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互联网应用下茶行业的未来发展路径

  2021-11-17    101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本文通过对传统茶行业发展的认识和分析,结合互联网应用,从制茶、文化、销售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思考。用互联网的思维重新认识茶行业,提出现状及解决思路,充分发挥未被发掘的巨大潜力,促进茶行业更好的发展。

  • 关键词:
  • 互联网应用
  • 传统茶行业
  • 茶叶生产
  • 茶叶种植
  • 茶园管理
  • 加入收藏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改变了我们许多生活方式。如打车软件、外卖、共享单车等互联网产品层出不穷,目的都是改善我们传统的生活方式,提高便利性,掀起层层改革的浪潮。当然,互联网带来便利性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改革带来的新矛盾,但与其功绩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既然互联网改变了我们很多生活方式,那对于我们视为传统行业的茶,是否也能与互联网相融合,促进其更好的发展呢?我国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做大做强做优茶产业对于弘扬茶文化、推进茶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产业化建设进程、培育农村新经济增长点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如何利用互联网充分发挥其潜力,也是具有重要意义。


1、利用互联网促进茶叶的生产


中国茶叶在世界上是产茶大国,但还不是产茶强国,因为茶叶生产还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茶叶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无法建立产品的可追溯体系,一旦发现问题,无法召回产品和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二、茶叶单产低。我国茶叶种植面积是世界的一半,但产量是1/4。造成单产低的原因主要是茶叶生产投入不足,良种化茶园所占比重少,生产管理粗放引起。

第三、组织化程度低。茶叶放开经营后,我国大多数茶园已经承包给农户,茶叶生产是以家庭为单位。没有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民独立生产,没有形成联合,由于管理水平不一致,导致茶叶生产和经营过度分散。

第四、茶叶标准化程度低。茶叶商品化程度越高,对茶叶的标准化水平和加工工艺要求也就越高。我国名优茶生产还不能实现全程的机械化加工,大多数还是采用手工制作,作坊式生产。

第五、缺乏龙头企业。国内市场处于竞争无序的混乱状态,市场分散,大多数为中小型企业。这种状况,不能够发挥规模化生产的效应,不利于资源的优化组合,不利于品牌的树立。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生产技术在不断提高,问题的解决办法永远比问题要多。通过互联网的应用,安全管理制度在不断完善,包括茶企和经销商的信息注册,食品安全的考核等,有效为生产者的产物增加约束和质量保证。但这还不足以建立起一个可追溯的体系,即产品和生产者无法建立关联关系。如何才能实现像电子设备编号一样的唯一性呢?我们知道茶产品一年四季成批生产,数量品种之多无法用手工简单记录下来,且无统一平台关联。这时候一个统一的平台显得很重要了,安全管理部门可以开发管理平台,收集各茶厂的生产批次号,并通过罚款的方式严格控制茶叶流通时批次号的传递。厂商统一录入批次信息,产品包装提供二维码扫描,平台提供查询批次信息的功能,让经销商和消费者能够了解茶叶属性的同时,也可以追溯到责任的源头。

针对茶叶单产低的问题,管理平台还可以打造一个经验交流的系统,一些从国外学习高产技术或有自研技术的人,在系统上分享经验和论文,管理部门经过鉴定可以为其申请奖励金和评级,而奖励金的来源,可以是来源于国家,也可以来源于各经验需求者的捐款。这样国内的厂商可以接触更先进的技术,实现产量的提升。

平台的成立,可以联合农民和茶园单位,形成有效的管理标准和体制,贯彻到每一个单位中,为其管理提供一个有效的方向。平台可以与机械厂商合作,一方面可以为机械厂商提供广告位,扩大机械厂商的销售渠道,另一方面以优惠的方式为茶园单位争取利益,实现互利共赢。加快实现机械化加工,提高劳动效率,保证茶叶质量的标准化。

结合管理部门的扶持,各企业的互联网产品诞生,可以快速打响品牌,快速融资,在短暂的竞争后形成茶行业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利用资金实力和分销网络,建设生态茶园,改善当地的生产状况。同时以龙头企业的大品牌来促进茶叶销售,引导茶产业的健康发展。完善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加茶农收入。

