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探究茶树主要害虫防治现状

  2020-03-08    808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通过对中国茶树害虫的种类和危害情况的总结,论述了危害茶树较重的茶尺蠖、茶小绿叶蝉、茶橙瘿满、黑刺粉虱等害虫的概况,展望了防治茶树害虫技术研究进展以及发展前景,希望可以为茶树生产中主要害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 关键词:
  • 危害情况
  • 种类
  • 茶树害虫
  • 防治技术
  • 加入收藏

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地,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之一。茶叶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具有极其重要地位。在茶树生产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了茶叶的产量及质量。近年来,随着气候、栽培方式及耕作模式的变化,导致茶树上病虫害种类逐渐增加,且危害程度逐渐加重,危害范围呈扩大趋势[1]。茶叶虫害的发生已然成为影响茶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笔者将对目前茶树上虫害最新研究情况进行综述,旨在为更好地防治茶树害虫提供参考依据。


1、茶叶害虫的种类及其危害


1.1 食叶类害虫

茶树上危害较重的食叶型害虫大多为鳞翅目害虫,主要有茶袋蛾、茶长卷蛾、茶白毒蛾、茶毛虫、茶尺蠖、云尺蠖、茶黑毒蛾、肾毒蛾、茶蓑蛾、斜纹夜蛾,这类害虫主要以幼虫取食叶片,造成叶片空洞或者缺刻,从而影响茶树的生长及长势;茶小卷叶蛾、茶长卷叶蛾这类害虫以幼虫在叶片上吐丝、卷叶啃食叶肉为害,使得叶片徒留一层表皮,严重时造成茶树叶片焦黄枯褐,芽梢及植株生长受抑,茶叶产量及品质下降。还有一类鞘翅目害虫,主要以成虫啃食茶树叶片和嫩梢,幼虫钻蛀土壤危害茶树根部为害,如茶角胸叶甲和茶丽纹象甲。

1.2 刺吸类害虫

在茶园危害较多的刺吸类害虫主要是螨类,主要有咖啡小爪螨、茶橙瘿螨、茶叶瘿螨、茶跗线螨、茶短须螨等,这类害虫主要以成、若螨刺吸茶树叶片汁液,使叶片逐渐失去光泽,严重导致叶片脱落,影响植株长势及产量。二类是蝽类,主要有茶网蝽、长肩棘缘蝽,这类害虫主要是以成、若虫刺吸植株叶背汁液,造成叶片背面产生白色的小斑点,使植株叶片生长受阻。三类是叶蝉类,主要有假眼小绿叶蝉、茶小绿叶蝉,这类害虫主要以成、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影响芽梢正常生长。四类是茶蚜,主要是以成、若虫刺吸嫩梢汁液为害。五类是粉虱类害虫,在茶树上危害最严重的就是黑刺粉虱,主要以成、若虫刺吸叶背面汁液,分泌蜜露并诱发煤污病,影响茶叶的产量及质量。六类是蚧壳虫类,主要有角蜡蚧和椰圆蚧,这类害虫主要以成、若虫刺吸枝干或叶背汁液为害,严重导致叶片脱落,影响茶树长势。

