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部署的科学方法

  2021-05-11    122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战略部署服务于战略目标,是实现战略目标的整体规划。深刻领会和贯彻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部署,需要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担负的“四个伟大”历史使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要求这三个维度,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部署的重大意义。在此基础上,系统完整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部署的基本内容,并学会运用蕴含其中的科学方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拓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四种形态与“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

  • 关键词: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伟大意义
  • 战略部署
  • 新时代
  • 科学方法
  • 加入收藏

十九大报告通过回顾五年来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取得的优秀成果,作出了我国社会由站起来、富起来进入强起来的新时代的政治判断,深刻阐述了我们党新时代推进“四个伟大”的历史使命,生动展现了我国社会从第一个百年目标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美好前景,从第五部分到第十三部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部署作了具体谋划,为我们党指明了前进方向。深刻领会和贯彻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部署,需要把握以下三个关键环节。


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部署的重大意义


十九大报告全文有32000多个字,13个部分组成,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与中国的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现代化与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民族伟大复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有机统一,呈现出实践基础上由新时代、新思想、新历史使命、新征程到新的战略部署,这样一个由理论上升到具体实践,并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波澜壮阔的进程。

1.1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是一个接力的历史过程。在恢弘的中国历史画卷中才能找准中国共产党的位置,才能显示出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的巨大贡献。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历史大事,中国共产党领导与团结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经过革命、改造、改革和建设,使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并进入强起来的新时代。从世界现代化的视角来看,是中国由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新时代。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就是“四个伟大”,即实现伟大梦想、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建设伟大工程。

1.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理论作指导,推进“四个伟大”实践,需要新思想作指导。从十八大以来在实践中形成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八个明确”为基本内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国家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国梦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还有一个由理论转化环节,就像自然科学领域中的工程,这就是“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和实践要求。

1.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要求

那么,新征程的空间布局和具体战略部署,就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以及军队和国防现代化、祖国统一、在世界上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在当代中国的生动表现。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创造历史,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领导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上。党的全面领导之所以重要,就在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打铁必须自身硬”,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必然成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主旋律。伟大的梦想需要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奋斗,报告最后向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特别是青年一代发出了共同奋斗的召唤。


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部署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部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针对新时代新矛盾,肩负“四个伟大”历史使命,沿着新征程,朝着新目标,按照战略安排而制定和贯彻执行,其包含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2.1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部署

经济建设方面,新发展理念需要被彻底地贯彻,为了建成现代化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就必须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在主要位置,加速推进经济发展中的质量、效率和动力的变革,使我国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得到提高。政治建设方面,必须要坚定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建立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强调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在文化建设方面,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更加昌盛,将文化工作中的领导权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得到培育和践行,强调文化自信是我们更深厚更有内涵的自信。

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就是要把文化与道路、理论、制度等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在社会建设方面,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使全体人民都能更加公平地享有发展的成果,使人民能够感到更加幸福,更加踏实,更加地有安全感。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要贯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环保、自然恢复的理念,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机制的改革,从而建设美丽新中国。

2.2 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的重大部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改革开放的推进,是与对时代主题是和平和发展的判断分不开的。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整个世界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变成了联系密切、相互影响、合作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人与民族仍然以国家为单元存在,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而社会主义国家只有“一大四小”的情况下,强大的军队和强大的国防是和平发展的坚强保障。面对国际形势的剧烈变化,面对保卫国家安全的迫切需要,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是必须坚持的,将习近平的强军思想贯彻军队建设始终,强调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打造不仅属于党领导而且有优良作风有打胜仗能力的人民军队,从而实现强军梦,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

香港、澳门地区想要实现形成稳定的局面,就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方针,对于台湾关系必须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只有这样才能使香港同胞、澳门同胞以及台湾同胞有更强的爱国意识,有更深的民族精神,从而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发展。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一直在走的道路,这条道路要求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坚持世界和平的目标,从而带动共同发展,积极倡导“一带一路”与各个国家进行合作,为推动新型的国际关系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2.3 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部署

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就一定要一直坚持党的领导。党是办好一切事情的关键所在。俗话说“打铁必须自身硬”,全面从严治党绝不能草草了事,必须始终坚持。尤其是强调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和全面增强党的八种执政本领,为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了可遵循的基本原则,指明了前进方向。我国有14亿人,想要领导人口如此众多的国家我们党不仅要在政治方面手腕硬起来,而且也要有更高强的本领。

