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解读故宫太极殿的建筑格局与历史印迹带给现代社会的影响

  2020-03-31    1118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院永乐四年(1406年),明成祖朱棣决定肇建紫禁城,整个过程历经十四年,最终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这座有六百年历史的宫殿建筑群历经了明清两朝的更迭,二十四位皇帝的生活居住,遭遇过多次严重火灾,许多宫殿曾几经重建;不仅如此,由于某些统治者的个人意愿,许多区域也经历过多次改建。因此,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故宫并不完全是明永乐时期的格局,而是烙下了不同时代的印迹。本文以故宫西六宫西南部的太极殿为研究对象,史海钩沉,积极探寻太极殿建筑格局的变化及原因,发掘与之相关的历史印迹,追踪这座宫殿易被忽略的细节与过往。太极殿的这些特殊之处,正是它所见证的历史所保留下来的痕迹,这些历史事件对太极殿建筑格局的变化产生了显而易见的影响。

  • 关键词:
  • 启祥门
  • 太极双鱼图
  • 影壁
  • 院太极殿
  • 加入收藏

一、前言


太极殿初名未央宫,明嘉靖时期更名为启祥宫,清末改称太极殿。它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上覆黄色琉璃瓦,大殿前后都设有走廊。太极殿有许多与众不同之处,其中最明显的地方就是它的宫门没有正对着正殿,而是开在了院子的东南侧,这是东西六宫中唯一的例外。如此设置的原因是为了让宫门避开院落南侧正对着的西筒子红墙的巨大拐角,本来这只是一个退而求其次的做法,却让太极殿的格局在东西十二座宫院中别具一格。当人们走到太极殿的大门前,抬头观瞧的话,会发现门上没有匾额,只剩下悬挂匾额用的铁钩孤零零的钉在那里。

经过考证史料很容易就能得知,这座门叫启祥门。但是按照故宫建筑的命名规律,大门和正殿的名称应该是统一的,到了太极殿这里,这个规律像它开门的位置一样被打破。启祥门前面是一条横街,往东是嘉祉门,可以去往永寿宫,西边有一座西向的大门,走过去仰望,门匾上赫然也是“启祥门”三个字。原来,太极殿这里竟有两座启祥门,一座朝南,作为太极殿院落的大门,一座就是紧邻的朝西这座。然而,太极殿的特殊之处还不仅限于此,这与它在不同时期经历的改建与更名有着很大的关系,下文将按照时间的顺序进行探寻和论述。


二、大礼议之争与两座启祥门


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驾崩,由于他生前没有子嗣,也未立皇储,经过太后和朝臣的磋商,决定由武宗的堂弟,远在湖北的兴王朱厚熜继承大统,也就是后来的明世宗。但朱厚熜是藩王,按照宗法制度属于小宗,朝廷要求他认武宗的父亲孝宗朱祐樘为父,改称生父兴献王朱祐杬为叔父,这样就由藩统变为了嗣统。然而世宗不愿任人摆布,与朝臣展开了旷日持久的大礼议之争。最终,世宗皇帝取得了这场礼制之争的胜利,并追尊自己的父亲为皇帝,以此来明确自己的大统地位不容任何质疑和挑战,从而将皇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

嘉靖十四年(1535年)夏天,明世宗对东西六宫进行了全面更名,但他的真实目的却在于将未央宫改为启祥宫,宫门也就随之改成启祥门。原来,世宗的父亲朱祐杬就出生在这里,他的这一举措正是为了彰显此宫是肇祥之所。不仅如此,世宗还命人于宫前建石坊一座,北面匾额曰:“贞源茂始”,后改为“圣本肇初”;南面匾额曰:“广泽无极”,后改为“玄德永衍”,说的是启祥宫是父亲圣德初始的地方,玄妙高远的大德永远抚育着万物的繁衍。

