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浅析加强管理防控病害能力与桑蚕饲养技术

  2020-04-07    264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桑蚕的饲养是又要有技术又要有较高的精细化工作过程。桑蚕饲养过程中最病害发生的风险比较高,不管是对饲养环境条件的要求,还是对饲养技术的使用。都会对其饲养成造成直接的影响。本文通过对饲养技术的简述,对饲养现状和病害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强桑蚕饲养技术管理、提高病害防控能力的应对策略。

  • 关键词:
  • 病害预防
  • 管理办法
  • 防控措施
  • 饲养技术
  • 加入收藏

在我国众多的养殖产业中,桑蚕的饲养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丝绸制品需求的不断增强,我国的桑蚕饲养业也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态势,桑蚕饲养技术也随之不断发展进步,出现了桑蚕养殖户数量的增多和养殖户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这种状态虽然是可喜的,但养殖户过分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而不注重或忽视饲养条件和饲养技术的相应提高而导致病害频发等不良后果,最终反而使利润大打折扣,甚至出现桑蚕大规模失收而无法收回投入成本的情况。正是由于桑蚕养殖业存在着这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对其技术的把握和病害的防控,对于确保养殖户收益、促进桑蚕养殖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饲养技术概述


桑蚕是一种特殊的经济昆虫,在其饲养过程中,桑蚕本身需要经历不同发育阶段的变化,从蚕卵、幼虫、蚕蛹到化蛾,每一个阶段的发育状态差别很大,对饲养条件的要求也很不同,因此对其饲养技术的有效掌握与合理运用是极为重要的。桑蚕饲养工作无论是在饲养场地、饲养环境,还是在饲养时间的把握上,都有着较为精细化的要求,其饲养技术的关键点也正是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1.1 场地要求

养蚕场所是桑蚕生长发育的空间,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对于养蚕的场地而言,蚕室的布置一方面要满足能够进行湿度、温度以及光感度控制的条件,另一方面也要体现出饲养人员的操作和管理便利性。另外,针对桑蚕的不同发育阶段,其对场地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在小蚕期,即初期发育阶段要侧重对养蚕场所进行湿度和温度的控制,并且场地的封闭性要强,而到了大蚕期,因是蚕病高发阶段,则要侧重养蚕场所的干燥性和空气流通性。

1.2 环境要求

与场地要求类似,养蚕过程对于桑蚕整个发育期间的环境要求也十分严格。在养蚕期间,要阶段性地对蚕体、蚕座以及各类蚕具进行消毒。对蚕室环境、蚕具等的消毒,一般用漂白粉水进行喷洒,再进行熏蒸;当出现病害隐患时,也可利用一定剂量的杀毒药剂保障养蚕环境的清洁卫生;饲养人员进入蚕室前,必须要注意个人的清洁卫生;饲养期间如发现弱蚕、死蚕,必须及时进行分类处理,防止传染。

1.3 时间要求

桑蚕饲养技术的最关键环节就是在时间节点的把握上。在桑蚕的不同发育阶段要采取不同的饲养技术手段与管理。如一至三龄时采取集中共育(小蚕共育),而四至五龄时则分发到各农户的养蚕大棚中分散饲养。每一个发育阶段都有着严格的时间要求,如在收蚁时间的把握上,春蚕收蚁基本控制在上午八点至九点之间,而秋蚕收蚁则在早晨七点左右。


2、饲养现状与病害成因分析


2.1 饲养现状

前文已经提出,随着丝绸产品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桑蚕饲养产业的发展也比较迅速,产业的规模也在逐渐扩大,这给桑蚕饲养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与此同时,在部分地区也出现了病害高发和频率增多的现象,这也反映了产业发展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的制约。

