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把灭鼠示范应用在广西灌阳种植模式为一季稻+再生稻的稻区,得出0.25mg/kg雷公藤甲素毒饵处理、0.005%溴鼠灵毒饵处理和捕鼠夹处理对示范区鼠类都有不错的效果,可防治前鼠害中等偏重发生,防治后为轻发生,校正防效为67.46%、85.73%。三个处理中,防效最好的溴鼠灵处理方式,防效最低的为雷公藤甲素,三个处理都收到不错的防治效益。
近年来.由于耕作制度与种植结构发生变化,我国农田害鼠发生呈逐年加重趋势。鼠害已成为农业生产上的重要灾害。农田害鼠的防治有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态治理等多种方法,化学防治仍是主要手段。0.005%溴鼠灵毒饵是一种新型抗凝血灭鼠剂,据报道,投药1次即有良好的灭鼠效果[1]。0.25mg/kg雷公藤甲素毒饵是我国近年研发的一种生物杀鼠剂。具有毒杀和抗生育双重作用[2圳。为验证上述两种灭鼠剂在稻田中的应用效果,笔者于2018年在广西灌阳一季稻+再生稻的田间开展了鼠类防治试验示范.调查两种药剂处理及捕鼠夹处理的灭鼠效果与保穗效果。评估防治效益,以期为农区大面积统一灭鼠提供用药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 示范地概况
灭鼠试验示范地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灌阳县新街镇飞熊村水稻田.栽培种植模式为一季稻+再生稻,种植品种为超级稻Y两优900。示范地常年见鼠为害活动。2010年前,该地鼠害造成的水稻平均损失率为2%~8%:2012-2017年造成的水稻平均损失率为5%一12%。鼠害高发期受害严重的个别田块损失率可达30%。
1.2 灭鼠药械
灭鼠剂为0.005%溴鼠灵毒饵(北京市隆华新业卫生杀虫剂有限公司)和0.25mg/kg雷公藤甲素毒饵(江苏无锡开立达实业有限公司)。捕鼠器械为北京市隆华新业卫生杀虫剂有限公司生产的隆华捕鼠夹,花生米作饵。
1.3 试验方法
2018年9月,在水稻再生稻孕穗期投饵灭鼠。共设4个处理区:0.25mg/kg雷公藤甲素毒饵防治区(面积40hm2)、0.005%溴鼠灵毒饵防治区(面积30hm2)、捕鼠夹防治区(面积3hm2)、不采取防治措施的空白对照区(面积10hm2)。灭鼠剂防治区均采用一次性饱和投饵法,在处理区内的田埂边、沟渠边及稻田附近的鼠类活动场所裸投毒饵:并实行“少放多堆”的原则,每667m2投饵20堆,每堆约10g,相对均匀分布。捕鼠夹防治区选择晴朗天气连续布夹3晚,每晚布100个,傍晚放夹,清晨收回。置夹位置也是处理区内田埂、沟渠、路旁以及鼠类经常活动的地方。沿直线或曲线布夹,夹距5m,行距50m。每天布夹范围距离50m以上。
1.4 调查与计算
鼠密度监测:依据农区鼠害监测技术规范(NY/T1481-2007)(农业鼠害防控技术及杀鼠剂科学使用指南),采用夹夜法进行鼠密度监测。记录有效夹数、捕鼠数,计算鼠密度(以捕获率表示)与校正灭鼠效果。在水稻收获前采用棋盘式取样法,每处理取25个点,每点取20株,共500株水稻,记录总穗数与受害穗率,计算受害率与处理后保穗效果。
鼠密度(%)=(捕鼠总数/有效夹数)x100
校正灭鼠效果(%)=[1一(投放毒饵或布夹前对照区鼠密度×投放毒饵或布夹后处理区鼠密度),(投放毒饵或布夹后对照区鼠密度×投放毒饵或布夹前处理区鼠密度)]x100
受害穗率(%)=(受害穗数/总穗数)x100
处理的保穗效果(%)=[(对照区受害穗率一处理区受害穗率)/对照区受害穗率]x100
2、结果与分析
