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地质博物馆中人工智能的应用研究

  2021-06-01    212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工智能在全球大范围普及,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地质博物馆作为博物馆中的一类,积极应用AI技术,打造全新的智慧博物馆,是其必然的选择。文章从背景、范畴和策略三方面对人工智能在地质博物馆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 关键词:
  • 专业人才
  • 人工智能
  • 信息技术
  • 地质博物馆
  • 识别系统
  • 加入收藏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工智能在全球大范围普及,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地质博物馆以收藏、保护、研究地学遗存和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为使命,面对席卷全球的人工智能热潮,积极应用AI技术,打造全新的智慧博物馆,是其必然的选择。


1、应用背景


人工智能,英文缩写为AI,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技术科学。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发展非常迅速,未来将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改变世界。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人工智能在社会生活各领域特别是文化教育领域广泛应用,将极大地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质。博物馆作为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升人民素质的文化机构,是参与AI热潮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基于此,2016年12月6日,以国家文物局为首的五部委共同编制发布了《“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动AI博物馆建设。人工智能技术开始大规模地在我国博物馆中获得应用。


2、应用范畴


地质博物馆属于自然科学类博物馆,主要收藏、研究和展出地学标本,包括各类古生物、古人类、岩石、矿物等,传播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相关科学知识。人工智能技术在地质博物馆的应用范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2.1 标本管理

藏品是博物馆的基础和工作核心。地质博物馆的藏品就是各类标本,标本一般数量庞大,类别众多,管理起来难度很大。即使完成馆藏标本数字化建档,管理起来还是存在一定困难。人工智能中的RFID技术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好办法。

RFID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即通过无线技术在不接触物品的情况下可以对物品进行远距离识别。RFID由应答器、读卡器和应用软件系统三部分组成。

1)应答器,俗称“RFID标签”,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需要识别的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大致分为无源RFID标签、有源RFID标签和半有源RFID标签三类。

2)读卡器,是可读取(有时可以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可设计成手持式或固定式。

3)应用软件系统属于应用层软件,负责收集数据并进行处理,为人使用。

在地质博物馆应用这一技术时,需要事先将应答器以特殊方式贴在馆藏标本上,里面存储标本相关信息,相当于制作一个“电子身份证”。应答器进入磁场后,接收读卡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标本信息,或者由标签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读卡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可见,运用RFID技术进行标本管理时,有如下优势:

1)标本安全性显著提升。一方面,馆藏标本发生异常移动,读卡器就无法读取标本信息,警报系统就会被触发,管理员可以及时采取措施;另一方面,标本在运输过程中只要是在读卡器有效识别范围内,就可以对其位置进行实时追踪和监控,即使标本不在馆内,安全也依然能够得到保障。

2)标本盘点速度明显加快。应答器一旦进入磁场,读卡器就能即时读取其中信息,且能够同时读取几百个应答器,有利于实时更新标本数据库信息,在短时间内完成标本盘点工作。

3)标本人为损害概率降低。以往的标本标签用纸张胶布等材料,后来多使用条形码,而RFID技术使用的应答器为封闭式包装,使其使用寿命大大超过手写的纸张胶布以及印刷的条形码,避免频繁更换标签,给标本造成不必要的人为损害。

2.2 陈列展览

传统展览方式就是将标本放置于展柜当中,再放置说明牌或悬挂展板,给观众留下单调又无趣的印象。数字博物馆开始采用多媒体展示手段,运用声音、灯光、影像等对展品进行多方位的展示,大大提升了展品信息传递的丰富性。而AI博物馆展示手段更加多样,如高分辨率摄影、3D激光扫描、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其中包含信息更加丰富详细,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观展体验。

目前,AI技术已经进入我国各大博物馆,在“用科技传承文明:AI博物馆计划”的大力推广下,由百度公司提供的系统化AI整合技术已经在几家知名人文历史类博物馆内陆续应用,引起了非常热烈的社会反响。

这一计划融合多种技术能力,包括智能搜索、智慧地图、图像识别、语音交互导览等,向观众提供游览路线智慧化设计、文物自动识别和AR展示、全景穿越互动体验等智能服务。AI技术突破了数字博物馆信息传递交互性、多元性不足的局限,观众能够进行个性化的主动学习,观展体验也有了质的提升。

在地质博物馆中,这样的系统化AI技术还没有进驻或比较少,各馆根据自身定位、条件和展览重心选用一种或几种进行展示。例如,用3D打印展示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恐龙,用3D动画展示煤炭的形成,用AR技术展示古代矿山工作场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使观众学习、理解起相关科学知识时能更加便捷全面。

2.3 科普教育

地质博物馆是提供地学科学知识的殿堂,科普教育直接面向观众,对互动性和个性化的要求较高,AI技术很好地满足了这些要求。用VR来模拟常人无法接触到的情景,例如地球和海洋深处、恐龙的生存与灭绝、矿山开发等等,给观众身临其境的沉浸式感受;使用智能机器人提供智能讲解服务,根据观众国籍、年龄、兴趣点、知识水平等的不同进行个性化讲解,提升观众学习效果。


3、应用策略


人工智能作为21世纪三大尖端技术之一,让博物馆焕发了全新的生机。推动人工智能在博物馆尤其是地质博物馆中的应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政策支持。国家一直非常重视地质博物馆建设,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地质博物馆建馆100周年的贺信中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加强博物馆建设也是坚持“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尤其是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方针政策,地质博物馆应抓住机遇,紧跟智慧化浪潮,大力推进馆内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增强博物馆发展的良好态势。

2)资金到位。AI技术是新兴的尖端技术,支撑人工智能博物馆建设需要较高的成本投入,有数据表明,经济实力较强、基础较好的经济大省智慧博物馆建设成果较显著。而我国很多地区经济并不特别发达,大部分地质博物馆资金来源渠道狭窄,对人工智能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想更好地建设AI博物馆,就要继续拓宽资金募集渠道,在接受各方“输血”的同时努力自己“造血”,为人工智能地质博物馆建设打好经济基础。

3)人才培养。专业人才的缺乏成为地质博物馆发展应用AI技术的一大阻碍。一方面,博物馆只能被动接受企业的技术支持,在使用过程中进行适应和调整;另一方面,博物馆无法了解到AI最新的发展理念技术,无法准确寻求自身管理与AI技术的结合点,导致建设工作推进缓慢。因此博物馆应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针对自身特点和需求,与相关互联网企业合作,培养博物馆AI技术复合型人才,为日后博物馆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4)馆企合作。互联网企业是地质博物馆AI建设的重要伙伴,地质博物馆应综合多方考虑,选择实力强、规模大、技术力量雄厚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通过积极深入的参与发现博物馆与AI技术的结合点,便于企业开发适合本馆的AI技术系统,真正使AI技术与博物馆融合,迈出智慧博物馆建设的重要一步。而互联网企业也能够通过与地质博物馆合作推广自己的AI技术,获得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达到双方共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武昭晖.RFID技术在博物馆藏品管理中的应用[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16,1:34-38.

[2]贺琳,杨晓飞.浅析我国智慧博物馆建设现状[J].中国博物馆,2018,3:116-126.

[3]朱远俊.数字化背景下的智慧博物馆建设探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9,4:227-228.

[4]李姣.人工智能在博物馆文物资源管理方面的应用趋势探讨[J].文博,2019,2:86-90.


文章来源:许璐.浅谈人工智能在地质博物馆中的应用[J].华北自然资源,2021(03):135-136.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期刊名称: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期刊人气:1927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主办单位:中国国家博物馆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历史

国际刊号:2095-1639

国内刊号:10-1005/K

创刊时间:1979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