2.2 病害成因

2.2.1 饲养人员专业素质水平低

桑蚕产业的迅速发展出现了大量的劳动力缺口,而桑蚕的饲养和对饲养技术的要求需要从事饲养工作的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能力和饲养技术水平。就目前来看,养殖户和雇佣的养殖人员基本上都是由当地农户组成,大多都是受桑蚕养殖产业收益驱使而着手进行养殖工作,缺乏专业的饲养技术与养殖管理能力。而桑蚕养殖业中最大的劳动力缺口则是具备专业养殖能力素质的技术型人才,这类人才又往往难以汇集到桑蚕养殖场地主要分布的农村地区,这就导致了桑蚕饲养者专业素质水平低的情形,如此一来,饲养人员不能在病害发生的潜在期对其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增加了桑蚕病害发生的风险与概率。

2.2.2 饲养技术水平低、设施条件差

一方面养殖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存在不及时、覆盖范围小等状况,很多高产技术往往只是集中于某一个地点或某几户养殖人员之处,出于经济效益考虑不愿意分享先进技术成果;另一方面养殖户为了缩减成本,在养殖条件上难以实现完善地构建,对于引进新技术和新设施设备等不够重视,资金投入不足。技术水平低和设施条件差使桑蚕养殖工作的科学性大大降低,从而提高了桑蚕养殖受病害侵袭的可能性。

2.2.3 对药物添加疏于管理

这也是造成桑蚕养殖病害的重要原因,是饲养管理工作的一个严重漏洞。桑蚕饲养是一项十分精细的工作,需要长期的精心对待,但一些桑蚕养殖户只注重桑蚕发育的关键节点,而忽略了平时对桑蚕成长情况的关注,缺乏一定的风险意识,在问题没有显现出来时,对药物添加、药物喷洒以及桑叶供给、桑蚕分类等细致性的工作做的不到位,在病虫害的防治上存在管理缺口,导致病虫害的发生。


3、加强桑蚕饲养技术管理、提高病害防控能力的措施


3.1 采用科学的饲养方式

科学饲养无论对于任何养殖业而言都是必须遵循的原则。在桑蚕养殖业中,养殖户应正确对待投入与产出,要合理安排资金投入,避免单纯强调产出而降低饲养环境条件与设施标准;在饲养过程中严格按照时间节点进行相应环节的技术操作,同时应加强对“科技高产”的重视程度,一方面要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身专业饲养水平,通过专业饲养降低病害风险;另一方面要关注新技术新手段,对于桑蚕培育先进设施和防控病害方法积极引进。

3.2 饲养过程中的合理施药

药物施加是防病害的直接手段,因此在桑蚕养殖过程中合理添加与喂食预防性药物也是防病害的重要举措之一。在这个过程中,既不能“谈药色变”,如因畏惧施药而自作主张减少药物供给频率和剂量,或为了彻底防病而频繁地过量添加药物剂量及种类。要注重施药的合理性,把握施药的时间点以及用药剂量、用药方式和用药种类,如灭蚕蝇主要针对蝇蛆病的预防,蚕服康主要针对细菌病的预防。

3.3 制定防病害应急措施

除预防手段外,如发现桑蚕已经出现病害现象时,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手段也是整个防控体系中的重要工作之一。这虽然是桑蚕养殖过程中的应急手段,但对其进行全面掌握,一旦发现病害时迅速采取应急措施也能有效减少病害的影响。具体措施流程如下:

(1)进行病害毒源排查并切断毒源;

(2)进行病蚕隔断以及隔断后桑蚕解毒处理;(3)使用碱水清洗蚕具并消毒;(4)视具体情况添加喂养解毒性药物及营养补充剂。


参考文献:

[1]赵新峰,杨延红.桑蚕高产养殖技术推广及应用实践[J].吉林农业,2018(16):80.

[2]农昌豪.桑蚕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控要点叨.农技服务,2017,34(18):77+78.


仝斌.加强桑蚕饲养技术管理提高病害防控能力[J].广东蚕业,2019,53(3):2-3.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蚕业科学

期刊名称:蚕业科学

期刊人气:1378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蚕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

出版地方:浙江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0257-4799

国内刊号:32-1115/S

邮发代号:28-23

创刊时间:1963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