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重要意义

  2020-01-08    9070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后与中国实际相互结合发展的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被我国人民所接受经过了很长的历史过程。不仅是有理论支持而且还有实践需要。在新时期的发展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参考,具有超高的现实意义。

  • 关键词:
  • 历史进程
  • 新时期
  • 马克思主义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加入收藏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被中国人民接受的原因

 

马克思主义理论传入中国,并且被中国人民接受,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必然性。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此过程中,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加速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所具有的科学性、真理性以及这一理论对中国晚晴时期所产生的作用都使得中国人民逐渐的理解、接受了这一理论。

(一)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是中国人民思想解放的加速器

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是中国人民思想解放的加速器。俄国本是资本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经济更加落后,俄国人民蒙受了深重的灾难。俄国国内存在着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沙皇统治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矛盾等多种矛盾错综交织。这一国情,恰恰与中国晚晴时期的国情有相似之处。当时,中国处于重重危机之中,清政府腐败,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西方列强和中华民族的矛盾。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不断地侵略扩张。中国人民深深地陷入了重重苦难之中。俄国十月革命的消息传入中国,仿佛一把钥匙开启民智。中国的先进分子,认识到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能用正确的理论指导自身走上独立解放之路,这个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此后,马克思主义被中国人民接受并广为传播。中国人民受到了思想上的启蒙,十月革命的成功加速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具有科学性、真理性

马克思主义始终关注的是人们的精神需求和信仰提升,为人们正确处理历史与现在、理论与实践、人与社会的关系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纵观世界历史变革,几乎每次变革都有一个理论或一种主义的指导。但在人类文明历史中,马克思主义所表现出来的强大的生命力以及影响力是极为罕见的。究其根本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具有科学性,真理性。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也揭示了人的思维的一般规律。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真理性、科学性的重要表现。马克思主义有两大重要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也使得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社会救亡图存的逻辑前提

理论在一个国家是否能够实现并发挥其作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这一理论是否符合这个国家的实际,是否对这个国家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能够被中国人民接受的逻辑前提是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有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客观需要。马克思主义又极大的满足了这种需要。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加深。面对帝国主义侵略、封建主义压迫,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经济上,各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不堪重负,转而将债务转嫁到人民身上。这使得本就遭受压迫的人民的生活更加贫苦。在政治方面,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侵占中国领土,操纵中国行政主权、司法主权。并且扶持满清傀儡政府及军阀代理,进而操纵中国政治,使中国处于分裂状态。在此情形下,中国有识之士主张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最终皆以失败告终。有识之士毅然将目光转向马克思主义。首先,马克思主义理论批判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而近代中国彼时正是受到资本主义国家侵略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已经不堪重负。

而马克思主义的到来,仿佛一针强心剂满足了中国人民的心理需求,鼓舞了中国人民站起来,挺起腰板,反抗资本主义的压迫入侵。其次,《共产党宣言》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抗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2]表明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取向是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发展。这与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任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相契合。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一脉相承的又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理论传入中国被中国人民接受,根植于中国土壤,并且不断繁衍。在此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两次历史飞跃,一是毛泽东思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进程浅述

毛泽东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产物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博大精深,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是其活的灵魂。实事求是,不难理解,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的革命必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不能照搬其他国家模式。只有走出中国自己的路,才能指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就是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旧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将历史看做是个别英雄人物的历史,而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将人民群众看作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人民数以万万计,其中不乏为国为民的政客、诚信互惠的商业精英、先进的知识分子,以及奉公守法的农民百姓。不言而喻,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为中国历史进程注入了强大的力量。

中国的历史绝不是少数人可以创造的。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起到决定作用的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在革命艰苦的条件下,党依靠的始终是人民群众。我们党依靠群众,信任群众,为群众谋福利。独立自主。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曾经奉行过一边倒政策,与苏联结交。实践证明,只有自身得以发展,才能充分全方面发展外交。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中各方面力量,发展中国经济。走出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阐述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南方谈话后,又论证了计划和市场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国家也可以用市场的手段进行宏观调控。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自十六大大以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论述了如何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四个全面布局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要义论证了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一环。中国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一系列新方法,新思路。其中四个全面总体布局更是使得党和国家的工作方向更加明确。同时四个全面布局也与共产党宣言中一些基本思想彰显了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有机结合。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要义结合的现实意义。资产阶级必然灭亡,代替资产阶级的将是社会主义社会,并最终过渡到共产主义。在那里,每个人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每个人都可以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现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在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要的基础上,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是进行时。不仅要发展东部,也要发展内陆和西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高质量建设,也要全方位。这顺应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也为人的自由发展创造了条件。

全面深化改革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要义结合的现实意义。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全面深化改革就是改革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改革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生产力。三十多年来,在改革的推动下,旧貌换新颜。进入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至关重要。经济体制改革,发挥政府作用,与此同时,市场也进行调节。行政体制改革,简政放权。文化体制改革,弘扬正能量。

全面依法治国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要义结合的现实意义。《共产党宣言》:“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3]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全面依法治国,就是依照既有法律,维护人民的合法利益。进入新时期,中国经济平稳上升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大大得到满足。在此基础上,社会主义法治将更加完善。

全面从严治党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要义结合的现实意义。无产阶级的运动不是为了某一方的利益,而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共产党员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党员有着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宝贵品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无产阶级的理论武器,广大党员的一次次会议,一次次学习,反腐倡廉,即抓大老虎,又拍小苍蝇,充分保障了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漫长的时间沉淀的。在这段时间中,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在了中国的各方各面。


参考文献:

[1]乔丹丹.恩格斯晚年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06.07:4.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

[3]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逄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浅析[J].青年时代,2019,(20):26-27.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世界历史

期刊名称:世界历史

期刊人气:1379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历史

国际刊号:1002-011X

国内刊号:11-1046/K

邮发代号:82-696

创刊时间:1978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