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探讨广西向海经济全方位开放合作中的不足及解决措施

  2020-06-09    1065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近年来,广西在深化北钦防一体化发展、统筹沿海沿江沿边协调发展、促进内陆地区向海发展、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参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借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发展向海经济方面已取得良好的成效。但仍须看到,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如全方位开放的营商环境、港口基础设施、投资融资平台、协调沟通机制、政策支撑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在广西经济发展的深耕阶段,要想实现向海经济全方位开放合作,必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增强金融市场活性,打造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加快提升通行能力,助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畅通人文交流渠道,形成开放合作协调机制;搭建向海经济开放平台,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探索园区发展模式,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实现政策动态调整,构建全方位开放政策体系。

  • 关键词:
  • 全方位开放合作
  • 向海经济
  • 广西
  • 海洋资源
  • 加入收藏

一、引言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利用好海洋赋予的资源已经成为沿海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领域、国际间竞争与社会良性循环的最后空间。从理论上系统认识海洋战略的重要性,从战略的高度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进行全面部署,是海洋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中国的海洋经济取得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国家也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海洋经济的发展上,制定了一系列的海洋发展规划和战略。随着《全国海洋开发规划》《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等的颁布实施,中国海洋事业已被提到国家战略高度。

习近平在2017年视察广西时提出了“向海经济”的要求,这是时代赋予广西发展向海经济的新使命、新要求。广西作为中国唯一一个衔接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的省份,党中央明确赋予其发展“三大定位”,即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有机衔接重要门户[1]。广西如何传承和发扬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精神,借助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机遇,使广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海洋经济合作,扩大在国际市场分工中的份额,打造好向海经济,发挥重要门户优势,这不仅是实现广西向海经济对外开放合作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接,加快中国向海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任务,也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对广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的要求,对广西更好地发挥“国际大通道”、“战略支点”和“重要门户”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广西向海经济全方位开放合作的相关理论


(一)向海经济与向海经济产业理论

1.向海经济

向海经济是基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海洋强国”战略实施背景提出的,具有深厚的现实意义,是中国全面对外开放合作战略逐步深化的结果[2]。自2017年习近平视察北海以来,“向海经济”便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讨论。冯敏认为交通是发展向海经济的重要内容,应通过构建网络化区域交通格局,助推向海经济发展。蒋和生[3]认为,发展向海经济就是通过推动经济空间由近海向深远海演进,深入开发深远海资源,充分发挥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作用,提升海洋经济的地位。洪小龙[4]认为,向海经济的内涵与外延要远大于海洋经济,打造向海经济需要沿海城市更加注重对海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推动沿海城市向海要资源、要财富、要发展。戴桂林和王素[5]认为,发展向海经济是缓解中国资源环境压力的重要选择,是推动海洋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举措,有利于支撑和引领经济增长、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戴春晨等认为,打造向海经济,意味着城市要向海洋发展,从海洋中获取资源与财富。童政和周骁骏认为,港口与产业是支撑向海经济发展的关键,北海要依托“三大定位”,建立港口群、临港产业带、国际产能合作示范区等,助推向海经济发展。

2.向海经济产业

一是关于向海经济产业结构及布局的研究。向海经济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海洋产业的深化发展,向海经济的研究也应注重对海洋产业的研究。孙才志等分析环渤海地区各海洋产业的比较优势,并对其他地区海洋产业布局提出科学建议和经验借鉴;黄盛[6]将资源环境约束与海洋产业结构优化进行比较,提出应对海洋资源环境约束的方法;吴云通[7]分析了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从海洋产业发展特征、海洋经济产业生产效率及影响三方面提出了优化海洋产业的路径;张耀光等[8]选取中国、美国、日本等12个国家作为样本,设置海洋产品产量、海洋GDP和产业构成3个指标,比较分析各国海洋经济的差别;毛伟和居占杰[9]分析了目前中国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并提出优化产业结构等建议。

