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以上海在水一方工程为背景,通过BIM技术结合数值模拟分析、模架深化设计、三维激光扫描、数字化监测等方式,解决了双曲面混凝土壳体工程中模架设计、施工过程管理、混凝土浇筑过程动态控制等问题,实现了结构施工全过程的数字化支持、管理及监控,确保了施工安全并显著提升了工程质量和效率,可为今后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民生活品质的日益提升,多样化的建筑造型已然成为城市形象的重要展示 方式。在这些造型各异的建筑中,曲面建筑以其流畅优 雅的造型和温婉柔和的特质,深受人们的青睐。另一方 面,采用复杂曲面建筑形式往往也为施工技术带来了挑 战:独特的造型意味着需要更加精确的测量和计算以及 更加精细的建造工艺,复杂的结构形式也对施工路线的 制定以及施工过程的管理、监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 此,如何在确保施工安全及质量的同时,有效地提高施 工效率、控制建造成本,是复杂曲面混凝土壳体施工中 需要解决的重要共性问题[1-3]。
1、工程概况
在水一方工程位于上海市奉贤区“上海之鱼”的核心位置,项目名称取自《诗经》中的“蒹葭苍苍,白 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整体建筑造型由下部 隆起的“绿丘”和上部起伏的“云朵”叠加而成,内 部形成地景式的流动空间。建筑结构形式为多个连续 的不规则双曲面混凝土壳体,如图1所示。总用地面积 16 755 m2 ,建筑面积29 576.7 m2 ,建筑高度为19.8 m, 最大单跨跨度为52 m。
图1 在水一方工程建筑效果图
2、施工技术重难点分析
1)为实现形态轻盈飘逸、体验流动自然、功能多 元可变的设计意图,本项目采取了大跨度空间双曲面变 厚度预应力混凝土壳体的复杂结构形式,施工精度的控 制难度极高。
2)结构受力体系包含双曲面变厚度混凝土壳体 (内含钢骨及有/无黏结预应力)、核心筒、X型墙(内 含钢骨)、异形开花柱、混凝土壳山包等各类复杂形 式。施工工序对结构受力机理影响显著,因此需确保施 工过程结构受力转化合理,兼顾安全、质量和效率,难 度极高(图2)。
图2 结构体系分布
3)主体结构上、下壳面板厚250~1 300 mm,最大 坡度28°;竖向支撑结构由曲面壳体山包和异性开花柱 组成。壳体山包厚达300~950 mm,最大坡度48°;6处 受力最大的区域各布置有异形开花柱。整体的曲壳结构 空间定位、超限支模、模板加工等难度均极高。
3、数字化施工关键技术
3.1 基于BIM的参数提取数值模拟
为确保工程施工各个阶段能够顺利推进并达到预期目标,本工程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建造全过程进行 精细化模拟分析,而工程分析对象的几何模型构成了有 限元分析的基础。ANSYS软件为用户提供了灵活多样的 建模方法,以适应不同复杂度和精度的分析需求。几何 建模方法包括直接建模、几何模型导入、参数化建模、 混合建模等[4]。
本项目双曲面混凝土壳体造型复杂,采用几何模型 结合参数化的混合建模方式。在BIM模型基础上进行图 形化编程,提取模型当中关键的几何三维信息参数,并 将提取的参数导入调用APDL宏文件的二次开发程序, 实现与ANSYS之间的参数数据传递和参数化建模,如图 3所示。
建模完成后,充分考虑施工工序对结构受力机理 的影响,对不同施工路线的方案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和论 证,从而确保施工过程中结构受力的合理转化,为整体 施工路线的制订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2 基于BIM的曲面壳体模架深化设计
3.2.1 排架立杆与高度深化
由于双曲面混凝土壳体结构板面标高各不相同且变化规律复杂,现场排架立杆的标高定位难度较大。为精 准控制壳面及山包形状,在结构BIM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排架的定位与模架深化设计。排架设计布置导出各对 应位置排架立杆的标高及平面定位,形成满足现场排架 搭设施工的定位轴网[5-7],如图4所示。
图3 基于BIM参数提取建立有限元模型
图4 山包区域排架定位
图5 预埋竖向套筒及定位钢筋模型