1.3 钻蛀类害虫

茶树上危害严重的钻蛀类害虫主要是茶子象甲,主要以成虫啃食茶果和嫩梢表皮,幼虫钻蛀入茶果内危害。


2、主要害虫的研究进展


2.1 茶尺蠖

茶尺蠖,又名拱背虫、造桥虫等,鳞翅目尺蠖蛾科害虫,是茶树上一类发生普遍且危害严重的食叶类害虫,主要危害茶、油茶、大豆、山茶、芝麻、豇豆、山核桃、石榴等植株[2]。幼虫喜栖息在叶片边缘,以幼虫取食嫩叶边缘危害,危害严重时可将叶片全部吃光,徒留秃枝,不仅影响植株的长势,还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及品质。该虫主要发生在长江流域以南的茶叶主产区,以江、浙、皖、湘等省发生更为严重[3]。幼虫期共4龄,温度越高,幼虫期发育历期越短,在18℃下,整个幼虫发育历期为26.9d,而在27℃,幼虫发育历期为12.1d[4]。袁争等[5]通过对茶尺蠖人工饲料营养成分及饲养结果分析表明,以茶叶粉+大豆匀浆或茶叶粉+麦胚粉为主要营养成分配制的茶尺蠖人工饲料,营养较为均衡,有利于茶尺蠖整个生育期的营养所需,但在继代饲养方面,李云寿等[6]采用茶叶粉+酵母片粉+蔗糖作为茶尺蠖三大主要营养供给配方效果最好,在继代饲养5代之后,幼虫的存活率依然很高,这为茶尺蠖大规模标准饲料工厂化生产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基础。高旭晖等[7]研究发现,茶尺蠖成虫多于在黄昏至天亮之前羽化,成虫羽化24h后性成熟,雌雄成虫求偶交配发生在20:00—翌日01:00,交配高峰期在22:00—23:00,翌日黄昏开始产卵,卵多产于树枝、叶片或土壤缝隙中,雌虫在产卵2~3d后死亡。

徐秀秀等[8]研究茶尺蠖的飞行能力及扩散行为发现,2日龄的雌、雄成虫在持续飞行时间和最大飞行速度方面能力均为最强,雌、雄成虫的平均飞行距离在8km以上,一次最远可飞行的距离约2km,4日龄的飞行能力最弱。选育和推广抗虫品种是治理茶尺蠖的经济有效的措施之一。吕文明等[9]、郑高云[10]、金珊等[11]利用EPG技术筛选到了如碧云、平利茶、农抗早等对茶尺蠖有较强抗性的材料。目前,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与数据分析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完善,很好地揭示了茶树抗虫的分子机制,同时也为抗虫育种带来了新的指导方向。李喜旺等[12]研究表明,利用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可在茶园中作为大量诱捕和虫情监测的手段来应用,当诱捕器挂放密度约为16个/hm2时对茶尺蠖幼虫的校正防治效果可达88.44%。赵丽等[13]开展了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悬浮剂、茶核·苏云菌、0.6%苦参碱水剂、1%苦皮藤素乳油4种生物农药防治茶尺蠖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化学药剂联苯菊酯相比,茶核·苏云菌、0.6%苦参碱水剂、1%苦皮藤素乳油这3种生物农药的防效高于对照药剂,在茶尺蠖田间防治中可优先选用这3种生物农药替代化学药剂。

2.2 茶小绿叶蝉

茶小绿叶蝉,又名叶跳虫、浮尘子,属半翅目叶蝉科害虫,在全国产茶区普遍发生。茶小绿叶蝉在中国中南部茶园,从3月中旬开始在茶园活动,为害一直持续到12月上旬,为害高峰期主要在7月和10月,适宜生长温度在20~25℃,对极端高、低温均有较强的耐受性[14]。研究表明,茶小绿叶蝉用盆栽茶苗在室内可进行大规模饲养[15-18]。茶小绿叶蝉对浅绿色和黄绿色有偏嗜性,有畏强光习性,在10:00和15:00—16:00在茶树上部取食,中午在茶树背阴处活动,产卵在芽下第1~3节的嫩梢组织内[19]。王蔚等[20]通过田间虫口密度来筛选抗虫品种,结果表明铁观音上茶小绿叶蝉的虫口密度最低,可作为茶树抗茶小绿叶蝉的抗性材料来深入研究。郑珊珊等[21]研究发现,联合使用蜡蚧轮枝菌和缨小蜂时可有效控制茶小绿叶蝉的种群数量,其防治效果高达90.8%。目前,苏云金杆菌和球孢白僵菌已在茶园中广泛使用。