2.1 灭鼠与保穗效果
由表1可知,防治前。各处理区鼠密度为9.33%。11.67%,属于中等偏重发生。防治后,各防治区鼠密度为1.67%。3.33%.属于轻发生。对照区鼠密度由防治前的10.33%升至11.33%。3个防治处理区中,溴鼠灵处理的校正灭鼠效果为85.73%.为各处理中最高:捕鼠夹处理的防效居中:雷公藤甲素处理的防效相对较低,为67.46%。
根据防治后的调查数据,3个防治处理区的水稻受害率为1.34%。3.73%,对照区为10.98%。溴鼠灵处理区受害最轻,保穗效果最好,达到87.80%;夹夜法处理次之.保穗效果为75.41%;雷公藤甲素处理的保穗效果相对较低,为66.03%。3个处理区的保穗效果高低与灭鼠效果一致。
2.2 防治效益
根据当地再生稻平均产量425kg/667m2及稻谷市场收购价2.8元/kg,估算各灭鼠处理挽回的损失与防治效益(表2)。溴鼠灵处理区灭鼠总成本为5.80元/667m2,防治后挽回损失114.72元/667m2,防治效益为108.92元/667m2,在3个灭鼠处理中最高;捕鼠夹处理次之,防治效益为92.23元/667m2:雷公藤甲素处理的防治效益相对较低,为78.87元/667m2。与不采取灭鼠措施的空白对照区相比.实施本示范3种灭鼠处理获得的收益均有较明显增加。
表1 2018年广西灌阳稻田不同处理的灭鼠效果与保穗效果
表2 2018年广西灌阳稻田不同处理灭鼠的成本与效益
2.3 安全性
示范全程各处理区均未发现非靶标动物死亡或反常现象。未发生人、畜、禽中毒事故。
3、结论与讨论
示范结果表明。在一季稻+再生稻的稻区应用雷公藤甲素、溴鼠灵和捕鼠夹灭鼠,均收到较好效果。经防治,各处理区鼠情由中等偏重发生降至轻发生.校正灭鼠效果在67.46%~85.73%。以溴鼠灵防效最高。3种防治处理取得的防治效益明显,超过70元/667m2(投防比l:10以上)。雷公藤甲素是1种新型、高效的植物源灭鼠剂。对生态环境安全.对鼠毒性表现为对其生殖系统的作用,理论上能长期、持续发挥抗生育作用(销]。溴鼠灵是第2代抗凝血化学杀鼠剂.存在破坏生态环境的风险[6]。但目前想持续、有效地控制鼠害,仍需依靠该类杀鼠剂。本示范在该药剂处理区未见非靶标生物中毒现象。捕鼠夹防治是物理防治方法,具有绿色、环保、安全的特点。鼠害防治要协调运用物理、化学、生态等技术进行综合治理,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建议根据农区鼠情,综合应用生物杀鼠剂、抗凝血杀鼠剂和鼠夹器械防治害鼠,以便长期、持续控制农田鼠害。另外.南方害鼠喜好有一定硬度的食物或啃食作物磨牙。如啃食果树皮、禾苗茎、大棚网等。在雷公藤甲素毒饵选择上,建议选择稻谷类型。该类型对于南方害鼠嗜口性较好,可获得更好防效。
参考文献:
[1]程政军,梁春.溴敌隆与溴鼠灵毒饵灭鼠效果的比较[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2,18(5):406-407.
[2]雷邦海,杨通武,顾芬,等.雷公藤甲素毒杀农田害鼠效果观察[J].中国植保导刊,2015,35(5):61-63.
[3]王硕,袁伟方,陈川峰,等.雷公藤甲素在三亚市农田害鼠防治应用效果[J].热带农业科学,2016,36(10):54-58.
[4]冷培恩,张春哲,殷为申,等.城区新贝奥生物灭鼠剂示范灭鼠应用效果研究[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4,20(1):19-22.
[5]童静,马瑶,吴建元,等.雷公藤长期毒性作用及其时间节律性研究[J].中药材,2004,27(12):933-935.
