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探讨如何构建海冰灾害损失评估指标体系

  2020-07-03    187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海冰灾害已经成为我国渤海及黄海北部海域的最严重海洋灾害之一,严重影响着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沿岸居民的生产生活。科学评估海冰损失对于防范日益加重的海冰灾害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层次分析的方法,借鉴其他灾种损失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构建了海冰灾害损失评估指标体系,从经济损失和非经济损失两个方面评估了海冰灾害损失,旨在为相关海域防范海冰灾害,减少损失提供参考。

  • 关键词:
  • 冰川冰
  • 层次分析法
  • 损失评估
  • 海冰灾害
  • 海洋灾害
  • 加入收藏

海冰是指所有在海上出现的冰,包括海水冰和源于陆地的河冰、湖冰、冰川冰等。我国渤海及黄海北部海域受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影响,海冰灾害几乎每年都会发生,1936年、1947年、1957年、1969年、1977年、2010年都发生了较严重的海冰灾害[1]。其中2010年渤海和黄海海域海冰灾害直接经济损失高达63.18亿元[2]。海冰灾害已经成为渤海和黄海海域最严重的海洋灾害之一,给我国海洋产业及沿海居民生产生活造成巨大威胁。由于海冰灾害是海冰冰情与海域社会经济因素等综合作用的结果,每年灾害损失情况不尽相同。合理统计和估算海冰灾害损失,对于评估记录海冰灾害等级、沿海重大工程选址和及时进行抢险救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学者们从多个角度对海冰灾害风险等级及划分已经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国巧真等(2008)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将海冰灾害程度分为零风险、低风险和高风险3个等级[3]。孙劭等(2011)通过分析气象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等资料得出渤海灾情加重是海水养殖产量增加和海冰面积增大两者综合作用的结论。孙劭等(2012)基于灾害风险理论,综合致灾因子危险度指数与承灾体脆弱性指数计算各区县的海冰灾害风险指数,并绘制了风险等级图[5]。袁本坤等(2013)从海冰冰情自身条件和环境因素出发,构建了我国的单因子海冰灾害指标体系,并对我国的海冰灾害等级进行了初步划分[6]。袁本坤等(2016)基于致灾因子指标体系,利用权重分析等方法对我国海冰灾害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并绘制海冰灾害风险等级图[7],后又以河北省沿海县级行政区为单元,对河北省海冰灾害风险进行等级划分,并绘制风险等级灾害图(2016[8]。潘艳艳等(2017)基于灾害链理论和产业关联效应对2010年海冰灾害间接损失进行研究,并得出间接损失为渔业部门直接损失1.75倍的结论[9]。

综上,国内学者对于我国海冰灾害的研究已经较为深入,对于沿海重大工程选址和沿岸居民规避海冰灾害损失具有指导意义。但不难发现,学者主要从海冰灾害等级划分角度进行研究,而海冰灾害对我国居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这一角度研究尚浅,且没有建立相对完善的海冰灾害损失评估指标体系。鉴于海冰灾害损失评估体系研究在国内较少,本文将从这一角度出发,并借鉴其他自然灾害损失评估方法展开研究。


1、海冰灾害损失体系构建


海冰灾害损失评估的核心在于评价指标的选择及体系的建立,而指标的选择和分类应该建立在科学的分类方法之上。借鉴其他自然灾害损失分类方法,可以将海冰灾害经济损失可以分为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是已有社会财富的减少,即海冰灾害导致的各种财产减少和人员伤亡,包括渔业经济损失、船只损毁、海上建筑物损失、防护海堤及护岸损失、受灾人口损失、海上油气开采设备损坏损失等等。间接经济损失是指当一次海冰灾害过程基本结束,由于灾害所造成的工业生产、金融往来、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减缓、停滞以及灾后重建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引入灾后重建损失的意义在于,灾后救援重建使得原本的社会资源不能流向原来的方向去创造新的社会财富,而是用于弥补灾害的破坏性造成的损失,使之恢复到灾害发生前的经济状况,主要包括渔业养殖重建损失、渔港关停及恢复损失、旅游景点关停损失、时间后效性波及损失等等。此外,评估海冰灾害损失的非经济损失指标还包括海冰冰情指标以及生态环境破坏损失指标等。


