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极端降水事件在典型岩溶地区的变化特征分析

  2020-11-13    135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鉴于极端降水会增加灾害的可能性,为确定极端降水变化特征,以典型岩溶地貌的贵州省为例,根据贵州省18个气象站点1964~2016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利用GIS空间差值法、百分位阈值法、线性趋势、M-K突变检验法、Morlet小波变换等方法分析了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次、强度、年极端降水量和年最大降水量4项指标。结果表明,贵州省极端降水阈值由西北向东南递增,黔南州为高值中心;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率由东南向西北递增,黔南州、黔西南州受极端降水事件影响大,且各地多年均为减少趋势;4项指标都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频次和年极端降水量为下降趋势,强度和年最大日降水量为上升趋势,且极端降水事件主要发生在夏季;贵州省极端降水事件未发生突变现象,但极端降水存在5~7年短周期、24~26年长周期振荡变化。

  • 关键词:
  • M-K检验
  • Morlet小波
  • 变化特征
  • 极端降水
  • 贵州省
  • 加入收藏

1、研究区概况


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东部,整体上呈西高东低的趋势,从中部向东、南、北三个方向倾斜,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丰富且主要集中于夏季,强度不一。因此,发生极端降水事件的概率较高,造成的灾害性也更大,故研究该地区极端降水事件对贵州省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有关极端降水的研究较多,已有研究表明,我国极端降水主要集中于黄河以南区域[1],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2,3,4,5,6,7],针对极端降水的研究应落实到具体区域。云贵高原以岩溶地貌为主,地貌地表崎岖,对云贵高原阴雨天气影响显著,因此对岩溶极端降水事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目前关于岩溶地区极端降水的研究不多,尤其是以贵州省为例极端降水事件的研究较少,且研究指数不同,对贵州省极端降水事件的时间、空间、季节变化研究不全面。因此,本文对典型岩溶地区贵州省近53年(1964~2016年)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季节变化特征展开研究,以期为贵州省农业规划、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2、研究数据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

研究数据来源于国家气象数据共享平台(http://data.cma.cn/),选择18个质量较高、均匀分布的气象站点(图1),提取1964~2016年实测逐日降水数据,参考气象编码说明处理数据,分析贵州省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规律。选择发生频次、强度、年极端降水量、年最大日降水量为研究指标。日降水量超过极端降水阈值的天数为发生频次,某年极端降水的总量为年极端降水量,强度为年极端降水总量与发生频次的比值,年最大日降水量则为该年发生极端降水事件的日降水量最大的值。经数据处理,4个指标的数据均为多年平均值。

图1贵州省及18个气象站点位置示意图

2.2 研究方法

极端降水反映较为极端的降水变化,本文采用百分位值法定义极端降水的阈值,日降水量超过该阈值则发生极端降水事件[2],基于既有经验,采用百分位为95的固定值确定阈值。由于贵州省地表起伏幅度较大,因此在对极端降水数据进行差值时,对比多种模型插值方法,结合贵州省DEM数字高程数据、TRMM遥感降水数据产品等对比插值结果,得出采用克里金空间插值法(Kriging)对极端降水指标插值精度较高,故选择克里金空间插值法,其原理是通过对已知样本赋权重求得未知样点值,主要通过软件ArcGIS10.5实现。长时序降水变化趋势检验及突变检验采用Mann-Kenddall检验方法[8]实现,当正反序曲线对应值大于0,则表明序列为上升趋势,小于0则相反,当其超过临界直线±1.96时,表明其变化趋势显著,其相交点为可能突变点。而周期变化通过Morlet小波[9]确定振荡周期变化,主要是借助Matlab软件编码实现。


3、结果与分析


3.1 极端降水阈值分布

由百分位值法计算得到18个站点的阈值,阈值越大,发生灾害的可能性越大。阈值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呈现由西北部向南部递增的趋势。如图2所示,各地区的阈值变化不大,介于20.08~38.06mm/d,平均阈值为29.76mm/d,其中阈值的极大值出现在研究区的南部即望谟罗甸区域附近,因此贵州省南部发生极端降水的危害性较其他地区强,极小值出现在研究区的西北部即毕节市北部附近,其原因可能为该区为整个研究区海拔最高的地区。从整体上看,研究区各个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阈值南大北小,东大西小。

