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上海浦东机场前期项目为扩建T3航站楼前期工程,主要是卫星厅排水系统、S32道路改道。改道内容包括原S32地道侧墙拆除、排水明渠拆除、既有盾构线保护,重新新建东绕S32道路、排水系统进行补偿,新增排水系统的深基坑横跨机场运行中S1~T3盾构线。以此为例,主要从上跨既有运行中的盾构隧道深基坑围护设计、快速施工、自动化监测方面,分项分部对运行中的盾构线保护技术开展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套完整的既有盾构线保护技术,并实现成果的广泛应用。
1、工程概况
1.1 工程地理位置及总体概况
本工程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四期扩建T3航站楼工程 的前期准备项目,位于卫星厅南侧,西邻东侧辅道与飞 速路交叉口,东邻2号跑道,南邻围场河路。通过对拟 建区域内的场地条件与既有建(构)筑物迁建时空关系 的研究,旨在为T3航站楼中的基坑工程创造全面施工的 基本条件,使得浦东T3航站楼的施工更具可操作性,主 要为原南进场路及排水渠临时改道(图1)。
1.2 排水明渠过捷运盾构线
根据临时排水设计,拟建排水明渠与既有S1~T3捷 运盾构线斜交,位于盾构线上方。排水明渠底板距离盾构顶最短距离为4.305 m,底部影响宽度22 m,顶部影响 宽度47 m(图2~图4)。
图1 建设范围平面
图2 拟建排水明渠与既有S1~T3捷运盾构线平面
图3 拟建排水明渠与既有S1~T3捷运盾构线A-A剖面
图4 拟建排水明渠与既有S1~T3捷运盾构线B-B剖面
1.3 水文地质概况
1.3.1 地基土的构成与特征
第①层土壤,以黏性土和粉土为主,辅以有机土 壤、植物茎等杂质,结构松散,为黏性土。
第②层灰黄色粉质黏土,含氧化铁斑点和铁锰质结 核,局部第②1层灰黄色粉质黏土,含氧化铁斑点及铁 锰质结核,部分夹有少量薄层粉土,土质不均。
第③层灰色泥质粉质黏土,含云母、有机质、夹薄 层粉性土,土质不均。呈流塑状态,属于高等压缩性。
第④层灰色泥质黏土,含云母、有机质,夹贝壳 屑,局部夹薄层粉砂,土质尚均匀。呈流塑状,属于高 等压缩性。
1.3.2 水文地质条件
规划的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岩石类孔水,可分为 潜水含水层、受压含水层。该工程深入腹地下水,以潜 水为主,浅土层中赋存有受压的粉质、砂质2层土层。
2、工程难特点
2.1 基坑围护体系设计难
基坑开挖深度5 m之内时,常规基坑选择放坡开 挖,或土体加固重力坝围护形式[1-3]。但本工程下方涉及 捷运盾构,常规围护体系设计难以满足结构变形要求, 因此基坑围体系设计要格外慎重。
2.2 盾构线变形掌控难度大
本次施工难以控制桩基、加固、开挖卸载引起的盾构变形,包括隆沉变形、水平位移和横断面真圆度,竖向、水平位移累计不得大于5 mm,日变量连续3 d同方 向且数值不得大于0.5 mm/d,收敛变形累计变化量不得 大于5 mm。故通过深基坑围护设计、快速施工方式,减 小盾构线变形量。
2.3 盾构线不停航施工难度大
隧道结构相对薄弱,在周边土体流失或荷载的影响 下,易出现纵向不均匀沉降和收敛变形,以及因此引起 的渗漏水、管片破损和道床脱空[4-6]。通过加强盾构监 测,制定渗水应急预案,保障捷运线不停运施工。
3、深基坑围护设计优化
3.1 门式加固设计