二是关于海陆经济一体化的研究。徐质斌[10]通过分析陆地与海洋之间物质与能量、经济与社会等的统一性,提出海陆统筹和海陆一体化战略的经济解释和实施重点;殷克东等[11]根据海陆经济关联效应数据,建立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得出陆海经济发展有着较高的关联效应,并提出了构建海洋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陆海经济一体化的建议;朱凌[12]通过建立社会、经济、资源三大类指标体系,对中国的11个沿海城市进行海陆统筹分析,得出沿海城市海陆经济一体化的和谐度,从而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夏飞等[13]提出陆海经济一体化的理论、实践和政策体系,设计了陆海经济一体化的系列机制;于丽丽[14]指出海洋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海陆经济一体化,解决了单一资源禀赋的局限性;张晖等[15]提出陆海统筹已经成为现代海洋产业发展的重要选择,整合好陆地产业与海洋产业的群产业链是推进海陆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区域经济合作理论

1.区位论

区域经济的源头理论是区位论。区位是指自然地理、交通地理、经济地理在空间地域上有机结合的具体表现。区位强调自然界各种地理要素和人类经济社会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在空间位置上的反映。不同的区位因素组成了不同的区位条件。区位条件的优越性能决定该地区的区位优势,即该地区的资源禀赋优势,主要体现在自然资源、地理位置、人才、产业等方面。广西的区位优势在于毗邻东南亚、坐拥北部湾、紧依中西部,既沿海、沿江又沿边。“一带一路”“陆海新通道”等建设均为广西拥有的区位优势,也是研究广西打造向海经济的背景和依据。

2.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是区域经济合作理论的核心。向海经济是具有区域性特质的,因此客观上要求发展向海经济必须注重区域经济的合作。冯宗宪等分析了海洋经济的主要区域合作机制及其类型的演化,对泛北部湾合作提出互联互通、技术援助等多种方式结合的合作路径;崔志林[16]认为在市场经济的体制背景下,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中国—东盟合作框架有助于提高区域内较为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的外资吸引力,带动区域共同发展;姚余雪等从建设海洋旅游圈、海洋产业合作等方面提出要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尤其是东盟国家的海洋区域合作;刘静暖和吴清燕[17]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理论依据,构建了以泛南海经济圈为核心的向内辐射粤桂港澳台、向外辐射东盟各国的一体化合作经济圈。朱坚真和毛妙维提出要大力开展海洋经济国际合作,加强跨区域海洋产业合作、通道建设。朱峰认为广西的北部湾区有着良好的海洋经济基础,可通过与东盟国家的海洋产业形成优势互补,构建泛北部湾海洋经济综合体,进而完善中国海洋区域经济建设的总体战略布局。

(三)开放型经济理论

早期的开放型经济理论研究集中于对内涵的描述和指标的遴选。周小川[18]提出开放型经济的核心在于市场资源配置和货币可兑换;丁明磊和刘秉镰[19]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得出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化程度以及开放型经济三者为正相关关系,开放型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全球一体化,借助于国际资源和国际力量,可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王晓亮和王英[20]总结开放型经济的内涵是国内和国际市场实现深度结合,要求对外开放,更要求对内开放,应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致力于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詹崇鹤[21]认为一国或地区融入世界经济的程度,包括贸易和投资的开放水平决定了该国或地区的开放水平;阮宗泽提出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是依照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形势和需求,根据中国现阶段国情而制定的战略;蔡冰冰[22]借助熵权模型测度方法测量沿海省份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从贸易、投资、产业、金融等系统发展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有助于中国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三、广西向海经济全方位开放合作的主要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一)广西向海经济全方位开放合作的主要成效

1.深化北钦防一体化发展

北(海)钦(州)防(城港)以海洋经济为依托,以沿海经济带为支撑,补齐向海产业发展短板,培育向海产业树,壮大向海产业林,提升产业园区协同发展能力,加快向海产业集聚,促进海陆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快、深化了北钦防一体化发展[23]。通过实施产业倍增计划,基于五大优势产业打造亿级产业集群,北钦防三市合力打造北部湾3000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1000亿级先进装备制造业集群,进一步加快新技术新业态发展。

