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简要分析了海绵城市排水系统建设的发展现状、建设要求以及发展方向,并以厦门滨海旅游浪漫线市政配套工程中的海绵城市建设部分为例,介绍了植草沟、雨水花园、生态停车区、透水砖在市政设施中的应用,可为降雨丰沛地区海绵城市排水系统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2013年12月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推动海绵城市建设,自此“海绵城市”这一理念被人们所熟知[1]。2015年10月国办印发了《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有序推进新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公园绿地建设和自然生态修复,推进新建排水防涝设施及已有涝点改造,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增强城市的防涝能力。城市“海绵体”既包括天然的湖泊、河流、池塘、湿地,也包括人工建设的公园、水库、可渗透路面、绿色屋顶等配套设施[2]。排水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方面[3]。雨水经过“海绵体”中密布的孔隙下渗、净化,最后多余雨水通过管网泵站外排[4]。
1、海绵城市排水系统存在问题分析
海绵城市的理念进入中国城市建设和规划的时间尚短,虽然取得了一些进步,但仍存在不足之处。
1)雨水资源化利用不高。不少地方缺少生态建设的理念,导致城区绿植少见、公共绿地缺失,城市道路和人行道多是不透水的沥青混凝土或水泥路面。随着不透水下垫面的扩大,水资源自然循环过程受到影响,雨水下渗补给地下水的量减少,使城市下垫面对雨水的下渗、滞蓄和净化的功能丧失,导致管网泵站排水能力跟不上,雨水资源化利用不高。
2)排水设施设计标准较低。早期阶段排水系统是根据当时的标准进行计算的,排水设计标准过低,仅能够满足当时的排水要求,未考虑城市远期人口增加、建成区扩大的因素。与此同时,有些城市仅重视“看得见”的地上建设,轻视“看不见”的地下,对排水系统未给予足够的重视。由此导致按当时旧标准设计的排水系统难以满足城市现状规模,遇到暴雨就出现溢流,严重时可导致大面积内涝。
3)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水平尚待提高。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进入国内尚晚,国内在该领域的技术水平和标准规范又相对落后。除了吸收国际先进的技术和建设理念外,尚应结合实际和各城市发展目标,编制海绵城市排水系统专项规划,优化调整排水系统建设方案,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4)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各方统筹协调不足。海绵城市建设涉及公园小区、市政道路、绿地广场、城市水系和园林绿化等,往往与新区建设及旧城改造紧密相关,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建设过程中涉及园林绿化、生态治理、市政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和建设运营维护等各个职能部门,应统筹协调各单位,避免碎片化管理[5]。
2、实际应用———以厦门为例
厦门市位于福建省南部沿海,以山地丘陵为主。雨季在5月~8月,旱季降雨稀少,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是一个典型的缺水型城市。作为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厦门市注重在工程建设中合理保护和利用水资源,并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海绵城市建设标准。在建设厦门环东海域滨海旅游浪漫线景观市政配套工程中,建设单位引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重视降雨的高效利用,通过多种方式增大雨水下渗,提高雨水利用率。该项目从2017年开始建设,其中涉及“海绵城市”的包括植草沟、雨水花园、生态停车区、园林三路人行道,各部分施工技术要点如下。
2.1植草沟
植草沟是指种有植被的地表沟渠,可以利用地形收集、输送、吸收和排放雨水。由于植被叶面和根系具有一定的污染物净化效果,构成径流排水系统的第一道净化防线[6]。在施工时挖掘面应便于土工布的施工与固定,并避免超挖。沟槽开挖后,应根据设计要求立即铺砂,铺砂后不得采用机械碾压。铺设穿孔管时管道下层砾石应夯实,穿孔管坡度应严格保证,施工时不得有土块、树叶等进入穿孔管中。土工布材质为合成纤维,规格200g/m2~300g/m2,防渗层厚度不小于0.5mm,搭接宽度不小于200mm。土工布回填渗透管沟上层土壤时,管道上顶部500mm以内不得回填直径大于100mm块石,500mm以上的部分不得集中回填块石,并按照土壤上层建筑设施要求进行夯实。剖面设计见图1。
