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述论扬州与连云港的城市文化

  2021-08-31    103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城市文化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扬州与连云港同为江苏省港口城市,城市文化策略却不尽相同。扬州形成了以运河文化为特色的城市文化,连云港则大力推动以海洋文化为核心的城市文化建设。城市文化形成原因除受到地理位置影响,也与各自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有较大关联。

  • 关键词:
  • 城市文化
  • 扬州
  • 文艺观察
  • 连云港
  • 加入收藏

城市文化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彰显了城市的自我定位以及发展策略,而且往往是地方特色的集中体现。扬州及连云港作为江苏省内代表性的港口城市,依据自身历史有各自不同的文化发展策略。学术界对扬州及连云港城市发展研究较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古代文学作品中城市形象探究及对古城址的考察研究,如张兴龙《唐代以前扬州城市的人文学阐释》[1]等。其次,近代城市文化及形象塑造,如何峰《南巡、盐商与清代扬州城市景观的变迁》[2]等。最后,当代城市发展问题,包括交通、文化、城市形象、城市建筑等,相关研究成果如:周海华《关于连云港特色街区建设的调查与研究》[3]等。城市史研究注重单体城市、综合性研究,扬州与连云港同为江苏省港口城市,但因所处地理位置不同二者城市文化策略有所差异,本文试图通过考察二者城市文化特色,分析同为港口城市但文化策略不同的原因,以求对港口城市文化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一、城市历史概况


(一)扬州

扬州,古称广陵、江都、维扬,随着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扬州也因优越的交通地理位置一度繁盛,唐后期战乱频仍,扬州城受战乱影响,走向衰落。据文献记载及学者考察,自春秋后期周敬王三十四年吴王夫差筑邗城以来,历战国、汉、六朝、唐、宋以迄于明,都曾在这里建筑或修缮过城池,扬州在古代的城址,《左传》《后汉书》《雍州府治》等著作中均有相关记载但较为简略,对扬州古城的考察除依据相关文献记载,更多为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相互结合。

蜀岗城遗址为扬州古城遗址,蜀岗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据明朝嘉靖年间《扬州府志》记载,广义上的“蜀冈上自六合县界,来至仪征小帆山入境,绵亘数十里,接江都县界,䧨俪正东北四十余里,至湾头官河水际而微;其脉复过泰州及如皋赤岸而止”[4],狭义的蜀岗则指今扬州市西北郊区瘦西湖以北的黄土冈地。扬州古城在朝代更迭中遭到反复破坏及重新修缮,但城池结构遵循唐朝后形成的棋盘式布局,城内设有商业贸易的场所。扬州城范围变化受战乱及自然环境的影响,唐朝末年,扬州城受战乱影响人口锐减,作为重要的交通道路,得益于处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且为运河起点邗沟所在地。但在唐以后,扬州渐呈衰落态势且范围越来越小,原因之一即为长江河道东移,河道淤塞,使因运河而兴的城市在近代渐渐失去其优势地位。

(二)连云港

连云港为江苏省海港城市,公元前221年,秦代在此设立朐县,唐代至清朝称作海州,民国时期设立连云市并建立连云港。“连云”名称“由‘连岛’和‘云台山’各取一字,有‘民帆舰舶连云’,海运昌盛的寓意”[5],连云港发展自古便与港口有密切联系,且随海岸线变动而具有迁移性。据考古发现,史前文明藤花落遗址已有城墙,大都使用堆筑技术,在靠近城墙外侧的墙体使用版筑技术,相较于同一地区其余古城遗址,其开挖了基槽,史前城墙的建造表明文明发展程度,藤花落遗址的发掘为研究连云港城市历史奠定了基础。

古代海州城港口商业经济繁荣,且产品远销日本、新罗等地,唐代已设立学宫,木雕技术精湛,道教、佛教等宗教在海州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宋朝设有驿站且为当时全国六大茶市之首,“海州、荆南茶善而易售,商人愿得之,故入钱之数厚于他州”[6],茶叶贸易给海州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海州在宋朝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明朝初期,海州地区遭遇战乱,城镇遭到极大的破坏,自然灾害又使当地田地荒芜,明朝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不得从事海上贸易,民众集体内迁的政策使以海港贸易繁荣的海州迅速衰落。但与此同时,农村集市贸易有所发展,海州与内地联系加强。海州城依山水而建,周围分布较多集镇,如:石城镇、南口镇等,疆境内多山,河流众多。明代海州城集市较多,不仅城内分布众多集市,城外村镇也与集市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明代海州官员注重水利建设,将兴修水利作为发展农业的重要举措之一,多次对城墙、衙门、公馆等进行修缮,并修建多座庙宇,如:大云寺,兴国寺等。清代初年,海州疆域建置仍延续明朝,盐运业得到了较大发展。

