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浅谈稻•鱼•菜共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带来的效益

  2019-12-27    388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利用生物防治学、鱼类生物学、生态学等稻鱼菜共生技术而构建的农业生态系统,是妥善利用在稻田里养鱼、种菜,让稻田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结构最终达到稻鱼菜三者互利增收的共赢结果。文章是笔者运用多年的工作经验,对稻鱼菜共生技术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 关键词:
  • 共生技术
  • 生物学
  • 稻鱼菜
  • 经济效益
  • 加入收藏

1、前言


稻鱼菜共生是利用生物防治学、鱼类生物学、生态学等原理而构建的农业生态系统,在稻田里养鱼、种菜,一方面,稻田能够给水生植物、养殖动物带来丰富的天然饵料,以及大量的溶氧;另一方面,水生植物、鱼类的活动又能够为稻田增肥、除草、疏土、除虫,实现了“种菜不施肥、养鱼不换水、水稻生长旺盛”的生态共生效应,这样一来,无疑能够让稻田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结构均可妥善利用,最终达到稻鱼菜三者互利增收的良好效果,本文就稻.鱼.菜共生技术及效益分析进行探讨。


2、田块的选择和建设


2.1 田块的选择。所选的田块应该要选择无污染、水质清、靠近水源、且便于人工操作的田块,最适宜的田块面积为2亩-3亩。

2.2 田块的建设。第一步,为了避免稻田出现坍塌、渗漏的情况,应该要对稻田四周的田埂进行夯实;第二步,在插秧前,将鱼溜、鱼沟进行挖掘。鱼溜的建设:通常而言,可在稻田中鱼沟交叉处开挖鱼溜,可开挖成为圆形区域,深度控制在1米,面积则控制在3%-4%的稻田面积。鱼沟的建设:通常而言,可将鱼沟挖成“井”字型区域,宽度控制在0.5-0.6米,深度控制在0.6-0.8米,面积则控制在3%-4%的稻田面积。防逃设施的建设:在稻田四周构建防逃网,防逃网的材质可为聚乙烯,高度控制在60-80cm,其中入泥30cm40cm,其主要功能在于:避免稻田由于田埂塌陷、田埂漏水、田埂裂缝而出现鱼逃走地方情况,尤其是要单独将防逃网安装在进排水处。

2.3 做平大田,开好操作沟。通过旋耕机来将头道田进行旋耕,在7-8d之后再次开展旋耕,旋耕时要注意保持土壤的软硬适中,切不可过硬或者过糊。与此同时,在耕整的过程中为了防止出现“出苗不齐”的情况,务必要做到高低不过寸。此外,在整田过程中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开好操作沟,以便能够更好地进行田间管理,尤其是要实现围沟与腰沟之间的连贯,以便能够更好地排灌。


3、水稻的栽培管理


3.1 栽培。栽培的水稻品种务必要选择那些分蘖力强、抗倒伏力强、抗病力强的杂交水稻品种,可采取“宽行密植”的原则来进行栽培,栽培的行距与株距均控制在5cm×5cm。

3.2 催芽。科学催芽,确保苗齐苗壮基于催芽原理来看,播种之前一定要注意催出短壮芽,具体方法有3种:第一,高温破胸。将种子浸种一段时间之后,就要及时将种子捞起,并且将其沥干堆在麻袋上,堆放高度控制在10cm-30cm,值得注意的是,需要在种子上方加上一定的覆盖物,既可起到保温效果,又可起到通气效果,此时的温度控制在35摄氏度-38摄氏度为佳,若环境温度高于此温度,那么需要勤翻动种子;若环境温度低于此温度,那么需要适当淋些温水。第二,适温催芽。待种子破胸之后,应该指派专人来定期淋水降温、翻堆操作,并且还要合理摊薄种堆,使种子的发芽温度控制在25摄氏度-30摄氏度为佳,但是要注意不可用温度太低的水来进行淋透。第三,室温炼芽。一旦种子出现露白的情况,那么就可在室内环境对稻谷进行摊晾炼芽,以便能够让稻谷在日后播种后可更好地适应田间自然温度;若遇到阴雨天气、低温天气,还要注意将稻谷进一步摊薄,以便能够更好地用室温炼芽,待天气转晴之后再在田间播种。

3.3 施肥。施肥方式采用一次施肥法,每亩田地施加500kg~1500kg农家有机肥(由动物粪便发酵腐熟而成)+6kg尿素+20kg混合磷肥,施肥时间在耕地前施加,以便形成全层施肥法,既不会影响到田间鱼的生活,又有利于稻田浮游生物与水稻的生长

3.4 除草。水稻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化学除草,这也是决定其最终收成效果的关键,通常都会在苗期与播种前2个阶段来及时化学除草。第一,播种前的化学除草。除草时机可选择在整平稻田之后,且在播种前3-5天,亩用125-150克丁草胺乳剂(浓度为60%)+5-8千克潮湿细土+30-40千克水。第二,苗期的化学除草。在二叶一心期,亩用80-100克乐吉丁苄(浓度为35%)+30-40千克水;在三叶期,亩用40-50克田青可湿性粉剂(浓度为35%)+30千克水。

