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以贵阳市某化工企业地块的修复为例,采用权重法对从污染物特性和土壤质地,目前国内外已有的土壤修复技术现状,包括技术原理、成熟性、时间条件、资金水平、应用的适应性等方面经过筛选,最终确定了针对重金属污染土壤采用固化稳定化技术修复达标后土壤外运作为路基填方材料,有机复合污染土壤采用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路线。
1、背景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贵阳市某有机化工企业污染场地经风险评估判定,该场地土壤污染主要为重金属污染土壤、有机污染土壤和有机+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需对该地块污染土壤进行修复。目前,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的技术虽较多,但真正大规模应用的修复技术仍然非常有限。本文采用权重法对从污染物特性和土壤质地,目前国内外已有的土壤修复技术现状,包括技术原理、成熟性、时间条件、资金水平、应用的适应性等方面经过筛选,最终确定修复方法。
2、土壤治理模式及修复方法
2.1 治理修复模式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模式按大类主要分为基于污染源消减的修复模式和基于风险管控的修复模式[1]。
基于污染源的削减主要降低土壤中污染物质总量或将污染物的活性降低,使其对外迁移速度、迁移量降低,从而达到对土壤周边关注的敏感目标影响最小的方式。目前基于污染源的削减的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进一步细分其中物理法包括气相抽提、热脱附等,化学法主要是基于反应性质的化学氧化或者化学还原法,生物法主要是利用生物的自然降解形成的生物修复等。按照修复作业场地不同,又分为异地修复和原位修复两种方式。异地修复涉及后续异地处置问题,原位修复不涉及大量挖掘开挖,主要基于监控自然衰减等非工程类手段。
2.2 土壤修复技术
目前,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的技术虽较多,但真正大规模应用的修复技术仍然非常有限。适用于重金属污染单独污染、有机污染单独污染、有机和重金属的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固化/稳定化、化学氧化、热脱附、水泥窑协同处置、生物修复技术、土壤淋洗技术等。我国污染场地修复仍以土壤污染源清除和治理技术为主,四大主流修复技术:固化稳定化、水泥窑协同处置、热脱附和化学氧化技术[2]。主要技术占比情况如图1。
有机污染土壤主要采用:热脱附、化学氧化和水泥窑协同处置。重金属类污染土壤主要采用固化/稳定化、化学淋洗、化学还原、填埋和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3]。
有机污染土壤治理技术占比如图2,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技术占比如图3。
图1 我国土壤修复常用技术应用概况(2006~2021年)
图2 我国有机污染土壤修复常用技术应用概况(2006~2021年)
图3 我国重金属土壤修复常用技术应用概况(2006~2021年)
3、修复技术比选
3.1 比选考虑因素
主要考虑污染物特性和土壤质地,目前国内外已有的土壤修复技术现状,包括技术原理、成熟性、时间条件、资金水平、应用的适应性等。修复比选如表1。
固化/稳定化土壤修复技术是通过原位施加一定的机械力,同时向污染介质中添加固化剂/稳定化剂,在充分混合的基础上,使其与污染物发生化学、物理作用,将污染土壤固封为固化体,该固化体具备以下特点:结构完整、低渗透系数、将污染物转化成化学性质不活泼形态;进而降低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扩散。固化/稳定化考虑因素主要为:污染土壤的理化性质,包括:土壤pH值,土壤物质组成、固化/稳定剂品种与用量、水分含量、混合均匀程度和养护条件等。对于固化/稳定化效果的评价,重点关注固化体的物理性质(抗压性、渗透系数等),污染物迁移特性(浸出毒性、浸出率等),以上可以采用形态分析、微观检测、小型试验等手段和方式进行研判。
水泥窑本身是较为成熟的工艺过程,水泥窑已配套有专业的环保治理设施,利用水泥窑处理的污染土壤,从性质角度分析,土壤的化学元素和熟料生产所用的部分原料基本相似,合理控制好配比,具有处理物料量大,环境风险小等特点。
水泥回转窑内物料温度高达1450℃,气体温度可高达1750℃,而专业危险废物焚烧炉的焚烧温度在850℃~1200℃。在水泥窑内的高温下,废物中的毒性有机物将产生彻底分解,焚毁去除率可达99.9999%以上(华新赫山项目处置实际监测值),使废物中有毒有害成分彻底“摧毁”和“解毒”,实现“消除污染”,不留隐患的目的。
