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历史街区作为表达城市人文特性的主要介质,有丰富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是展示城市风貌的重要载体。景观叙事学作为叙事学的分支,在城市开发、城镇化建设、历史文化传承中均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广西南宁蒲庙老街为例,寻找历史街区之间的景观叙事联系,探索出新的叙事可能性,以期提升历史街区的文化表达,为其他城市历史街区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历史街区的保护与优化逐渐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将其作为城市中的精神场所,但往往因缺乏对地域历史文化的了解,街区中传统叙事环境逐渐缺失,文化载体被破坏,导致街区发展出现同质化现象。让街区讲好历史故事,形成一个完整的叙事空间,建立起历史文脉与现代居民之间的时空桥梁,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也能体现历史街区独特的记忆与精神,为未来景观叙事理论的应用提供了新的研究实践。
1、景观叙事理论的相关概念
1.1 景观叙事理论
景观叙事根据叙事学而产生,是运用一些叙事方法和手段,营造出具有丰富故事线索和情节的叙事意境和空间场景等,让观者和空间产生联系,从而产生不一样的体验感。简而言之,景观叙事就是让景观要素讲故事,将景观作为媒介向公众传达有效信息,但需要关注的是,景观叙事不是狭义地讲故事,而是通过景观的形式向公众传达不同的场所精神、历史事件、人文精神、历史记忆或哲理意境,使体验者能够获得不同的场所体验和心理感受[1]。
1.2 景观叙事理论在历史街区中的相关研究
国外学者对于景观叙事的研究起步较早,但研究景观类型较为局限。例如,1997年保罗·伯苏研究景观叙事主要是利用景观元素和空间设计,使人在某件事情或事物上回忆与思考。
而国内的相关研究起步相对较晚,还处在不断探索阶段。谷白鸯[2]以成都宽窄巷子为研究对象,从叙事学的角度去解析历史街区的园林意境,分析其园林意境构建和表达方式。宁尚尚等[3]从景观叙事性的角度探索未来历史街区的应用,加入了五感的营造,为城市历史街区的发展提供新思路。李威等[4]从景观叙事的角度来认识桂林市古南门历史街区现状的优缺点,加强历史文化底蕴在街区中的叙事性表达,为这一研究体系增加了参考案例。这些研究都为历史街区的空间表达提供了思路与借鉴。
当前,学者们普遍将景观叙事应用于城市公园、村镇以及古典园林等,应用在历史街区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也缺少相关定量研究案例,所以研究体系还需要逐渐完善与丰富。
2、蒲庙历史街区概况与困境分析
2.1 蒲庙历史街区概况
蒲庙老街历史街区总面积18.8 hm2,东至西从和平二街到蒲津公园东界,南至蒲庙新和平街,北临邕江。其中核心区域是以汉林街、胜利街、和平街为主,面积约4.17 hm2。街区中仍保留特色的民国骑楼历史建筑群[5],还有蒲津公园、五圣宫、蒲津书院等景点,这里也承载着蒲庙最厚重的历史记忆。
2.2 蒲庙老街现状发展与困境
因街区丰富的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具有一定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应予以重视和发展。但目前街区内存在一系列现状问题,从景观叙事的角度分析,其出现了叙事主题缺失、叙事线索断裂、叙事空间单一等困境,需要帮助街区改善困境并实现可持续发展(表1)。
2.2.1 叙事主题缺失———文化保留不恰当。
蒲庙老街文化丰富,包括商埠文化、庙市文化和民俗文化等,街区中还蕴含着众多独特的景观元素和符号。但就街区现状来看,并没有得到有效开发与运用,各个景点间也缺少串联,街区中原本可以进行展示的主题有所缺失。街区中的建筑风格也不算和谐,除了原本遗留的历史文化和骑楼建筑等,还掺杂着部分现代建筑,现代建筑的风格和尺度都影响了街区原本的连续性和叙事性。除此之外,部分建筑出现老化损坏的现象,没有及时修缮,造成了安全隐患,也影响了街区的美观。
表1 蒲庙老街现状
2.2.2 叙事线索断裂———区域关联不紧密。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老旧的街道条件逐渐跟不上变化,街区交通体现最为明显。胜利街由于商铺占路严重,宽度由原本的8 m变成了4 m,相向来往车不能通行。骑楼廊道的空间也被各个店家占据,扩大了其私人空间,影响了整个空间的流畅性。而作为重要道路的汉林街交通状况也不乐观,其宽度勉强够2辆车通行,并且没有非机动车道和交通指示牌等,从而出现了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复杂通行的情况。整体来看,街区由于缺乏合理规划和政府引导,交通不流畅也不具有层级性,导致了各区域间关联不紧密,出现叙事线索断裂的问题。
