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雷州歌演唱特点研究

  2021-01-15    256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雷州歌是雷州半岛文化的珍贵遗存,也是世代雷州人民积淀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雷州歌以自身独特的音乐构成和鲜明的演唱风格,被传播和传承下来,至今依然具有深远的文化魅力和艺术价值。本文在对雷州歌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之上,展开了对雷州歌艺术特色和演唱特点的全面探究,结合了雷州歌歌谣腔、对唱腔、班本腔三种类型的演唱实践,从真声演唱方式使歌曲唱腔质朴无华、根据演唱需求加入假声丰富润色唱腔、融合唱词与地方语调,突出歌谣独特的韵味、独特的咬字、吐字方式,打造与众不同的意蕴、做好气息与共鸣的配合完成演唱的技巧需求等方面,对雷州歌的演唱特点进行了心得总结和专业解析,以供雷州歌研究者们分享和探讨,加强雷州歌演唱处理的技巧性。

  • 关键词:
  • 歌谣式
  • 演唱特点
  • 特点研究
  • 雷州半岛文化
  • 雷州歌
  • 加入收藏

雷州歌作为广东地区重要的民歌体系之一,代表了广东民俗音乐色彩斑斓、源远流长的文化。雷州歌主要流传于雷州半岛地区,是世代雷州群众身边吟唱的歌,魂牵梦绕的曲。所以雷州歌是独属于雷州地区群众的独家记忆,以特殊的形成展现了雷州文化的丰富多彩以及地方民歌的独特魅力。雷州歌是雷州半岛群众的文化智慧和艺术结晶,是雷州地区的人民对音乐审美的独特见解和审美表达。雷州歌在雷州半岛的民众群体之间进行传播,在几百年的传唱过程中逐步得到完善,形成程式化的结构和框架。所以,雷州歌也承载了雷州半岛的文化表达和情感记忆。雷州歌主要使用雷州方言进行演唱,具有一定的程式化结构和稳定的框架,在演唱过程中的技巧性风格独特。雷州歌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艺术特色、文化底蕴及学术价值等方面都具有深厚的研究意义,尤其独特的演唱特点,形成了独特的地域风格。与其他地区的民歌演唱不同的是,雷州歌的唱腔偏向于歌谣式,音乐旋律规整、结构程式化、朗朗上口,便于本地人的传唱。雷州歌是雷州区域民歌形式的统称,细致区分的话有三种形式,分别为:歌谣腔、对唱腔、班本腔。其中,歌谣腔是雷州歌最具代表性的版本,也是在雷州本地最受群众喜爱和最擅长演唱的类型。雷州歌在演唱特色方面具有自身鲜明的艺术特征和演唱特点,下文结合实地调研和演唱实践,对雷州歌的艺术特色和演唱技巧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论述。


一、雷州歌不同唱腔的艺术特色研究


(一)歌谣腔的特色分析

歌谣腔是雷州歌最常见的音乐演唱形式,也是雷州歌最原始的演唱方法之一,大众所了解和熟知的雷州歌大部分属于歌谣腔。因为,歌谣腔贴近群众的审美需求和演唱习惯,更加亲民,便于传唱。所以,歌谣腔对于演唱者的要求并不是很高,无论男女老少都可以进行歌谣腔的演唱。由于歌谣腔的曲调简单、旋律流畅,以吟诵演唱为主,非常便于演唱者的情感呈现,所以也得以世代传唱。雷州歌歌谣腔主要的框架结构分为上、下两句固定的程式,由规整、均衡的上、下句式,构成完整的一段体唱腔段落。在歌谣腔唱段的上、下句的音乐旋律中,唱腔都是以一个较长的拖腔开始,随后再进入补充乐句,而开头和结尾的主音则要求落腔一致,形成鲜明的唱腔呼应。雷州歌歌谣腔的形成与雷州方言习俗有非常深厚的渊源和紧密的联系,可以说雷州方言特征以及语言特色决定了雷州歌谣腔的演唱特色。在雷州歌的歌谣腔演唱中,雷州语言声调中的质朴无华在演唱中得到了深刻的渗透,独特的地方音乐文化意蕴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在每一个唱句中,八分音符一字一音的规整性唱腔,增添了雷州歌歌谣式唱腔的风格韵律。雷州歌体系中歌谣腔的民歌,与雷州话的语调最为接近,在乐句的分句方面也符合雷州群众的话语习惯,因而也使歌谣腔的朗诵式的语气契合了当地群众的音乐审美,贴近雷州群众的语言特色,更适合普通大众的传唱。