上部壳体施工时,需在壳面顶部搭设排架,但大 坡度对排架稳定性非常不利。为确保排架体系稳定,在 下部壳体采用预埋竖向套筒及定位钢筋,防止立杆滑移 的方式解决大斜坡立杆稳定性问题。为保证预埋位置准 确,对壳体建立排架模型进行分析与参数提取,确定 壳面上立杆坐标位置,为现场施工提供了指导,如图5 所示。
3.2.2 曲面壳体模板深化设计
在壳体模板深化中,通过参数提取精确得到各山 包及上、下壳面面积,为曲面模板工程量提供了基准数 据。同时,针对各山包及上、下壳面进行曲率分析,结 合模板可塑性设置曲率参数区分不同曲率施工区,划分 大曲率施工区域和小曲率施工区(图6)。
图6 曲面曲率分析与模板展开
大曲率区模板采用小板密拼方式,确保造型轮廓准 确,并在模板底部以方木进行支撑,以契合曲率变化;小曲率区采用整板铺设,从而降低施工难度、提升施工效率。
通过图形编程计算,将模型曲面按500 mm高度间距 绘制出曲面等高线图(图7),通过等高线确定架体施 工平台的高度和位置。
通过图形编程,提取曲面高度控制立杆高度和横 杆位置参数,自动批量生成参照坐标信息,结合盘扣排 架的可调式顶、底托杆件与U型扣,满足100~500 mm 的施工高度调节,指导施工现场排架支模施工的精确调 整,保证了曲面模板的施工精度(图8)。
图7 曲面等高线图
图8 排架支模搭设现场
在山包门洞模板深化中,提取了门洞构造模型并通 过表皮展开进行放样,同时导出该区域三视图生成深化 施工图,辅助现场施工[8-10]。
3.2.3 异型开花竹模板深化设计及施工
常规开花柱采用木模施工,通过提取曲面柱表面模 型进行竖向分割,形成竖向模板条,处理后导出深化施 工图纸用于现场加工(图9)。
图9 开花柱模板深化
针对表面要求高的异型开花柱,则采用3D打印模板 (图10)。综合考虑3D打印的成本与时效性,将柱模型 按每1.5 m高度进行横向分段,分段模型经格式转换导入 3D打印设备中,进行异形曲面模板分段打印。
开花柱内部钢筋搭接节点复杂,通过建立内部钢筋 模型,模拟异形开花柱施工步骤(图11),优化了内部 搭接节点与模板搭设流程。
3.3 BIM结合三维激光扫描的施工控制
在施工区域,依托现场放线控制点和轴网,建立 三维坐标系参考基点。扫描设备使用徕卡RTC360三维 激光扫描仪,扫描精度1 mm+10 ppm(1ppm=10-6), 200万点/s。其单站扫描作业快、无需标靶智能拼接的特点,十分适合现场复杂的作业环境。站间点云重合率不 应小于50%,同时尽可能清理出扫描作业区域,避免遮 挡和大量的内业数据去噪作业[11-12]。
图10 3D打印模板
图11 开花柱施工工序模拟
点云数据采集后,进行内业数据拼接、去噪、统一 化等流程后进行格式转换。本项目采用ReCap软件进行 格式转换,以方便将模型导入Revit中进行模型的偏差比 对。比对结果呈现成片红色区域(图12),负向偏差需 要尽可能避免和调整。导出偏差比对分析图及位置坐标 信息,指导现场进行模架造型纠偏,从而保证最终建筑 效果符合设计要求。
图12 BIM模型与现场点云模型比对
3.4 曲面壳体模架数字化监测 针对本工程结构受力模式复杂的特点,为保证壳体 施工过程安全并符合设计意图,对支模排架受力状态进行了数字监测(图13)。
图13 高支模监测系统界面
变形监测主要以排架的倾斜和模板的位移监测为主,荷载监测采用压力传感器监测立杆底部[13]。监测采 用自主研发的高支模排架监测设备(IMS.CNE-091), 如图14所示,技术参数如表1所示。
图14 高支模排架监测设备
表1 高支模监测设备技术参数
设备包含高精度倾角传感器、高精度力传感器、激光测距模块等传感部件,采用无线数据传输并自带电 池,工作状态待机96 h以上,无须现场接线、接电,能 够快速完成现场的规模布置。
重点监测区域为壳体厚度最厚的位置,监测频率为 1次/30 s 。监测各项预警值分别为:立杆轴力10 kN;立 杆倾角0.22°;模板沉降位移10 mm。混凝土整体浇筑 过程通过等高线分层分区进行,根据“由低到高”的原 则进行浇筑。600 mm以下板一次性浇筑完成,600 mm 以上板分2次进行浇筑。从现场浇筑过程中的监测数据 来看,监测数据的变化趋势与施工工况计算的发展趋势 基本一致。
本工程壳体施工过程中还采用⌀609 mm×16 mm钢 管作为竖向临时支撑立柱,共计71根,其中26根钢立柱 顶部采用液压自动分级卸载系统。液压自动分级卸载 系统设置一个带回锁功能、压力量程达3 000 kN的油压 缸,可根据要求进行逐级卸载。
为确保结构卸载过程中受力稳定、结构受力转换过程安全,对结构临时支撑系统进行轴力监测(图15),并将监测结果上传系统平台,可实时分析查看轴力数据 变化[14]。
图15 钢管临时支撑监测
3.5 BIM全过程施工应用
BIM应用应结合实际整体考虑,突出亮点,总体考 虑BIM应用的实施可行性、投入产出比和集群效应[15], 具体实施措施如表2所示。