2.统筹沿海沿江沿边协调发展

一是为实现沿海沿江沿边的统筹协调发展,广西积极连通西江—珠江水系与北部湾港,加快提升水道的通航能力,形成了江海联动、通江达海的发展格局。截至2019年上半年,长洲枢纽船闸货物通过量累计完成8365万吨,同比增长50.6%。以南宁—贺州—梧州—玉林—贵港—北钦防为组团,打造“东融”合作发展示范区。二是加大财政投入支持东兴和凭祥的沿边基础设施发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专项资金安排0.98亿元支持边境市县重大项目建设,重点支持凭祥综合保税区一期项目、凭祥西部陆海新通道陆路主通道基础设施项目、东兴跨境经济合作区楠木山大道围网工程、广西东兴边境深加工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等。三是中央基建投资3.52亿元支持沿边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自治区财政安排防城港、崇左和百色新增政府债务限额共计126.53亿元,支持沿边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畅通向海通道,构建充满活力、富有特色的沿边经济带。

3.促进内陆地区向海发展

为进一步推动南宁、玉林、崇左等内陆城市发展框架向沿海发展,广西加快整合港口资源,拓展港口综合功能,加强与西南、中南、西北地区合作,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探索内陆地区在北部湾建立城市“飞地园区”和临港产业园区,2019年临港产业实现提质增效。以钦州临港产业园区为例,已引进中国石油、中船、中粮、国投、印尼金光、华为等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2019年前三季度,钦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3%,高于全区4.2个百分点。发展动能加快转换,实现推动内陆城市向海发展,形成陆海互动新格局。

4.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近年来,广西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坚持交通基础设施优先发展,以铁路、高速公路、港口、口岸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截至2019年10月下旬,北部湾港除已开通的5条常态化班列线路外,还与中欧班列实现无缝连接,北部湾海铁联运班列开行1635列,且海铁联运班轮舱位利用率大幅提升。截至2019年9月,北部湾港货物吞吐量实现1.8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60.47万标箱,增长率为30.96%,增幅在全国排名前列。而由北部湾港至南美东远洋集装箱航线也于2019年9月20日正式开通。除此之外,广西的跨境陆路运输规模也大幅增长,截至2019年9月,凭祥友谊关口岸通过货量218.63万吨、出入境货车达到26.96万辆次[24]。

5.主动借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一是加快实现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融合发展。加速构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网。水运方面,南宁至梧州段全面升级,成为2000吨级航道,西江水道的单向通过能力实现1.61亿吨。广州港开通160多条水上驳船支线,全面覆盖梧州、贵港等港口;公路方面,广西积极通过铁路规划建设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2小时通勤圈并努力争取全面打通省际公路的断头路;航空方面,加快对接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打造北部湾区域性国际航空中心;信息联通方面,积极与粤港澳大湾区开展合作,努力实现广西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发展。

二是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融合。自2018年4月广西首次提出“东融”战略以来,全区共引进粤港澳大湾区项目2410多个,到位资金6780亿元,创新推进面向大湾区的“飞地经济”。2018年,广东仅落户梧州的企业就达到678家,总投资额达到1138.95亿元。除此之外,玉林也聚焦了四大千亿元产业,加快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了广西工业的高质量发展[25]。

6.深度参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为深度参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2019年中国和马来西亚共同打造中马“两国双园”合作“升级版”,中马产业园区目前已签约了11个项目,全部运营后,有望实现工业年产值超过407亿马币及关丹港的年增吞吐量达3000万吨的目标;加快建设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加快推动中国东兴—越南芒街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研究设立中国—东盟海洋经济合作试验区;组织申报国家级外贸基地评审,推动桂林高新区和北海工业园区2019年获评的2个新的国家级基地的建设,完善国家级基地支持政策,大力支持设计中心、技术中心和境外品牌营销等项目的落地,不断提高广西全区外贸产业竞争力。2019年,广西全区一般贸易出口816.9亿元,增长48.9%。建立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一国一港”或“一国多港”合作机制,构建“港口+配套园区”双港双园发展模式,支持有实力的涉海企业与境外企业合作共建远洋渔业基地、海洋特色产业园区。定期举办面向东盟国家的海洋合作论坛,构建中国—东盟海洋产业联盟。