2、指标选择原则


指标体系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区域海冰灾害综合评价的质量。因此,指标的选择必须科学、系统、客观、可行,尽可能全面的反映海冰灾害造成的各方面损失,指标体系中的每一项都应该有据可查并易于量化。因此,海冰灾害损失评估体系的指标选择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科学性原则。即海冰灾害损失的指标选择必须有科学依据,遵循科学研究方法,不可凭空想象。指标选择要先进,意义明确,具有可比性。

系统性原则。即指标的选择不重叠、不漏项,且涵盖海冰损失的各个方面既包括经济损失指标,又包括非经济损失指标。

层次性原则。即指标体系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各指标之间层次分明,便于统计和计量,根据关联性分门别类,便于准确反映海冰损失。

可行性原则。即指标的选择应考虑可获得性和可操作性,数据应易于采集和对比。

客观性原则。即指标的选择应考虑客观性,避免归类的随意性。各种自然灾害目前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灾害指标评估体系,但不同的研究学者将一些灾害损失定义为直接经济损失,而其他灾种却定义为间接经济损失,有的指标体系甚至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指标混乱,造成损失统计的不准确性。

全面性原则。即海冰灾害损失评估过程中,尽可能地考虑到不同类型的损失。既要考虑到海洋水产业的损失,养殖设备的损坏损失、渔船等的损失,还要考虑到海洋工业的损失如海上钻井平台、海洋旅游业等的损失。


3、体系构建方法与指标选择


目前,关于自然灾害损失的评价已经有了较多的研究,前人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评价方法和相关模型,甚至衍生了灾害经济学(一门评价自然灾害对国民经济影响的学科分支)。通过研究不难发现,学者一般采用综合评价方法,运用多个指标对多个方面进行损失评估,包括专家打分综合法、层次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灰色综合评价法等。而评价方法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评价者本身的目的和被评价事物的特点,并且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处理。

本文在灾害经济学理论和灾害经济损失评估研究基础上,借鉴其他灾种损失评估体系研究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海冰灾害损失进行综合评价,同时考虑社会、经济、自然、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因素,将定性和定量指标结合起来,尽量科学客观的评价海冰灾害损失,并根据层次结构模型将海冰灾害损失作为总目标层,将经济损失和非经济损失作为2级子目标,将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海冰冰情指标、生态环境指标等作为3级子目标,各项具体指标作为4级指标。各指标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构成海冰灾害损失评估体系不可分割的整体(表1)。

3.1经济损失指标

3.1.1直接经济损失指标

a.养殖受灾面积;因海冰灾害造成的水产养殖和捕捞受灾面积(公顷);

b.水产损失:因海冰灾害造成的水产养殖业和捕捞业的损失,包括鱼类、扇贝等的死亡与减产(万元);

c.养殖设备损失:海冰灾害造成的水产养殖设备的损坏损失(万元);

d.船只损失:海冰灾害造成的船只损坏及沉船损失(万元);

e.船只损坏数量:由于海冰灾害造成的船只受损及沉没数量(艘);

f.房屋倒塌损失:沿海海域岸堤受海冰灾害侵蚀造成的房屋倒塌损失(万元);

g.受灾人口数量:由于海冰灾害造成的正常生活受到影响的人口数量(人);

h.海上观测设备损失:由于海冰灾害造成的浮标、潜标、雷达等水文观测设备损失价值(万元);

i.海上油气开采设备损失:海水结冰或浮冰造成的海上钻井平台设备的损坏损失(万元);

j.海堤护岸损坏长度:海冰对沿海护堤破坏侵蚀造成的经济损失(万元);

k.溢油损失:海冰使整个海域结冰造成的海上钻井平台或运输船石油泄漏造成的损失(万元)。

3.1.2间接经济损失指标

a.出海救援人次:沿海居民及有人海岛群众受困而被转移的人次情况(人数);

b.救灾投入资金:用于应急救灾及灾后重建的资金(万元)用于;

c.破冰引航次数:海冰冰封海域而出动破冰船破冰引航的次数(艘*次);

