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为提升气象服务信息有效传播能力,分析了气象服务信息传播现状,提出了促进气象服务信息传播的有效措施。应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人本化服务理念,加强气象服务信息的传播质量,提高气象服务信息的影响力,强化信息传播渠道建设。
在我国社会经济和科技力量持续发展的当下,气象服务信息技术也在蓬勃发展中,气象服务已经成为社会生产规划和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获取的气象信息虽然不能达到百分之百精准,但也可以较为准确地对气象条件进行预测。当前气象工作者较为关注的问题是如何在保证气象信息准确性的同时,使气象信息能够快速有效地传播,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出行带来预警。
1、气象服务信息传播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气象服务发展多年坚持不懈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的生产与气象条件的联系也愈发紧密。但是,由于我国不同地域之间的发展水平有一定的差距,经济条件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存在差异,有些条件较差的地区并不能得到气象信息的有效传播[1]。就气象部门近几年的气象信息服务满意度调查结果来看,虽然这些年来我国气象服务信息更加精细化、更有针对性,气象信息的准确度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是群众的满意度却并没有提高。
气象技术发展过程与人们的切身利益并不够紧密,这主要是由于当前的气象信息服务并没有实现高效传播,人们不能通过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来获取最准确、有效的气象信息。想要更多的人获得气象信息,必须要加强气象服务信息有效传播的能力,通过硬件设施建设来不断扩大气象信息的传播范围,保障人们能够及时有效地获取到气象信息,同时为气象信息提供良好的应用平台,实现对气象服务信息的合理化应用。
我国气象信息的准确性有很大的提高,面对瞬息万变的气象条件,应充分考虑信息的时效性,实现对气象的全天候监控。所以,提高气象信息对人们的影响力,进而提高满意度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2、促进气象服务信息传播的有效措施
2.1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人本化服务理念
气象实时播报的主要作用是使人们了解与掌握气象状况,针对气候状况对实际的工作、生活进行合理的行程规划。要想提高气象服务信息的实际传播能力,气象部门要实现对气象服务信息的合理化加工,将晦涩难懂的气象名词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内容,增强气象信息的趣味性,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让人们可以更快地记住。针对不同行业的人们,提供更适合的气象信息服务,提高受众对气象信息服务的满意度。
2.2加强气象服务信息的传播质量
气象服务作为一项具有较高专业技术含量的信息服务项目,其蕴含大量晦涩难懂的气象专业术语与气象知识,这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很难理解。在气象信息传播过程中,如果采用照本宣课的手段进行传播,人们接受程度并不高,会导致气象服务信息传播失去价值,无法达到预期传播效果。所以,在进行气象服务信息传播时,为了增进和提升气象服务信息的有效性和传播力,应将原本的气象信息通俗地解读出来,根据观众的不同需求,对各种能够受到气象影响的产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气象播报服务,实现气象服务信息的最优处理,强化传播的质量。
传统的气象服务信息传播大多是通过电视媒体进行传播,人们为了收看气象信息,会在特定的时间专门守在电视机前,通过天气预报来获取未来几天内的气象信息,然而受众通过电视机获取的气象信息并不具备时效性。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手机媒体、互联网APP等新媒体应运而生,对传统的电视媒体造成了极大的冲击,电视媒体受众群体被迅速分流。相关气象工作单位也顺应时代变化,将气象服务信息通过手机媒体植入各类互联网APP并开发了气象APP,让气象信息更快、更有效地传播给广大受众,受众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获取气象信息服务[2]。
受众对气象服务信息的接受程度直接决定了气象服务信息的传播质量,所以,气象服务部门要用发展的眼光和创新性的思维调整气象信息的传播理念。应对气象信息服务对象进行深入拓宽,满足各类受众的实际需求。如在气象播报过程中,通过降雨(雪)的播报提醒广大司机注意行驶安全;夏季连雨天时则要提醒山区地区避免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同时,也可以依据各行业受众获取信息的习惯,将气象服务信息与广大媒体相结合,实现气象服务信息的广泛推广与运用,提升气象信息服务的时效性。
2.3提高气象服务信息的影响力
提高气象服务信息的影响力,也就是提高人们对气象服务信息的关注度,关注度提高了,气象服务信息有效传播能力也就提高了。对于不同的受众人群,气象部门应有针对性地发布气象信息。对于普通群众来说,大家更关注的是每一天的天气变化情况,所以气象信息服务的目的是让人们知道天气变化消息,防患于未然[3]。对于政府机关、科研部门及各行业需要的气象服务信息,则需要增加气象服务信息的专业性,要加强气象信息内容的深度,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环境变化情况也越来越关注。气象服务信息也应多向人们公布一些防灾防害、环境变化等方面的内容,提高民众对气象服务信息的关注度。
2.4强化信息传播渠道的建设
传统的气象服务信息传播渠道应用最广泛的是电视媒体,此外,还有广播和报纸等渠道。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气象服务信息也开始通过手机媒体和互联网APP进行传播。气象部门要用创新的思维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气象服务信息,将以往过于单一的传播形态进行灵活的调整,让更多的受众通过更多的渠道来获取气象服务信息。
对现有的气象服务信息传播途径进行优化,提高电视(广播)媒体中的气象服务信息的准确性,增强质量的同时提高传播效率。在此过程中,应着重于对电视气象节目的加工和包装,利用电视节目的形式感和视觉冲击力,把气象信息更直观、通俗地呈现在受众眼前,要向受众普及基本的气象预警符号,让受众更好地理解气象信息内容,早做预防[4]。此外,相比于电视媒体的广泛性,广播更具有节目的及时性,如遇重大气象灾害,广播可以随时插播,让人们从气象信息的主动接受变成被动接受,提高了气象信息传播的有效性。
要与新媒体相结合,手机媒体和互联网是人们交流和获取信息必不可少的工具,气象部门应加强手机短信、彩信的服务内容,积极推广气象服务信息短信提醒业务,让人们随时随地接受天气变化预警。学习新媒体和互联网技术,利用互联网广泛的影响力和便利的信息推广模式,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查询各地的气象信息,更好地规划生产发展和生活出行。各地的气象信息可以根据地域性的不同,加以个性化的完善,让人们在查询的过程中感受到更大的乐趣,提高气象服务信息有效传播的能力。
3、结语
面对全球气候环境的不断改变与区域气象的瞬息万变,应促进气象信息的广泛传播,为了应对气象信息传播过程中的问题,应不断改进传播方式,提高气象服务信息的传播能力。在不断提升气象信息质量与效率的同时,促进我国气象专业技术的革新,推动气象行业的发展,通过气象服务信息的传播为人们提供有效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张丽娟,陈杰,王鹏,等.浅议气象服务信息的有效传播[J].科学技术创新,2017,(31):95-96.