(二)广西向海经济全方位开放合作存在的问题

1.全方位开放的营商环境不够完善

一是开通航线航班量少,广西钦州港仅开通外贸航线17条,且主要通往东南亚国家,去往其他国家和地区都需要中转,而仅有的几条航线航期也不固定。二是物流服务成本高,部分口岸装卸设备等大型机械不足,造成生产作业时间延长、港口物流成本高。钦州港码头作业收费高,港口装卸费较广州港高134元、较宁波港高179元,进口汽车拆箱费较宁波港高688元、较广州港高438元,集装箱装卸费较宁波港、广州港高120~180元,拆箱费较宁波港、广州港高300~400元。而且通关耗时长,通关时间涵盖口岸卸货、通关准备、货物通关、提离货物等四个时段,虽然货物通关时间已经压缩了1/3,但第二、第四时段合计占货物总体通关时间的70%以上,通关前材料准备工作耗时较长。三是多式联运发展水平偏低,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滞后,冷链物流、保税物流、快递物流发展不充分,物流服务成本总体偏高。四是外贸稳增长基础不牢,广西货物贸易本地产品出口占比较低,只有40%左右,比江西、四川总体低40个百分点左右,亟须提升本地产品出口占比。

2.全方位开放的港口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目前全国沿海港口的主要港区基本具备30万~40万吨级散货泊位和2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但北部湾特大型(20万吨级以上)公共码头仅有1个;北部湾港5万吨级以上泊位52个,通过能力比重占57%,低于全国水平(65%);大型专业化泊位(3万吨级)仅有18个,通过能力比重29.4%,低于全国水平(52%)。同时,北部湾港单位长度码头岸线通过能力仅为0.59万吨/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86万吨/米)。北部湾港没有建立港航服务中心,港航服务质量水平相对较低。进港航道大部分属于单线航道,航道通航密度不高,船舶待航时间长,效率有待提高。大型锚地建设滞后,钦州、北海港域尚未建成10万吨级以上泊位的锚地。沿海航运规模小,发展缓慢,平均吨位0.31万吨/艘,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万吨/艘),广西沿海的运力规模仅为198.8万吨,而全国运力规模达1.6亿吨,广西仅占1.2%[26]。

3.全方位开放的协调沟通机制不够完善

一是对外开放信息不对称,对外政策实施不精准。广西对东盟国家的发展规划、目标政策了解得不够全面,如对越南等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所淘汰的落后产能、当地居民环保意识如何变化等的了解尚不足,造成对外政策不精准、信息不对称。同时,企业迈出国门“走出去”速度较快,决策缺少问题预判,导致政策滞后、法律相关服务跟不上等。

二是政策设计与调整动态性不足。政策设计时没有根据贸易特性、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动态调整。如海关准入的新鲜水果种类及输出国家地区名录表准入的品种太少,南宁海关互市进口商品目录从2017年的532种减少到281种,给凭祥、东兴等边境口岸水果加工产业带来严重冲击。2018年,榴梿、百香果等水果无法进口,互市贸易由每天5600单降到1000余单。

三是协调机制和支撑体系不够完善。政治领域互访多,民间交往相对较少,区域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政府热、民间冷”现象。政策实施滞后,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落到口岸、互市区一级的政策较少,没有相应操作层面的配套政策支持。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不够,给合作开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如西部大开发、北部湾经济区的优惠政策于2020年结束,后续政策的不确定性亦给合作带来不稳定性。

4.全方位开放的投资融资平台不够完善

一是投融资平台建设滞后。当前广西投融资平台公司存在定位落后、职能模糊、业务重叠、管理多头、权责不清、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的问题。同时,资产负债过高、资产质量低下、融资渠道单一、稳定收入缺乏以及偿债机制不健全等情况突出。

二是资源整合的力度及效果还不够。广西政府下达了系列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实施意见,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阻碍重重。一方面国有“僵尸企业”处置资金筹措难;另一方面出现不良资产死结——“僵尸企业”资产中被裁定、查封、抵押的情况比较普遍,产权界定困难且周期长,基本没有可以变现的资产。