2.2.3 叙事空间单一———景观功能不完善。
目前大部分街区改造多注重于表象,对景观元素挖掘不深入,忽略其文化内涵,使得街区缺少地域性和独特性。街区内景观设施也较为简单,各景点在街区主次入口处也没有明显的指引牌和宣传牌,并且缺少叙事语言描述,导致街区辨识度较低。街区中本应最突出的骑楼文化显得有些暗淡,大多店面处于关门状态,一些建筑的历史痕迹也被油漆所覆盖,整体街区景观功能不够完善。
3、景观叙事视角下的蒲庙老街景观优化原则
3.1 文化地域性原则
文化是景观元素的内在“灵魂”,地域性文化更具有独特性,在对历史街区的叙事景观设计中,以历史文化为出发点,梳理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用景观载体和景观空间等要素搭建相关叙事场景,在当地的自然和文化背景下寻找设计灵感,在无形中赋予了街区力量。
3.2 景观适应性原则
目前,一些历史街区被开发后逐渐变得商业化严重,居民相对缺少原真性,未开发的历史街区可以保留更多历史的痕迹以及资源,将设计与现状情况相适应,使其所承载的历史信息得以真实、完整地保存与展现。在原本景观资源的基础上营造叙事性空间,增强人们的归属感。
3.3 空间功能性原则
景观叙事与空间功能密切相关,通过叙事线索将多个碎片化信息串联,最终形成相对完整的叙事体系。结合街区中的人文因素和环境因素建立叙事空间,从而准确地表达场所故事。在构建叙事性景观上,先对场所进行考量,对景观载体进行编排,深入研究与感知场所的潜在内涵,对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提升当地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4、景观叙事视角下的蒲庙老街景观优化方法
通过景观语言“讲述”历史故事,在历史文化诠释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和价值,基于景观叙事理论,针对蒲庙历史街区的现状问题,从叙事主题应用、叙事线索编排和叙事空间提升3个方面进行景观新表达。围绕景观要素的识别性与叙事性对文化景观的组织与呈现进行探讨,让景观自己“讲述”历史故事、唤醒集体记忆,为历史文化的传承提供景观载体,探寻历史街区发展新思路。
4.1“叙事场所”主题应用———讲述历史故事
叙事主题是整个空间的核心,它的题材来源广泛,比如历史故事、集体记忆、著名人物、民风民俗、自然环境等,但也要注意一些现实因素,比如当地的社会习俗、地形气候、经济功能以及发展趋势[6]。在每个主题中,叙事主体可以是当地居民、外来游客、设计者、经营者或是虚拟人物等,而叙事客体可以分为物质性载体和非物质性的传播媒介,两者共同构成了景观叙事的载体,并可以通过不同的景观体验来实现,比如沉浸式体验、互动式体验以及观赏式体验等。
花婆节作为街区中最具影响力的节庆民俗,传承年代久远,影响巨大,关于花婆的各种传说也早已成为当地独特的集体文化记忆[7]。在这里由非遗传承人和群众文艺队组成的花婆巡游队伍展示了花婆送福、春牛祈福、壮族八音等众多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巡游期间吸引了大量人群,可见花婆节深受人们的喜爱,人们关于花婆的文化记忆被不断地唤醒和强化。这些民风民俗不断融入当地民间文化元素,集中表达了人们的美好愿望,不仅对花婆信仰进行了一定的维系,也有利于传承和发展当地的传统民俗文化。
由此可见,选取蒲庙花婆节作为核心叙事主题,围绕花婆节进行相关的历史传说和民俗文化遴选,将它们分别应用于不同叙事场景;提取相关设计元素,从而丰富场景体验(表2),并利用其巡游路线进行叙事空间串联,最终打造以花婆节为主、其他叙事场景为辅的叙事路径,这既是对民风民俗和街区记忆的传承与认同,也为街区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图1)。
表2 花婆节叙事遴选示意
4.2“叙事框架”线索编排———串联历史事件
叙事框架在整个叙事空间中起支撑作用,通过不同的编排与构建,使景观要素和体验感更加丰富[8]。一个完整畅通的交通流线是串联整个空间的桥梁[9]。首先,规划场地周边环境并完善场地内部基础设施以及交通设施,保证人们游览流畅性,从而带来更多沉浸式体验。其次,编排叙事路线,采用一些叙事手法如蒙太奇、场景还原法、空间重组法等组织多种景观要素与特色空间,结合场地自身依山傍水的地形优势,合理安排空间顺序与情节结构,让它们变成一个有序且有意义的共同体,让整个叙事框架有节奏感。最后,将编排和构建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叙事游览路线,人们跟随指引进入一个又一个景观空间,感受不同的场所精神与文化碰撞,最终打造一张专属于这里的特色名片。