2.2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可有效吸收蓄积雨水,增加雨水下渗量,补给地下水。施工时边坡坡度一般不大于1∶3。雨水花园种植土由砂、堆肥和壤质混合而成,其重要成分中砂子含量为60%~85%,有机质含量为5%~10%,粘土不超过5%,碎石粒径范围为5mm~20mm。种植土厚度取100mm~1000mm,渗透系数不小于1m/s~10m/s。砾石层厚度应大于导流软管直径,导流软管位于砾石层顶部时,下部砾石层可发挥蓄水功能。剖面设计见图2。
图1植草沟剖面设计图
图2雨水花园剖面设计图
2.3生态停车区人行道表层透水混凝土
停车区表层透水混凝土路面具有孔隙,雨水可以通过孔隙下渗,提高雨水利用效率。混凝土拌制时将集料和50%用水量加入搅拌机拌合30s,再加入水泥、增强料、外加剂拌合40s,最后加入剩余用水量拌合50s以上。透水混凝土从搅拌机出料后,运至施工地点进行摊铺、压实直至完毕的允许最长时间符合标准要求,运输时应防止离析。用于停车场人行道时,透水混凝土在路缘石安装完成后施工,并采用低频平板振捣器振动和专用滚压器滚压,并辅以人工补料及找平。不得在雨天或气温低于5℃的情况下浇筑施工,气温高于32℃时应采取遮阳措施或在一天中温度较低时段施工。完成后及时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养护,养护期不少于14d。设计见图3。
图3停车区透水混凝土人行道设计图
2.4透水砖
人行道透水铺装可以促进雨水下渗。施工时要求颜色一致、无裂缝、不缺棱角。用测量仪器检查基层竣工高程,把坑槽修理平整干净,表面适当湿润,高处应铲平。铺筑前须将基层清扫干净,并洒水一遍使之湿润,然后再铺筑2cm厚的细瓜子片透水混凝土。透水砖间缝隙为3mm±1mm,铺筑完成后,应及时清理砖面上杂物,然后分多次进行填缝饱满,同时将遗留在砖表面的余砂清理干净。填缝用砂应洁净,含水率宜小于3%,其中砂含泥量应小于3%、泥块含量应小于1%。设计见图4。
图4园林三路步行道透水砖铺装设计图
3、未来发展方向探讨
全国已有多地进行了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提升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功能。吉林省白城市发挥排水系统的作用,改变了“无雨就旱、有雨就涝”的旧面貌,昔日的“风沙城”变成东北的美丽“水乡”。江西省萍乡市建成海绵化的道路、公园、广场、湖泊、湿地,基本上实现了小雨不积、大雨不涝的目标。四川省遂宁市科学规划并不断完善城市排水系统,改变了城市管网黑水沟发臭、雨污不分、一遇大雨就遭灾的现象,实现了“路平、灯亮、水通、景美”的目标[7]。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不断进步的过程,由于海绵城市在建设时是有标准的,超过标准和海绵系统的负荷,就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以下为需关注的方向:
1)能促进城市形成良性水循环。增加植被和透水材料的实际应用范围,实现地表水、地下水、降雨和生态用水的合理循环,减少水土流失。同时,利用水在海绵系统中的自然循环,解决部分地区水资源不足和水质恶化的问题。
2)能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压力。要更好地依靠城市海绵体渗透、吸纳、存储、排放、净化雨水,改变过去那种单纯靠排水管道和泵站排水的固有思路,充分利用自然生态调节和人为干预来缓解城市内涝。
3)能显著改善城市绿化景观。增加城市水体和绿地面积,为城市增添美丽的自然景观。通过合理分割城市道路和居民小区、种植树木和草皮、采用透水式路面和铺装透水砖等办法,扩大海绵体面积,增加城市的水源涵养能力。
4)能合理划分排水分区。在新城建设及旧城改造时,要对城市区域内的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等相关指标进行综合评价。针对不同区域的具体条件,基于天然水系、市政管网、排水泵站、地形地貌等基础数据,对城市排水分区进行合理划分,以排水分区为单元规划建设排水系统[8]。
4、结语
作为城市“海绵体”的排水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对于促进海绵城市水资源调蓄均衡、提高雨水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只有确保排水系统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才能解决城市难题,更好的服务城市发展。特别是雨量充沛、旱涝灾害常发的城市,应充分考虑城市的远期发展,合理确定排水管道、沟渠、排水构筑物的设计标准,减少城市的洪涝灾害。
参考文献:
[1]付璐.海绵城市建设理论及实践———以株洲市为例[J].江西建材,2016(12):59,63.
[2]杨辉.惠州市海绵城市建设中自然排水系统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智库时代,2018(47):276-277.
[3]周玉文.海绵城市建设中的设计暴雨探讨[J].给水排水,2019,55(3):59-63.
