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西安新出李克恭墓志及其对中晚唐政局文化的研究价值

  2020-09-16    152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唐代来自交趾的宦官李克恭历经七朝,由底层宦官跻身高层的仕宦生涯。西安灞桥近期出土的《唐李克恭墓志》比较详实地记录了唐代中越关系史上的这一轶事,印证了“甘露之变”的历史踪记,尤其是李克恭在唐文宗和武宗时期监军河朔,行使节度使权力,对稳定当地局势起到了积极作用,堪充唐代宦官参政成功的案列。此外,墓志从侧面揭示了唐代宦官普遍结婚养子,卒后夫妇归葬先茔的社会现象,同时亦为唐代中越关系研究增添一新资料。

  • 关键词:
  • 中晚唐政局
  • 交趾关系
  • 宦官参政
  • 李克恭
  • 甘露之变
  • 考古
  • 加入收藏

一、墓志概况与录文


1988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安灞桥向阳公司建筑工地发掘晚唐时期宦官墓志一盒(图1、2),方形,青石质,志盖76.5×75cm,厚10.5cm,篆刻“唐故幽州监军陇西李公志铭”,盖顶线刻牡丹,四隅各刻牡丹一朵;志石77×77cm,厚12cm,志文行楷,有文字31行,满行33字,四刹线刻四神,衬以如意云纹。

志主李克恭,乃唐代宦官,出自交趾(今越南北部)。唐宪宗时期进入长安,卒于唐武宗时期幽州监军任上。李克恭先后历经唐德宗、顺宗、宪宗、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七朝,史书无传。自玄宗起重用宦者,以后诸帝更有甚之。该墓志的出土,见证了唐朝中后期宦官集团军事专权,影响朝政,与朝臣之间权力倾轧的历史事实。墓志自发现至今一直不曾公刊,为方便起见,特移录其文如下:

唐故幽州监军赠掖庭局令赐紫金鱼袋陇西李公墓志铭并序/

朝请大夫使持节晋州诸军事守晋州刺史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徐翁谅撰/

自古禀长材、怀利用者必处贵仕、享重名于当代,所以有外监戎师,内署密近,/二者荣美,见之于公矣。公讳克恭,其先交趾人也。祖、父为南方大族。公元和九年始至/京师,翔步宫掖,出入禁闼,奉主一心,身全六艺。穆宗皇帝嘉其/材器,因用裒[褒]升赐绿,仍充宣徽承旨。公内受纶言,外持章奏,衔命宣抚,/人知雨露之恩;具位敷陈,不失对敭之美。咸谓称职,时论多之。宝历二年,/敬皇修周穆、汉武故事,游心至道,以访真仙,乃授公上轻车都尉、赐绯鱼袋,充诸道采/访道流使。公知道本无为,法非有着,以力求者,必无所遂,乃自陈不可,上固遣之。/公终不买恩徇利,张空言以附上。回无所得,具以实告。大和四年,改授承务郎、内/府局丞、上柱国。六年,改充飞龙沙苑监牧使。公葺廨宇、筑墙垣,属吏有避风雨之所,腾/驹无烦奔逸之虞。蒭粟栈皂,前后罕俦。八年,赐殿前高班,密迩龙颜,光扬/帝绩,俯仰进退,动得其宜。寻除西内留后。会幽燕天下,地雄兵劲之所,凡选护军,必关/圣虑。此时有阙,重难其人。乃录其前后忠勤、雅谐人望者为之。遂除公幽州监军使。公/至所部,谕元戎以忠恪,示三军以恩信,接邻境以惠和,待宾客以礼让。人既知道,政亦/大行。謌[歌]咏讴谣,洋溢道路。三年之后,连帅乞留,优诏裒[褒]之,许留一岁。未几而节将/云亡,师徒扰攘,人怀恟耸,莫得自安。公挺然不顾患难,止暴遏乱,众无不从,选将上/闻,三军底定,皆公之力也。向非全材雄略,知其远者大者,则孰能臻于此欤?俄而以疾/辞职,诏许寻医。既奉诏命,乘传而归。天不憗遗,竟至殂谢。会昌二年五/月十四日终于华州莲峰馆,春秋卌有八。上闻而叹惜,赠掖庭局令,锡金印/紫绶,所以追宠事功也。呜呼!虽生荣死哀,古今常典,能得之者,犹平昔践履之所致焉。/夫人富春孙氏,事夫训子,皆合礼经。有子三人,长曰正初,次曰正礼,少曰正雅,泣血椎/心,焭焭在疚。以其年十月卅日窆于灞水北原,礼也。正初等衔哀茹痛,终天莫追。所冀/斯文,可慰壤泉,遂来见请,以纪终始。铭曰:/

