~10℃最利于出菇;育菇阶段:场地温度控制在25℃以下,以15~22℃最为适宜。此外,“新科108”出菇环境温度低于10℃时,出菇少,转茬慢等;温度高于26℃时,菌柄长、叶片薄,颜色浅等,因此,出菇期间要通过各种增温降温措施,维持出菇环境温度在适宜范围内,以便促进平菇“新科108”高产优质。

5.4水分

出菇期空气湿度保持在85%~95%。一般来讲,温度越高、通风量越大(或通风时间越长)、光照强度越大,菇体表面水分散失就越快,菇体就容易失水。子实体幼小时要少喷水,勤喷水,并注意保持适宜空气相对湿度,随着子实体增大,喷水量增大;喷水后要及时通风,预防菇体表面长时间积水导致病害发生。

5.5通风

保持出菇环境空气清新,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0.1%。随着子实体的生长和出菇量的逐渐增多,应及时增加通风时间。此外,由于平菇“新科108”现蕾较多,尤其早秋头茬菇,现蕾后应提前加大通风量,以免长成“高脚菇”。

5.6光照

出菇期菇房光线不可过暗,要有散射光进入,但不可强光直射,光照强度一般不超过1500lx。

5.7采收

“新科108”单丛出菇现蕾量较多,有效现蕾数目一般在20个以上,非常适宜采收菌盖直径3~4cm,菌盖厚度1.0~1.5cm,菌柄长2~3cm,菌柄直径1.0~1.5cm的优质菇,各地采收时可根据市场需求合理确定采收标准。

5.8转潮管理

平菇“新科108”头茬菇产量较高,可达总产的40%以上,第一茬菇采收后,菌袋积累养分损失较多,应及时清理残留的菇柄和杂物,停止加湿,尽可能保持菇棚接近20~25℃,养菌5~7d后方可按照第一茬菇的管理方式进入第二茬菇的管理。


6、病虫害预防


6.1发菌期病害

发菌期病害主要是木霉、青霉等各种真菌和细菌。

6.1.1选用优质菌种

优质菌种,菌种萌发快、吃料快、抗杂力强,出菇快,病害发生少。

6.1.2严格培养料发酵操作

严格玉米芯选用标准、发酵料水分、料堆高度等要求,按时按要求进行翻堆,调水,辅料添加等,以便堆制质量高的发酵料。

6.1.3添加适量杀菌剂

杀菌剂添加量过大不利于平菇菌丝生长,过小不能有效杀死和抑制各种病原菌生长,预防各种杂菌感染菌袋。以含量45%~50%的克霉灵(主要成分为二氯异氰尿酸钠)为例,添加量为干料的0.1%,可在装袋前1d添加。

6.1.4控制发菌温度

发菌期料温最好控制在20~25℃,温度过低,不利于菌丝快速生长,过高,容易发生各种病害。早秋发菌时应加大场地通风散热,避免菌袋长期处于高温状态。

6.2黄菇病

黄菇病属于细菌性病害,在高温高湿环境条件下发展速度快,不易控制。预防该病害应从管理环节做起,做好水分、通风管理,出菇环境卫生清洁工作,只要预防措施得当,平菇“新科108”在整个出菇期基本不会有黄菇病发生[7]。

6.3菇蚊、菇蝇的防治

推广采用“防虫网+诱虫灯+黄板+安全性药剂”的综合防控措施,虫害严重时应配合食用菌专用杀虫剂同时杀虫。日常管理中应注意做好发菌、出菇场地内外环境卫生清洁工作,减少虫源栖息地及食物来源,也可有效降低虫害。


参考文献:

[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19172-2003,平菇菌种[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2]庄庆利,李冠军,申进文.平菇栽培种培养过程中胞外酶活性变化的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44(2):163-166.

[3]王庆武,丛倩倩,李秀梅,等.不同保藏时间对侧耳属3个种母种的影响[J].中国食用菌,2018,37(3):12-15.

[4]农业农村部.NY/T528-2010,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5]孔维丽,段亚魁,徐柯,等.玉米芯发酵料栽培平菇质量标准[J].中国食用菌,2017,36(4):23-25.

[6]王春弘,李九英,魏银初,等.不同接种量对早秋玉米芯发酵料及发酵半熟料栽培平菇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3,42(8):98-101.

[7]李峰,赵建选.平菇黄菇病的发生规律及预防[J].食用菌,2011,40(6):42-43.


赵建选,李峰,靳荣线.平菇“新科108”配套玉米芯发酵料袋栽高产栽培技术[J].北方园艺,2021(06):171-174.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耕作与栽培

期刊名称:耕作与栽培

期刊人气:1821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贵州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

主办单位:贵州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

出版地方:贵州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1008-2239

国内刊号:52-1065/S

邮发代号:66-27

创刊时间:1981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