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浅谈新时期宁波走书传承发展的对策

  2021-05-11    79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宁波走书是浙江省四大地方曲艺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娱乐市场的丰富,传统曲艺举步维艰,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线下表演受到巨大冲击。本课题组针对此问题进行了广泛调查,发现宁波走书存在受众有限、剧目内容缺乏创新、传承人后继乏力、缺乏有力的传播手段和传播途径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对应举措:为宁波走书注入时代元素,多种方式培养传承人,保护和研究相结合,丰富传播形式,扩大传播力度等。

  • 关键词:
  • 地方曲艺
  • 宁波走书
  • 文化娱乐市场
  • 新时期
  • 艺术传承
  • 加入收藏

宁波走书,又名莲花文书(犁铧文书),是流传于宁波、舟山、台州一带,用宁波方言进行演唱的地方曲艺。演出时,一般一名演员配备一两名乐手伴奏、伴唱。舞台上设一张桌子,桌上放置一把折扇、一块手帕、一块醒木这三样走书艺人的必备道具。演员除“说”“唱”“弹”外,表演中还需做到“噱”和“渔”。“噱”是以滑稽的语言动作引人发笑;“渔”是一人饰演生、旦、净、末、丑多种脚色。因其本土化的方言唱词、生动有趣的剧目、原汁原味的伴奏和接地气的表演方式,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

自诞生以来,宁波走书的发展经历了起起伏伏。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迎来发展历史的巅峰时期,走书表演在舟山、台州都大受欢迎。但“文革”对其发展造成了致命打击,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宁波走书才重获新生1。此后,政府通过各种方式来积极重振走书艺术:2008年,宁波走书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宁波走书传承基地正式落户宁波市咸祥镇咸六村。尽管政府以及走书艺人作出了种种努力,但由于时代文化生态的变迁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宁波走书的演出市场日益萎缩。曲艺队解体,大批走书演员纷纷转行,现今常年活跃在舞台上的走书艺人仅剩下十余人,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对线下表演的冲击,走书艺术陷入濒危之境,亟待抢救保护。


一、新时期宁波走书传播与发展的问题分析


本课题组对此开展广泛调研,走访了宁波走书艺人群体,认为宁波走书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走书受众有限

宁波走书是极具地方特色的表演艺术,内容以宁波方言为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普通话普及,能熟练掌握地方方言的群体逐渐缩小。况且,宁波走书具有“土语化”的腔调特征,主要以流行于老底子的宁波郊区和农村老百姓所创造和常用的土话俗语为基调。这对城市化的年轻一代、外来观众理解和欣赏走书表演造成很大的困难。其次,随唱随走的表演形式,造成表演场地难以配上实时的普通话字幕,走书表演的现代技术提升难以推行。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娱乐方式和内容变得异常丰富,审美观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曲艺的内容、形式都难以吸引现代的年轻观众。

(二)剧目内容缺乏创新

走书的剧目通常为代代相传的传统剧目,例如《平阳传》《天宝图》《紫金鞭》等。这些传统剧目多从历史故事取材,内容相对固定;在表演效果上,主要因艺人自身的表演特点而呈现不同的特色,难有突破性的创新。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宁波走书响应国家一致抗疫的口号,创作了一些贴近生活、反映现实的新作品,例如乐静创作的《我放心啦》、闻海平老先生创作的《上下齐心抗病毒,拨开云雾见青天》《白衣天使奔前方》等。但这种创作大多是响应政府宣传要求,自发创作、贴近现实的剧目少之又少,缺乏既符合现代大众审美又有艺术性的新兴剧目。

(三)传承创新后继乏人

宁波走书和大多数的非遗曲艺一样,通过师徒之间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传承。如今,老一辈的优秀传承人年岁已高,急需新鲜血液。而传统的培养方式过程往往十分漫长,师傅唱一句,徒弟跟一句,一个徒弟想要出师,不仅需要练习说、唱技能,还要分饰角色,通过神态、声音、动作的变化来传递情绪。要想在舞台上收放自如、游刃有余,必须得“台下十年功”。传统的教学传承手段,漫长的学艺道路以及不够明朗的未来让普通人望而生畏,难以潜心学习,以致后继乏人。

(四)缺乏有力的传播手段和传播途径

宁波走书多由宁波曲艺家协会、艺术团联系表演艺人,以展演的形式进行表演。演出时间、演出地点不固定,缺乏标志性的线下表演场所,即使有人想听走书,也难以找到走书的表演地点,于是走书逐渐淡出人们日常生活的视野。新时代的走书虽然根据时势需求开始在网络平台发布作品,例如,“鄞州非遗”公众号推出“空中书场”专栏,“慈溪本土文化”公众号下有宁波走书直播剧目,但是缺乏有影响力的传播引导,线上的展示相对分散,用户参与度不高。线上线下都缺乏有一定影响力的传播手段和传播途径。


二、宁波走书传承发展的对策


针对目前宁波走书保护传承、传播发展的困境,本课题组提出以下建议。

(一)为宁波走书注入时代元素

一味“守旧”并不是保护传统曲艺的好做法。要想走书艺术生生不息,在新时代焕发生命力,就需要将其置身于现代市场,适应现代人的文化消费需求。内容上“旧壶装新酒”,将现代生活、流行话语引入剧本内容和台词中,结合当下时事热点、观众喜好,创作出具有现代生活气息的新作品,使宁波走书更具有感染力和时代性。表演上“新壶装旧酒”。宁波走书是一种传统说唱艺术,走书唱腔与现代流行元素有结合的可能性,可大胆地与年轻人喜欢的说唱、流行唱法相结合,将传统曲艺的唱腔、曲调融入现代表演形式中,打造有地方特色的走书单曲。表演场地可进行舞台化、时尚化的改造,使之更符合大众趣味和观赏性,由此获得更多的“观众缘”。