表2 施工难点与BIM实施措施
1)设计协调方面,面对大量复杂双曲结构形式建 筑,二维图纸难以直观反映工程空间位置的问题,通过 对三维模型检查,发现、纠正前期设计中的碰撞冲突等 局限(图16)。
图16 预应力波纹管与钢结构加劲板冲突
2)施工组织策划层面,在施工前进行施工场地策 划,消除可能出现的空间冲突、科学合理布置大型机 械、规划有效工作路线(图17),有助于降低机械使用 费,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3)各专业深化层面,对各专业进行BIM建模与深 化,提前深化结合预制构件加工,有效提高了构件精 度,降低施工难度,避免施工碰撞及大量现场后期的打 孔、切割、焊接等工作(图18、图19)。
图18 梁开孔节点深化
图19 机电管线与结构碰撞
4、结语
本项目通过BIM技术结合数值模拟分析、深化设计 参数提取、BIM施工指导、数字化监测等方面的工程数 字技术,解决了在复杂双曲面混凝土壳体施工中模架设 计、施工过程管理、混凝土浇筑过程动态控制问题,初 步实现了结构施工全过程的数字化支持、管理及监控, 确保了施工安全并显著提升了工程质量和效率。主要技 术创新包括:
1)BIM技术延伸方面,探索了设计BIM模型在施工 阶段进行施工深化处理和导入有限元分析延伸应用的可 行性。
2)施工深化设计方面,结合可调节式模架体系, 实现了双曲面壳体施工模板排架的参数化深化与自动化 数据提取,为施工提供有效的基础数据支持。
3)施工经济性方面,通过BIM模型分析得到标准 盘扣排架高度和区域结合可调式的顶、底托杆件的使 用,精细化了盘扣排架及可调管件的使用量,极大减少 了非标情况下钢管需要割除的损耗,同时,对模板的分 析划分,减少了模板的裁切,显著提高了周转次数。通 过全过程BIM施工应用,在施工前对施工方案进行多次 优化和调整,有效减少了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和 返工现象,直接降低了施工成本,节约人工与材料成本 约400万元。
4)施工质量控制方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应用 保障了模架搭设与设计双曲壳面贴合,确保完成后的建 筑形态符合设计要求,在提升施工质量的同时,显著减 少了质量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并提高了施工工效。
5)施工安全管理方面,形成了针对复杂曲面混凝 土壳体浇筑施工过程的专项数字化监测手段。实现混凝 土壳体高支模施工作业过程中的安全监测及自动预警, 有效保障了施工安全。
上述研究成果,可为今后复杂空间曲面混凝土壳体 结构的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顾佳玮.上海天文馆双曲面壳体混凝土结构施工[J].上海建设 科技,2019(2):60-62,65.
[2]沈玉锋.双层异形曲面预应力混凝土壳体结构的施工质量控制 [J].建筑施工,2023,45(6):1089-1092.
[3]俞青,范立,伍爱强,等.大跨度自由双曲面清水混凝土密肋梁壳 体结构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20,49(11):127-129.
[4]刘双庆,马婷.基于ANSYS与MATLAB软件联合实现复杂构造 应力场模拟的融合技术研究[J].华北地震科学,2019,37(2):1-8.
[5]余辰轩.BIM参数化技术在空间曲面弧形砼结构中的应用研究 [D].南昌:南昌航空大学,2022.
[6]赵英吉.现浇双曲面混凝土壳结构模架的BIM参数化设计与 施工控制[C]//江西省土木建筑学会,江西省建工集团有限责 任公司.第28届华东六省一市土木建筑工程建造技术交流会论 文集.北京:《城市建筑空间》编辑部,2022:8-11.
[7]郭亚鹏,孙双全,王思颖,等.基于参数化BIM应用的异形清水混 凝土建筑实施研究[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23,15(4): 28-32.
[8]陈吉光,王伟华,朱宝君,等.钢筋混凝土异形多曲面穹顶结构施 工过程中的模架体系运用[J].建筑施工,2018,40(9):1556- 1558.
[9]乔伟,张昊,闫满,等.大跨度异形双曲面薄壳清水混凝土模架设 计与施工[J].施工技术(中英文),2023,52(8):113-117.
[10]石磊,李贵前.曲面异形劲性型钢混凝土施工控制关键技术研 究[J].四川建筑,2024,44(3):198-199.
