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探讨高等农业院校在乡村振兴战略角度下对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019-12-27    227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近年中国全力开展与落实农村乡镇的振兴战略,高度注重农业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主要是推动和促进农村经济的进步与发展。我国的高等院校,特别是相关的高等农业院校都在积极致力于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改革工作,迎合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高品质的农业人才。本文将就乡村振兴战略角度下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究。

  • 关键词:
  • 乡村振兴战略
  • 优质人才
  • 农业专业
  • 培养模式
  • 高等院校
  • 加入收藏

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振兴乡村经济工作当中,最核心、最关键的力量便是人才,人才始终是农村经济发展中最强大的一股推动力量。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相关工作经验,就高等农业院校人才的培养提出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农业人才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作用分析


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中,对农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经济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协同发展需要依靠农业人才的力量。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当代农业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拥有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就业渠道也因此拓宽了很多,农业人才也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农村地区人才质量和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此外,乡村振兴战略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诸如乡村产业、乡村生态、乡村文化、乡村组织等等,这些板块的发展都需要人才。


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需要什么样的农业人才


(一)复合型农业人才

乡村振兴需要推进的是农村经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全面融合与发展,只有实现三大产业的全面协同发展,才能够真正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构建起更加完善的现代化农业发展体系。因此,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的是复合型农业人才,需要热爱农业、懂得技术,善于经营。这是推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强有力保障。但是,目前我国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的大学生在这些方面是相对欠缺的,即使他们选择进入到农业领域,但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中所发挥的力量却不是很大。

(二)技术型农业人才

目前,我国农业正在朝着现代化和产业化方向迈进,正在通过进一步完善现代农业体系,培养新型农民等方式来实现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目的。笔者在调查和研究过程中发现,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之所以出现后劲不足的问题,主要原因之一便是严重欠缺高质量技术型农业人才。每一年从全国各类农业高等院校毕业的大学生数量逐年递增,但是只有极少数的大学生会选择到农村就业。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技术型农业人才数量比重非常低,农民群体整体文化程度还是处于比较低的水量,没有技术支撑的农村经济,其发展速度可想而知。

(三)创新型农业人才

创新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而这种动力的来源便是创新型农业人才,农业现代化关键就在于农业科技的创新与进步。在农业现代化的衡量标准中,高产高效、绿色安全、标准化和组织化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科技创新则是最为强大的驱动力量。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具有带动性和引领性的创新型农业人才,通过研究创新出新的技术和品种来丰富和完善新型农业产业链条,进而促进农村经济的转型。


三、当前我国在农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一)学农而不务农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每一年从大学毕业的学生都拥有非常多的就业选择,其中很少有毕业生将专业与工作是否对口作为选择工作的重要标准。根据笔者的调查和研究发现,当前从高校农业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在选择工作时,更多会考虑工资收入、工作地点、单位性质等等,他们在整个大学学习农业知识的阶段并没有对农业产生热爱,农业专业大学生学农而不务农是当前非常普遍的一个社会现象。对于从小生活在城市里的大学生而言,让他们选择放弃车水马龙的城市生活,到农村去工作和生活是非常困难的,在他们的意识当中,农村就是比城市落后,即使他们学习的是农业专业,也不愿意因为自己的专业而进入农村。而对于从小生活的农村里的大学生而言,他们更不愿意回到农村,因为很多农村大学生上学的目的就是要摆脱农村的生活,要脱离农村的生活节奏,他们认为进入那城市才算是改变了命运,如果继续回到农村那读大学就是枉费的。

(二)农业专业教育制度偏向城市化

笔者在调查过程中了解到,我国很多地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都是从城市的郊区开始的,郊区虽然远离了市区,但是和真正的农村还是不同的。因此,以郊区发展为依据颁布和实施的农业专业教育制度和政策都带有比较明显的城市化印记,其必然会导致农业专业教育工作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造成农业职业教育教育矛盾。除此之外,笔者还发现其实广大农民对于乡村振兴战略并不是很感兴趣,乡村振兴战略具体措施还没有落实到农民身上,农民对此的敏感度并不是很高。

(三)高校农业专业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

纵观当前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农业专业的教学现状,其中很多的教学模式还是非常传统单一的,而且高等院校一般都在城市里面,其对于农村真正的发展状况以及真实需求了解并不是很到位,在课程设置当中也没有凸显出农业教学的专业性和方向。笔者了解到,当前很多高校根据乡村振兴战略来确定自己的教学方向,这就体现出高校农业教育教学更关注的是社会发展的形势,是根据社会热门来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这就使得诸多高校农业专业教学都呈现出统一化的教学特征,毫无优势和特征科研。除此之外,近些年高校农业专业教学更加偏重于理论教学,很多高校并不具备优质的农业教学实验设备,也没有建立农业实训基地,农业教师的农业实践能力也是非常有限的,这就导致很多从高校农业专业毕业的高材生在实际农业工作当中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都非常差,远远满足不了各种农业岗位的实际需求。