机场运营中的S1~T3捷运盾构线,原设计规划中无 抗拔桩,盾构线上方深基坑施工过程中,为减少盾构线 的上浮,采用门式加固设计原则。排水明渠过盾构线区 域共设置12根⌀600 mm钻孔灌注桩,桩长33 m,混凝土 强度等级为水下C30,桩顶绝对标高0.80 m,桩顶锚入 底板100 mm(图5)。
图5 拟建排水明渠与既有S1~T3捷运盾构线MJS加固平面
沿盾构线两侧设置2根⌀600 mm钻孔灌注桩,与排 水明渠有梁板形成整体门式加固体系。在排水明渠影响 盾构区域270 m2 范围采取MJS土体加固,加固深度同捷 运盾构线底标高。盾构线在结合固态和工程桩的同时, 通过MJS加固改善土体原有特性,提高盾构线范围的土 抗能力,进一步提高整体刚度和抗变形能力[7-8]。
3.2 MJS土体加固设计
MJS直径2 000 mm、间距1 700 mm,搭接宽度 700 mm,水泥掺量≥40%,水灰比宜为1.0,28 d无侧限 抗压强度不小于1.5 MPa,总加固方量约16 165.7 m3 。
3.3 设计优化
考虑到捷运盾构线上方深基坑施工的不确定性,将 此区域设计进行优化。排水明渠过S1~T3捷运线及复线 区域明渠底板标高抬高300 mm,同步明渠截面尺寸底 部及上口宽度由15、32 m调整至19.5、36.5 m,即加宽4.5 m。排水明渠待底板浇筑完成且强度达到要求后,根 据监测数据要求及相关情况适当采取压重措施,预防捷 运结构上浮。
为确保捷运盾构安全,在盾构边线附近采用小型钻 机配合三叶钻头采取探孔措施,MJS加固与捷运盾构安 全距离由图纸中的500 mm调整为1 000 mm(图6)。
图6 C-C剖面——门式加固体系
3.4 模拟分析
经对捷运线施工全过程中有限元计算模拟,捷运线 最终变形量在4 mm,为避免捷运盾构线变形,在明渠 结构分块施工过程中,待底板浇筑完成且强度达到要求 后,根据监测数据要求及相关情况适当采取压重措施, 以达到原有力的平衡作用,减小捷运线变形,待明渠通 水前移除荷载(图7、图8)。
图7 有限元计算模拟变形一
图8 有限元计算模拟变形二
4、深基坑快速施工技术
4.1 总体施工流程
测量放线(精确定位)→钻孔灌注桩施工→MJS土 体加固→第1块底板土方开挖→第1块底板凿桩→底板钢 筋绑扎→底板混凝土浇筑→其余分块开挖、底板分块施 工→明渠侧壁钢筋绑扎→明渠侧壁混凝土施工
4.2 测量定位
根据相关资料,捷运盾构位于现状地表下约9.0 m, 无法精确进行定位,且采用常规物探也无法精确探测, 为确保钻孔灌注桩及MJS土体加固施工时捷运盾构安全, 需采用MDL-150D型履带钻机钻探方式进行探测[9-12]。
本工程采用小型钻机配合三叶钻头对盾构边线、顶部标高进行钻探勘测,勘测范围为盾构三侧500 mm范围 内,施工按照盾构三侧1 m控制。现场实探共布置3排探 点,盾构两侧各1排,顶部布置1排,共计15个。两侧探 点确认盾构定位,顶部探点确认盾构标高。对盾构体结 构外边线、钻孔灌注桩点位、MJS桩点位、开挖位置进行现场精准定位放线。对盾构体上方现状场地标高进行 测量,开挖过程中随时复核标高,严禁出现超挖现象。
4.3 MJS加固施工技术
本工程由钢筋混凝土梁板、钻孔灌注桩形成主要反拉抗浮结构,MJS工法桩加固周围土体,龙门式结构完 全覆盖护盾的填充区域,进一步提高了原护盾的整体刚 度和抗变形能力。
4.3.1 桩位放样
为了减少对盾构的影响,施工之前需要对现场实 际盾构位置进行探测,使具体位置反映在图纸上,再以 轮廓线向外偏移1 m为基础作为保护盾构的安全距离, 由于盾构轮廓线为曲线,西北侧采用保护线外切线作为 MJS的桩中心线,东南侧采用保护线两端连线作为MJS 桩中心线,确定MJS桩为中心线后,再沿线开挖沟渠。
4.3.2 MJS的施工顺序