总体看来,扬州与连云港城市发展均与地理位置有较大关联,扬州得益于京杭大运河,连云港则得益于天然海港。二者城址均为河道环绕,虽都因航运而兴,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却孕育出不同的城市文化,在当代城市建设中,城市文化作为城市重要名片,在历史与现代之间起着重要的承续作用。


二、城市文化


扬州与连云港城市文化形成有所不同,但都与运河、海洋有较大关联。扬州因运河而兴,文化底蕴深厚,诗词、曲艺、运河、盐运等均成为当代扬州城市文化特色。连云港因海港而盛,古典名著、国际都市等城市特色均与其优越的交通地理位置相关。现就两座城市核心文化做一简要论述。

(一)扬州:运河文化

京杭大运河为中国古运河,隋朝时为巩固统治,加强南北间的联系,统治者修建了南起余杭北至涿郡的运河。京杭大运河至今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大运河的修建,不仅仅巩固了统治,使交通便利,而且使沿线城市经济得到发展。京杭大运河河段之一邗沟,流经扬州城,并使唐朝扬州城商业贸易得到极大发展,隐隐有超过北方大都市的态势,明清时期,随着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扬州因运河发展的优势地位丧失。但京杭大运河保存至今,对于现代扬州城市文化建设无疑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大力发展旅游业,挖掘当地特色文化资源成为每个城市发展战略之一,扬州作为江南城市,自古便享有盛名,京杭大运河更为其发展特色旅游业提供了便利条件,形成其独特的运河文化。

(二)连云港:海洋文化

连云港自古即与海相连,秦代首设朐县,位于朐山以西,民间谚语“浪打朐山头,船拢黑风口”即是此地的形象描述,东魏时建置海州。唐代海州港为繁荣的商业港口;北宋时期,为鼓励海外贸易,统治者在海州专门设置高丽亭馆;明清时期,由于政府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海州经济受到冲击;民国22年,实施建设连云港。由此可见,连云港的历史始终与海洋相连,现代连云港则以海洋文明为文化建设方针之一,极大地推动了连云港城市的发展。连云港政府重视海洋文化,并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2001年始,举办中国“西游记”文化节,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观,西游记文化成为连云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文化节是连云港政府围绕海洋文化而举办的大型文化类活动,文化节通过表演,传承历史文化的同时,构建现代城市文化发展特色,体现了对海洋文化的利用。


三、城市文化形成原因


城市文化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何时都彰显其独特的价值,文化产品、历史传承、城市建筑等都可视为城市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扬州与连云港同为江苏省城市,在城市文化建设方面定位有所不同但又具有着相似性,究其原因,可从地理位置与历史底蕴两方面展开论述。

首先,地理位置。扬州位于京杭大运河与长江交汇处,隋代大运河的开通为扬州运河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各地盐商汇聚于此,对扬州建筑、文化等均产生了重要影响,盐商的兴盛得益于运河,盐商文化与运河文化共同构成扬州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连云港临近海洋,自古即为海港以及军事要塞,海上贸易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海洋文化的形成,以海为生使连云港与海洋文明结下了不解之缘,现代连云港作为沿海开放城市,海外贸易在拉动城市经济方面仍然起着重大作用。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连云港对海洋文化进行开发利用,衍生出周边旅游景点、文化产品、戏剧作品等。地理位置的不同往往影响城市自我定位,扬州与连云港作为沿河沿海城市,文化建设自然而然与河海相关。

其次,历史底蕴。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古中国文化并未断裂,而是承续下来,各地也因此有了自身独特的文化。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镜花缘》等即取材于连云港,文学作品创作使连云港文化宣传具有当地特色,也获得了“大圣故里”的美称。大型纪录片《扬州盐商》对清代扬州盐商的日常生活等进行了记录,文学作品与现代媒介方式结合,成为城市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


四、结语


扬州与连云港有各自的城市发展史,二者均因航运繁荣,古城营建均遵循唐朝以后形成的城市布局,城内设有商业交易场所及居民住宅区,城市文化作为城市建设的集中体现,往往由其所处地理位置及历史底蕴决定,现代城市建设往往借鉴古代文化,当今社会第三产业发展,旅游业兴盛,各地政府重视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对传承古代经典发展现代城市均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兴龙.唐代以前扬州城市的人文学阐释[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3:44-50.

[2]何峰.南巡、盐商与清代扬州城市景观的变迁[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69-75.

[3]周海华.关于连云港特色街区建设的调查与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9:100-104.

[4](清)李斗撰,周春东注.扬州画舫录[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1:414.


文章来源:王江雪.扬州与连云港城市文化述论[J].今古文创,2021(34):102-103.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文艺

期刊名称:大众文艺

期刊人气:1908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

主办单位:河北省群众艺术馆

出版地方:河北

专业分类:艺术

国际刊号:1007-5828

国内刊号:13-1129/

邮发代号:18-45

创刊时间:1956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1-3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