2.3 茶橙瘿螨

茶橙瘿螨,又名斯氏尖叶瘿螨,属蜱螨目瘿螨科。一年可发生20~30代,茶橙瘿螨的生长发育最适宜条件为温度20~27℃,相对湿度75%~90%[22]。每年的5月中旬—6月下旬和8—10月全年有2次明显的为害高峰期,对夏茶和秋茶为害极大。姚明哲等[23]通过田间调查筛选,共鉴定出“巡山猴”“武夷82号”和“金锁匙”3份高抗茶橙瘿螨的优质资源,这为今后开展茶树抗螨育种提供了良好的亲本材料。杀螨剂目前是茶园生产中对茶橙樱螨最有效的防治手段之一,目前生产上应用效果最好的杀螨剂主要有哒螨灵和噻螨酮等[24]。洪海林等[25]研究发现,24%帕力特悬浮剂和15%凯恩乳油对茶橙瘿螨有着较好的防治效果。

2.4 黑刺粉虱

黑刺粉虱,又名桔刺粉虱,属半翅目粉虱科,是近年来在茶园上发生普遍且危害严重的粉虱科类害虫,主要以成、若虫刺吸茶树叶片背面汁液为害,并能分泌蜜露诱发煤烟病,严重影响茶树的质量[26]。黑刺粉虱发育周期短,世代重叠现象严重,在广东茶园一年可发生5代。李品武等[27]对黑刺粉虱在4个不同茶树品种上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发现,黑刺粉虱在茶树上随着种群密度的升高其聚集程度增强;绝大多数的黑刺粉虱分布在茶树的中下层,在茶冠顶部分布较少。韩敏[28]对全国22个茶树上黑刺粉虱的mtDNA-COI基因序列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除重庆永川和四川广安黑刺粉虱的遗传距离较大外,其他20个地理种群的遗传距离都较小,且遗传相似性较高;另外,利用黑刺粉虱SCAR特异性序列对22个不同地理种群黑刺粉虱进行序列分析,发现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黑刺粉虱遗传差异很小。

唐天成等[29]研究中华通草蛉幼虫和大草蛉幼虫对黑刺粉虱若虫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这2种草蛉对黑刺粉虱均具有较好的捕食作用,且捕食量均随黑刺粉虱若虫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在田间可利用这2种草蛉幼虫来防治黑刺粉虱。王瑶[30]在室内测定了16种药剂对黑刺粉虱2龄若虫的毒力,结果表明,溴氰虫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毒力最高,可作为田间黑刺粉虱防治首选药剂,其次是噻虫胺、毒死蜱、高效氯氟氰菊酯和螺虫乙酯,高效氯氰菊酯以及联苯菊酯对黑刺粉虱的毒力最低。韩敏[28]对黑刺粉虱进行了田间防治药剂筛选,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和噻嗪酮对黑刺粉虱的一龄若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阿维菌素和农地乐对黑刺粉虱成虫的防效最高。


3、 茶树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3.1 抗虫品种资源筛选及培育

选育、推广种植抗病虫害茶树品种是新茶园开垦或改种换植茶园病虫害防治及农药减量最重要的途径之一。茶叶是一种健康饮品,而且茶树中含有大量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多酚,因此,在茶树抗性品种资源选育上,抗虫性一直是一个重要指标[31]。茶树在长期栽培驯化过程中进化出3种防御机制来抵御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即忌避性、抗生性和耐害性,这些机制是当有害生物危害茶树后,会诱导茶树自身产生次生代谢化合物或他感化合物,从而可趋避或拒斥害虫前来取食或产卵。这对减少杀虫剂的使用、确保环境生态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32-33]。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选育推广的云抗10号、14号品种对常见茶树病虫害有较强抗性[34],汪云刚等[35]通过田间自然鉴定筛选出马鞍山大叶茶、昌选2和中叶2号对茶小绿叶蝉有较强的抗性;基诺大叶茶和丫口小茶对咖啡小爪螨虫有较强抗性;84-1-1和曼喷龙大叶茶对根结线虫有较强抗性,这为抗性品种选育提供了很好的材料。目前,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在茶树抗性品种资源收集、选育方面已做了大量的工作,如日本利用分子育种技术育成抗炭疽病品种和抗轮斑病的茶树品种,在生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36]。