近期央视的一个创业栏目,90后姑娘通过众筹方式,从家乡的5座茶山开始,带着年轻的团队走遍大江南北,整合了福建、广西、贵州、湖南1000多个茶山,和茶农签订了合作协议,开始了创业之旅。她打算在山上架设视频系统,让参与众筹的人能够在百度上一搜就能够搜得到看得到。她的创新和勇敢赢得许多人的钦佩赞许,也许会带领着茶行业进入另一个发展轨道。


2、利用互联网弘扬中华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中国茶树、利用中国茶叶和栽培中国茶树的国家。历史上的茶文化注重文化意识形态,以雅为主,着重于表现诗词书画、品茗歌舞。茶文化在形成和发展中,融化了儒家思想,道家和释家的哲学色泽,并演变为各民族的礼俗,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化模式。

茶文化除了有各朝代贡茶、敬茶、斗茶的历史性,还有形成特色的茶艺、茶礼、饮茶习俗的民族性,也有名山、名水、名人、名茶而带来的地区性。在上个世纪到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落后,温饱问题都尚未解决,更别提有闲心泡茶喝,以及宣传茶文化了。所以经过长期的发展,源于中国的日本茶道,反而更为外国人所熟知。茶文化的内涵极其丰富,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近几年来,国家逐渐对茶文化的重视,基于人民对饮茶的喜爱,国家领导人会面外国友人时也以茶相待,展示中华浓厚的茶文化底蕴,并将之推向世界。

为了让各地区、世界各地更好地认识中华茶文化要进行文化宣传,而文化的宣传同样离不开互联网平台。平台挖掘和整理茶叶史料,建立中华茶文化宝库,整合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介绍,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丰富的茶文化。然而平台不仅仅是展示文化的地方,还提供了交流的途径,发表自己对文化的认识,以及结交各地的茶友。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围席而坐,煮茶聊时事品天下。而互联网上的交流,也可以利用页面炫酷的交互体验,营造品茶场景和氛围,语音文字齐上,还原真实操作,如煮水端茶、点桌回礼的细节,消除因距离产生的交流阻力。平台可以提供斗茶游戏、积分、虚拟茶礼的形式来感受不同朝代、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区的茶文化,若是对该文化感兴趣,便可互相邀约,千里一聚,以茶会友。

除了茶文化交流平台,在人工智能方面也有投机之处,我们不乏在某些小视频看到,有人已经自发研制了泡茶机器人。虽然其结构简单,方式单一,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思路。在一些商务或大型招待会场,不需要注重茶艺表演的地方,泡茶完全可以交给泡茶机器人来完成。机器人有自己的学习算法,通过配备的摄像头观察饮茶人的表情、举止,或直接接收饮茶者的语音反馈,不断调整茶类、茶量、水温和冲泡时间等,提供最好的服务。值得一提的一点,便是可以展示传统的泡茶技艺,如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等,通过另外一种诠释方式,让更多人喜爱茶文化。


3、利用互联网促进茶叶销售


想必每一个爱好茶叶的人,都知道传统的茶叶销售方式,一间茶店,装修的淡雅清静、休闲舒适,柜子上摆上几饼普洱,放着一曲《高山流水》古筝音乐,桌上的杯子摆放整齐,热水与茶叶相会的那一刻,花香弥漫整间屋子,看着杯子里清澈的茶汤上冒着缕缕热气,举杯品上一口,滋味浓厚甘醇,回味无穷。

传统的茶叶实体店因为距离的限制,无法很好地将产品推广并销售到全国各地,这时电子商务平台就应运而生了。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极大地改变现代社会居民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模式,这也使得各行业的营销模式也融合电子商务的元素。随着电子商务平台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各行业也进入了重要发展时期,茶叶作为传统行业的典型代表也身在其中,需要积极做出回应。