5.全方位开放的政策支撑体系不够完善

广西的海洋产业发展缺乏系统性、有效性、针对性的政策支持体系,政策存在碎片化、短期化的现象。沿海各市的海洋经济扶持政策出现杂乱、不统一的情况,客观上,一些政策还增加了行政管理成本,导致部分企业(行业)出现恶性竞争,并导致一大部分船舶、船只纷纷在外注册,税费外流严重。对比海洋经济发达省份,例如广东和福建等,不仅在空间布局、战略定位等方面走在了广西的前面,而且在对外开放及支持民营企业对外发展等方面制定了系统性的政策支持体系。


四、广西向海经济全方位开放合作的对策建议


(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

一是探索将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变更的审批、备案和等级事项下放至有条件的市、县商务主管部门或市场监管部门,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相关部门在审核外商资质和企业业务牌照时都应遵循内外资企业统一时限和统一标准的原则。

二是打造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走出去”做好服务,给小微企业创新提供政策平台,扶持社会组织(第三方组织)并提供智力投入,帮助企业孵化创新发展;进一步降低企业用地、物流成本。

三是开展银企合作,建立自由贸易区外商投资项目信贷审批绿色通道机制。进一步通过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等平台引进更多优质企业、高质量合作项目,充分利用现有开放平台,拓宽投资贸易领域和渠道,扩大广西自贸区的影响力。

四是发挥口岸的对外开放的窗口和载体作用。首先,要实现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就要解决口岸低水平建设、产业的同质化竞争和口岸营商环境不够优质等问题。精准把握国际与国内两个市场,把握重点、突出优势,通过对口岸功能和相关资源的整合,形成带动对外开放合作的特色项目。其次,必须跳出所谓的行政区划的限制,推进广西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口岸经济合作,实现由“过路经济”向“落地经济”的转变。最后,不断优化口岸的营商环境,口岸建设标准必须向国内国际的一流标准看齐,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口岸营商环境[27,28]。

(二)增强金融市场活性,打造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

一是降低金融业的开放门槛,扩大广西自贸区的金融开放度。结合自贸区的金融服务发展需求和面向东盟经贸发展的金融合作需求,基于打造金融开放门户的国家战略背景,充分利用好省级全域金融开放战略的政策优势,广西相关部门制定出符合自贸区建设发展要求的财税金融政策,向国家有关部委申请有效的财税金融改革政策。一方面积极地推进金融开放门户建设,另一方面更好地服务自贸区实体经济发展。通过系列政策措施切实有效地扩大自贸区的金融开放程度,更好地推动广西自贸区企业跨境投融资发展。

二是有效地引进有实力的金融机构与优秀的金融人才,增强广西金融市场的创新力。把握自贸区的建设机遇,紧握建设金融开放门户的相关政策红利,加快制定出引进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落户广西的激励政策,吸引更多有实力的证券公司等机构入驻广西。创新金融人才的引育机制,充分任用好一流的金融人才,为激发广西的金融市场活力提供充足的人力保障[29]。

三是把握金融开放门户的契机,深化广西与东盟的经贸合作。以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和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建设的国家战略目标为背景,通过打造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的升级版,挖掘并提供更符合广西与东盟国家双方经贸需求的金融合作项目与金融合作信息,推动广西与东盟的金融合作一体化发展,深化广西与东盟的经贸合作。

四是完善对外开放投融资平台。进一步加强对广西区内投融资公司的管理,实现管理的规范化、统一化,加强法律对对外开放金融平台的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三)加快提升通行能力,助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一是构建内河、外海联动,港口与陆地衔接,铁路、航空、海路、公路“四位一体”联运的立体交通体系。加大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港口码头货运出海通行能力,实现广西与各国(地区)海陆交通上的无障碍连接。

二是以南宁为中间枢纽,完善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市县向海产业链的布局,支持南宁、钦州建设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产业园区和物流基地,加快建设服务中西南部国际陆海联运基地。