为了减小对盾构施工的影响,MJS施工分成3个区 域,先用1# 机施工1、3区,180°定向半圆甩喷BS57~ BS111,此系列桩采用两边对称且隔二跳一的打法。如 果条件允许,当两边180°施工一部分工作面后,2# 机从 2区BQ1~BQ110开始施工,采用360°旋喷同样采取隔 二打一的施工顺序,最后施工1区的BS1~BS56及三区 BS112~BS167。如果条件允许,当180°定向半圆施工 完成后,钻孔灌注桩进行同步施工(这一顺序需要根据 实际施工情况进行调整,图9、图10)。
图9 MJS施工平面分区
图10 顶部标高钻探勘测
为了控制施工时桩底标高对盾构的影响,施工前 要根据设计提供的盾构标高,计算好每根桩顶和底的标 高,在施工前交底给施工方。
MJS工法桩施工采用跳二打一的方法,以保证桩身 质量以及对已建捷运盾构的沉降控制;靠近捷运盾构区 域的2排桩先行施工以起到封闭效应,减少后续施工对 捷运盾构的影响;此2排桩-4.50 m标高以下桩身采用外 喷180°半圆施工,-4.50 m标高以上采用全圆施工。
4.4 土方开挖及底板快速施工技术
1)上海软土区基坑挖掘的变形“时空效应”规律 明显,即基坑保护结构和周围地层变形具有时空特征。 基坑底部的地铁盾构,一次掘进面积越大、越深、越 久,基坑下方的隧道隆起越高、变形越厉害。如依次挖开基坑,将基坑分割成小块,每一处施工所产生的坑道 隆起变形量就很小,这样就可以避免由于堆积、重叠而 形成的相互变形,达到分割成一个个小块的作用。
2)“时间限制”主要体现为,从挖掘到装卸作 业、底板施工,所有的土块装载过程都要在地铁运行中 断期间即6 h内完成。同时施工,不仅可以减少土体变形 和隧道变形,还可以避免地铁运行时间,进一步降低工 程的危险性。“分段”,每片土体限占60 m2 左右,按顺 序将基坑整体细分为5个分段进行施工。分区施工体现 了时空效应原理,同时满足时限要求(图11)。
图11 土体“分段分割”平面
4.5 限时、分块开挖快速施工技术
1)明渠明挖与盾构捷运线土方开挖时,每块施工 面积约60 m2 ,开挖深度约4 m,土方开挖量约240 m3 。 因此,计划配置2台挖掘机,在1 h内完成开挖,挖土时 严禁超挖,挖至设计标高时,剩下的200 mm人工开挖。
2)提高坑底土体加固要求,对符合垂直掘进要求 的土体,加强现场施工质量管理,节约掘进时间。
3)传统的垫料建造不能满足6 h的时间节点要求, 所以采用了厚度为10 cm的EPS板材,同时采用了厚度为 1.6 cm的九夹模板作为垫料。
4.6 基坑结构压重技术
根据监测数据要求及相关情况,排水明渠底板完 成至通水前采取压重措施,堆载混凝土块压重,质量约 2.5 t/m2 ,以达到原有力的平衡作用,减小捷运线变形, 待明渠通水前移除荷载(图12)。
图12 堆载工况
5、捷运监测及数据分析
深基坑开挖主要影响捷运盾构线的变形,对此采用 全站仪自动化监测系统。全站仪自动化是利用全站仪的 二次开发接口,通过采集器发送指令,指导全站仪实现 测角、测距、数据计算处理及记录等工作的自动化。
当沉降测量、水平位移测量累计≥5 mm,日变化量 连续3 d同方向且数值≥0.5 mm/d,收敛测量累计变化量 ≥5 mm时,隧道结构报警,需消除报警后再继续后道工序施工。
注浆加固及基坑开挖期间等施工工况,30 min内反 馈一次监测数据,其他时段按1次/d进行监测,每周一、 五晚上进行人工复核及现场巡视。
1)本项目监测工作全部结束后,S1~T3捷运盾构 区段自动化竖向位移监测点累计位移曲线见图13。
图13 捷运盾构线竖向位移曲线