在蒲庙老街的景观优化中,以花婆节作为切入点,探寻相关故事和线索,为其设置1条主要叙事轴线,2条次要叙事轴线,将景观节点用道路系统进行空间串联,将其作为主要叙事载体和叙事路径,使街区整个叙事结构更加清晰。还可以运用影视文学中改变场景次序的手法,按照时间线,或者花婆相关故事发生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尾”,结合现有景观场所和元素共同完成框架搭建,让人们能更流畅地在街区中浏览与体验街区故事,感受花婆节带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从而产生情感共鸣,强化景观叙事整体氛围感(图2)。
4.3“叙事空间”功能提升———塑造历史场景
叙事空间功能的提升在于各个空间要素是否和谐,需要将景观要素与叙事主题相融合,充分利用不同的物质以及精神要素,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进行整体空间营造。
在静态营造上,首先可以采用场景还原法,在原有特色基础上提取元素与符号进行合理的叙事表达,注重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保留老字号产业,挖掘和培育新型多元化的文化创意产业;保留原始建筑风格,对破旧建筑进行修复,还原历史场景和历史风貌,形成一致性的叙事语言,以塑造同一主题、塑造独立而完整的叙事语境(图3)。一些空间要素包括材质、构件、灯光、装饰物、导引物、景观小品等都要进行重新考虑。其次充分利用街区现有景观场所,选择人流量大的区域作为主要叙事媒介;并对其他特色空间进行分点叙事,各个分点相互串联组合,以强化当地文化的现实表达,延续文化的现实价值与意义。
图1 花婆节叙事主题应用示意图
图2 叙事框架搭建示意图
图3 叙事空间景观优化效果图
在动态营造上,则可以运用数字媒体技术,让人们更直观地感受空间文化特色及故事性,充分调动人们的情绪、感受与记忆。适当增加互动装置、沉浸式游览路线、民俗活动展示和体验等;还可以用一些街头展示、户外活动和特色商品贸易等活动方式,使人感受到生动的场景意象。总之,景观元素和景观设施越丰富则空间功能性越强。
上述对蒲庙老街进行全方位、多元化的优化策略,目的是打造多种叙事空间景观,突出街区的经济和文化价值,提高游客的注意力与参与感,能够帮助人们形成更深刻的场所印象,更能在整体上提高城市的生活品质[10]。
5、结语
结合景观叙事理论的历史街区景观体系能够丰富城市的故事、文化以及特色,是保护与传承当地文化的重要方式。在对蒲庙老街的叙事探索中,由集中到分散,由表面到深入,分别从叙事主题、叙事框架、空间功能3个方面来探讨,不仅改善了历史街区的样貌,也使当地文化特质更加突出,增加文化认同感与传承性,为日后其他历史街区的发展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陆邵明.浅议景观叙事的内涵、理论与价值[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8(03):59-67+209.
[2]谷白鸯.成都宽窄巷子历史文化街区园林意境的叙事学初探[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20.
[3]宁尚尚,王慧,胡炜.景观叙事在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应用[J].建筑与文化,2021(05):196-197.
[4]李威,李佳倩,周佳昱,等.基于景观叙事的桂林古南门历史文化街区表达策略研究[J].湖南包装,2021,36(05):27-29+76.
[5]蒙佑祥,陈胜林,张晓婷,等.以共建共治共享为目标的历史街区保护更新———以南宁蒲庙为例[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成都市人民政府.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更新)[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成都市人民政府: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21:1891-1901
[6]张丽娟.景观的叙事性设计及其表现[J].美术观察,2022(12):150-151.
[7]陈秀阳.蒲庙花婆节的社会文化功能探微[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6(35):102-105+161.
[8]赵玮,张岩.景观叙事视角下传统村落乡土文化景观保护与活化设计研究———以云南元阳苏红古寨为例[J].艺术教育,2021(03):235-238.
[9]苏源,彭茜.景观叙事视角下的历史公园绿地规划设计途径研究[J].世界建筑,2021(12):122-125+129.
