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保山咖啡三产融合发展路径探索

  2023-11-21    60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咖啡产业作为保山市提升农村经济、助推农户收入增长的重要产业,产业融合发展是提高其产品附加值、促使产品契合市场需求的重要途径。采用对比研究法,从种植、加工、消费三个维度综合分析保山市咖啡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困境,探索保山咖啡三产融合路径。结果表明:保山咖啡种植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生产种植不规范、科学技术应用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植端及加工端咖啡豆的质量。依靠数量和质量优势,保山咖旅融合、咖啡饮品已成为新消费热点;由于专业人才的缺乏、咖农缺乏相应专业知识,保山咖啡三产融合进程缓慢。保山咖啡种植区域分散、产品多为前端初级原料,品牌效应不明显,产业链延伸不够;保山咖啡企业初具规模,经营范围较广。鉴于此,提出制定种植生产技术标准、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强化经营主体产业联结等方面建议,为促进保山咖啡产业三产融合发展和形成保山咖啡产业集群提供参考。

  • 关键词:
  • 三产融合
  • 产业
  • 保山市
  • 农业发展
  • 咖啡
  • 加入收藏

农业发展具有多样性和延展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能够促进乡村产业多元化,实现农村农业转型,拓宽农民增收渠道[1]。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积极探索一二三产融合,构建特色产业共促、优势产业互补的就业帮扶车间、发展新路子、新格局。农村三产融合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能够通过新手段、新技术整合各个产业资源,促进现代农业体系建构,实现农民增收[2];实现农业资源功能多样化,提升农业附加值[3]。保山咖啡不仅是云南省特色优势产业之一,也是重要特色农产品,更是拉动区域经济的引领品牌。据此,在国家政策利好、地方产业推动的背景下,如何推动保山市咖啡产业化发展,建设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促进咖啡三产深入融合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产业融合在农业产业领域中的应用,学术研究较多关注农村产业融合中的问题及相关路径。1) 农村产业融合的问题和发展路径研究。郝丽立认为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农业生产效率不高、经营组织模式发展缓慢等问题,指出要突破这些困境需要进行多元主体的经营、延伸产业链和丰富文化内涵等对策[4]。2) 农旅融合研究。陈薇对产业融合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全价值链体系要素进行了分析,认为通过产业融合中的基础、核心、保障和情感系统的构建可以促进乡村旅游发展,进而促进乡村产业发展[5]。3) 农旅融合路径研究。王倩颖等提出了基于产业融合的乡村旅游市场营销模式,其中包括通过产业融合进行产业互补,进而提高农业与旅游业的关联程度[6,7];尤其是对咖啡横纵产业链的研究。万媛媛等学者认为云南咖啡产业存在欠缺规范种植、缺乏精深加工和品牌建设不足等问题[8]。余文静对云南咖啡产业发展进行了纵向分析,指出云南省咖啡产业发展的成效之一在于挖掘了咖啡经验,促进了咖啡产业的三产融合发展,但还是存在产业地位、技术、企业和品牌等方面的不足[9]。

目前,学界对农业三产融合和咖啡产业融合的研究多集中在理论研究,缺乏对地方产业的研究。本研究基于产业融合理论,以保山市咖啡产业为研究对象,剖析保山市咖啡产业发展困境及成因,提出保山市咖啡三产融合发展建议,以期为加快保山市咖啡产业提质升级提供建议参考,助推保山市咖啡三产融合及全产业链集群发展。


一、咖啡产业发展现状


(一) 种植面积整体呈现下降趋势

保山市咖啡产业化发展开始于1952年的潞江坝,初始种植面积为10 000亩。经过多年产业化发展,保山市咖啡种植面积已经扩大至原来的十余倍,仅2022年上半年保山市咖啡的产量就达到1.75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11.38亿元。但2012—2022年受到自然灾害和种植效益的影响,保山市咖啡种植面积总体下降了35%,咖啡价格增长了164.71%。根据保山市统计年鉴和网络数据,保山市咖啡产业发展状况如下:2012—2014年保山市咖啡种植面积大幅增长,增长了13.25%,但受到干旱气候的影响其产量却呈现出下降趋势;从2014年开始,由于保山市咖啡的生产效益较低,咖农逐渐放弃咖啡种植,换种芒果、香蕉等经济作物。所以,保山市咖啡的种植面积呈下降趋势,下降到2021年的129 300亩,比2014年减少了42.91%,直到2022年咖啡种植面积才开始逐渐回升,增长到130 000亩 (图1)。2022年保山市咖啡的种植面积达130 000亩,实现了总产量20 500吨,咖啡综合产值41.49亿元。