在MJS工法桩施工期间,捷运隧道线自动化竖向位 移的变形不明显,各竖向位移历时变形曲线较为平缓。 排水明渠开挖后,隧道上方土体的卸载,使捷运隧道结 构出现较为明显的上浮。基坑开挖施工期间,捷运隧 道各测点的竖向位移逐渐发展,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 捷运隧道竖向位移速率有所增加。在整个排水明渠基坑 施工过程中,隧道过排水明渠中部位置总体竖向位移较 大,累计最大竖向位移为25.22 mm,在后续时间段竖向 位移最终累计变形4 mm。
2)S1~T3捷运盾构区段自动化水平位移监测点累 计竖向位移数据历时曲线见图14。
图14 捷运盾构线水平位移曲线
在MJS工法桩工期间,捷运隧道水平位移变化不明 显、水平位移历时变形曲线较为平缓。隧道水平位移随
着开挖深度的增加逐渐发展,至底板形成后,水平位移 的发展速率开始放缓,直至基本收敛。排水明渠整体水 平位移较小,累计最大水平位移3.13 mm(SP-190)。
3)S1~T3捷运盾构区段自动化收敛位移监测点累 计向位移数据历时曲线见图15。
图15 捷运盾构线收敛位移曲线
在MJS工法桩施工期间,挤土效应较为明显,A 线捷运隧道收敛变形较为明显,累计最大变形达到 -3.1 mm(SL-127)。排水明渠施工完成,隧道收敛变 形整体变形不大。
6、结语
排水明渠跨捷运盾构线,总影响面积约270 m2 ,排 水明渠基坑底距离盾构净距仅4.3~5.7 m,基坑大面积 的卸载,对坑下盾构线很容易造成大变形。在不影响 周边环境的情况下,盾构线保护有较大难度,同时,变 形控制技术尚不够成熟,需要通过围护设计的创新及优 化、有限元分析卸载工况及控制基坑快速卸载,使基坑变形在允许范围内,控制挖掘卸荷引起的盾构线变形, 对今后围护设计及快速施工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蒋恺,张陆新,姚基伟.三轴搅拌桩和MJS工法桩对运营地铁隧 道的保护研究[J].地基处理,2022,4(2):170-177.
[2]魏新立.明挖基坑上跨既有运营地铁隧道施工关键技术与实践 [J].运输经理世界,2021(20):1-3.
[3]邵耀锋,何猷豪,郭健宝,等.MJS加固范围对隧道和地表变形影 响[J].建筑结构,2021,51(增刊2):1402-1406.
[4]李家平.基坑开挖卸载对下卧地铁隧道影响的数值分析[J].地 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5(增刊1):1345-1348.
[5]曹琛,马晋.基坑施工对既有地铁隧道的变形控制研究[J].建筑 施工,2019,41(12):2117-2119.
[6]徐敏,王敬敬,徐国胜.MJS工法桩加固施工对运营隧道的影响 研究[J].地基处理,2023,5(增刊1):131-137.
[7]刘源,陈仁朋,程红战,等.门式抗浮框架作用下上方开挖既有盾 构隧道响应解析解[J].岩土工程学报,2024,46(8):1675-1684.
[8]徐泽鑫.基坑开挖对既有下卧地铁隧道变形影响及抗浮措施研 究[D].西安:长安大学,2023.
[9]刘绍彬.上跨地铁隧道深基坑开挖控制措施及实测分析[J].福 建建设科技,2023(4):41-44.
[10]姚远.隧道工程自动化监控量测技术的发展现状[J].价值工程, 2024,43(14):79-82.
[11]李凯,从建锋,李纳.全站仪在盾构下穿施工运营隧道变形监测 中的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24,47(4):189-192.
[12]李振华.国铁下穿隧道施工影响自动化监测方法研究[J].地理 空间信息,2023,21(12):103-106.