三是发挥北部湾经济区的海运优势,通过港口分工和港口管理、运营、收费的统一化跨国运营,形成北部湾经济区内的港口集群。

四是完善港口的基础设施,提升港口的服务运载能力,降低物流服务成本,提升港口的综合服务水平,加快实行港口信息化便捷通行,提升通行能力。

(四)畅通人文交流渠道,形成开放合作协调机制

一是推动建立合作促进中心。协调各方共同致力于在南宁建立北部湾海洋经济合作促进中心,并将该中心作为北部湾海洋经济合作的常设机构,有力地推动各方开展合作,有效地完成北部湾海洋经济合作的各个项目。

二是争取建立交流咨询协调中心。通过多方努力争取在南宁建立北部湾海洋经济合作、交流咨询协调中心。聘请专业人员参与,主要负责处理企业间进行海洋开发合作时所遇到的问题和争端,并对此提供咨询与进行协调,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除此之外,更要致力于逐步建立健全协调的长效机制。

三是畅通社会组织、民间组织等多形式全方位的人文交流渠道。拓展缔结友好城市深度与广度,广泛开展文旅合作,弘扬“丝路”文化;充分发挥华侨资源优势,广泛利用新媒体,深化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形成开放合作的长效机制。

四是畅通企业人文交流渠道。引导海外投资企业强化社会责任意识,深入开展人文交流合作,树立良好国际形象,促进广西与东盟地区合作的价值认同[30]。

(五)搭建向海经济的开放平台,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

一是充分利用好广西向海经济开放的优势,加快搭建好国家级的开放平台。把握好“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以发展广西的向海经济和实现全方位高水平开放为目标,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创新推动广西自由贸易港区建设,加快推进钦州保税港等国家级开放平台的转型升级,确保开放平台更具自主权,更具活力和竞争力。

二是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强化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通过完善北部湾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网络,建立广西与粤港澳大湾区联通的陆海空运立体化的交通网络,为拉紧北部湾和粤港澳大湾区之间的经济纽带,提供充足的基础设施保障。同时,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进一步推动广西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借助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遇,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向海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带的联动发展。

(六)探索园区发展模式,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一是进一步加快平台建设,通过引进国内外重大海洋产业项目作为园区建设的支撑,上下联动推动海洋产业的区域集聚发展。以南宁为核心,以钦州、北海、防城港、崇左、玉林为外围,打造服务北部湾经济区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并在相应区域设立北部湾运营中心、物流发展中心和投融资金融中心,积极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联动发展,以开发带开放,以开放促开发。

二是将现有园区按功能区组团、定位。以南宁东盟产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园、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中印(印度尼西亚)经贸合作区、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为依托,建设海洋生物医药等相关的海洋科技产业集聚区和研发合作中心;以北钦防石化产业项目为依托,建设海洋油气、海洋化工等海洋装备工程产业集聚园区;以北海旅游产业为依托,建设滨海跨境旅游产业,通过对不同产业园区的优化整合,提升广西作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门户的作用。

三是深化产能合作。进一步加大“引进来”力度,聚焦新时代大健康、大数据、大物流和新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三大三新”重点产业领域开展自由贸易区、园区的产业招商,重点引进外商投资中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提升广西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加快广西企业“走出去”步伐,支持鼓励开拓东盟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大力推动自身优势产业如钢铁、机械、汽车等传统优势产业“走出去”[31,32]。

(七)实现政策动态化调整,构建全方位开放政策支撑体系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分别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出台切实可行的且具有创新性的推动向海经济发展的政策,把向海经济的发展提升到实现广西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层面。在发展过程中,树立全方位开放及创新、绿色的发展理念,借鉴国内外海洋经济发展成功案例,有效地开发广西的陆海资源,构建具有特色的向海产业体系,积极推进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合作平台,推动向海经济全面发展。

二是把握基本原则,构建全方位开放的政策体系。为切实有效地实现广西向海经济全方位的开放合作,以发展向海经济推动海洋强区建设为战略目标,广西区党委和政府应该坚持高起点、宽视野、可持续、可协调及集约化的联动错位发展原则,制定好向海经济全方位开放的战略性和总体性目标,制定出全方位开放的长期性和综合性发展规划。并以此为基础和导向,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为主导,协同相关部门制定出具体的各项向海经济发展规划和制度,构建向海经济全方位开放的政策支撑体系。

三是实现政策调整的动态化。政策设计时需要根据广西向海经济发展的特性、存在的问题进行动态化调整。同时,加强政策实施的可操作性,加强制定落实到口岸、互市区一级的相关配套政策;成立第三方机构协助广西区政府加强对向海经济发展规划、目标政策的解读。


参考文献:

[1]彭清华.奋力担当“三大定位”新使命实现广西开放发展新跨越:在全区开放发展大会暨招商引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当代广西,2016(14):10-15.