[11]刘欢佳,袁俭,钟易达.三维激光扫描曲面结构点云安装复核技 术在异形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应用[J].城市建筑空间,2022, 29(10):242-243.
[12]曾健雄,马增琦,吴勇生,等.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隧道监控测量 中的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2020,37(增刊2):135-140,153.
[13]邓亮,王佳玮.高支模排架风险监测系统研发与应用[J].建筑施 工,2023,45(2):249-251,255.
[14]崔仲卉,张林,冀诚,等.基于BIM的智能化模架在幸福林带项 目混凝土双曲屋面中的应用[J].工程管理学报,2021,35(2): 142-146.
[15]王广斌,张洋,姜阵剑,等.建设项目施工前各阶段BIM应用方受 益情况研究[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09(5):438-44
基金资助: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2023YFC3806900);上海建工集团项目资助课题(23JCSF-05);
文章来源:赵英吉,王美华,王建.复杂曲面混凝土壳体结构数字化建造技术研究及应用[J].建筑施工,2024,46(12):2007-2011.
分享:
环境舒适度是人体感知外界环境是否舒适的一种表达指标[2]。20世纪90年代,国内开始对微气候环境的舒适度进行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主要是通过对国外的黑球温度(WetBulbGlobeTemperature,WBGT)指标进行研究和改进,在此基础上,又有许多关于室内舒适度的理论模型及计算方法。
2025-05-1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健康意识越来越被大众所关注,养生的生活方式日益被大众所重视。而中国古典园林中蕴含着丰富的养生思想,为现代人提供了独特的养生方式。中国古典园林通过师法自然、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手法,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宜人的环境。
2025-05-11从2006年10月开始,北京市环保局开始发布北京市内重点湖泊水质状况月报。罗小林等[3]、吴秋丽等[4]研究显示,除团城湖、昆明湖、“六海”、展览馆后湖水质稳定,能保持Ⅱ、Ⅲ级以外,其他湖泊水质都不稳定,如龙潭湖、青年湖、柳荫湖、陶然亭湖、红领巾湖、莲花池等除上游区域外,其他中心城区的湖泊,水质基本在V类甚至V1之间徘徊,偶有Ⅳ类。
2025-05-11在当前的社会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天然气已经成为了重要的常用能源之一,各类场景的天然气需求量也急速增长。天然气的主要运输方式为管道运输,管理不善极易造成天然气泄漏的情况,进而造成严重的事故,及时进行天然气管道的泄漏检测,能够在发生泄漏时进行及时的检修,避免事故的发生[1⁃4]。
2025-05-11某项目核心区域设计有防辐射混凝土墙,相应防辐射混凝土性能要求高,浇注区域安装物项多,钢筋密集,混凝土的下料、振捣等空间小,且防辐射混凝土的表观密度大、流动性能差、材料性能复杂、浇注方量大、泵送困难等,为满足工程施工需求,需开展了理论研究及试验验证。
2025-05-11纪念是人们对人或事物表示怀念的一种情感活动,是人们在精神领域的文化活动。而纪念性景观是物化的人类情感,是通过艺术表现的形式营造环境氛围,用具象或抽象的物体传达所营造出的场所精神,形成具有纪念意义又有审美和游憩功能的景观。
2025-05-11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推动着城市经济、科技、文化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城市人口的急剧上升,促使城市的需求水平也在大幅上升,在人口和需求上升的同时,一些生态用地在不断被侵占,这也导致生态的供给水平一定程度地下降,进而导致生态平衡遭受冲击,产生很多的环境问题[1]。
2025-05-11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农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传统乡村人居环境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适老化设施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已无法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陕南地区位于秦岭山脉以南、汉水流域,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发展生态康养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025-05-11随着现代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许多工程建设不可避免的需要穿过软土岩层。受软土岩层特殊土体性质的影响,在进行工程建设前,需要对软土岩层进行加固处理,避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沉降的现象。但目前所用的加固方法多为水泥加固或混凝土加固,虽然有一定加固效果,但还无法达到理想要求。
2025-05-1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积不断扩大,人口数量持续增长,使城市公共空间面临诸多挑战。首先,城市公共空间的面积相对减少,难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休闲、娱乐和社交需求。其次,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公共空间往往被高楼大厦所包围,形成了一种“水泥森林”的景象,缺乏自然元素和生态气息。
2025-05-11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工程管理学报
期刊人气:2471
主管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主办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建筑业协会
出版地方:黑龙江
专业分类:建筑
国际刊号:1674-8859
国内刊号:23-1561/TU
邮发代号:14-173
创刊时间:1985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1.745
影响因子:1.093
影响因子:1.922
影响因子:0.585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