[2]阿拉木斯.气象服务信息有效传播能力分析[J].科技风,2019,(11):127.
[3]彭勃.新媒体平台在公众气象服务上的优势探讨[J].科学与信息化,2019,(23):48.
[4]唐坤礼.关于气象服务信息有效传播渠道的探讨[J].科学与财富,2017,(36):39.
朱宝峰,李田,董元元,冯瑶.气象服务信息有效传播能力探讨[J].黑龙江科学,2020(20):134-135.
分享:
由于潮汐的海洋观测易受仪器、天气、地形和经济的制约,难以得到长期的大面站观测资料,而通过星载雷达高度计可以对海平面高度、有效波高和后向散射进行全天候检测,故自1970年代海洋卫星测高技术兴起,潮汐的研究就开始趋于依赖高度计测高技术。特别是1992年发射升空的TOPEX/Poseidon(以下简称T/P)及其后续卫星,数据质量有明显提高,为物理海洋学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在潮汐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2020-12-04雅鲁藏布江流域(图1)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流域面积约24×104km2,其海拔为世界之最,平均海拔大于4100m。雅鲁藏布江流域水资源丰富,是我国藏区及下游国家淡水的主要来源之一[1],但流域内降水时空差异性较大,水资源利用率极低,不能满足藏区社会发展需求。揭示雅鲁藏布江流域降水时空变化规律,是了解高原地区特有的水文模拟预报、水循环过程等问题的重要基础[2]。
2020-11-13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东部,整体上呈西高东低的趋势,从中部向东、南、北三个方向倾斜,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丰富且主要集中于夏季,强度不一。因此,发生极端降水事件的概率较高,造成的灾害性也更大,故研究该地区极端降水事件对贵州省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2020-11-13本文利用分布式架构、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进行重庆气象数据网的设计,提高气象信息化基础业务能力和构建智慧气象的发展要求,推进气象大数据的创新应用[1]。实现气象大数据平台对气象数据、行业数据、互联网数据、物联网数据等资源进行快速汇聚和综合展示,生成丰富的统计类产品。
2020-10-24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工作自动化改革试运行以来,按《广西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自动气象站维护规定》自动气象站维护分为特殊天气过程巡视维护和定期维护,定期维护的时间为每周固定一日、每月下旬固定一日、每年12月下旬固定一日,取消日巡视。值班员进站维护仪器的次数大大减少,每月只进站维护几次,为能及时发现站内的问题,减少业务事故的发生。
2020-10-21在我国社会经济和科技力量持续发展的当下,气象服务信息技术也在蓬勃发展中,气象服务已经成为社会生产规划和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获取的气象信息虽然不能达到百分之百精准,但也可以较为准确地对气象条件进行预测。当前气象工作者较为关注的问题是如何在保证气象信息准确性的同时,使气象信息能够快速有效地传播,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出行带来预警。
2020-10-20“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明体系提出了新的建设战略和布局要求。气象文化,反映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气象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处于前沿哨口的突出战略地位。气象文化建设如何与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深度融合,如何在建设美丽中国部署中发挥时代性作用,应当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
2020-10-19我国是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平均每年约有7个台风,登陆地点主要集中在华南及华东南部沿海地区。据辽宁省气象台统计,平均每1.4年就有1次北上台风直接影响辽宁。据葫芦岛市气象台统计,有气象记录以来,直接影响辽西葫芦岛的台风有7次。台风的影响不仅限于大风,更重要的是其所带来的强降水。
2020-09-22葫芦岛市地处辽宁省西部沿海,属大陆性季风气候,灾害性天气有暴雨、大风、冰雹、大雾等,其中暴雨是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为此类型天气过程的预报积累经验以及农业生产提出指导意见,应用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本次暴雨过程的天气尺度形势演变,影响系统,动力、水汽以及能量条件进行分析。
2020-09-22本文中基于西宁曹家堡机场的激光测风雷达资料研究了2017-11-30T19:00~2017-12-01T06:00的低空急流垂直结构和发展演变特征,通过激光雷达数据反演了温度平流和湍流耗散率并分析了它们的特征。本文中的研究旨在利用高分辨率激光测风雷达揭示低空急流的结构和变化,为飞机飞行安全保障和低空急流的研究提供重要基础。
2020-09-15人气:7572
人气:7427
人气:6216
人气:4558
人气:3884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气象与环境学报
期刊人气:1537
主管单位:辽宁省气象局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出版地方:辽宁
专业分类:科学
国际刊号: 1673-503X
国内刊号:21-1531/P
创刊时间:1984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0.253
影响因子:0.682
影响因子:0.160
影响因子:0.421
影响因子:0.081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