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论王尔德对田汉早期戏剧作品中女性形象塑造的影响

  2021-11-20    137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田汉作为王尔德忠实的知音与译者,在接受了王尔德唯美主义的思想之后,将与王尔德的作品与理论的共鸣付诸于自己的早期创作之上。这些作品体现了他对女性的关怀与重视,创造了许多具有独特吸引力的新时代女性形象。本文试在田汉早期创作的女性形象身上寻找王尔德艺术创作理论的身影,通过作品之间的对比进一步分析王尔德对田汉早期作品女性形象塑造的影响。

  • 关键词:
  • 唯美主义
  • 女性形象
  • 戏剧作品
  • 王尔德
  • 田汉时期
  • 加入收藏

田汉的早期创作始于五四运动至“南国剧运”时期(1920-1930)[1],在这一时期,田汉创作了许多关于爱情、婚姻题材的戏剧作品,比如《湖上的悲剧》《梵峨璘与蔷薇》《获虎之夜》等作品,剧中的女性形象大都是整部作品的重心,推动整部作品剧情的发展。在当时的剧坛乃至现在,这些作品都具有代表意义。

田汉在不断的辛勤创作中,时刻不忘关心民众的疾苦,尤其是对妇女的现状和出路十分重视。其改编自外国名著的剧本中,所选的几乎都是有关女性的题材,如《迷娘》《卡门》和《母亲》等。所以在他的早期创作中,女性人物身上都带有田汉自身价值观的影子。他笔下的女性坚强独立,有着超乎俗人的自我意识,无一不是新时代带有卓越思想的女性。

五四运动时期,大量的西方作品理论传入中国,戏剧在当时属于“舶来品”,想要学习研究,就只能放眼国际。而田汉作为戏剧理论和戏剧创作的大家,在早年东渡日本留学时,学习了王尔德的唯美主义思想,使其成为了王尔德忠实的译者与知音。

所以,王尔德对田汉在戏剧创作方面的影响是比较深远的,这也体现在了田汉早期作品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上,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受《莎乐美》影响的女性的自主意识与反抗精神的体现,二是感受《莎乐美》爱而不得、殉其所爱的意识,三是对王尔德“艺术至上”理论的推崇。


一、受《莎乐美》影响的女性的自主意识与反抗精神


“擎起你的银盘,给筵前的宾客们观看。什么是爱情的报酬?啊,银盘里的一颗人头”。莎乐美的故事最早记载于《圣经·新约》中的《马太福音》。在《圣经》中,莎乐美只是母亲希罗底手中的杀人工具,她在母亲的授意下,要求取下约翰的人头作为舞蹈的奖赏,完全是一副心无城府、唯唯诺诺的傀儡。而在王尔德笔下,莎乐美被赋予了灵魂,成了一个乖僻而倔强、任性而疯狂,为了变态的爱欲主动要求希律王砍下约翰人头的“致命的女性”。当她第一次见到约翰时,就陷入了不可回头的痴狂中,她不顾一切地向约翰发出一次次的猛烈进攻,与《圣经》中只听母亲话的傀儡莎乐美有着天壤之别。她为了爱可以不顾一切,在爱情中,她可以变成“女战士”,推翻常理,拥有强烈的自主意识。

田汉同王尔德一样,被莎乐美那种热情似火,拥有反抗性与破坏性的女性形象所感动。在他的早期作品中,大部分女性都同莎乐美一样,坚强不屈,遵从自我,蔑视外在一切“道德绑架”,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反抗意识。魏莲姑的反抗、白薇的自杀、美瑛的投潭、春姑娘的出走等,都多少折射出莎乐美的影子。

如《获虎之夜》的魏莲姑,在黄大哥落魄之际,毅然决然地站在了翻脸无情的家长的对立面,断然宣称:“我把我自己许了黄大哥,我就是黄家里的人”,“我死也不放手。世界上没有人能拆开我们的手。”她不服从父母的包办婚姻,宁愿和一个从人眼中的“傻子”远走高飞,也不愿意嫁给一个她不爱的人。魏莲姑只爱她所爱,为了爱人可以放弃一切,这在故事发生的时代是非常大逆不道的,但她的反抗意识在父亲的步步紧逼下也没有丝毫动摇。她是一个拥有自我意识的新思想女性,又怎会甘于任人摆布。

