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金华古塔的文化底蕴与审美文化探究

  2020-12-01    471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万佛塔传承了千年的文化底蕴,承载了老一辈金华人的精神信仰,其文化价值非同凡响。从万佛塔的历史渊源着手,分析了古塔的前世今生,并从审美文化的角度阐述了万佛塔的神秘性、实用性以及艺术性。

  • 关键词:
  • 万佛塔
  • 中国文化
  • 古塔
  • 审美文化
  • 文化价值
  • 加入收藏

“塔之制源于印度,随佛教而入中国;但中国原有之文明与之融合,变为中国式塔。故塔之形式,平面上原为四方,现可演为六方、为八方、为圆形;立面上原为立锥,现可演为直筒、为楼阁;塔身之外,附以层层斗拱飞檐,塔内虚实相间,明暗层错落,层层直上,如阁楼一般。”[1]佛塔自印度传入中国,经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建筑的熏陶,已经变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佛教建筑,其从原有的单一宗教功能,演为礼佛、登高、观赏等多种功能。婺州古城、传承千年,犹如一艘大船横亘在金华大地上,而万佛塔便是那高高耸立的桅杆,被誉为浙江第一塔;万佛塔传承了千年的文化底蕴,承载了老一辈金华人的精神信仰,其文化价值非同凡响。


1、金华古塔的历史渊源


1.1万佛塔的前世

万佛塔,原址位于老金华城东酒坊巷北段的塔下寺山坡上,原名密印寺塔。密印寺(旧名永福寺)始建于五代吴越时期,宋大中祥符年间更名为密印寺;在北宋嘉祐七年(1062)至治平元年(1064)建造了“密印塔”[2]。

据《金华县文史资料第二辑》记载:“该塔是六角形的砖木结构,为九层楼阁式建筑;道光27年曾经大修,增四层、共十三层,塔顶高至50米。塔内设有简易楼梯,可曲折上楼,至平座处可凭栏远望,群山如障、双溪似带。上半部塔身外壁的每一块砖上,雕有不足一尺大小的如来佛像,神态各异,其数近万,故称万佛塔。”

万佛塔作为宋代古塔,在初建时,建筑造型契合了宋代建筑的审美风尚,相较于唐塔的粗壮、雄伟、端庄,宋塔显得纤细、灵巧、秀丽,更符合世俗的眼光。根据宋塔的造型特色及万佛塔相关古籍研究,做了以下推测:其塔基呈六角形,塔身外九层、内八层,塔下檐口高约49m;塔身和塔座均用砖砌成,平座栏杆和塔檐则为木制;平座下以斗拱承托,斗拱为木质、层层递进、装饰感极强;第一层的塔檐呈回廊式、四周留有较为宽阔的绕塔甬道;以上八层逐层内收,飞檐反翘,整个塔身显得灵动轻盈,美不胜收;塔内中空,设有曲折而上的木质楼梯,人们可以逐层而上,至平座栏杆处,眺望远方山河美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古陶瓷制作的塔刹别具一格,与婺州古窑文化遥相呼应,目前复建的万佛塔地宫中还留有原万佛塔瓷顶(见图1)。

抗日战争时期,万佛塔还有着瞭望塔和信号塔的功能:塔内设有防空警报信号,一旦发现远处日军战机来袭,便有人敲钟示警,提醒大家迅速躲避。1942年,国民党浙江省主席黄绍纮、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下令原金华城防司令王铁汉“万佛塔目标过大,易被日军飞机轰炸,应予以拆毁”。然拆塔未及一半,日军来袭,王铁汉奉命南撤;随后日军占领金华,驱使民工将剩余的万佛塔拆除,仅剩三层作为炮台使用。至此,万佛塔已经不复存在了。

1956年年底,万佛塔塔基发现文物,相关部门立即组织了发掘清理,发现了万佛塔“龙宫”。据统计,此次清理共出土了五代、隋唐、北宋文物共计188件,有嘉佑年间石经幢一座、铜造像66余尊、金涂塔15座、铜镜10余面、铜盒三只、古钱币若干等,均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3];其中,国家一级文物“五代鎏金铜水月观音造像”堪称国宝,被中国历史博物馆珍藏。2016年10月,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国家博物馆为金华市博物馆复制唯一一件鎏金铜观音造像用于展览。2017年3月,这尊水月观音造像时隔60年后终于回归金华,将长期陈列于金华市博物馆的地宫复原场景中。