(二)对唱腔的特色分析

对唱腔是雷州歌的另一种演唱形式,顾名思义是以对唱方式展开的民歌演唱形式。雷州歌的对唱腔也是在依托歌谣腔的基础之上,两个演唱者进行的互动式演唱。演唱者们需要一定的雷州歌演唱基础和个人能力,对所要演唱的雷州歌内容进行艺术加工和创新变革。雷州歌中的对唱腔虽然是从歌谣腔中发展而来的,但并非如歌谣腔一板一眼的唱腔规整化,而是衍生出了一种生动的对歌形式。即兴性、自由式也成为了雷州歌对唱腔中最与众不同的特色之一。雷州歌对唱腔在歌谣腔八分音符一字一音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延伸和拓展,扩充了整个唱腔的丰富度。最为显著的变化是加入了修饰性的拖腔,使演唱唱腔的变化更细微,情感塑造更丰富,音乐的波浪色彩和旋律的起伏性有了新的特色。比如,雷州歌对唱腔灵活地运用了拖腔来改变传统歌谣腔规整的一字对一音的局限,加入了雷州方言中习惯使用的虚词来增强音乐旋律的色彩感和唱腔的丰富度。这样的改变手法,使雷州歌不再局限于歌谣式规整的节奏结构框架之中,而是呈现出了不规整的句式结构,使演唱的风格更加生动,充满变化。虽然雷州歌的对唱腔保留了歌谣式两句一段体的基本结构,但是在每一句结构中又加入了新的内容,比歌谣式的音乐结构更加的灵活、生动,富有韵律感和色彩性。

(三)班本腔的特色分析

班本腔在雷州歌体系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演唱形式。与雷州歌对唱腔一样,班本腔也是在歌谣腔基础上进行再丰富和再创作所产生的。班本腔同样沿用了雷州歌歌谣腔上、下句的一段体结构,但是在音调、节奏等各个方面有了新的拓展和延伸。显然,雷州歌班本腔比歌谣腔、对唱腔更加的丰富多彩,对唱腔通过加入简单的衬词来改变唱腔的特色,而班本腔则在曲调、节奏等方面体现了更丰富的元素。所以,班本腔是雷州歌体系中最富表现力的演唱版本,但由于普通群众驾驭度不够,没有广泛的流传开来。在相关的文献记载中,雷州歌班本腔的节奏有了明显的变化,比歌谣腔均衡的节奏特色更具丰富的色彩性。雷州歌班本腔的音乐表现力和演唱内容的丰富度上更突出,尤其是曲调方面的变化、节奏节拍方面的变化以及演唱的音域也被拉宽了,雷州歌演唱者的演唱技巧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展现,情感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也更加的突出。所以,班本腔的叙事性和戏剧性要更加的强烈,对于人物形象塑造和故事情节的推进具有显著的作用。所以,班本腔也是雷剧唱腔的根基。然而,由于本土音乐文化传唱的习俗,以及适合于大众审美的需求,班本腔已经逐渐地融入到雷剧艺术构成当中,在雷州歌的演唱当中很少出现了。但是,班本腔在雷州歌剧中,对人物个性化塑造和思想情感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雷州歌演唱过程中演唱技巧的诠释