(二)多种方式培养传承人才

针对传统的走书人才培养难题,可采用多种现代教学方式培养传承人。例如,将走书知识编入乡土教材,与地方中小学课外活动、兴趣课程结合,一方面培养观众,一方面吸引学生投身专业学习中。在艺术学校开设宁波走书专业,系统教授宁波走书历史、乐理知识、演唱方式、语言艺术等内容,强化实践训练,孵化出一支会表演、会弹奏、能创作的演出队伍。还可以通过线上选拔的形式,联合非遗中心等官方公众号,网络海选年轻一代中喜欢走书,愿意参与传承创新的好苗子。与此同时,对有天赋的走书苗子,要提供更多的舞台实践机会,不断提高其走书演绎的能力。可通过比赛、展演、曲艺周等活动形式,让年轻弟子不断提升业务素养,并将丰富的实践成果整理、转化为系统的走书理论,实现长效的人才培养机制。

(三)保护和研究相结合

在创新发展的同时,传统走书的经典剧目、表演也需要保护研究。因为走书表演的流动性和口传心授的传授形式,剧目手稿通常流散各方。地方文化部门或曲艺协会应建立走书剧目数据库,系统地收集各传承人的经典作品、表演资料及文字材料等。这样既可以抢救传统曲艺遗产,又便于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创新利用。同时,结合地方高校的科研力量,展开宁波走书的保护研究。调动当地师生的积极性,开展有关宁波走书的课程和研究课题,通过课堂教授宁波走书知识,课下观看走书表演、田野调查、访谈传承人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当地曲艺的认同感和使命感。

(四)丰富传播形式

1. 线下结合文化活动,固定书场

根据走书表演的特性,可在宁波曲艺协会、艺术团体、非遗中心等文化机构的协助配合下,实现时、空两个维度的固定书场。在时间维度上,设计较为固定的日常表演场次,有计划地结合地方文化节庆活动、民俗活动和非遗展示活动等时间段,固定走书展演的时间,方便更多的观众接触、了解宁波走书。在空间维度上,尽量设置固定的表演场地,并将固定书场与热门旅游地点相结合,例如城隍庙、月湖公园、南塘老街等宁波的知名景点。不仅可以让本地观众知道热门书场的地点,做到“有迹可循”,同时也可以让外来游客有机会感受宁波本土的特色曲艺表演,打造宁波旅游的新名片。此外,固定走书表演班底,编写走书表演花名册,轮流进行走书演艺活动。这样不仅能为曲艺工作者带来固定收入,也能让观众熟悉走书艺人,增加表演者与观众的黏性,打造粉丝效应。

2. 线上丰富形式,跳出框架

随着线上曲艺发展的新趋势,宁波走书的云端传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可以顺势转向更为年轻化的B站、抖音、快手等视频平台,结合短视频剪辑方便快捷的优势,制作轻松有趣的走书视频,让传统的走书变得更加活泼有趣。同时,还可以与宁波本土的自媒体结合,例如“阿拉宁波”“鄞响”“甬派”等,根据当下流行的拍摄手法,打造出草根走书网红,推出走书个人频道,赋予非遗曲艺新的文化娱乐价值。

(五)扩大影响力度

演出之外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扩大宁波走书的影响力。例如:可以与宁波本地公交、地铁、机场合作,播放宁波走书形式的温馨提示、站台报送等内容,以耳目一新的形式,让人们感受到宁波的地方特色,潜移默化地提高人们对地方曲艺的接受度。相关本土自媒体软件也可以设置宁波走书的开屏广告,让人们能通过网络看到宁波走书的文化魅力,听到宁波的曲艺之声。宁波走书还可从文化产业的角度切入,挖掘其故事内涵、文化价值和艺术成就等内容,创作出带有走书元素的影视作品。开发系列IP产品,设计文创产品,实现产业化的发展,提升走书的知名度。


三、总结


宁波走书作为传统地方曲艺,它的保护传承除了对传统剧目、表演形式的继承以外,还需要自身不断地主动创新,更新走书表演内容和形式,创造出符合新时期大众需求的文艺作品。这不仅要靠相关部门的支持,更要靠走书艺人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新冠肺炎疫情是危机,它将走书艺人的表演步伐按下了暂停键,将地方传统曲艺传播发展的问题展露无遗;但同时也是机遇,它让传统曲艺与现代生活更加贴近,让人们发现了宁波走书更多的可能性。未来宁波走书何去何从,不妨从危机中获取经验,破解难题,从而推动其在更高、更大的舞台上继续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李蔚波,陈素君.宁波走书[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12.

[2]潘莉,曹凌燕.宁波走书艺术的起源、保护与发展[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03):36-39.

[3]钟丽君.行走在乡野的曲艺——宁波走书研究[D].温州:温州大学,2016.

[4]王福近.“非遗”保护语境下戏、曲的传承发展之路——关于桂林戏曲、曲艺的保护与传承的四点思考[J].桂学研究,2018(00):226-231.

[5]赵寒冰.疫情下如何做好戏剧普及和推广[N].中国文化报,2020-06-08(003).

[6]殷健.新时代传统曲艺传承创新路径研究——以扬州评话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21):107-109.

[7]李凌.传统曲艺的现代化转换及价值[J].曲艺,2021(01):32-33.


虞佳芯,严红彦,祁璐瑶.新时期宁波走书传播与创新发展研究[J].视听,2021(05):174-175.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文艺理论与批评

期刊名称:文艺理论与批评

期刊人气:2130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艺术

国际刊号:1002-9583

国内刊号:11-1581/J

邮发代号:82-205

创刊时间:1986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