还有一些女性,勇于追求真爱,却也不将自己的生命系于男人身上。《古潭的声音》中的美瑛对于诗人来说起初是一个被引导者,她被诗人从“尘世的诱惑”中救出,并把她放置在远离人间的象牙塔般的艺术宫殿之中。但是后来她却在精神上超越了诗人,她反过来又成为诗人的引导者。她的灵魂“好像随时随刻望着那山外的山,水外的水,世界外的世界。她刚到这个世界,心里早就做了到另一个世界去的准备”。到最后,两人的位置互换了,连诗人也跳下了古潭。这里的美瑛,是有着更高精神追求的女性形象,她不会依附于男性,张扬着个性与自我意识,与“被男性气质包裹住”[2]的莎乐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二、“爱”与“死”:女性爱而不得,以死殉其所爱


创作早期,田汉受到了王尔德作品《莎乐美》的影响,笔下女性形象的感情经历几乎与莎乐美如出一辙,都是怀抱着热烈的“爱”,为爱不顾一切,却又偏偏爱而不得。也正是因为莎乐美这种强烈的爱欲,叙利亚青年殉情,约翰遭到杀害,连莎乐美本人也因追求的固执而死于盾牌之下,最终以“死”来祭奠了这段感情。同为五四运动时期的旗帜性人物,陈独秀在苏曼殊《绛纱记》的序言中,就向中国读者介绍了王尔德以及《莎乐美》等剧作,称该剧“写死之爱,可谓淋漓尽致”。在田汉的早期作品中,这种爱而不得最后献出生命的女性形象也比比皆是。

如《湖上的悲剧》中的白薇,她的爱情受到家里的反对,她一筹莫展,选择用自己的“假死”来逃脱家里的控制,当她隐姓埋名多年之后,在一次巧合之下,终于再一次遇到了爱人,可是她却为了不让爱人“把严肃的人生看成笑剧”,为了成全爱人杨梦梅用他们的爱情造就的艺术作品——“贵重的感情记录”,选择在假死之后再一次死亡,而这次她真的自杀了,在爱人的怀里慢慢死去。

和《莎乐美》一样,爱而不得的悲剧气氛充斥了整部作品。最后白薇的“真死”,无疑是最惊心动魄的一幕,给这部悲剧爱情作品画上了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句号。

这种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仅仅是受到了王尔德唯美主义的影响,也符合当时五四运动的社会需要。五四知识青年由于受到了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对于爱情有了更为崇高的追求,但是当时的社会遏制了这种自由爱情的发展,而女性又往往站在舆论最为不利的那一方,所以这种为爱情不顾一切、甘愿付出生命的崇高的女性形象也应运而生了。


三、“艺术至上”理论:女性对艺术家的追随与牺牲


纵观田汉早期创作和文论,其受王尔德唯美主义影响的烙印是比较明显的,他曾在给郭沫若的信中说自己“一时有非常强烈的艺术至上主义的倾向”[3],我们可以由此追溯王尔德“艺术至上”理念的影响。

在王尔德的唯美主义理念中,“艺术至上”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这种理念体现在王尔德的另一部作品——《道林·格雷的画像》中[4]。道林·格雷迷恋演员西碧儿,并不是因为迷恋她作为一个血肉鲜活的真实人物而存在,而是迷恋她在舞台上塑造的各种艺术形象。他将她视为艺术的化身、心中的女神,所以当西碧儿的艺术才情减退时,道林·格雷就毫不犹豫地抛弃了她。我们可以说,道林·格雷的身上有着王尔德本人的影子,他们都将诠释艺术设为人生最高目标,在他们的心中,“艺术”是超越一切的重要之物。

