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探析广东省节能减排的对策

  2021-12-21    85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在广东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今天,其能源约束情况已经逐渐进入瓶颈期,包括电力资源、煤炭、石油供应等,相继出现紧张局面。此前广东省长期处于粗放线性经济发展模式,使得能源消费状况处于过度消耗、生态系统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广东省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对目前现有的经济模式状况、能源消耗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索能源生产、能源消费与环境发展的关系,进而提出相应节能减排的对策,分析出解决今后广东能源瓶颈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本文针对广东省能源消费状况与节能减排对策进行研究。

  • 关键词:
  • 广东省
  • 经济效能
  • 能源消费
  • 能源环境
  • 节能减排
  • 加入收藏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广东省已成为目前我国主要的经济大省,同时也是能源消费大省,其经济增长情况与能源消费状况位于我国前列。在我国能源日益紧张的环境下,分析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如何进行节能减排是目前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是目前正确解决能源战略的首要问题,也是确保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决策。因此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在节能减排的基本理念为指导,从多个方面分析广东省的能源发展,实现节能减排提高经济效用作用的突出,进而解决广东省能源紧张问题。


一、广东省能源消费状况分析


(一)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能源消费情况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从经济增长方面分析,其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从消费情况分析,能源供应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同时经济发展推动了新能源的消费增长,可以说两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双向因果关系。对于需要大量依靠能源消费来维持经济增长的广东省来说,目前正处于能源供应短缺的紧急时期,为顺利开展经济发展战略,要正确分析出上述两者之间的关系,了解目前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逐一解决阻碍发展的因素,研制出适宜广东省有效发展且节约能源的发展模式,为今后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目前广东省的经济发展模式处于相对粗放时期,影响相关系数的主要因素包括经济发展程度、工业化水平、产业结构、能源价格等,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广东省经济发展对能源依赖性强度。目前广东省高耗能产业在经济中占比较大,对能源的依赖较强,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资源的不断消耗,能源消耗制约经济发展的情况会逐渐凸显。能源转型势必会成为一种趋势,而非一种选择,但从产业结构分析,转型过程中必然会消耗更多的能源,这对其转化经济结构带来一定压力。

(二) 现有经济模式下的能源消费趋势

(1) 能源消费情况与供应情况的矛盾明显

通过对目前现有模式分析可以发现,目前广东省对能源消耗的依赖性较强,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能源的大量消耗。但其本身的能源是非常有限的,再加上长期以来的消耗,能源自给力较低,导致其发展过程中对外依赖性不断提升。就目前的能源市场来看,广东省能源消费率呈快速增长趋势,但其目前能源生产率的增长出现缓慢甚至在逐渐递减情况,导致能源消费情况与供应情况的矛盾愈加剧烈。虽然目前已经采取了多种措施,以确保能源的保障安全与经济的持续发展,矛盾现象也得到了进一步缓解,但两者之间的差额仍处于逐年增加状态。

(2) 能源结构设置与能源利用率之间的偏差

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经济产业内容不断细化,同时也对能源提出了更高、更精细化的要求,不仅要求其总量能够满足增长需求,还要确保其品种与结构的分布明确。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较高的能源,包括原煤、原油等,其中不乏部分能源出现占比下降情况,此情况的主要原因包括价格持续走高、供应不足等;同时也有部分能源利用率在持续增长,但其整体结构与全球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目前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中原油、煤炭、天然气的占比较高,虽然随着对能源的不断开发与再利用,多种优质资源在不断开发与使用,但真正优质、综合利用率高的能源仍较少,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体能源的利用率。

(3) 能源的不断消费造成的环境变化

长期以来广东经济发展一直以粗放型工业为主,其不仅会消耗大量的能源,还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间接影响经济发展,如二氧化硫排放、废水排放、流水中化学污染、工业固体废物等。如果这些对环境的污染排放总量呈现持续高速增长的趋势,势必会导致广东省环境逐渐恶劣,难以支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导致出现大量的经济损失。目前广东省面临的环境情况仍十分严峻,交通发展与火力发电持续发展带来的氮氧化物排放等,对空气质量仍造成一定威胁。这就要求工业化经济模式不断调整能源结构,加大对优势资源的使用,提高对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各个环节的能源浪费,进而避免能源引起的环境问题,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二、节能减排对策分析