图2极端降水阈值分布

3.2 极端降水事件空间变化分析

研究区近53年极端降水事件4个指标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其空间变化见图3(a)。由图3(a)可知,极端降水频次由东南向西北递增,极端降水事件多发生于贵州西部毕节和遵义地区,平均每年超过10次,研究区南部(即罗甸望谟区域附近)发生频次最少。研究区东部发生极端降水的频次少于西部,即东少西多为主要空间分布特征。从线性斜率多为负值来看(图4(a)),贵州省大部分地区极端降水发生频次为减少趋势,但变化不大,其中减幅最大的是六盘水市的东南部、毕节市的东北部和铜仁市的东北部。因此,虽然毕节地区发生极端降水频次较大,但呈逐年减少的趋势。

图3 4项极端降水指标空间变化图

图4 4项指标线性斜率变化图

年极端降水量空间变化与频次相反,由东北向西南递增,年极端降水量介于356~507mm/a,整体来看,贵州省年极端降水总量南部地区多于北部,西部地区多于东部。从年极端降水量的线性斜率(图4(b))可知,大部分地区为负值,故其变化趋势整体为减少趋势,但变化幅度较频次变化大。

如图3(c)所示,研究区极端降水强度介于36.0~64.2mm/d,变化特征与极端降水阈值空间变化基本相同,由研究区西北向南递增。强度最大的为黔西南州,超过64.2mm/d,强度最小值位于研究区西北部,表明黔西南州为极端降水重灾区,发生灾害的破环性强。极端降水强度的线性斜率(图4(c))显示,研究区西南部极端降水强度为减小趋势,且减幅最大,其他地区呈增长趋势,增幅最大的是研究区东北部即铜仁市的东部地区。黔西南虽然年降水量、降水强度最大,但多年变化为不明显减少趋势。

年最大日降水量多年均值介于69.4~109.1mm/d之间,如图3(d),变化特征与强度变化和阈值变化大体一致,由研究区西北部向南部递增。其极高、极低值中心与强度的极高、极低值中心一致,由图4(d)可知,年最大日降水量线性斜率的变化趋势与强度变化趋势相似,增减幅极值中心亦基本相同,但其增减幅值比强度的增减幅变化大。

3.3 极端降水事件年际变化分析

图5为贵州省极端降水年际变化特征。由图5可知,贵州省极端降水4个指标的发生频次、年极端降水量为减少趋势,且减少幅度不大(图5)。极端降水强度、年最大日降水量为波动上升趋势,上升幅度较小。频次减少,强度增加预示未来发生洪灾、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可能越大,损失越严重。极端降水发生频次超过一半的年份为正距平(极端降水发生频次大多数大于多年平均值),但总体为减少趋势。年极端降水量呈减少趋势,下降速率为0.78mm/a,整个贵州省平均年极端降水量为421mm。极端降水事件的强度呈波动增加趋势,多年平均值为49.1mm/d。年最大日降水量呈上升趋势,但上升幅值较小。因此,虽然贵州省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次为减少趋势,但其强度却为增加趋势,应引起重视,强度和极端降水总量的增加会加剧冲刷力度,对于地势破碎地区,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可能性较大。

图5极端降水年际变化特征图

3.4 极端降水事件季节变化分析

据统计,贵州省极端降水事件主要集中在4~10月,极端降水量最多为6~8月(夏季),发生频率和强度最大。6、7月发生极端降水事件的频次和年极端降水量呈上升趋势,8月发生频次总量和年极端降水量呈下降趋势。1、2、12月的极端事件频率少。强度分布比年极端降水量和频次均匀,季节变化不明显,强度最大为7月(图6),为52.1mm/d,强度最小为1月,为8.1mm/d。从整个夏季(6~8月)来看,发生频次的变化为缓慢下降趋势,同时也反映出极端降水强度在持续增加。

图6频次和强度逐月分布

3.5 突变检验及周期变化

M-K突变检验反映降水时间序列的变化趋势及突变特征,通过53年的数据统计(图7),贵州省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数UF(正序)线在1964~1967、1969~1970年为减少趋势,1967~1968、1971~1988年呈上升趋势,1989~2016年除2002、2003、2005年呈上升趋势外,其余年份均为下降趋势,变化趋势与年际变化结果一致。UF线和UB(反序)线存在多个交点,但均未超出±1.96临界值,因此未发生突变现象。