事主尽忠,居官克正。出入禁闼,宣阳成命。宝历之岁,上慕真仙,思之不已,/命公求焉。公知其事,于政无益。强为搜择,岂是陈力。不敢面从,不敢取容。/受命复命,允执厥中。既受恩遇,累迁剧务。所至必理,宣我王度。幽燕重镇,/寄托冣深。选其才识,实在帝心。帝知公材,帝命公临。遏乱靖难,事冠古今。/以疾辞罢,来归京国。命不我与,竟丧仁德。日月有时,将归厚地。刊石纪文,/以昭明懿。故吏凄怆,嗣子哀号。惟功惟绩,仰之弥高。京邑之东,灞水之阳。/荒阡马鬣兮,地久天长。/


二、李克恭由交趾入长安之源始及其早期活动


从志文中可以看出,志主李克恭,其先为交趾人。交趾,又名“交阯”,范围大体为今越南北部红河流域一带。秦朝以后,设“交趾郡”,辖今越南北部地区。嗣后,历汉朝、东吴、晋朝、南朝、隋朝以至于唐(再后又有南汉和明),这里长期都受到中原王朝的直接管辖。

值得注意的是,志文载李克恭其出自陇西李氏。唐代宦官多来自四川、福建、广东诸省,当时的蛮夷区域。《唐律疏议·名例·工乐杂户及妇人犯流决杖》云:“诸州有阉人,并送官,配内侍省及东宫内坊,名为给使……以其宫闱驱使。”1李克恭“多本良人”,祖、父为大族望门,原出自极南之地,志主与高力士同列当属于南口进献2。高力士原本姓冯,后改为高氏。李克恭之姓,有可能如陈寅恪所言,“不类汉姓”3。易言之,志文既然写郡望为陇西,有可能是李克恭白身入宫,后改姓“李”。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古往今来,汉族移居越南者不在少数,而且力量甚盛。据考,安南王朝的创建者,大多都为华裔。4如萧梁大同七年(541年),交州(交趾)爆发李贲起义。544年,李贲称帝(李南帝),建万春国政权,其兄李天宝称桃郎王,族人李佛子称后李南帝。仁寿二年(602年),隋文帝派遣大将刘方平定了前李朝李佛子的势力,将今越南北部直接置于隋朝的统治之下。武德元年(618年),唐朝取代隋朝并继续统治安南。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697年),唐于其地设安南都护府,治宋平县(今越南河内)。5志文言李克恭“祖、父为南方大族”。那么他们会不会就是交州李贲家族之后呢?这种可能也是存在的。果若是,则可以认为,李克恭在入长安之后,为攀附李家王朝,遂将郡望改注为陇西。

志文载,李克恭“会昌二年(842年)五月十四日,终于华州莲峰馆,春秋册有八”。克恭于842年卒于华州(今天的渭南市),享年48岁,则当生于唐德宗贞元十一年(795年)。志文另载“公元和九年(814年)始至京师”,以虚龄计算,李克恭初至长安时当20岁,依照唐玄宗二十二年二月敕所规定的婚龄“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听婚嫁”6,以理度之,志主可能已成婚。如是,李克恭又是以何种身份入于长安的?按唐令推测,其父祖既然是交趾大族,极有可能因战争祸难充当内侍。