广东省目前正处于全面建设、基本实现工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能源不断发展转变、完善,并构建安全、稳定能源体系的重要阶段。此阶段要想实现低能减排,首先要从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入手,积极开发与利用新能源,实现多渠道发展,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与煤炭的使用,提升其他新能源在消费结构中的占比,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 优化能源供应和消费结构,实现现代化发展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广东省的能源消费结构逐渐趋于成熟,但近年来资源的日益紧张情况,对消费结构造成了一定影响,虽然清洁能源的占比在不断增加,但从整体来看,化石能源的占比仍较高,这对实现“节能减排”是非常不利的。因此要加大对能源技术结构的调整,提升对清洁能源的重视程度,注重其技术开发,提升多种优质资源的使用效率,从根本上做到节约能源,高效利用能源。

目前我国整体消费结构中多以煤炭为主,广东省在煤炭方面的实际应用水平在整体中占比不低,因此要想优化能源供应与消费结构,首先要从发展低碳能源入手。一是要完善煤炭利用结构,一方面对煤炭使用终端产业采取一定限制措施,减少部分行业的应用总量,促使其转向其他资源代替的途径。另一方面要提升该能源的整体清洁率,如在可造成污染的行业中配备防尘脱硫脱硝装置,中和污染物,从根源上解决排放问题,发展清洁利用项目。二是要扩大资源的进口规模,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积极性与灵活性,进一步加强对外合作,重点推进与扩大资源的获取渠道,引进外部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内部资源紧张问题。三是积极引进清洁资源,以天然气为例,该资源具有市场容量大,价格承受力强的优势,省内可用的资源有限,可加大引进更多省外优质资源,大力建设天然气规划供应项目;除此之外,还有加强对该资源的高效利用,扩大对其使用规模,一方面确保市民使用该新型能源用气,另一方面要加快对工业燃料的替代,进而扩大天然气的利用市场。四是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目前全球总体能源资源匮乏,可利用化生能源较少,此环境下可再生能源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广东省在能源结构的构建中要加强对可再生能源占比的重视,目前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处于国内前列,包括风电、太阳能应用、生物质能应用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首先是风能发展,在大力发展风电中,可按照“陆地—近海—沿海”的顺序有序开发,在陆地风能资源开发中,要着力开发资源较为丰富的区域;在海上风能资源开发中,该区域的建设具有一定的远期建设意义,因此要加强对其开发力度,开发水深不足50米的海域,建设浮动式基座风电设施等。其次是太阳能,该能源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是使用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地球生命诞生以来其一直存在,在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严重的今天,其发展特点是非常宝贵的,其不受地域与开采限制,不管是海洋还是陆地,高山还是岛屿,都可以利用到该能源。

在发展过程中可按照“城市—乡村”原则,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开展多层次、多范围推广与发展。在城市,积极推广该能源的分布与利用,推广家用太阳能发电与发热,并逐步推广至集体用户中,包括学校、医院、宾馆、工厂等场地。在农村,提升该能源普及度,促使该能源系统在农业生产、工厂制造等领域的应用,在工业加热、大棚加热等项目中的利用。除此之外,还要加大对生物质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包括垃圾发电、粮食加工剩余物发电、垃圾填埋气发电等,其中生物质发电与生物液体燃料可以作为重点项目,要逐步完善其利用技术,促使其实现规模化、工业化发展。

(二) 扩大能源对外合作范围,构建完善合作体系

建立以企业为主的指导原则,加强省内能源企业对外交流合作,努力推广国际能源合作,构建完善的对外合作体系,扩展能源资源渠道。在国内,要加强国内企业合作,控制煤炭消费,合理调整煤炭中的利用结构,推动省内电力企业与大型煤炭企业长期稳定的供应合作关系,优化高效清洁燃煤电厂的布局;从资源合作方面分析,要加强与西南省份的合作,确保西电东送项目的顺利开展;统筹热电联产与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建设,强化集聚区集中供热供电产业;加强各大能源企业与能源产业发展的合作。在国际方面,一方面要巩固目前国内现有煤炭运输渠道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合作优势,加强与煤炭出口国的联系,建设煤炭进出口与转运中心,确保资源的供应进一步扩大,积极将国外的油气、煤炭、电力等资源进行开发与引进。另一方面要提升能源对外服务水平推动,多种资源领域的技术与出口,支持企业开展国际工程项目的合作:引导与鼓励国外资源投入国内新资源与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