只有既是业务工作的行家能手,又是党务工作的内行,才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第一种本领与后七种本领体现了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内修与外达的有机统一。只有增强了本领,我们党才能不畏建设国家中的重重困难,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带领人民取得更伟大的胜利。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部署的科学方法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中的进一步的具体延伸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部署,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及其社会形态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道路、制度、文化形态在现实世界里就展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3.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拓展完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我国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放国门进行改革开放,逐步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作为立国之本的“四项基本原则”构成了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认为,我们的任务不仅是要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更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两个方面要均衡发展,不能只重视其中一个方面而偏废另一个方面。党的十五大不仅将邓小平的这些理论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遵守的原则性思想,而且进一步提出了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完成的多方面目标,具体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

党的十七大通过基本纲领对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都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这使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又一次加快了。党的十八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当中又加入了生态文明建设,从这里开始形成了五位一体的正式局面。从“两个文明”,到“三大建设”,再到“四位一体”“五位一体”,把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水平大大提高了。

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哲学基础

唯物主义历史观从社会生产实践出发,把人类社会理解为复杂的大系统。在人类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人们有相当的,不可避免的,仅靠他们的意志不能改变的关系,也就是说,这种关系是适应他们这一时期的物质生产力发展的。这些生产关系加起来形成了社会的基本经济结构,并以合适形式的社会意识来适应它。对此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关系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这就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论,而且也是分析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的社会结构论。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视野里,作为社会形态分析结构范式由三项组成,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总和即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上层建筑)构成了生产力。列宁说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强调建立先进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论述到未来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将由经济、政治、文化构成,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中国化。

在毛泽东看来,经济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分为政治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上层建筑,分别构成了政治和文化。这种社会结构的分析范式迄今仍然沿用,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丰富为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社会建设和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总布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及其中国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部署的哲学基础,为认识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布局提供了根本的方法论指导。

3.3 马克思主义的四种形态与“四个自信”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从理论囊括的范围广度和适用度来看,依次体现为这样的梯度,也可视为理论的层次性:辩证唯物主义(自然界、人类社会及其思维)、历史唯物主义(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趋势)、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结论就是它的逻辑起点,实现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客观趋势化为目标和主观努力构成战略策略的有机统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内含于他们对具体历史事实的分析之中,不变的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即立场、观点、方法,可变的是随历史情势而呈现出的不同形态。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是人民的立场,观点是唯物辩证的,方法是站在人民立场,以唯物辩证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策略、方法等。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在现实世界里,呈现出四种态势。理论态势的马克思主义,又称为共产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在理论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开展的实践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改革、共产主义运动,都是它们的名字;而这种实践活动的成果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理想目标层次的共产主义是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有机统一。

在中国,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一起支撑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我们一定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马克思主义是革命性、科学性、实践性的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论是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的。

3.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

新时代“五合一体”的整体布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经济建设是基础更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这为我们夺取新时代伟大胜利提供了实践遵循。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的时期,我们的共产主义运动踏上了新的旅程,以党的十九大的思想为指引,全面推进“五位一体”整体布局,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努力书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历程的伟大篇章。我们还要深入了解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和外交工作的具体情况进而作出符合实际要求且具体可行的重大安排。这是全面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可靠保证和基本条件。要深刻领会并坚定执行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部署,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4、结语


毛泽东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要立足我校改革发展、党的建设的实际,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到学校工作的各方面。乘全国民办教育工作会议即将召开的东风,针对民办高校发展中存在青年大学生对高等教育提供更优质服务的需求与不均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强优势、补短板、填空白,在内涵式发展上下功夫,在培养优秀人才上勇于创新。

施一公领衔的西湖大学开辟了民办高校高起点、高目标、高质量发展的新途径,朱清时在深圳创办的南方科技大学时至今日变成公立高校,东湖大学(原武汉大学东湖分校)依靠武汉光谷高科技园区提升育人质量,《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支持“双一流”建设高校在新区办学,以新机制、新模式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雄安大学,统筹科研平台和设施、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中心资源,构建高水平、开放式、国际化高等教育聚集高地。这些对于民办高校探索内涵式发展道路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切实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到现实工作中去,把我校打造成我国民办高校的旗舰店。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1.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15.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4]肖冬松.正确认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EB/OL].中国江苏网,2017-12-29.

[5]邓清柯.全面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N].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2017-12-22.


靳戈,姚锡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部署的科学方法探论[J].商展经济,2021(09):121-124.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期刊名称: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期刊人气:1304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共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主办单位:中共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政治

国际刊号:1004-5961

国内刊号:11-3040/A

邮发代号:82-821

创刊时间:1990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