传统的茶叶销售方式,简而言之,便是先品尝后购买。电子商务平台去掉了品尝的环节,直接根据图片和品名购买。事实证明,这种方式并没有带来太大的效益,因为在没有品尝过是没有办法评判茶叶的好坏,无法审评茶叶的品质。茶叶等级品质的确定,是需要通过干评外形和湿评内质的过程,具体到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的审评。而互联网上的销售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也就得不到客户的信任,如何能实现放心购买。后来电子商务平台的销售加入了评星的机制,客户对购买后品质达不到该价格要求的产品,给出差评,以此警醒其他客户谨慎购买。电子商务平台提供了购买的便利性,但目前缺乏完善的电子商务法律制度,不少人通过其中的漏洞非法牟利,同时这也加重茶叶企业在拓展网络业务时的风险。

另外,缺乏清晰的电商运营模式。总体运营模式相对单一,没有形成体系的网络宣传和推广模式,市场竞争仍旧以恶性的低价竞争为主。新茶价格往往让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以至于潜在消费者的挖掘相对困难,客户对企业的信任度和品牌忠诚度都难以建立。

电子商务营销思路的难以打开,导致营销成本被进一步加大。卖家专业服务人员专业水平不足,缺乏将茶叶电子商务和茶叶文化融合的有效措施,导致大部分消费者一直难以真正被发掘。

对于电子商务平台带来的困难,我们急切需要制定发展策略。

首先,树立良好的茶叶网络营销形象。应当具备相应的行业自律能力,具备一定的网络营销道德,减少营销活动所造成的不良印象,树立起茶叶企业的正面形象。

其次,强化网络营销,拓展营销渠道,可加入新鲜的网络技术,如智能比价、智能推荐等。强化网络宣传和推广,对部分客户和网民进行定向宣传,强化企业的品牌形象树立。

最后,强化企业内部的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茶叶企业需要对现有网络运营团队的能力进行强化,开展相应的培训和提升活动,除了强化电子商务专业上的技能水准,更重要的是融合相应的茶文化知识,结合一些消费者心理学和市场调研知识等等。


4、结束语


互联网的应用,可以帮助茶行业的发展,同时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在应用的过程中多些思考,制定好发展策略。同时放眼于未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逐渐成熟,将其融入到茶行业的每一个环节,促进茶行业更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春娟.茶行业发展趋势及策略研究[J].中国商贸,2014(03):17-18+21.

[2]陈清微,杨江帆.基于跨境电子商务视角下的中国茶行业发展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2016(19):157-158.

[3]刘庆云.茶行业的资本化道路和企业成长[].茶世界,2017(08):21-24.

[4]欧阳钟辉,马瑾玉,郭建宏.茶行业信息化及其管理服务的提升[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06):49-53.

[5]曲华敏.用互联网思维改变茶行业--访子曰茶创始人李诺夫[J].经济,2015(01):168-169.

[6]张明双.茶业变局进入品牌深耕期[N].民营经济报,2015-06-11(007).

[7]房宴融.茶企商业模式创新论坛倡导营销新模式[N].中华合作时报,2015-08-25(B06).

[8]胡静.初探"互联网+开启茶行业营销新时代—以入驻天猫荼业电商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10):156-157.

[9]艾墨,金芙杰.互联网信息服务带来改变消费者确定性、消费者满意度和中国品牌的发展[J].中国质量万里行,2012(10):10-16.

[10]卫哲.这是互联网改变不了的商业本质[J].时代经贸,2016(35):7-12.

[11]胡泳.“中国+互联网".双向的改变[J].中国信息化,2016(06):7-9.

[12]龚永新,黄亮,张耀武.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历史回顾与思考[J].农业考古,2015(02):12-16.


文章来源:张耀祖,詹潇洒,张婉婷.互联网应用下茶行业发展的思考[J].福建茶叶,2021,43(11):32-34.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农业展望

期刊名称:农业展望

期刊人气:698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主办单位:中国农科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1673-3908

国内刊号:11-5343/S

邮发代号:80-283

创刊时间:2005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