嘉靖帝花了这么大心思在宫名上,其目的不言自明,事实上在大礼议之后,皇权确实得到极大提升。那么,为什么会有两座启祥门呢?原来,嘉靖皇帝十分崇信道教,曾把术士廖文政请到宫里来看风水(廖文政的祖上正是当年为明成祖朱棣选定昌平天寿山陵寝的廖均卿),走至现今西向启祥门处时,世宗问:“此处开门如何?”廖文政说:“此处正宜开门。经曰疏通煞路。万寿无疆。”世宗龙颜大悦,马上令人丈量门地,并赐名“启祥门”。于是,这里便有了第二座启祥门。


三、清朝初期的守成时代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农民军攻占了紫禁城,但仅一个多月之后便遭清军重创,不得已退出北京,走之前点燃了紫禁城中的许多宫殿,使得东西六宫大多被毁。据《大清会典》的记载:顺治年间重建了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永寿宫、翊坤宫和储秀宫;康熙年间重建了启祥宫、长春宫、咸福宫、延禧宫、永和宫和景阳宫。顺治,康熙两朝对东西六宫的重建基本延续了明代宫殿的旧制,《清实录》中记下了这样一件小事: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的一天,皇帝去宁寿宫给太后请安后,还准备去慈宁宫祭拜已故的祖母孝庄太皇太后。但刚走出隆宗门便因思念祖母太过悲伤,不忍经过慈宁宫,转而向北经过启祥门走回了乾清宫。能够通达乾清宫的启祥门,必然是西向的启祥门,而启祥宫必定还有一座南向的正门。这说明清康熙年间依然有两座启祥门,启祥宫及启祥门保持了明朝嘉靖时期的格局。

在中国的历史上,新的王朝往往都会把上一王朝的皇宫付之一炬以灭其王气,因此极少有前朝的宫殿能够保存下来。然而,文化上相对落后的满族统治者入主中原后完全接收了明朝的紫禁城,并在初期按照明朝旧制加以修复和重建,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它原有的建筑风格,这是十分难得的。虽然后世帝王对皇宫又进行了许多改建,但是它的基本格局是明永乐时期的状态。因此,今天的故宫博物院是兼具明清两朝建筑特点的最大的木结构宫殿建筑群,太极殿作为故宫一个小小的缩影,也体现了这一特点,留存了不同时期的历史印迹。


四、新长春门与两座影壁


清朝后期,咸丰皇帝对长春宫和启祥宫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改建。在咸丰九年(1859年)的《长春宫启祥宫糙底》中有一段文字,记载了这片宫区的改造方案,其中有几点重要的信息:通过撤除和挪移一些隔扇门,将启祥宫改造成一座宫门的式样;将长春宫的宫门和两边的宫墙都撤除不要;给长春门的匾额见新,挪至启祥宫的前殿,改成新的宫门;启祥宫的匾额收入敬事房库,长春宫的匾额见新后仍挂原处。

这些信息说明,在咸丰九年的改建中,拆除了长春宫的宫门和两侧围墙,使南北两座院落合二为一,成为一座新的宫区;将启祥宫的前殿改成了宫殿式大门,作为长春宫新的宫门。这里有一点可以稍加说明:故宫建筑采用木质结构,由木料做成房屋的构架,房屋顶部的重量都是由梁枋传递到柱子,再由柱子传导到地面,柱子之间的墙壁不论用何种材料建成,只起到隔断和保温的作用,不承受房屋的重量。

因此,故宫的宫殿可以通过拆除墙壁和隔扇门的方法转化成屋宇式的大门。原启祥宫的后殿也经改造成为了穿堂殿,被咸丰帝命名体元殿。至此,由长春,启祥两宫合并而成的新长春宫成了当时东西六宫中规制最高的一处四进院落。而对于启祥宫来说,它已经不再完整,成为了新长春宫区的一部分,它的前殿甚至从宫殿改成了宫门,原先的匾额或许永远被收入了敬事房库。不过,启祥宫改为宫门的这段历史时间应该不长,因为相关史料甚少,大部分记载都直接略去了这段经历。现在我们能看到的是启祥宫又被从宫门改回了宫殿,在慈禧太后执政时期再一次被重新命名,改称太极殿。