3.2 物理防治

利用茶树-害虫-天敌三重营养链间的种间或种内的化学气味通讯原理,采用人工诱导和模拟技术进行害虫的行为调控、茶树抗性诱导来达到田间害虫防治的目的。李艳华[37]利用茶细蛾性诱剂诱捕茶细蛾,效果很好。采用黄板诱杀茶小绿叶蝉、黑刺粉虱、绿盲蝽等害虫,蓝板诱杀黄蓟马,配合使用对新型天敌友好型杀虫灯,对茶黑毒蛾、茶小绿叶蝉等害虫有较强的诱杀效果[38-39]。

3.3 化学防治

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药剂,是田间防治选择化学农药的首要条件。如叶蝉类害虫可选用茚虫威、溴虫腈、菊酯类药剂来防治;蚧类害虫的防治可选用溴氰菊酯、亚胺硫磷、喹硫磷等药剂来防治;螨类害虫可选克螨特、四螨嗪、哒螨灵等药剂来防治;刺蛾类害虫选用氯氰菊酯、辛硫磷和烟碱类药剂来防治[40-41]。

3.4 生物防治

目前,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和对环境保护的越来越重视,茶园上害虫防治越来越多选用生物防治方法,常见的生物防治方法主要有:一是利用昆虫天敌和寄生蜂可以有效控制茶园害虫,茶园天敌主要有蜘蛛、瓢虫、草蛉、蝎蛉、螳螂、蠼螋、寄生蜂、捕食螨等,对茶小绿叶蝉、螨类有较好的防效;二是利用有益微生物源农药诸如白僵菌、绿僵菌、茶尺蠖NPV病毒、茶毛虫NPV病毒等制剂来控制茶尺蠖及茶毛虫等;三是利用一些植物源生物农药来控制害虫,如苦参碱、鱼藤酮、天然拟除虫菊素、苏云金芽孢杆菌等对茶毛虫、茶尺蠖、茶刺蛾等茶树害虫有较好的控制作用[40,42]。

4、展望

茶叶害虫防治一直是茶树健康生产上的重要环节,有害生物综合防控作为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策略,在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随着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变化,茶树害虫的种类、发生规律、危害程度等均有所变化,所以在今后茶树害虫综合防控研究方面,要加强对不同地区茶树主要害虫发生规律的调查,筛选及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环保药剂,建立茶树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数据库,建立不同生态区茶树虫害发生早期的预警机制,综合利用多种防治方法等来控制害虫;通过现代分子技术手段,如植物抗虫基因的挖掘来培育更加稳定、高产、抗病虫害的新品种。总之,在茶树害虫综合防控策略制定时,应从生态学的观点出发,利用环境-作物-害虫-天敌之间的内在与外在联系,坚持可持续发展方针,确保茶产业健康、稳定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谭荣荣,刘明炎,龚自明,等.湖北省茶区主要病虫害的种类及发生规律[J].湖北植保,2013(6):48-52.

[2]王业胜.茶叶害虫茶尺蠖的识别与防治[J].农业灾害研究,2015,5(8):6-8,17.

[3]李红莉,崔宏春,余继忠.茶尺蠖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现状[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19):150-151,233.

[4]唐美君,殷坤山,洪志华,等.茶尺蠖的饲养温度和发育历期[J].中国茶叶,2016(7):16-17.

[5]袁争,张家侠,孙钦玉.茶尺蠖人工饲料营养成分及饲养结果的分析[J].茶业通报,2017,39(1):28-33.