[4]曾瑶,曹志荣.海绵城市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7,8(23):24-25.
[5]赵睿.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调研与思考[J].建材与装饰,2018(3):190.
[6]黄璐璐.海绵城市设计给排水[J].江西建材,2016(21):71-73.
[7]吴跃军,秦海峰.中国为什么要建设“海绵城市”?[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9/1020/c429373-31409450.html.
[8]杨正,李俊奇,王文亮,等.对海绵城市建设中排水分区相关问题的思考[J].中国给水排水,2018,34(22):1-7.
尹钿源.海绵城市排水系统建设要点分析[J].山西建筑,2020,46(23):98-100.
分享:
供水安全保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对城市供水的有效监管已经成为城市发展一大困扰,水质监测不及时,水压、水量不足等问题更是直接关系民生。在当前物联网及大数据背景下,如何统一管理城市供水业务,保障城乡居民用水安全,是供水服务行业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2024-11-05ZD供水工程ZD泵站设计供水能力为30万m3/d, 装设有2台水泵电动机组,1用1备,年利用小时数8760h, 单泵设计流量3.5m3/s。泵站主要由进水管道、泵站主副厂房、压力水箱及输水管道组成。输水管道采用1根直径为1.8m的PCCP管,长度约80.6km。输水管道沿地形敷设,整体呈驼峰走势。
2024-10-171993年,Rossman将Todini和Pilati提出的全局梯度算法作为水力计算核心,开发了美国环保局管网分析软件EPANET。EPANET的最后一个主要版本(包括两个版本)出现在2000年(EPANET 2.0)。EPANET的最后一个小版本出现在2008年(2.00.12)。2012年,美国环保署启动了一项基于社区的协作开源项目EPANET,即“配水网络模型”项目。
2024-08-23分区计量是一种在企业供水管理中被广泛采用的技术,其核心在于将整个供水系统划分为小而可控制的区域。分区计量在供水管网中通过设置截断阀和流量计等设备,将大范围供水网络细分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在每个分区边界处监测和控制水流来实现对该区域水量的计量和监测。
2024-08-17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气候变化日趋复杂,城市水旱灾害防御形势愈加严峻,强暴雨特别是局地强暴雨时有发生,造成城市暴雨积水,给城市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严重影响。除了排水系统抵御内涝积水能力不足外,积水信息采集和预警预报能力的不足,以及信息未能充分流转和应用,直接影响着城市内涝风险大小的判别和防灾救灾行动的实施。
2024-07-23水质净化厂作为社会基础公共设施,是城市水系统的核心单元。面对日益复杂的工艺流程、生产运营和出水水质要求的提高,传统管理模式严重制约运行管理水平的提升,如何通过数字化、智慧化管理融合精益运行,是水质净化厂绿色低碳发展的必由之路。
2024-06-25创新产业的出现与发展正在推动高等教育的变革,而传统的理科和工科专业已不足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时代。新工科是我国为适应新时代技术变革和挑战,培养高层次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而提出的新一代工程技术发展的重要战略[1]。新工科是一门跨学科的交叉课程,培养的是复合型综合人才,使学生具备综合能力、全球视野、领导能力和实践能力。
2023-10-19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市政给排水设计规划逐渐成为城市建设中的关键内容,并且在不断更新与发展。但是,在新时期的发展中,我国市政给排水设计规划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给市政给排水工程建设增加了难度。因此,市政部门需要深入分析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提升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水平,促进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
2020-12-282013年12月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推动海绵城市建设,自此“海绵城市”这一理念被人们所熟知。2015年10月国办印发了《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有序推进新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公园绿地建设和自然生态修复,推进新建排水防涝设施及已有涝点改造,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增强城市的防涝能力。城市“海绵体”既包括天然的湖泊、河流、池塘、湿地,也包括人工建设的公园、水库、可渗透路面、绿色屋顶等配套设施。
2020-12-01当前,社会经济、工业领域迅速发展,水污染问题的严重程度随之提升,为了更好地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满足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必须要落实有效地水处理。其中,反渗透工艺发挥出了较高优势,在当前的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城市水污染治理、饮用水处理等方面得到了重点应用。
2020-09-11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西南给排水
期刊人气:1028
主管单位:中房集团
主办单位: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院,西南地区给水排水技术情报网
出版地方:四川
专业分类:水利
创刊时间:1979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212
影响因子:1.298
影响因子:0.360
影响因子:0.663
影响因子:0.21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