(三) 制定节能减排经济制度,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在制度方面,目前各层次的低碳经济大致分为节能减排、传统能源替代与碳排放控制等,这些制度主要通过直接与直接措施实施,以促使低碳节能市场化机制的实现。以低碳经济类为例,节能减排表明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重提升能源使用率,减少温室气体与其他污染物的排放。传统能源替代则是注重对能源结构的调整与能源使用方式的改变,进而可以推动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其主要通过以低碳环保的新能源代替传统传统能源的形式来实现清洁目标。控制碳排放,主要可以通过碳捕捉与碳封存、生态碳化建设等项目,实施城市化碳减排机制。

(四) 加大新能源开发与利用,实现经济全面发展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观念的改变,无论是人们生活,还是企业生产对能源的使用,更加趋于清洁性与方便性,这使得多种新能源开始在各个领域中应用,此使用趋势不仅可以缓解煤炭供应压力,还可以减少对环境污染物的排放,这一理念不仅符合现代经济发展要求,同时也代表着能源革命的产生,促使人们在经济上的进步,思想也进入了全新的时代。新的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实现未来经济发展模式升级的主要途径,其不仅可以带来一定的发展动力,还可以促使人类生存进步与文明发展。因此在我国工业化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同时,要明确能源的未来发展方向,通过一定的激励制度促使技术机制创新,形成多种主体结合的自主技术创新体系,以实现能源经济的发展与能源结构的优化。

(五) 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战略性产业发展

广东省应加强对产业结构与产业侧重点的调整,提升低耗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占比,适当淘汰、降低落后产业的占比,合理控制与规划高耗能的产业,从提升其能源利用率方面入手,一定程度上减少资源的浪费与过度投入。其主要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化服务业,借助地缘优势,加强该行业不同产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与资源高效利用,进而实现发展空间与环境的优化,形成一批布局科学、功能完善的聚集区。二是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新兴产业是在时代的发展进程中产生的,其更符合时代的需求,在主张低碳、节能的当下,要注重发挥新兴产业的优势,加快该行业的发展进程,如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让此类行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主力军,为节能工程提供强大推动力,为改善经济发展结构提供重要支撑。三是抑制高耗能与高排放产业的发展,广东省要对此类行业进行严格把关,进一步淘汰产能落后、污染产业,加快对工业节能改造工程的进程。

(六) 提高能源技术研发力度,健全科技创新体系

目前广东省在能源方面的困境较为明显,即能源需求快速增长,这一问题的出现虽然对目前经济模式造成了一定发展限制,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发展机遇。因此广东省要准确抓住并利用好这一机遇,构建出省内能源科技创新体系,建立起健全的区域能源科技创新体系,促使经济模式的转变。目前我国主要以煤炭为主要消费能源,但在煤炭资源十分有限的环境下,广东省要及时转变思路,发展洁净煤技术。目前广东省在资源方面已经退出了煤炭开采途径,要将发展目标集中在煤炭的加工、高效利用、先进转化等领域。与此同时也要加强对低碳能源的引进与利用,目前低碳能源已经大规模进入市场运作阶段,且技术处于产业化的重要临近点,因此要加强对低碳能源的创新运用,推动该技术的不断发展,降低其开发成本,如加强海上风电基础设施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积极发展新能源资源勘查研发等。


三、结语


综上所述,能源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制约因素,在能源供应日益紧张的环境下,要正确、充分认识到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无论是从短期耗能,还是从长期的能源替代方面,都要根本上解决能源紧张问题。节能减排的推进与真正落实工作是检验科学发展是否体现的重要衡量指标,同时也是判断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参考标准。因此广东省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应从近期工作与中长期工作安排中分阶段、按步骤进行推进,在近期中制定相关制度,调整消费资源结构,在中远期中加快新资源的开发与产业结构,优化能源利用方式,以实现能源消耗,污染排放物少的生态化发展道路,在实践不断提升能源生产力与利用率的同时,能够提升环境质量。


参考文献:

[2]程时雄,柳剑平,龚兆窑.中国工业行业节能减排经济增长效应的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世界经济,2016,39(03):166-192.

[3]张国兴,高秀林,汪应洛,郭菊媛,汪寿阳.冲中国节能减排政策的测量、协同与演变——基于1978-2013年政策数据的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12)62-73.


文章来源:孙方煜.广东省能源消费状况与节能减排对策研究[J].科技风,2021,(35):96-98.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节能与环保

期刊名称:节能与环保

期刊人气:644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主办单位:北京节能环保中心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环境

国际刊号:1009-539X

国内刊号:11-4454/TK

邮发代号:82-435

创刊时间:1983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