[10]刘露.叙事性语境下博物馆展陈设计的应用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20.
基金资助: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一般项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历史街道的空间记忆与文化传承研究”(项目编号:18YJA760009);2021年度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广西城市历史街区空间记忆与文化生态整体性保护及评价研究”(项目编号:21BSH001);2023年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基于景观叙事理论的广西历史文化街区开放空间优化设计——以南宁蒲庙老街为例”(项目编号:2023YCXS074);
文章来源:褚海峰,陈姚,王会美.景观叙事理论视角下的历史街区景观优化[J].现代园艺,2025,48(01):163-165.
分享:
北京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城市之一,城区中不同类型的公园是城市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方[2],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作为北京市区内最大的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在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调节、生态服务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2025-04-20“深基坑地连墙成槽土体微挠动控制措施”是该项目基坑施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设置隔离桩,地连墙小幅成墙,旋挖机、抓斗成槽机、铣槽机三机联动成槽,土体抬动监测等措施,结合项目实施的其他控制措施,最终实现了超深基坑施工过程,紧临在运营地铁隧道的毫米级变形控制的目标。
2025-04-14随着物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家用可燃气体探测器的技术也在显著提升,它可以通过网络向用户发送警报信号,从而大大提高居住安全。2024年,可燃气体探测器产品被列入CCC监管目录,一方面体现了广大家庭对可燃气体使用安全的重视程度正在提高,另一方面体现了可燃气体探测报警产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正在受到各级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
2025-04-14本文根据岩体的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岩体的完整性系数、岩体的峰值抗剪断凝聚力和峰值抗剪断摩擦角,依据摩尔库伦定律推算嵌岩灌注桩的极限侧阻力和极限端阻力,目的是为工程技术人员确定嵌岩灌注桩的极限侧阻力和极限端阻力提供一种思路和方法,避免拍脑袋时的苦恼。
2025-04-14王元战等[1]基于水平层分析法对土压力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其大小为分线性分布。彭述权等[2]研究发现挡土墙主动土压力的非线性分布情况与挡土墙的位移存在关系。卢坤林等[3-4]认为挡土墙位置改变不会对土压力合力大小产生影响,会对土压力分布和合力作用点有影响。
2025-04-13近年来,各地供水水库水华事件频发,引起社会公众广泛关注,一方面通过集中治理区域内面源污染,降低面源污染物排放,以提高水质,缓解夏季高温导致的藻类迅速增长问题;另一方面通过改进水处理方式,降低水源中藻类数量,从而提高供水水质[5-6]。
2025-04-13随着水质净化工艺的成熟,国内对水质净化取得不少研究成果[3-7]。其中,微污染水处理方式通过采用高级氧化技术[8]、超滤膜技术[9]来对供水水源进行净化,此类净化工业在降低水源中污染物的同时又降低净化工艺对水源中合成有机污染物的影响。但微污染水源处理工业由于技术和经济条件要求较高,推广和应用相对较难。
2025-04-13质量检测通过对工程建设各部位的检测,及时发现并纠正不符合要求的情况,以提高工程质量[2-4]。水利排涝泵站主管部门要利用检测监管信息平台,强化事前排查,事中和事后监管,将存在严重问题的检测机构列入重点监管对象,对存在问题的在建工程项目进行重点跟踪,对严重违法违规的质量责任主体和检测机构建立常态化监管机制,实行清单化管理[5]。
2025-04-13在中国,“双碳”目标的提出更是进一步加速了绿色低碳建筑的推广与实施。绿色低碳建筑不仅在降低能耗、减少排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还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然而,尽管绿色建筑的社会认知度和市场接受度逐步提升,其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仍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尤其是在不同风险因素的复杂交织下,这些挑战更加突出[2]。
2025-04-11很多坡屋面工程干挂瓦施工采用传统工艺[4-6],在结构中预埋钢筋或者在防水保护层中植筋,由于正置式坡屋面防水层在保温层上面,防水混保护层浇筑完毕后,顺水条要固定在防水保护层表面,容易造成渗漏隐患增多,降低瓦屋面施工质量[7]。
2025-03-30人气:10499
人气:9820
人气:8353
人气:6566
人气:4249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
期刊人气:1895
主管单位: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建筑
国际刊号:1672-4909
国内刊号:11-5058/Z
创刊时间:2004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影响因子:1.745
影响因子:1.093
影响因子:1.922
影响因子:0.585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