(一)真声演唱方式使歌曲唱腔质朴无华

雷州歌与其他民间音乐一样,由于所产生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演唱习惯的影响,在传统的演唱处理中,加入了突出的真声演唱技巧,这也是雷州人民喜欢的一种演唱方法。课题组在对雷州歌的田野调查过程中发现,演唱者在进行雷州歌演唱时,保留了民间传统的真声演唱技巧。由于古代雷州所处的地理区域非常的偏远荒凉,需要翻山越岭传递信息,所以依靠真声来进行交流也在特殊的年代非常的实用。为了引起信息接收方的注意,民众在呼喊时往往会以“咧”为开头,把音调拉的又长又亮,声音的穿透力很强,非常有地域特色。这一点,在现今的雷州歌演唱中得到了沿用,一方面这是一种特有的地方音乐演唱方式,另一方面能够帮助演唱者做好演唱前的铺垫,充分打开喉咙、拉开声带,进入积极的演唱状态,刻画深厚的地域氛围。雷州歌演唱技巧中的真声应用,可以使地域音乐的特色鲜明地呈现出来,而且能够将歌声打造得更加个性,音响传播得更远。

雷州歌最典型的类型是民间歌谣形式,所以在演唱实践中汲取了地方民歌的演唱技巧,使用真声演唱的处理方式,可以使歌声的旋律更加契合本地区老百姓的审美习惯和精神追求。本身雷州歌歌谣式的民歌创作与群众的生活、情感、认知是最为贴近的,质朴亲切的曲调和优美动人的唱腔、朗朗上口的旋律以及朴实无华的唱词,都全面地塑造了生动的艺术形象。因而,演唱者灵活的运用真声演唱技巧处理歌曲内容,给人一种天然去雕饰的独特音乐审美感受,朗诵式的独特唱腔为雷州歌增添了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这是真声演唱在雷州歌演绎过程中,非常显著的优势,也是雷州歌歌风质朴、意蕴深厚的关键。但是雷州歌演唱中的真声演唱,过于追求演唱者本嗓的呈现,唱腔的润色度较差,音域的延展性也较弱,限制了雷州歌一些特殊演唱技巧的完美呈现。比如,真声的演唱处理方式,会使演唱者遇到音区过渡时,演唱起来会比较吃力,限制了音乐的表现力,只能在演唱者个人适合的较为舒适的音区发挥演唱水平。但是,这依然改变不了雷州歌传统的演唱方式,对自然声、大本嗓的审美追求依然占为主流。演唱者真实的嗓音结合雷州方言特色,使雷州歌演唱出来的音乐张力十足,灵活生动,地域性和民族色彩突出。

(二)根据演唱需求加入假声丰富润色唱腔

雷州歌的演唱虽然喜欢真声、本嗓,但是并不意味着在雷州歌演唱中完全没有假声的演唱处理和技巧。课题组在对雷州歌的调研活动中发现,很多演唱者在使用真声诠释雷州歌音乐时,也会根据演唱的需求和演唱效果加入一些特殊的假声演唱处理。所以,这也构成了雷州歌演唱时以真声为主,偶尔融入假声的特殊形式。当然,这些假声的演唱技巧也仅局限于女性演唱者的歌唱表演中。而今,随着民间歌曲演唱技巧的丰富和创新,更多新的演唱方式和技巧被应用于地方民歌的演唱创作之中,一方面缓解真声演唱音域的局限问题,另一方面为民间歌曲表现力润色。雷州歌的演唱者们也进行了全新的尝试,融入假声演唱来提升音乐的审美内涵,能够跨越本地群众的音乐审美习惯,让更多的群众来欣赏和爱上雷州歌。但是,雷州歌传统的真声演唱对歌曲初期创作的影响很大,演唱习惯也被固定下来,假声的融入很难和谐地渗透到真声演唱中去,所以雷州歌的假声演唱技巧也在一直成熟和完善之中。课题组在实地调研中,欣赏了雷州歌演唱者们的音乐表演,为了使雷州歌的演唱技巧更符合当前大众的音乐审美,他们采用了一些类似于现代唱法的假声演唱技巧,这也与雷州歌在演唱时采用的雷州话的发音位置有很大的关联。由于音的位置低,假声支撑点不够,音色的立体感和饱满度欠缺,与实实在在的真声相比,会显得气虚音薄,美感不足。所以,雷州歌演唱中的假嗓使用,会根据演唱实际需求加入,增添音乐的表现力和音乐意境的塑造。因而,假声演唱方式并非主流演唱方式,只是起到了润色、烘托的意义,色彩性并不是很突出。