四、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有效培养出高质量农业人才


(一)高校要积极适应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主动创新和完善招生就业模式

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多元化、高素质农业人才的支持,高校首先要从招生层面,结合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招生标准,大力开展免费农业科招生,吸引学生报名。高校招收免费农业专业学生不仅要免除学生们的学费,还有给予这些学生基本的生活补助。除此之外,高校还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在招生简章里面明确规定选择农业专业的学生需要在农村或者相关企业工作的最低年限,如果达不到要求将会接受什么样的惩罚。其次,从基业层面,高校需要在日常教学以及理念引导过程中积极倡导和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投入到农村建设这一伟大事业当中,积极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的机会,让大学生能够在暑期进入到农村,参与基层锻炼和实践。

(二)渗透“一懂两爱”理念,增强农业意识

高校作为培养农业专业人才的重要阵地,其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校在日常教学工作当中要想办法去渗透“一懂两爱”的农业理念,何为“一懂两爱”,其指的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选择农业专业的大学生只有在日常学习和大学生活中逐渐建立起“一懂两爱”的理念,才能够慢慢培养起对农业的兴趣,认识到农业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基础价值。笔者建议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具体着手实施:第一,高校要充分利用好当地优势,积极与当地企业和相关农业单位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大学生争取到更多实训机会,让大学生深入到农村一线去劳动和感受。第二,高校在农业专业教学工作当中,必须要将“一懂两爱”这一理念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要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建立起这种理念和意识。

(三)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校在培养优质农业人才的过程中必须要紧密关注当前社会形势下农业发展的方向以及实际需求,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与调整来进一步创新农业人才的培养方式,积极寻求全新的培养模式来提高农学专业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很多高校的教育教学还都停留在理论层面,诸如黑板种田或者在实验室里养育等等,这些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农业生产实际是完全脱节的,而大学生毕业后是要到实际岗位上完成真实任务,解决实际问题的。因此,农业院校要想培养出更多优质农业人才,就必须要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人才培养的方式,竭尽全力为大学生争取和创造更多参与实践的机会,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切入点或者着力点应该集中在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上面,要根据实际教学的情况多安排实践机会和活动,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好学校的实训基地或者实验平台。除此之外,高校还应该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教学计划,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考虑到农业生产的周期性规律,最好能够将农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都融入到大学生的实践教学当中来,让大学生们真正感受到农业的奥秘,亲自去探寻学习农业专业的乐趣。高校应该进一步明确农业专业大学生的培养目标,重点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未来我国农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优质专业人才,为未来农业发展输送更多的人力资源。

(四)重新审视课程安排,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学科设置

当前我国农业院校最重要的使命和任务就是为乡村振兴战略培养更多优质且专业的人才。因此,农业院校必须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依据,站在更高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农业专业的课程安排,及时发现课程安排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并寻找到有效的解决方式,提高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与有效性。笔者建议,农业院校必须要紧紧抓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这一有利契机,要将自己的教学与乡村农业特色发展的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适时适当地对课程进行合理调整,提高农业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将农业专业大学生按照养殖类、经营类、种植类或者工程类、技术类等多种方向来培养,为农业发展全方位培养人才。除此之外,高校在农业人才培养工作当中,还应该重点提出地方特色性和专业性,要通过创新学科设置来让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学习和了解农业的创新性需求,要让学生认识到未来我国农业发展需要的是创新型农业人才。

(五)农业高校要重视农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农业为我们的生存提供物质食粮,而农业文化则为我们的生活提供精神食粮。作为农业院校,作为农业专业的大学生,必须要积极担负起传承和创新农业文化的使命与责任,为乡村农业的发展积聚更多的精神动力。笔者建议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进行:首先,高校应该在创新农业文化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高校要多组织教师和学生一起去发现和保护农业文化,要带领大学生走出校园,去感受热情淳朴的民风民情,要让大学生意识到农业文化不容小觑的影响力。其次,高校要在校园内多组织开展农业文化宣传活动,要大力宣传新时代的农业文化与农业思想,将原本一些抽象的农业文化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文化活动,让大学生参与其中一起感受和领悟。最后,高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带领大学生一起学习和研究各项与农业发展有关的政策法规,确保大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掌握与农业发展相关的第一手资料,让学生们认识到未来我国农业发展前景越来越广阔,他们选择农业专业是正确的,未来他们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能够在农业领域更好地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的有效开展与实施离不开农业人才力量,高校必须积极承担起这一教学重任,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和完善农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输送更多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1]沈高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J].安徽农学通报,2018(16):11-12.

[2]刘春桃,柳松.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类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8(6):16-21.

[3]谭金芳,张朝阳,孙育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人才战略的理论内涵和制度构建[J].中国农业教育,2018(6):1722+93.

[4]李振陆,叶琦,尹江海.农林院校产教融合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农业教育,2018(3):1014+92.


杜磊.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智库时代,2019(47):42-43.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期刊人气:2807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安徽农业大学

出版地方:安徽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1672-352X

国内刊号:34-1162/S

创刊时间:1957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