3.5 科学管水。水稻的灌溉极为重要,务必要秉承“苗期薄水”、“芽期湿润”的原则,分蘖前期的灌溉方式为间歇灌溉,在分蘖中后期则要注意够苗晒田,在孕穗抽穗期则要注意灌寸水。与此同时,在播种至三叶期这段时间内,畦沟内要有水,但是水的高度不能超过畦面,一旦有丝裂出现在畦面,那么可在清晨时分或者傍晚时分灌溉跑马水;在三叶期至分蘖末期间,灌溉方式仍然为间歇灌溉。


4、鱼类放养和蔬菜栽培


4.1 鱼类放养。

4.1.1 稻鱼共作培育鱼种。每亩稻田可放1500尾~2000尾稻鱼,稻鱼长度为5cm~6.5cm,鱼种主要为草鱼,70%为草鱼,搭配10%的鲢鳙鱼、20%的鲫鱼与鲤鱼,大量的实践经验证明,稻鱼共作培育鱼种的成活率可达70%。

4.1.2 稻鱼共作养殖食用鱼。通常而言,由于单季稻田养殖食用鱼的个体较小、生长周期较短,所以,采用双季稻连养方式为宜,每亩稻田可投放50尾鲢鳙夏花、100尾草鱼夏花、400尾鲤鱼,再加以适当的鱼饵,每亩稻田的鱼产量可达到85kg。值得注意的是,在放养前半个月可用生石灰化水来对鱼溜、鱼沟予以消毒,生石灰使用量控制在每亩50kg~100kg。为了避免出现鱼病现象,可在鱼苗放养前浸洗3min~5min,浸洗用食盐水(浓度为5%)。

4.1.3 放养时间。鱼类的放养时间控制在早稻秧苗移栽返青之后,这个时间段最适宜鱼类的生长发育。

4.2 蔬菜栽培。所栽培的菜是指能净化水质的水生植物及可供人食用的蔬菜,这些蔬菜要充分利用其较大的吸收表面积与发达的根系来开展水质净化处理。养殖户可基于市场的需要来对蔬菜种类进行选择,通常而言,若为冬季,那么可栽培生菜、西洋菜等蔬菜;若为夏季,那么可栽培苦瓜、丝瓜、空心菜等蔬菜。


5、稻鱼菜共生的效益


5.1 经济效益。

5.1.1 一水多用,降本增效。稻鱼菜共生技术可将养鱼、水稻栽培、蔬菜栽培结合在一起,同田生长,可将水资源与田地资源最大限度地进行利用,以此来达到“共生互利”的良好效果。养殖动物的游动、蔬菜植物的吸水等均会将土壤层不断地掀动,以此来达到中耕松土的效果,能够对土壤的通气性进行有效改善,还能够切实增强根系的吸肥能力与吸水能力,进而达到水稻增产的效果;与此同时,水稻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也可对养殖动物的排泄物进行有效利用,提高土壤肥力,以此来提高水稻产量。

5.1.2 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稻田的生态种养理念是“生态”与“绿色”,在整个栽培过程中基本不用化肥,且最终生产出来的渔产品、水稻产品的品质一流、安全可靠,竞争优势极佳。

5.2 生态效益。

5.2.1 增加蓄水量。与普通稻田相比,稻鱼菜综合种养稻田的田埂高度要高50cm以上,且保水性较好,基本不会出现漏水、渗水等不良现象,而且平均来说,稻田蓄水量也可增加150~200立方米/亩。若处于洪涝季节,那么可用于蓄水分洪;若处于干旱季节,那么早蓄水、田间水可确保稻田生长必需的水分。

5.2.2 除草防虫防病作用。通常而言,水稻生长的主要劲敌在于稻田杂草,稻田杂草的吸肥速度要比水稻的吸肥速度快四成左右,必然会对水稻生长造成严重影响。当稻鱼菜共作之后,养殖动物、栽培蔬菜会将那些与水稻争空间、争光、争肥的光合细菌、浮游植物、杂草等予以除去,切实降低稻田肥分的损失。与此同时,养殖的鱼类还会将稻田害虫视为天然的上等饵料,进而发挥出生物治虫的效果,进而实现“绿色治虫”的效果,而养殖的鱼类还会将那些落到水面上的纹枯病菌核、卷叶螟、叶蝉、稻飞虱等病害虫进行除去,以此来达到防病的效果。

5.2.3 保肥增肥作用。杂草是病虫害的寄居场所,又是水稻栽培的大害,会对肥料、水分予以大量汲取。鱼类、蔬菜的生长发育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杂草的生长造成一支,而且稻田鱼类的生长速度较快,也会排泄出大量的富含磷元素、氮元素的排泄物,可让稻田的土壤养分得到大幅度增加。


参考文献:

[1]王玉洁,樊荣荣,吕昭君,朱胜男,肖清铁,王维奇,闵庆文,林瑞余.尤溪联合梯田稻作制度的演变与发展[J].亚热带农业研究,2019

[2]向远德,向二英,黄世聪,罗代水,谢玉芳.辰溪县稻田养鱼生态种养技术及效益分析[J].基层农技推广.2017

[3]陆君,王凯伟,吴敏芳.山区新型平板式稻鱼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模式技术要点[J].水产养殖.2016.


张轩.稻·鱼·菜共生技术及效益分析[J].农村科学实验,2019,(26):40-41.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生物资源

期刊名称:生物资源

期刊人气:692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武汉大学,武汉科学技术情报中心

出版地方:湖北

专业分类:生物

国际刊号:2096-3491

国内刊号: 42-1886/Q

邮发代号:38-309

创刊时间:1975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