1.2万佛塔的今生

万佛塔的复建设计工作由梁思成的关门弟子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郭黛姮女士亲自主持,复建的万佛塔塔身外九层、内八层,以宋代古塔尺寸为基础,按不等比例放大(见图2);主体结构在设计上采用了钢框架—核心筒、钢骨混凝土柱框架—核心筒、钢框架—柱间支撑、钢管混凝土柱框架—核心筒、钢骨混凝土柱框架—核心筒这四种结构形式;在造型和细节设计上采用了月梁、藻井、壁雕等宋代建筑造型元素[4]。2014年8月30日,万佛塔重建工程正式启动;2018年万佛塔在古子城东侧原金华老自来水厂地块成功复建,高99.99m,以一种无比挺拔的雄姿立于婺江之畔。

图2万佛塔建筑剖面图

图1抗战时期万佛塔瓷顶

2018年4月,为呈现万佛塔传承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金华市城投集团以“千年传世精品”为目标,邀请中央美术学院建筑系教授张绮曼女士为塔的内部装修操刀。在装修期间,还邀请了众多国内顶尖工艺名匠、设计大师、建筑非遗绝技传承人为其出谋划策,将最好的设计理念、工匠技艺、装饰材料融合在一起,使装饰效果接近完美。

2019年12月31日,万佛塔公园正式开园,这一座艺术宝库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灿烂。它诞生于清雅,涅槃于壮烈,终其一生,无不为民为国。它的重现,必将给金华这座历史名城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历史上“两浙城池,以婺为首”之盛况已为时不远。


2、金华古塔的审美文化特征


2.1神秘性

佛塔从建造的根本目的上来讲,就是为了弘扬佛法、颂扬佛之崇高,充满了佛文化的象征性。它作为一种典型的宗教建筑,从体量上就能给予信徒一种崇高感和威严感,也是信徒祭祀、礼佛的专用场所,金华万佛塔也不外如是。

景泰年间的《寰宇通志》中曾记载:在明朝,密印寺是金华府僧纲司的所在地,统领金华府内所有僧、寺、尼、庵等事务[2]。密印塔(万佛塔)作为佛祖释迦牟尼肉身死后的象征,以其高大威严的形象、华丽的内部装饰获得了佛教信徒的崇拜。佛文化中,信徒对佛塔的崇拜往往伴随着一些神秘的仪式:礼塔时要静心,以恭敬之心面对佛塔,即使是简单的洒扫、供养均能积累深厚的功德;绕塔时,需心存善念、以菩提心为基础、六根清净,然后右旋(顺时针)绕塔三圈。这些神秘的仪式都彰显了信徒对佛塔的崇拜,佛塔的神秘学一览无遗。

万佛塔在设计建造的时候,平面上也契合了佛教的教义,颇具佛性意味:其建筑平面呈正六边形,具有“六道轮回”“六根清净”等佛性意味。在装饰上,万佛塔二层及以上的塔身外壁每块砖上,雕有精美的如来佛趺坐像,佛像神态各异,佛性意味浓郁;另外,最具佛性意味的装饰就是塔身顶部的塔刹,塔刹具有佛国的象征意义,刹身上面套贯了圆环,称为相轮,有圆融、高显、说道、瞻仰等复杂的佛性内容。

2.2实用性

在佛塔的中国化过程中,它不再像印度佛塔一样只提供给信徒单纯的礼佛、参拜功能,它更多的是和人们的世俗生活紧密相连;除了信徒,普通人的加入使得佛塔的功能显得更为广泛和实用。我们可以登高远眺、可以饮酒作诗、可以警戒瞭敌、可以补全风水,更可以作为一种历史和文化传承的载体,承载当代人的精神生活印记。

万佛塔作为江南楼阁式塔的典型代表,其主要功能是为了满足世俗生活的需要,如在塔内修建楼梯,每个明层均设有可以通往平座的开口,用木质栏杆加以围护,形成游廊,供游客赏玩远眺;又如在塔顶设置祈福钟,供游客撞钟祈福,以此来感恩过去、祈福未来。这些设计都十分的生活化,没有了印度佛塔那般的神圣性。