[6]李华宇,董建国,赵亚冰,等.草原大面积灭鼠对草原鸟类数量变化的影响[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3,12(5):35-37.
张武鸣,陈斌艳,孙太华,等.不同处理防控广西稻田鼠害的示范效果[J].中国植保导刊,2019,39(8):70-72.
分享:
辽宁省位于重要的鸟类迁徙路线上,以鸟类为主的野生动物种类繁多。野生动物是高致病性禽流感、鼠疫等多种人畜共患病的自然宿主,疫病严重威胁珍稀野生动物和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辽宁省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治工作通过对野生动物进行监测,采取预警等有效措施隔断传播途径,避免疫情扩散,对维持当地公共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23-07-12福寿螺=为世界性最严重的100种入侵生物之一,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将福寿螺列为重大危险农业外来入侵生物之一。在我国大陆地区,福寿螺1981年由巴西籍华人引入广东中山市养殖,1984年作为特种养殖对象在广东省被广为推广,并很快被人工引种到多个省市自治区养殖。
2020-06-17砷是一种天然存在的类金属,几乎存在于所有环境介质中,如空气、土壤和水。其中,通过砷污染的地下水造成的慢性砷中毒严重威胁人类和动物健康。给予小鼠腹腔注射三氧化二砷(5mg/(kg•d))10d,可引起心电图ST段抬高和QT间期延长,心肌氧化应激增加,抗氧化防御能力下降,心肌膜损伤和炎性因子释放。
2020-06-16生态的平衡对于环境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森林发生的鼠害现象则对树木造成了很大的毁坏,制约了树木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森林原本良好状态。因此,为了生态的长远建设,相关人员必须对鼠害产生的原因进行研究,并对此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将破坏程度与范围控制在一定的标准中,来提高营林建设的质量。
2020-05-28农业植物保护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是农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农业有害生物防治的目的是:将社会、生态和经济的效益最大化、最优化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我国农业有害生物治理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并取得了一些成就,如在防治技术集成、示范、项目立项等方面。
2020-05-27高寒草甸面积约为8700万hm2,占全国草地面积的22.1%,是我国面积最大的一个草地类型,是青藏高原草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地理位置、人文条件及社会的特殊性,对青藏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护、养分转化、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及基因资源保护、生态系统平衡与稳定及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2020-05-20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由于不同的地域特征,形成的生态系统存在差异,因此在进行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采取的措施也会存在差别。在新兴技术的不断推动下,林业生产的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也迎来了新的契机,这种方式相对于传统的方式效果更加明显,同时还能降低对自然的伤害,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都非常明显。
2020-05-19草地贪夜蛾又被称为秋黏虫,是一种原产于美洲亚热带地区及热带地区的会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的害虫。在巴西,每年由于草地贪夜蛾而引起的玉米减产,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5亿美元。2019年1月16日,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国云南省江城县,鉴于其发展迅速、防控难度大同时危害严重,有必要总结和分析其发生特点及规律,探寻出有效的监测和防控措施。
2020-05-18农民田间学校已在全球超过90个国家成功实践,在应对气候变化、畜牧业、公共资源环保、人类健康、妇女儿童营养等各领域均有应用。贵州鼠害控制减少粮食损失保护农业生态安全项目(TCP/CPR/3608)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资助的技术合作项目,由贵州省植保植检站、贵州省农田鼠害研究协作组负责实施。
2020-04-09息烽县地处黔中经济区,北隔乌江与播州区、金沙县相望,南面与修文县接壤,东面与开阳县毗邻,是贵阳市的北大门,素有“川黔锁钥、黔中咽喉”之誉。全县总面积10.365hm2,共9镇1乡1社区、177个村(居),总人口约26万,多为汉族,占总人口的94.7%,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17个,占总人口的5.3%。
2020-04-08人气:7421
人气:7169
人气:5962
人气:5285
人气:5062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植物保护学报
期刊人气:4227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中国农业大学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0577-7518
国内刊号:11-1983/S
邮发代号:82-620
创刊时间:1962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1.211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861
影响因子:0.419
影响因子:1.28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