表1

d.水产养殖区停产损失:海冰对沿海海域冰封造成的水产停产损失(万元);

e.渔港关停时间:海冰造成的渔港关停天数(天);

f.海上钻井平台关停时间:海冰浮冰造成的海上钻井平台停止作业天数(天);

g.旅游景点损失:因海冰造成的交通不便及海上交通堵塞造成的旅游人次减少甚至关停损失(万元);

h.交通运输中断损失:海冰造成的海域交通瘫痪损失(万元);

i.时间后效性波及损失:海冰灾害后,受灾海域及沿岸各产业在恢复期间减少的净产值和多增加的管理费用以及用于灾后重建的各种费用支出(万元)。

3.2非经济损失指标

3.2.1海冰冰情指标

a.海冰最大面积:利用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获得的海域最大结冰面积,反映海冰灾情的基本指标之一(公顷);

b.海冰冰期:从海域出现海冰开始到海冰消失,海冰的存在天数(天);

c.海冰最大厚度:海冰存在期间的最大厚度(厘米);

d.最大浮冰外缘线离岸距离:是监测海冰范围的最重要指标之一(千米);

e.伴随大风风级:风级大,可能会导致冰封海域面积增大,同时也会加速海面浮冰流动速度,增加对沿岸海堤的破坏性(级)。

3.2.2生态环境破坏指标

a.海洋生物死亡数量:海冰灾害造成的海洋生物死亡数量(只);

b.海洋生物死亡种类:海冰灾害造成的海洋生物死亡种类(种);

c.海冰侵蚀湿地面积:因海冰侵蚀造成的湿地面积减少(公顷);

d.溢油面积:因海冰造成的油船泄漏或钻井平台输油管破裂对海域造成的溢油面积(公顷)。


4、结论与展望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我国黄渤海地区海冰所能影响的范围将进一步变大。再加上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产业集聚和人口密集的布局将会使得海冰的破坏性更强。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科学选取指标并构建了海冰灾害损失评估体系,从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海冰冰情、生态环境4个方面共计30个具体指标对海冰造成的灾情损失进行了概括,该指标体系能在一定程度上为黄渤海海冰灾害损失评估提供参考,为减轻海冰灾害损失提供帮助。当然,由于海冰灾害损失评估指标体系在国内研究不多,本文借鉴其他灾种的评估方法可能稍有不妥,实际应用过程中可能会存在部分地区或部分指标数据难以获取而影响灾害损失评估质量,但这不影响该指标体系作用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张启文,白珊.中国海海冰灾害的监测和预测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354.

[2]2010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R].国家海洋局,2011.

[3]国巧真,顾卫,李京,刘珍,陈云浩.基于遥感数据的渤海海冰灾害风险研究[J].灾害学,2008,23(2:10-18.

[4]孙劭,苏洁,史培军.2010年渤海海冰灾害特征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11,20(6:87-93.

[5]孙劭,史培军.渤海和黄海北部地区海冰灾害风险评估[J].自然灾害学报,2012,21(4:8-13.

[6]袁本坤,郭可彩,王相玉,商杰,黎舸,江帆.我国单因子海冰灾害指标体系及海冰灾害等级划分方法初步探讨[J].海洋预报,2013,30(1:65-70.

[7]袁本坤,曹丛华,江崇波,郭可彩,商杰,黎舸,刘钦政.基于致灾因子指标体系的海冰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方法[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15,17(2:8-12.


吴坤玉.一种海冰灾害损失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J].科学技术创新,2020(04:150-152.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海洋技术学报

期刊名称:海洋技术学报

期刊人气:1534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国家海洋局

主办单位:国家海洋技术中心,中国海洋学会

出版地方:天津

专业分类:科学

国际刊号:1003-2029

国内刊号: 12-1435/P

创刊时间:1982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