保山市虽具有种植咖啡的地理环境优势,但受到自然条件和产业效益的制约,其咖啡产业化发展潜力受到生产要素整合程度不足的制约,种植规模和产业链延伸度受限。

(二) 咖啡加工企业已初具规模

截至2022年,保山市已基本建成集生豆、烘焙豆、速溶粉、冷萃冻干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生产加工体系 (见表1),加工企业共52家。其中,精深加工企业29家,精深加工能力超过2万吨,入选云南省绿色食品牌目录的有7家,规模以上加工企业11家,省级咖啡龙头企业10家,占全省的71.43%。

由表1可知,2022年保山市咖啡产量为20 500吨,而其具有精深加工能力的企业总加工吨数超过20 000吨。随着科技迅速进步且保山市大力扶持咖啡产业发展,未来保山市咖啡豆精深加工能力会更进一步。保山咖啡精深加工潜力较大,加工能力与产量能够较好进行匹配。据 《2020云南省咖啡行业报告》 显示,云南省鲜果加工、初加工、精深加工产量的比值100∶15∶3,说明云南省的咖啡产业发展以咖啡原豆生产和销售为主,产业链拓展程度不足。而保山市作为云南省三大咖啡产地之一,虽然有像保山新寨 “中国咖啡第一村” 这样的咖啡企业集聚区,已形成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的个案,而大部分的保山市咖啡企业仅聚焦于咖啡种植、加工和销售等某一个链条上,咖啡产业与其它产业的融合程度仍然不够,没有形成保山市特色咖啡产业集群。

图1 近十年保山咖啡种植面积与产量   

表1 保山市咖啡企业概况

(三) 咖旅饮融合已成为新消费热点

保山市现有咖旅融合的咖啡庄园17家,此外,自潞江坝2018年建起第一家咖啡小院,到现在保山市已经拥有许多规模不同的咖啡体验馆、民宿和农家乐,吸引了多家咖啡企业入驻,咖旅融合新业态渐成保山市旅游发展的新亮点。随着咖旅融合新业态的不断发展壮大,其旅游体验模式也在探索中深化,出现了保山新寨这样的 “咖啡+” 发展模式。同时,依托保山市咖啡种植历史和咖啡豆品质,保山市承办了多次咖啡节和相关赛事,主要有第二届云南咖啡杯中国冲煮大赛总决赛、中国冲煮大赛、首届咖农冲煮大赛、第八届中国咖啡冲煮大赛全国总决赛暨首届比顿咖啡文化节等,这些节赛的承办使得保山市的咖啡文化氛围更加浓厚,也构成了保山市咖啡文化旅游的一部分。此外,保山还对 “线上 + 线下” 协调发展进行了探索,2021年,通过新业态探索,保山市实现咖啡线上交易额1 000余万元,占咖啡销售总额的10%;网友累计认养咖啡树2 000多棵,农户直接收入达112万元,认养前咖啡生豆价格约每公斤35元,认养后价格达每公斤220元。

咖啡饮品方面,随着企业和消费群体对云南咖啡豆的认知不断深入,云南咖啡也成为许多品牌咖啡饮品推广点,甚至有云南本土咖啡饮品品牌只用云南咖啡豆,而这些咖啡豆大多来自于保山市。由于保山市的咖啡产业向下游延伸不足,所以其咖啡产业主要是停留在咖啡豆的种植和加工上。未来,某国际咖啡企业可能会与保山市合作,建立前端咖啡产业。由此可见,保山市咖啡豆品牌潜力巨大,但由于产业链延伸不足,所以在咖啡饮品消费的品牌建设上有空缺,需要延伸产业链,形成保山市咖啡饮品品牌和市场群体。


二、困境及成因


(一) 产业融合功能挖掘不足

目前,保山市咖啡一产、二产、三产在各自的环节上仍处于粗放阶段。一产混采严重、晾晒不规范,咖啡豆品质下降;二产加工环节,咖啡产品多样化欠缺,缺乏热点消费产品,如现在流行的胶囊咖啡和冻干咖啡,且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销售渠道都受制于国外主流企业;三产主流咖啡店和咖啡旅游还处在零散状态,没有形成咖啡集群,品牌知名度不足。咖啡旅游主要集中在新寨,但目前仅有4家小型咖啡庄园,咖啡旅游的氛围尚未形成。

1) 在生产种植规范上,由于种植端即咖啡产业的一产对绿色咖啡豆、有机咖啡豆种植技术推广力度不够,咖农产出的咖啡豆存在不满足加工端即二产对原始材料的需求,导致保山市咖啡产业一产和二产之间存在信息差;且在咖啡种植和生产的过程中没有严格的采摘标准,个体种植户种植采摘的咖啡豆会存在杂质含量过高等情况,尚不能满足加工端的咖啡豆需求。