而田汉作为王尔德唯美主义的追随者,在他的早期创作中也有着“艺术至上”的影子。这首先表现为女性人物对艺术家的追随与牺牲。

在田汉的许多作品中,男主人公都是以“艺术家”[5]的形象出现的,女主人公都是以艺术家的追随者形象出现的。例如《苏州夜话》中的老画家刘叔康、《名优之死》中的名老生表演家刘振声、《湖上的悲剧》中的诗人杨梦梅与白薇、《梵峨璘与蔷薇》中的大鼓女柳翠与琴师秦信芳、《古潭的声音》中的诗人和美瑛等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以“艺术至上”为理念而存在的人物形象。

《梵峨璘与蔷薇》是田汉的处女作,讲述了北京新世界大鼓女柳翠与其琴师秦信芳相爱的故事。他们的爱情,一开始并不和谐,然而当柳翠深刻认识到了秦信芳的才华与抱负时,深深地爱上了他,甚至为了让秦信芳到巴黎学习,嫁给富商当小妾,成全秦信芳,圆他的艺术梦。柳翠无疑是一名因爱情而伟大的女性,为了帮助所爱之人,她不惜奉献出自己的幸福与命运,成全爱人,成全“艺术”。虽然这部作品在田汉的创作生涯中算不上一部成熟的作品,但体现了田汉对艺术和它所处的环境的一种美好期待。在他心中,艺术是至高无上的,应该得到各界的保护。

而另一个为成全艺术而牺牲的代表女性就是《湖上的悲剧》中的白薇。在白薇“死去”多年之后,一次偶然的相遇,杨梦梅知道了自己心心念念的情人,就是苟活在花园一隅的女鬼,一声枪响,自己的情人就这样真正地倒在了自己的面前。

“白薇,我哭了你三年了。”

“我也像海底下的鱼望着水面上透进来的阳光似的等了你三年了。”

起初,他不敢相信眼前的这一切,他不能理解白薇的死是为了什么,有何意义。

“那是一部贵重的感情记录。一个女子能够给她所爱的人一种刺激,让他对人民有所贡献,她也不算白活在世上一趟了。”

“梦梅,人死不能复生,你要是发现你那死了三年的爱人会在偶然的机会复活起来,你会把严肃的人生看成笑剧了。那样一来,你怎么能够完成你那贵重的记录呢?”

由此,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白薇寻死的立场和动机。为了他们悲剧爱情的结晶——这部充满爱意的艺术品,她觉得即使自己死去也是值得的,当杨梦梅不愿接受这一切,欲将作品撕碎时,她急忙制止,在临死之前还要仔细地嘱咐他,将作品好好完成,把它当作他们苦痛的爱的纪念碑。

白薇和柳翠一样,她们都是田汉特意留在一些男性艺术家周围的女性形象,甘愿为他们、也为他们所从事的艺术献出一切,对艺术有着无可想象的激情和热情,表达了剧作者所要表达的“以牺牲一己肉体的生命,成全艺术生命的完美”的生命命题,诠释了王尔德的“艺术至上”理论。

田汉作为中国新青年的代表人物,在学习西方艺术的过程中,时刻不忘将艺术的精髓带回中国,带到自己的作品中,并展示给广大对新知识极度渴望的学者们。他将王尔德的唯美主义思想融会贯通,创造出了一批拥有自我意识和生命活力的新时代女性形象。这种文化的碰撞与创作的交流是推动艺术进步的重要方式,也是非常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究的。


参考文献:

[1]何光超.田汉早期创作的女性审美转向[J].戏剧文学,2006,(05):10-13+53.

[2]石维娜.论王尔德的<莎乐美>对田汉戏剧创作的影响[J].艺术科技,2014,27(08):96-98.

[3]王林.王尔德的中国译者和知音:田汉[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3):62-66.

[4]郭素.田汉对王尔德唯美主义的接受及其演变[D].华中科技大学,2008.

[5]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174.


文章来源:刘畅.论王尔德对田汉早期作品女性形象塑造的影响[J].戏剧之家,2021(31):8-9.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剧作家

期刊名称:剧作家

期刊人气:1086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艺术研究院

出版地方:黑龙江

专业分类:艺术

国际刊号:1001-3768

国内刊号:23-1093/I

邮发代号:14-16

创刊时间:1979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1-3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