[2]王波,倪国江,韩立民.向海经济:内涵特征、关键点与演进过程[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27-33.

[3]蒋和生.科学用海大力发展广西向海经济[N].广西日报,2017-09-22(3).

[4]洪小龙.落实总书记指示打造好向海经济[J].广西经济,2017(11):23-24.

[5]戴桂林,王素.发展向海经济不断催生新业态新模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04-09(7).

[6]黄盛.资源环境约束下海洋产业结构优化[J].开放导报,2015(3):109-112.

[7]吴云通.基于产业视角的中国海洋经济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6.

[8]张耀光,刘锴,王圣云,等.中国与世界多国海洋经济与产业综合实力对比分析[J].经济地理,2017(12):103-111.

[9]毛伟,居占杰.中国战略性新兴海洋产业国际化发展评价[J].生态经济,2018(9):99-103.

[10]徐质斌.陆海统筹、陆海一体化:经济解释及实施重点[C]//中国海洋论坛组委会,韩立民,叶向东.2008中国海洋论坛论文集.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8:13-26.

[11]殷克东,王自强,王法良.我国陆海经济关联效应测算研究[J].中国渔业经济,2009(6):110-114.

[12]朱凌.聚类分析法在海陆一体化建设区域类型划分中的应用[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0(5):56-59.

[13]夏飞,张建中,郑铁桥,等.中国南海海陆经济一体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14]于丽丽.中国海陆经济一体化及其驱动机理研究:基于耦合模型和哈肯模型[D].上海:上海大学,2016.

[15]张晖,孙鹏,余升国.陆海统筹发展的产业链整合路径研究[J].海洋经济,2019(6):3-10.

[16]崔志林.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构建机制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35):6-7.

[17]刘静暖,吴清燕.新时代视域下泛南海经济圈建设研究[J].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2018(5):114-121.

[18]周小川.走向开放型经济[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2(5):4-11.

[19]丁明磊,刘秉镰.区域一体化创新体系构建模式及实施策略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0(2):5-10.

[20]王晓亮,王英.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3):27-31.

[21]詹崇鹤.我国QDⅡ基金风险分散、业绩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D].杭州: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3.

[22]蔡冰冰.中原城市群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19:I-II.

[23]王倩.我国沿海地区的“海陆统筹”问题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4:134.

[24]广西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有新突破[N].广西日报,2019-10-30(1).

[25]吴艳虹.“十三五”以来已有678家广东企业落户梧州[EB/OL].

[26]章成,平瑛.海洋产业结构优化与海洋经济增长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7(3):38-44.

[27]黄志勇,蒙飘飘,申韬.面向东盟金融开放门户:广西自贸区实现后发赶超跨越发展的关键点研究[J].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6):9-18.

[28]杨丛丛,李强.破障碍筑坦途向营商环境要动力要活力[J].广西经济,2018(5):16-18.

[29]李金枝.环北部湾海洋经济的SWOT分析及未来发展方向[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2(3):106-109.

[30]胡德坤.建设海洋强国是我国历史性的战略选择[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5-7.

[31]穆鑫.“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向海经济发展对策研究[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19:46.

[32]胡译匀,邵凤,金云亮.新媒体技术下国民海洋意识的培养途径[J].特区经济,2018(8):147-149.


夏惟怡,文海漓.广西向海经济全方位开放合作的成效、问题与对策[J].改革与战略,2020,36(06):116-124.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海洋学研究

期刊名称:海洋学研究

期刊人气:867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国家海洋局

主办单位:中国海洋学会,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省海洋学会

出版地方:浙江

专业分类:科学

国际刊号:1001-909X

国内刊号:33-1330/P

创刊时间:1983年

发行周期:季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