基金资助: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项目资助课题(23JCSF-19);
文章来源:甘波.上跨既有盾构隧道深基坑围护设计及快速施工技术研究[J].建筑施工,2024,46(12):2101-2104+2109.
分享:
注浆是通过注入一种能够形成凝胶并结合土壤颗粒的流体材料来实现地面改良的过程[2]。地面注浆主要用于防止水涌入并确保周围岩石的稳定,通过将注浆材料注入地面,使其更适合支撑结构、最小化沉降和处理土壤相关问题[3]。地面注浆包括基础加固、挖掘支持、液化缓解以及隧道和采矿作业中的地面改良。
2025-05-08钢支撑以通用性强、钢框结构合理、模板刚度大、周转利用率高、损耗小、建筑能耗低[2]等多项优势,被逐渐用于工程实践,采用钢支撑代替传统脚手架支撑体系更安全、绿色、低碳。目前对支撑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模板脚手架[3~8],对钢支撑体系的研究尚不多见。
2025-05-06传统的人工和机械消耗量主要通过经验估计法、统计分析法、比较类推法、技术测定法等方法获取,材料消耗量主要通过经验估计法、统计分析法、理论计算法和技术测定法等方法获取。其中,技术测定法(测时法、写实记录法、工作日写实法)因其精度较高、测定资料较全面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以往的施工定额测定中。
2025-05-05北京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城市之一,城区中不同类型的公园是城市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方[2],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作为北京市区内最大的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在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调节、生态服务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2025-04-20“深基坑地连墙成槽土体微挠动控制措施”是该项目基坑施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设置隔离桩,地连墙小幅成墙,旋挖机、抓斗成槽机、铣槽机三机联动成槽,土体抬动监测等措施,结合项目实施的其他控制措施,最终实现了超深基坑施工过程,紧临在运营地铁隧道的毫米级变形控制的目标。
2025-04-14随着物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家用可燃气体探测器的技术也在显著提升,它可以通过网络向用户发送警报信号,从而大大提高居住安全。2024年,可燃气体探测器产品被列入CCC监管目录,一方面体现了广大家庭对可燃气体使用安全的重视程度正在提高,另一方面体现了可燃气体探测报警产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正在受到各级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
2025-04-14本文根据岩体的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岩体的完整性系数、岩体的峰值抗剪断凝聚力和峰值抗剪断摩擦角,依据摩尔库伦定律推算嵌岩灌注桩的极限侧阻力和极限端阻力,目的是为工程技术人员确定嵌岩灌注桩的极限侧阻力和极限端阻力提供一种思路和方法,避免拍脑袋时的苦恼。
2025-04-14王元战等[1]基于水平层分析法对土压力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其大小为分线性分布。彭述权等[2]研究发现挡土墙主动土压力的非线性分布情况与挡土墙的位移存在关系。卢坤林等[3-4]认为挡土墙位置改变不会对土压力合力大小产生影响,会对土压力分布和合力作用点有影响。
2025-04-13近年来,各地供水水库水华事件频发,引起社会公众广泛关注,一方面通过集中治理区域内面源污染,降低面源污染物排放,以提高水质,缓解夏季高温导致的藻类迅速增长问题;另一方面通过改进水处理方式,降低水源中藻类数量,从而提高供水水质[5-6]。
2025-04-13随着水质净化工艺的成熟,国内对水质净化取得不少研究成果[3-7]。其中,微污染水处理方式通过采用高级氧化技术[8]、超滤膜技术[9]来对供水水源进行净化,此类净化工业在降低水源中污染物的同时又降低净化工艺对水源中合成有机污染物的影响。但微污染水源处理工业由于技术和经济条件要求较高,推广和应用相对较难。
2025-04-13人气:8221
人气:4962
人气:4000
人气:3576
人气:3118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岩土工程学报
期刊人气:3902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水利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建筑学会,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中国振动工程学会
出版地方:江苏
专业分类:建筑
国际刊号:1000-4548
国内刊号:32-1124/TU
邮发代号:28-62
创刊时间:1979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1.745
影响因子:1.093
影响因子:1.922
影响因子:0.585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