图7极端降水M-K检验图

年极端降水量UF线在1967~1988、1999~2013年呈上升趋势,1989~1999、2013~2016年呈下降趋势,变化趋势均不明显,与发生频次相同,亦未发生突变现象。年最大日降水量UF线变化趋势不明显,未通过0.05显著性检验,所以也未发生突变。极端降水强度UF线除1980~1982、1984~1989年呈下降趋势外,其余年份均为上升趋势。在1964~1988年UK、UB曲线在临界线之间出现了多个交点,但未超过临界线,因此未发生突变增长。

Morlet小波变换法用于分析周期变化,揭示时间序列变化周期,确定其振荡主周期。4个极端降水指标存在周期性变化特征(表1、图8),振荡周期存在异同。由表1、图8可知,发生频次、年极端降水量、年最大日降水量存在5~7年短周期,发生频次、强度、年最大日降水量存在24~26年振荡长周期,振荡强度最大。而强度指标只存在18~20年长周期变化,且研究时段处于增长高峰中后期,由此推断,未来将处于振荡减少的周期循环,故未来极端降水事件可能减少。

表1极端降水指标变化周期统计


4、结论


a.利用GIS的空间差值法、百分位阈值法、线性趋势、M-K突变检验法、Morlet小波变换法等对贵州省极端降水事件4项指标进行时空、季节分析,结果表明受影响最大的是贵州省南部,虽然发生频次较少且为减少趋势,但其强度和极端降水总量增多,危害性增加,原因可能与地势和季风气候有关,该地地势相对较低,东南暖湿气流率先到达,高原地形使气流抬升,故极端降水多发。因此,贵州省南部应更重视极端降水危害,避免引起二次灾害。

图8贵州省极端降水小波变换图

b.从年际、空间、季节角度展开研究,结果与既有研究相一致,但也存在不足,如数据有限,仅有18个气象站点数据,因此插值分析存在一些误差;未考虑各地不同地理环境而进行科学分区分析;选取的指标有限,且未研究极端降水的重要影响因子,因此在全球变暖大环境下,关注厄尔尼诺、印度洋、太平洋气流等影响因素,考虑分区展开精细化研究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志福,钱永甫.中国极端降水事件的频数和强度特征[J].水科学进展,2009,20(1):1-9.

[2]翟盘茂,潘晓华.中国北方近50年温度和降水极端事件变化[J].地理学报,2003(增刊1):1-10.

[3]郑丽娜.近55a中国西北地区夏季降水的时空演变特征[J].海洋气象学报,2018,38(2):50-59.

[4]潘欣,尹义星,王小军.1960~2010年长江流域极端降水的时空演变及未来趋势[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7,26(3):436-444.

[5]刘宇峰,原志华,李文正,等.1961-2013年黄土高原地区旱涝特征及极端和持续性分析[J].地理研究,2017,36(2):345-360.

[6]葛根巴图,魏巍,张晓,等.柴达木盆地极端气候时空趋势及周期特征[J].干旱区研究,2020,37(2):304-313.

[7]刘江涛,徐宗学,赵焕等.1973-2016年雅鲁藏布江流域极端降水事件时空变化特征[J].山地学报,2018,36(5):750-764.

[8]春兰,秦福莹,宝鲁,等.近55a内蒙古极端降水指数时空变化特征[J].干旱区研究,2019,36(4):963-972.

[9]吴建峰,罗娜,张凤太,等.基于Morlet小波分析的云贵高原区春季降水特征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8(5):123-127,133.


甘露,刘睿,吴建峰,张凤太,李想.典型岩溶地区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特征分析[J].水电能源科学,2020,38(11):9-12+89.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01063);贵州省社会攻关计划项目(黔科合[2016]支撑2845号);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黔科合[2018]072号);贵州省教育厅青年科技人才成长项目(黔教合KY字[2017]206).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气象

期刊名称:气象

期刊人气:845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国气象局

主办单位:国家气象中心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科学

国际刊号:1000-0526

国内刊号:11-2282/P

邮发代号:2-495

创刊时间:1950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