进入没有匾额的南向启祥门,门内是一座木影壁,绕过木影壁,我们会发现大门西侧,南面的院墙上还有一座高大的随墙影壁。

《宫中现行则例》有记载:“凡十二宫,各设三屏峰照壁一座。”可见影壁是东西六宫的标配,但通常一座宫殿只会在进门处设一座影壁,以木质或石质居多,体量一般不大。可太极殿却有两座影壁,而且这第二座影壁非同一般,是一座体量巨大的云龙纹琉璃影壁。它位于南面院墙的墙体上,上覆庑殿式黄色琉璃瓦顶,檐下为仿木琉璃斗拱,下承石雕须弥座。壁身以红墙为底,上面镶嵌五彩琉璃盒子和四角岔子。

中心的盒子采用二龙戏珠纹,两条云龙一升一降,生动形象,寓意皇权神授。四角岔子各有一条云龙。高规制的影壁在故宫中并不少见,但这样的规格在东西六宫算得上是独一无二了。影壁应是随门而设,和这座影壁相对应的正是太极殿前殿。从前面提到的《长春宫启祥宫糙底》图上看,当时的启祥宫南院墙并没有随墙影壁。再来对照改造工程完竣后的《大内启祥宫长春宫地盘样》,南面的院墙上已经出现了这座影壁,而这时的启祥宫前殿已改为了长春门。因此,这座琉璃影壁应该可以作为太极殿曾经经历过由殿改门的一个佐证。


五、太极殿与双鱼图


清末,同治、光绪两朝,慈禧太后曾在长春宫区居住过二十余年,并将太极殿由咸丰九年的宫门改成了长春宫前殿,命名为太极殿。“太极”一词出自《周易》,意为宇宙之本体。仔细观察,在太极殿区域,我们能够找到与殿名相印证的痕迹。首先,在殿前随墙琉璃影壁基座的正中心,有一处不易发觉的双鱼浮雕图案,双鱼首尾相连,追逐旋转,形成一个圆,恰好组成了太极的图案。

太极殿的双鱼图还不止这一处,在西向启祥门内还有一座高大的木制影壁门,门上部为带正脊的悬山式屋顶,屋顶四周的每个滴水上也都阳刻有太极双鱼的图案。太极图的双鱼也叫阴阳鱼,虽然线条简单,但阴阳互补,寓意深远,蕴含了古人对宇宙、生命、物质的起源和发展的认知与理解。太极殿这些略显隐蔽的太极图案,在不经意间,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历久弥新。


六、结语


故宫,旧时的皇宫。随着时间的流转,这里曾经生活过的人早已不见,但却在一片相同的空间内留下他们的痕迹。可以说,故宫的所有空间,都是数百年时间变化的叠加,并以它最终的样子呈现在我们面前。但是像太极殿这样,能够把见证它几个关键历史时刻的痕迹都保留到现在,是弥足珍贵的。由于历史的局限性,研究人员往往需要解读大量史料,才能把部分历史较为真实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作为文博工作者,在钻研文献的同时还应立足于文物古迹本身。在太极殿发现这些和历史事件相对应的印迹,对于研究者来说是激动和欣喜的。因为这是除文字外,能够说明这座宫殿历史的有力证据。太极殿只是故宫一隅,在紫禁城的每个角落,都还有历史和先人留下的吉光片羽,值得我们去发现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张加勉.解读故宫:一座宫殿的历史和建筑[M].合肥: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2013.

[2]万依.故宫词典[增订本][M].北京:故宫出版社,2016.

[3]刘畅,王时伟.从现存图样资料看清代晚期长春宫改造工程[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5(05).


张超.探索故宫太极殿的建筑格局与历史印迹[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9,(7):114-115.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历史研究

期刊名称:历史研究

期刊人气:3969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历史研究院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历史

国际刊号:0459-1909

国内刊号:11-1213/K

邮发代号:2-77

创刊时间:1954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