[6]李云寿,胡萃.茶尺蠖人工饲料的研究[J].华东昆虫学报,1992,1(1):35-40.

[7]高旭晖,宛晓春,杨云秋,等.茶尺蠖生物学习性研究[J].植物保护,2007,33(3):110-113.

[8]徐秀秀,蔡晓明,边磊,等.茶尺蠖潜在飞行能力的研究[J].茶叶学报,2015,56(4):249-253.

[9]吕文明,楼云芬,胡宏基,等.不同品种茶树对茶尺蠖的抗性[J].中国茶叶,1990(4):24-25.

[10]郑高云.不同茶树品种对茶尺蠖抗性机制的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08.

[11]金珊,孙晓玲,陈宗懋,等.昆虫刺探电位图谱(EPG)技术在茶树抗刺吸式口器害虫研究中的应用[J].茶叶科学,2012,32(5):393-401.

[12] 李喜旺,黄晨,于永晨,等.茶尺蠖性信息素的田间使用技术及防治效果[J].植物保护学报,2018,45(5):1054-1060.

[13]赵丽,程永祥,袁少华.4种生物农药对茶尺蠖的控制效果评价[J].中国植保导刊,2018,38(2):70-72.

[14]乔利.茶小绿叶蝉对短期高低温的响应及分子机制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

[15]李慧玲,林乃铨.假眼小绿叶蝉卵缨小蜂的生物学特性研究[J].茶叶科学,2008,28(6):407-413.

[16]蔡有方.台湾地区茶小绿叶蝉(半翅目:叶蝉科)大量饲养与施放之潜力[D].台北:台湾大学昆虫学研究所,2014

[17]金珊,孙晓玲,陈宗懋,等.不同茶树品种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抗性[J].中国农业科学,2012,45(2):255-265.

[19]汪荣灶,樊鹏玉.假眼小绿叶蝉生物学的观察[J].江西植保,2000,23(4):105-106.

[20]王蔚,吴满容,张思校,等.茶小绿叶蝉在福建省茶树品种上的选择机制初探[J].河南农业科学,2016,45(4):80-84.

[21]郑珊珊,姜荣良,田麟,等.蜡蚧轮枝菌和缨小蜂对假眼小绿叶蝉的协同控制作用[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2,34(2):282-287.

[22]殷坤山,唐美君,熊兴平,等.茶橙瘿螨种群生态的研究[J].茶叶科学,2003,23(S1):53-57.

[23]姚明哲,郭华伟,王新超,等.福建武夷山地区茶树种质的茶橙瘿螨抗性变异及高抗优质资源的发掘[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9):127-131.

[24]谢忠明,谢中平.茶树螨类害虫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4(15):28-29.

[25]洪海林,饶漾萍,丁坤明,等.两种杀虫剂防治茶橙瘿螨药效试验初报[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0):4527-4535.

[26]黄建,罗肖南,黄邦侃.黑刺粉虱及其天敌的研究[J].华东昆虫学报,1999,8(1):35-40.

[27]李品武,彭萍,王晓庆,等.黑刺粉虱在4个茶树品种上空间分布型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1,20(3):954-958.

[28]韩敏.茶树黑刺粉虱发生动态及遗传多样性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0.

[29]唐天成,张艳,李程锦,等.中华通草蛉和大草蛉幼虫对黑刺粉虱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J].应用昆虫学报,2018,55(2):217-222.

[30]王瑶.防治茶园黑刺粉虱药剂筛选及鲜茶中残留和对七星瓢虫安全性评价[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8.


杨妮娜,黄大野,万鹏,等.茶树主要害虫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22):1-3,30.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D020090501);湖北省科技创新专项(2017ABA160);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资助项目(2016-620-003-03-03).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名称: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人气:3976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安徽大学

出版地方:安徽

专业分类:科学

国际刊号:1000-2162

国内刊号:34-1063/N

邮发代号:26-39

创刊时间:1960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