由于出身大族,李克恭未入宫前受过良好的贵族教育体系,“翔步宫掖,出入禁闼,奉主一心,身全六艺”。进入宫掖后,侍奉当时在位皇帝唐宪宗。虽身全六艺,才华出众,但一直沉寂在宦官底层,迟迟没有职位。至穆宗(821年)即位,李克恭年满27岁,才真正步入宦官仕途,获取职位。“穆宗皇帝嘉其材器,因用裒[褒]升赐绿,仍充宣徽承旨。”关于“赐绿”,《唐会要》载“著绿供奉官及衔内有赐绿官,叙阶不得过朝议郎”7,赐绿为基层官吏。“宣徽使”,中晚唐时重要的宦官使职,机构庞大8,设置于唐代宗(762年)时期,分南北两院,由宦官充使,主要掌其迁补,郊祀、朝会等内外进奉的名物等。李克恭担任宣徽承旨,不仅掌管进贡的物品,还“兼职”传达皇帝旨意。可以说,当时志主已受到了皇帝的信任,地位相当重要8。与李克恭同期充任宣徽使的宦官还有王公素9,唐后期在宣徽院就职的宦官见于记载的还有多人。10嗣后,李克恭“内受纶言,外持章奏,衔命宣抚,人知雨露之恩;具位敷陈,不失对敭之美。咸谓称职,时论多之”。可知,唐穆宗时期宣徽院已经有了传达皇帝旨意的职能,权力明显增大。


三、志文所涉中晚唐政局


《唐李克恭墓志》内容虽然不是很多,不到千字,但对中晚唐之政局多有涉及,对于这一时期唐政治的研究具有较高史料价值。

志文载:“宝历二年(826年),敬皇修周穆、汉武故事,游心至道,以访真仙,乃授公上轻车都尉、赐绯鱼袋,充诸道采访道流使。”彼时,唐敬宗李湛一心效仿周穆王、汉武帝,好神仙,迷信长尘。志主彼时32岁,仍就职于宣徽院,于是敬宗授李克恭为上轻车都尉寻访真仙。当时,宦官王守澄把持朝政,败坏纲纪,导致宫府工匠暴动,宦官苏佐明等人谋杀敬宗,立李涵为帝,是为文宗。文宗继位后,欲铲除宦官,而李克恭此时正在为敬宗寻仙的路上,侥幸躲过了内府的暴乱。上轻车都尉,勋官,在勋官十二转中位于第八转,比正四品。《旧唐书》载,“勋官者,出于周、齐交战之际,本以酬战士,其后渐及朝流”11,“凡有功效之人,合授勋官者,皆委之覆定,然后奏拟”12。志主担任诸道采访道流使,查询宦官诸使,未见文献记载该使。揆诸永贞元年(805年)西门珍墓志,知当时有会仙院使13之设,虽职责不明,由官号观之,两使职责很有可能与求仙问道有关。唐代重视道教,历任皇帝追求长生,都有访仙求道的事迹。唐敬宗更以李克恭为诸道采访道流使,又赐比四品勋官,赐授绯鱼袋,足见唐敬宗为苛求长生不老的虔诚态度。志主这一使职,或可补《隋唐使职制度研究》之一缺。

唐文宗大和四年(830年),李克恭年36岁,离宣徽院,“改授承务郎、内府局丞、上柱国”。从此正式步入政坛。

承务郎为从八品下的文散官。14内府局丞为正九品下,其职务主要协助内府局令,掌管中宫藏宝货给纳名货。15文宗时,李克恭担任了正九品下的官职以及从八品下的文散官,负责掌管财物之类。揆诸史料,中晚唐以后,宦者不仅受宠于宫中,而且放肆于宫外,以其充任诸使的名目甚多。使职的盛行,宦官机构的庞大,迫使之前的内侍省已经不能承担其职责,不断出现的使职逐渐成为当时朝堂的主流。

大和六年(832年),38岁的李克恭从宣徽院调任掌管财政,后又担任飞龙使下的监牧使。志文载:“六年,改充飞龙沙苑监牧使。”飞龙使乃唐代重要的宦官使职,主要掌管马匹等。安史之乱后,陇右地区被吐蕃占领,唐朝丧失了重要的养马基地。长安附近的沙苑是仅有的几个能够养马的地方,并且中晚唐时期马匹的来源主要靠从回鹘进贡,而回鹘马匹价格极高,而且经常以羸马充良马,对唐朝极尽压榨,完全失去了贸易的特质。16此后,宦官逐渐掌控了神策军,并且成为唐朝中央政府手下唯一一支较强的部队,唐朝的兴亡可以说与神策军相始终,因而飞龙使职位相当重要,掌管御马,侵占了闲厩使的职责。监牧使是唐朝主管牲畜生产的使职17,主要职能有掌管牲畜饲养、繁殖等事务,考核监牧官吏,向朝廷进献牲畜。17根据志文“公葺廨宇、筑墻垣,属吏有避风雨之所,腾驹无烦奔逸之虞。蒭粟栈皂,前后罕俦”来看,监牧使的职责,就是保证牲畜能够正常生产,手下属吏能够尽到职责。