2) 在科学技术方面,种植端和加工端都存在科学技术应用不足的问题,例如:智慧咖啡种植、机械化咖啡采摘、热点消费产品的加工设备和技术未能在咖啡种植基地推广,存在咖啡采摘效率不高和生产的初级产品虽质优但不符合市场需求等问题。

3) 在信息方面,由于缺乏咖啡研究的专业人才和咖啡产品开发专业团队,导致市场信息获取不足;同时,由于主流咖啡品牌在选豆时为了可复制性会选择中等咖啡豆,高品质咖啡豆滞留在一产和二产,导致产业链难以向下延伸,且保山专业咖啡文化庄园和相关的咖啡消费场所较少以及本地人对咖啡品鉴不足,咖啡文化和氛围打造不足,导致生产端和消费端存在断层问题。

(二) 产业融合要素制约明显

保山市咖啡产业融合还存在咖农种植积极性不高,主要的劳作群体是老人和妇女;种子选取、绿色种植、套种、采摘优选尚处于人工阶段;咖啡豆销售依靠平台单一,咖啡合作社的经营体系不够完整,品牌建设不足,等等。以上问题主要受咖农收入低、专业人才匮乏及合作社经营能力等制约。

1) 咖农收入低的原因是在保山市咖啡生产过程中,处于产业链前端的咖农所生产产品的附加值较低,获得的利益分配较少,导致种植过程中存在较严重的 “比较效应”,咖农 “弃咖种他”,纷纷改种其他经济收益较高的经济作物。从一杯咖啡饮品来看,前端原料咖啡豆价格在15~30元/千克之间波动,而处于产业链后端的咖啡饮品价格却是在15~50元/杯之间波动,咖农从中获得的利益比例太少打击了其种植积极性,所以保山咖啡三产融合的一产受到了影响。

2) 咖啡人才匮乏的原因是保山市咖啡种植端主要人员是当地农民,所掌握的咖啡生态理念、科学种植理念和销售理念都不利于他们进行咖啡豆的种植和销售,在咖啡加工端缺乏产品研发、产品营销的人才,在咖啡旅游及消费端,缺乏对种植、加工上游产业认知的全能型人才,重点是缺乏熟悉全产业链的 “复合型” 人才。

3) 咖啡合作社经营能力弱的原因是现有咖啡经营合作社发展理念和经营范围都处于初级产品阶段,缺乏产品营销和研发能力。较目前来说,新寨专业合作社的经营范围主要集中在品牌创建、咖旅融合等方面,但是整个保山咖啡种植区类似这样的合作社相对较少,绝大部分地区的咖啡种植仍然种植、加工、消费等方面各自为政。

(三) 产业融合拓展延伸不足

保山咖啡种植主要是集中在潞江坝,大部分地区咖农分散,产业链环节主要集中在一产,咖啡的亩产值仅在5 000元左右,扣除原料、人工成本,咖农收益较低。咖啡二产中的精品咖啡制作、加工、销售等环节绝大部分被外国著名咖啡品牌企业所占领。

1) 纵向产业链延伸不足主要体现在 “种植—加工—销售” 延伸融合不够。在种植中,咖农可获得的利益分配占比较少,咖农和咖啡企业签订协议后由咖啡企业主导种植,只能涉及到生产端,没有成本开发中、下游产业;在加工中,到国际知名咖啡品牌影响,保山市咖啡产品市场占比较小,导致众多咖啡企业停留在初级产品生产阶段;在销售中,由于保山市咖啡目前没有形成品牌效应,消费市场对其品牌认可程度较低。

2) 横向产业链延伸不足体现在绝大部分咖农及咖啡经营合作社还未形成 “种植—文化—旅游” 这样的模式,前端产业产品单一且多为初级原料,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难以进行横向延伸。目前,采用这种模式的企业屈指可数:新寨咖啡庄园、比顿咖啡产业文化园、高黎贡山国际精品咖啡文化园等,多采用沉浸式全产业链咖啡体验,但这种模式的推广主要集中在保山市隆阳区潞江坝,全域推广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区域性公共品牌集群。


三、结论与建议


(一) 研究结论

保山咖啡种植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生产种植不规范、科学技术应用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植端及加工端咖啡豆的质量。依靠数量和质量优势,保山咖旅融合、咖啡饮品已成为新消费热点;由于专业人才缺乏、咖农缺乏相应专业知识,保山咖啡三产融合进程缓慢。保山咖啡种植区域分散、产品多为前端初级原料,品牌效应不明显,产业链延伸不够;保山咖啡企业初具规模,经营范围较广。

(二) 对策建议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提出如下建议:

1) 制定种植生产规范,充分利用好科技、信息资源促进三产融合。

在咖农种植前期与咖啡企业形成定向合作意向,双方根据咖啡生产企业的产品要求共同制定生产规范。咖啡种植过程中,因地制宜发展智慧咖啡农业,降低咖啡种植成本,使整个种植过程更加科学化,同时辅之以绿色种植和有机种植,开发咖啡豆溯源程序。咖啡生产过程中,把握好目标企业和目标市场的需求,减少因信息滞后带来的产品积压,同时引进多样化咖啡产品生产产业链和生产机械,进而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三产和二产衔接融合。咖啡产品消费过程中,无论是旅游市场还是饮品市场,均需充分对接市场信息,了解市场消费热点业态和热点产品,利用好二产产品,形成保山市咖啡业态,例如:咖啡露营季、咖啡全产业链体验等,进而促进产业纵向延伸。

2) 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咖啡产业融合要素的投入。

一是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出台系列扶持政策,大力支持咖啡一二三产业包括咖农到企业的补贴。同时,地方政府应尽量争取国家、省各级各部门的项目支持,以此逐渐改善咖啡生产条件,打响品牌的同时提升和保证咖啡质量,让咖农有信心、企业有奔头、产业有希望;二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建立专门化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政策引进咖啡专业人才、引导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当地职业院校及高校相关专业学生、退役士兵等的创新创业集中于保山市咖啡三产融合关键环节集中;三是积极与咖啡市场主流品牌合作,邀请品牌负责人到保山进行咖啡生产经营培训与讲座,开展经营理念、市场定位和产品研发主题讲座,重点培训乡村集体合作社的主要负责人,提高集体经济相关经营者经营意识和研发意识。

3) 强化经营主体之间的产业联结,形成经营主体共生发展新模式。

在保山三产融合过程中,加强各产业主体间的联结,形成集咖啡产品、文化于一体的“咖啡文化综合体” 经营主体共生发展的新模式,可以将新寨咖啡庄园的运营模式进行推广,在推广过程中邀请其总负责人进行指导,促进各个产地因地制宜、因市场制宜打造咖啡产业,促进三产融合。同时,提高咖啡一产二产的 “咖啡自信”,通过政策导向引进专业人才,强化各产业间的联结,打造保山品牌,在产品推广的过程中对标 “四叶咖” 等品牌,结合产品特点和咖啡豆的特点进行产品研发,推广云南保山市咖啡豆理念,形成自己的品牌,打造独属于保山的咖啡文化,利用好云南打造 “绿色食品” 牌和国家促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进行产品推广和销售,强化品牌效应。


参考文献:

[1]姜长云.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和着力点[J].中州学刊,2016(5):43-49.

[2]董鸿安,丁镭.基于产业融合视角的少数民族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以景宁畲族县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40(2):197-204.

[3]宦欣,廖灵芝.乡村振兴战略视阈下云南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2022,6(3):38-41.

[4]郝立丽,张滨.新时期我国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与推进机制[J].学术交流,2016(7):116-121.

[5]陈薇.基于产业融合背景下我国乡村旅游全价值链体系构建分析[J].农业经济,2016(1):74-75.

[6]王倩颖,高文智.产业融合发展趋势下乡村旅游市场营销的三重维度[J].农业经济,2019,389(9):132-134.

[7]周鹏飞,沈洋,李爱民.农旅融合能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吗:基于省域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宏观经济研究,2021,275(10):117-130.

[8]万媛媛,普雁翔,赵梅,等.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热带农业,2015(2):20-23.

[9]余文静.云南咖啡产业:历程·成效·问题·策略[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7,18(5):111-115.

[10]王俊,蒋乐.甘肃省区域绿色金融与低碳经济发展关系探究[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2023,7(1):8-17.

[11]胡石其,熊磊.价值链视角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找寻[J].湘潭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2(5):71-75+86.

[12]唐世凯,刘含琪.促进高黎贡山保护与周边地区发展[J].社会主义论坛,2022,449(5):19-21.

[13]杨歌谣,周常春,杨光明.农业和旅游业产业融合与农村贫困减缓的关系分析[J].统计与决策,2020,36(5):81-86.

[14]徐雨欣,李娅,韩长志.云南核桃产业践行 “两山理论” 探析[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2023,7(1):34-38.

[15]夏英.西部农业:转变观念图发展[J].时事报告,2000(8):27-31.


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61037); 云南省科技厅研究专项基金(202204AL030002)资助;


文章来源:杨丽江,刘云,钟娅琳.保山咖啡三产融合发展路径探索[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3,7(06):33-37+45.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农业经济问题

期刊名称:农业经济问题

期刊人气:3740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经济

国际刊号:1000-6389

国内刊号:11-1323/F

邮发代号:2-140

创刊时间:1980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