随着时代的演变,万佛塔由佛教所具有的崇拜意义而变为一种独立的纪念物,一种能够给人带来精神慰藉的文化符号。曾有民间传说万佛塔为“三国时期吴国大皇帝孙权为其母亲庆祝百岁生辰而建造”:孙权母亲吴夫人精通风水、好出游。走遍吴越大地,惟有金华郡风水最佳;只见群山环绕、连绵起伏,一条龙脉从大山延伸到婺江边上浮桥头;站在桥上看金华,就像一条大船横在江上,而万佛塔就是那桅杆。

2.3艺术性

万佛塔自复建以来,登高望远的功能已经逐渐弱化,此时的它更像是一座艺术殿堂,名家名作比比皆是,令人目不暇接。

走进塔身,迎面而来的是一块汉白玉照壁,由义乌镌刻家丁大公先生镌刻而成。

步入塔里,整个万佛塔分为地下1层和地上17层,地下1层对应原万佛塔“龙宫”,地上17层分别对应九明层、八暗层。

地下1层称为舍利地宫,不仅收藏有原万佛塔的部分文物,更汇聚了众多名家大师作品。整个地宫建筑面积约1900m2,分外、中、内三个围圈,富丽堂皇、庄严典雅:外圈环绕4幅由亚太手工艺大师陆光正先生领衔创作雕刻的十八罗汉木雕(如图3所示)以及一幅由“中国传统失蜡法”铸造的伎乐天铜雕;中圈主要由5幅佛传故事壁画和婆娑三圣壁画所构成;内圈有“金华双龙图”和“世尊涅槃图”两幅浮雕;地宫顶部由敦煌艺术院的老师现场手绘飞天女神壁画,形态逼真、造型飘逸。

图3东阳木雕“十八罗汉图之一”

地上1层~13层设有小型电梯和两部疏散楼梯,在内部装饰中采用了不少传统建筑的绝艺绝技:如浮雕壁画所采用的铜錾刻工艺,它融合了锻铜坯体的大气与表面金银材料的精细錾刻,如大型木雕创作采用的是东阳木雕,重雕刻轻上漆,注重原木的本色和雕刻内容的精心构造;另外,壁画的设计与制作请来了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的艺术家们,两个团队的作品风格不同,却各具神采、殊途同归。

地上15层及以上为祈福层,层内有一镇塔铜钟,为高锡青铜铸造(见图4)。整个祈福大钟的尺寸和样式由张绮曼教授设计,并由南京晨光公司制作而成,为一次性浇筑成型:钟高3.6m、重11.8t、钟口直径最大处2.2m,钟面主体刻有“心经”共278字,“万佛塔铭”共424字。南京晨光公司是国家特定的唯一国礼承制单位,它的前身是1856年李鸿章创办的金陵制造局,是国内历史最悠久的现代工业铸造厂之一。

图4镇塔铜钟


3、结语


万佛塔的复建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它不仅是金华最重要的地标建筑,更承载了金华人一代又一代的精神信仰和文化传承。这么庞大的一座艺术殿堂造型之精美、宝物之丰富、装饰之华丽,不仅包含了设计者和建造者对设计理念、建造技艺的艺术追求,也包含了广大民众对“真、善、美”的审美追求。


参考文献:

[1]乐嘉藻.中国建筑史[M].台北:台湾华世出版社,1977年重印版:44.

[2]傅健.金华万佛塔考略[J].上海地方志,2016(4):59-67,95-96.

[3]王士伦.金华市万佛塔塔基清理简报[J].文物参考资料,1957(5):41-47.

[4]徐珂,田立强.浙江金华万佛塔结构设计[J].建筑结构,2019,49(6):23-28,42.


詹科.金华古塔的历史渊源及审美文化研究[J].山西建筑,2020,46(23):24-26.

基金:2020年金华市社科联重点课题(ZD2020089).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中外建筑

期刊名称:中外建筑

期刊人气:1131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主办单位: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店息中心,长沙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告息中心

出版地方:湖南

专业分类:建筑

国际刊号:1008-0422

国内刊号:43-1255/TU

邮发代号:42-149

创刊时间:1995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