“八年,赐殿前高班,密迩龙颜,光扬帝绩,俯仰进退,动得其宜。寻除西内留后。”大和八年(834年),李克恭回到长安内府,此时志主已满40岁,担任殿前高班,后又担任西内留后。自安史之乱后,宦官势力坐大,德宗委任宦官掌管禁军成为定制。敬宗被宦官杀害后,王守澄立文宗为帝。朝堂诸事把持在宦官手中,与外朝士大夫集团之间的矛盾更加激化,大臣李训等人欲诛除宦官。太和九年(835年)十一月,李勋与同党舒元舆、郭行余等人密谋,以甘露祥瑞为由诱劝文宗等前往观看。在含元殿,仇士良发现有异,挟持文宗。虽金吾军诛杀了不少宦官,但仇士良派神策军五百人屠杀众大臣,死伤无数。《旧唐书·文宗》载:“十一月已末,李训、郑注谋诛内官,诈言金吾仗舍石榴树有甘露,请上观之。内官先至金吾仗,见幕下伏甲,遂扶帝撵入内,故训等败,流血涂地。京师大骇,旬日稍安。”18唐文宗在甘露之变失败后,被宦官仇士良软禁挟持,国家政事皆由宦官集团操控。李克恭作为宦官中的一员,能在甘露之变后受到重用,并且担任西内留后。可见,在甘露事件上志主是忠于文宗,一心为主的。甘露之变可以说是唐代政局由中唐转入晚唐的关键性标志之一。

之后李克恭前往地方担任监军使,根据志文记载:“会幽燕天下,地雄兵劲之所,凡选护军,必关圣虑。此时有阙,重难其人。乃录其前后忠勤、雅谐人望者为之。遂除公幽州监军使。公至所部,谕元戎以忠恪,示三军以恩信,接邻境以惠和,待宾客以礼让。人既知道,政亦大行。謌[歌]咏讴謡,洋溢道路。三年之后,连帅乞留,优诏裒[褒]之,许留一岁。未几而节将云亡,师徒扰攘,人怀恟耸,莫得自安。公挺然不頋患难,止暴遏乱,众无不从,选将上闻,三军底定,皆公之力也。”以宦官为监军使始于玄宗19,志文以数十字描述了李克恭派驻幽州,委任监军,权过节度使。志主治军严明,恪尽职守,声名显赫。幽州是河朔三镇之一,是唐代典型的割据型藩镇。唐玄宗设立幽州节度使始,广德元年(763年)至乾符元年(874年)发生暴动171起,河朔地区动乱达65起。幽燕地区的胡汉错居及幽州部将的野心造成了叛乱的根本原因。唐宪宗时对河朔用兵,收到显著成果,但是唐穆宗时期河朔再叛,朝廷失去了驾驭河朔藩镇的能力。揆诸史料记载,大和二年(828年)幽州节度使朱延嗣被杀,直至会昌元年(841年)陈行泰杀节度使元忠。短短十几年,幽州节度使更迭数人,而河朔节度使也多为内部产生。据统计,在幽州镇存在的150余年间节度使达29位,易嬗不可谓不繁。李克恭在唐文宗大和后期担任幽州监军,行使节度使的权力,直到唐武宗即位初期。李克恭作为监军对稳定当地局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会昌元年,陈行泰杀元忠自立,派监军傔入京,请求节钺后20。根据文献推知,元忠死后,李克恭以疾病辞职,监军傔被武宗扣留长安。后,幽州军将杀陈行泰,另立张绛。志文记载:“俄而以疾辞职,诏许寻医。既奉诏命,乘传而归。天不憗遗,竟至殂谢。会昌二年五月十四日终于华州莲峰馆。”武宗诏回李克恭,最终在回长安的途中,卒于华州。同年葬于灞水北原。志主去世后,“上(武宗)闻而叹惜,赠掖庭局令,锡金印紫绶,所以追宠事功也”。赠官掖庭局令,李克恭当属于高层宦官系列。