表1 土壤修复技术筛选比选表
3.2 比选指标及权重
将指标分为技术指标、环境指标和社会指标三类,根据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及影响程度,确定了本场地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及分值如表2所示。指标权重越大,对场地越为重要。指标分值越高,对场地的影响越大。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总和为1;各评价指标的分值最小为0,最高为10。
表2 场地修复备选方案比选评价标准
将各评价指标的分值与权重相乘得到各评价指标的单项得分,再将各修复方案所有指标的单项得分相加得到各修复方案的综合得分,然后对其综合得分进行排序,得分最高者为最佳方案。
3.3 比选结果
针对本场地土壤污染类型为重金属污染及有机复合污染的特点,结合场地未来规划利用方式,本场地污染土壤修复控制技术比选结果汇总如下:
方案一:全部采用固化稳定化技术修复达标,修复达标后土壤外运作为路基填方材料。
方案二:全部采用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
方案三:重金属污染土壤采用固化稳定化技术修复达标,修复达标后土壤外运作为路基填方材料;有机复合污染土壤采用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
为确定场地土壤修复的最佳方案,本项目针对场地的污染特征、场地条件、工程特点及国家相关的要求,采用综合评分方式对上述3个备选方案进行比选,如表3。
表3 土壤修复备选方案筛选评价结果
由表3可见,在3个方案中,推荐方案为:方案三(重金属污染土壤采用固化/稳定化技术修复达标,修复达标后土壤外运作为路基填方材料;重金属有机复合污染土壤采用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采用该方案既能有效处理控制土壤,又能实现资源再利用,实现环保和经济双赢。
4、固化/稳定化工艺
4.1 固化材料选择
固化稳定化采取的主要是凝胶材料,大体可以分为四类:(1)以水泥、石灰等为代表的无机粘结物质;(2)以沥青等热塑性材料为代表的有机粘结剂;(3)以尿素、酚醛塑料和环氧化物等为代表的热硬化有机聚合物;(4)以二氧化硅和其他氧化物形成的玻璃质物质。其中水泥和石灰等无机材料,具备技术控制简单,费用较低等原因,应用最为广泛。
4.2 固化/稳定化工艺参数选择
对污染土壤确定固化/稳定化工艺时需物理和化学等性质特点[4],详如表4,具体参数选择根据中试实验结果确定。固化/稳定化后土壤评估测试指标如表5。
表4 固化/稳定化处理污染土壤参数表
表5 固化/稳定化后土壤评估测试指标一览表
4.3 实验室研究
为更好地指导现场试验和处置工程的实施,建议在恒定的温度和湿度环境条件下进行前处理和固化剂选择的小批量试验,然后开展小试。实验室研究流程如图4。
图4 固化/稳定化修复技术线路图
4.4 小试研究
污染现场小型试验流程和实验室研究内容大致相同,但现场试验的土壤混合技术更加复杂,需要借助大型机械,且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现场养护需控制好温度和湿度,防止干湿交替和冻融现象发生。异位固化/稳定化技术工艺流程如图5。
图5 异位固化/稳定化技术工艺流程图
5、水泥协同处置
5.1 水泥协同处置参数选择
参照《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技术规范》(HJ662-2013)和《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GB30485-2013)》标准,入窑污染土壤重金属含量及投加量标准如表6[5]。
表6 入窑污染土壤重金属含量及投加量标准
每生产一批次水泥需对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等物理性能,氯离子、碱含量等化学性能,放射性等指标进行检测,生产的水泥产品质量需满足《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的要求。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的水泥窑生产的水泥产品中重金属的浸出应《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规范》(GB30760-2014)的要求。
5.2 水泥协同处置路线
图6 水泥窑焚烧处置污染土壤工艺流程图
水泥窑焚烧污染土过程主要包括污染土预处理、污染土进料、水泥回转窑焚烧以及尾气净化。工艺流程详如图6。
参考文献:
[1]常跃畅,曹占强.我国土壤修复行业发展历程及开展模式分析[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21,39(11):105-108.