四、李克恭之婚姻及葬地


根据上文,我们已得知李克恭入宫前,可能有婚配。志文记载:“夫人富春孙氏,事夫训子,皆合礼经。有子三人,长曰正初,次曰正礼,少曰正雅,泣血椎心,焭焭在疚。”其妻孙氏,极有可能并非李克恭的原配夫人;其子三人,分别是李正初、李正礼、李正雅,为李克恭收养的养子。关于唐代宦官的婚姻问题,相对开放,结婚者普遍,宦官不仅能够结婚,还有养子。宦官有内部联姻的,也有与平民通婚者,一般与平民通婚者多为中下层宦官。21李克恭担任宦官初始属于底层宦官,后来被作为养子改姓李氏,而在唐朝宦官中确有李氏高层宦官。因而,我们不排除李克恭有可能是高层宦官之间的联姻,从其担任宣徽承旨来看,志主仕途还是相当显赫。

李克恭卒后葬于今西安东郊的灞桥附近,“以其年十月卅日窆于灞水北原,礼也”。目前已刊布宦官墓葬54座,其中除高力士作为盛宠的高等级宦官陪葬玄宗泰帝陵外,其他85%的宦官墓葬与夫人归葬于先茔;10%的与夫人合葬在其居地不远处;仅5%的宦官卒后单独埋葬,这无疑印证了唐代宦官娶妻养子乃是普遍社会现象。经统计,宦官卒后葬地一般集中在长安城万年县的白鹿原、浐川乡的长乐原、凤栖原,长安县的龙首原以及泾阳县。即分布在今天西安城的南郊、东郊和北郊,这些方位应与其先祖的茔地有关。此外,杜文玉认为宦官的葬地与其居住地有一定的关系,并且宦官葬地多选择高岗之上。22这些宦官白身之前,其先祖多数为望族或高官,即使一般出身的宦官,入宫后也被有权势的内府宦官收为养子。因而,笔者以为卒后会埋葬在当时长安城几大高岗之地,即唐代贵族、权臣、世家的茔地23是合乎情理的。

李克恭的墓志由徐翁谅撰写,根据志文“朝请大夫使持节晋州诸军事守晋州刺史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徐翁谅撰”,可知唐武宗会昌二年徐翁谅担任晋州刺史,徐翁谅不见于史书记载,可补《唐刺史考全编》。同时,李克恭的墓志由时任晋州刺史撰写,从侧面印证了志主地位较高,当属于内府高层宦官。然李克恭从20岁进入长安,至48岁去世,其仕宦生涯20余年,能从基层宦官跻身高层,足见其较强的处事能力和应变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推测出其养父应该是唐代的宦官世家。


结论


唐代中后期宦官逐步掌握中央行政权,又掌控军权。这些宦官不仅担任禁军统领,而且担任地方军事首脑。他们在朝堂能左右皇帝对地方军事首脑的指派,往往皇帝会将宦官视为亲信,担任监军,监督地方节度使。唐后期,宦官行施军事权力成为普遍现象。而皇帝对此完全采取放纵态度,尤其对整个宦官的体系缺乏深刻的认知,致使皇帝对宦官的信任远远超过了朝外藩镇节度使。当然,正是由于藩镇割据的局面,为达到控制地方的目的,宦官势力才趁势得到了发展。宦官的专权对中晚唐的政治产生深远的影响,激化了社会阶级之间的矛盾。

李克恭由交趾入长安,历仕七朝,从默默无闻的底层宦官跻身高层,尤其经历了中晚唐时期宦官把持朝政,朝堂政云跌宕变幻,皇位频繁更迭;各地节度使为争夺权力,随意诛杀更换;朝外士大夫集团与宦官集团之间的勾结与利益角逐成为唐后期政坛的主题。通过对《唐李克恭墓志》的简单考释,借由李克恭一生的仕宦生涯,大体可明了中晚唐时期之政局;宦官李克恭参政这一案例,也为唐代中越关系的研究增添了一全新而重要的文献资料。


杨富学,赵海燕.西安新出交趾人李克恭墓志及其所涉中晚唐政局[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3(05):34-39.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敦煌中外关系史料的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9ZDA198)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考古学报

期刊名称:考古学报

期刊人气:707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历史

国际刊号:0453-2902

国内刊号:11-1209/K

邮发代号:2-116

创刊时间:1936年

发行周期:季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