[2]刘阳生,李书鹏,邢轶兰,等.2019年土壤修复行业发展评述及展望[J].中国环保产业,2020,(03):26-30.
[3]牟兵兵.中国环境修复产业发展现状与预测分析[J].商业文化,2022,(02):110-112.
[4]苗小磊.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对固化重金属作用的研究[J].中国水泥,2018(07):84-86.
[5]姜淼,王唯业,王一鹏,等.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无机固化稳定材料研究进展[J].环境保护科学,2021,47(04):1-9.
基金资助:贵阳市饮用水源地及固废堆场环境保护创新服务能力建设(黔科合服企[2021]10号);
文章来源:彭园花,陈尹.贵阳市某化工企业地块土壤修复技术案例分析[J].广东化工,2024,51(20):149-152+125.
分享: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为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天然气在能源转型过程中的中间过渡地位日益凸显。在能源转型过程中,我国天然气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生产和消费均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为推动国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气候、生态和环境治理等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2025-04-25我国工业的发展与能源的消耗呈正相关,即工业发展得越快,所消耗的能源总量也就越多。加之目前国内大量燃油型交通工具的使用,导致以二氧化碳为主的大量有害气体被排放到空中,直接加剧了我国的空气污染问题。特别是在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当下,人们对于健康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人们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
2025-04-25目前,青浦区水质监测工作覆盖全区近2000个河道湖泊断面,极大地提高了监测工作效率,有效地降低了水环境治理的成本,促进了社会力量作用的发挥,让水质监测人员从重复琐碎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对水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价,更科学地服务于水环境治理工作。
2025-04-25标准化体系建立是自然资源科学发展的要求和趋势,有助于推进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能够保证技术管理的科学化,在支撑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和引领性的重要作用。构建标准体系是运用系统论指导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方法,对标准化工作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1-2]。
2025-04-25目前,国家及地方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大都将非甲烷总烃(NMHC)作为综合指标用于评价固定污染源废气总体污染情况[4];同时根据不同类型重点废气排污单位情况,分类控制苯系物等有机气态污染物[5]。但日常监测结果常出现苯系物大于非甲烷总烃结果的异常“倒挂”现象,与理论情况不符。
2025-04-25近年来,工业废水的不断增加,对我国水资源造成了严重影响,不利于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工业污水处理无法严格按照国家相应标准进行处理,造成城市水资源污染。而在实际工业污水处理过程中,如果不注重先进技术的良好应用,则难以达到理想的污水处理效果,这也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恶劣的影响。
2025-04-24环境工程改造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关系到我国环保工作的推进,是环境工程改造过程中决定性的一环。节能减排不仅可以促进改造项目的顺利完成,提高整体效率,而且有助于我国的环境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因此,相关人员必须从意识和实际工作等多方面着手,确保节能减排的有效实施。
2025-04-24生态系统为人类社会提供了供给、调节、文化、支持等服务功能[1]。受人类活动的干扰影响,生态系统存在一定程度的退化,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是量化评价生态系统提供生态产品和服务价值的过程,可帮助决策者全面认识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制定有针对性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对策[3]。
2025-04-23衍生气相色谱法(DerivatizationGasChromatography,DGC)是将被测物质通过化学衍生反应转化为适合气相色谱分析的衍生物,是一种可以实现高灵敏度测定的分析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衍生试剂与被测物中的特定官能团(如羟基、氨基、羧基)发生选择性的化学反应,生成具有较好色谱行为(如热稳定性、挥发性)的衍生物,再通过气相色谱进行分离与检测[1]。
2025-04-23污水处理采用AAO工艺时,微生物的培养与前期调试具有重要作用。物理与生物化学的交互作用依赖于微生物代谢,此过程对于污水中氮、磷的去除和污染物降解至关重要。从自然界筛选出的微生物,需要经过系统培育以强化其污染处理效能,再通过精心设计的配方联结成生物链,最终形成能够高效应对复杂污水成分的复合菌群。
2025-04-23人气:11472
人气:4174
人气:3947
人气:2860
人气:2602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环保产业
期刊人气:642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主办单位: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工业
国际刊号:1006-5377
国内刊号:11-3627/X
邮发代号:82-865
创刊时间:1995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影响因子:1.587
影响因子:0.566
影响因子:1.35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932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