此外,如果为了刻意追求现代民歌演唱的风格,过度加入假声演唱技巧,就会使雷州歌失去原有的底蕴和特色。自古以来,雷州歌的演唱都喜欢用真实的嗓音去呈现,假声会改变原有的音腔状态,削弱了唱腔的质感和力度,变得纤弱无力。我们常说一个地区的民歌特色怎么去演唱,怎么去呈现,都是由综合性因素决定的。雷州人生活的环境和表达情感的方式,喜欢直接的呈现,喜欢本质的呈现,所以雷州歌采用过多的假声演唱处理,就失去了百姓拥护的根基,百姓会觉得失去了原有的味道。所以,这也使得雷州歌的演唱者只能采用真声本嗓的演唱方法,偶尔加入一点假声的独特处理方式,也是追求音乐旋律的灵活多变,以及让情感更细腻、唱腔更富有弹性。由于雷州歌是在本地文化底蕴上产生的,产生于民间,发展于民间,直抒胸臆、质朴无华,所以对于演唱的渲染性和戏剧性要求较少,可以自由自在地进行情感表达,对于假声演唱这种相对细腻的演唱技巧要求不是很高。但是,为了使雷州歌获得更长远的发展,从系统的发声理念和演唱技巧方面而言,适当的假声演唱处理也是非常必要的,为雷州歌的审美内涵增添了特色。

(三)融合唱词与地方语调,突出歌谣独特的韵味

雷州歌是独属于雷州半岛群众的智慧结晶,在漫长的岁月中成为了群众情感抒发以及精神寄托的方式之一。所以,在雷州歌里融入了雷州群众对生活、生产的心得和感悟。在雷州歌的歌词中,运用了大量丰富的文学修饰手段,比兴、夸张、映衬等传统表现手法在雷州歌的歌词内容中被广泛地应用,使雷州歌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歌词创作手法让雷州歌的思想内涵和情感传递更加丰富,也影响了演唱者的演唱技巧处理。因为,雷州歌的演唱是土话土腔调,自古以来老百姓喜欢用雷州话来演绎雷州歌,所以唱词的格律是什么特色就决定了演唱出来的歌谣是什么特色。古代雷州话隶属于闽南语系,在漫长的语言文化交融中,雷州的地方语言最终形成了八个声调(阴平—阴上—阴去—阴入—阳平—阳上—阳去—阳入),赋予了雷州歌生动的唱腔色彩。所以,在雷州歌的演唱过程中,唱腔的韵味变化与歌词内容之间,有着极为紧密的关联,可以说歌词的格律和语调直接影响了唱腔的特色。以雷州话为基调的雷州歌歌词,在起伏的语调变化中形成了上、下句规整的一段体乐段,旋律流畅稳定、主音色彩突出。

雷州歌的曲调是以中国传统五声调式为基础的,民族音乐风格突出,赋予了音乐旋律古朴的唱腔特色。大多数雷州歌都是以羽调式和宫调式为主,与雷州话的歌词内容相互渗透,使歌词唱腔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味和浓厚的地域音乐色彩。比如,第一个字演唱的主音起头放在了平声上,最后一个字的落音也会回到平声上,这样使整个唱腔的稳定性较强。再加上雷州歌的曲调低沉,旋律平稳,与雷州话独特的咬字习惯相配合,营造了非常动人的音响效果。但是,由于雷州歌独特的音乐结构和程式,也对雷州歌的演唱技巧性造成了一定的局限。由于音乐格式较为固定,演唱者的音域和唱腔拓展力不强,影响了雷州歌唱腔润色的力度。但是,这些小的局限并不能妨碍雷州歌歌谣腔唱腔独特的艺术韵味,独具地方特色的方言唱词,也使雷州歌的演唱处理乡土气息浓郁,在乡韵悠悠的音乐旋律中,雷州歌的民言土语与传统五声调式相互渗透、互相衬托,赋予了民间歌谣鲜明的韵律和意境。

(四)独特的咬字、吐字方式打造与众不同的意蕴

对于民间歌曲而言,主要讲究了一个“唱”字。而演唱者演绎的好不好,唱腔动听不动听,有没有特色和个性,则取决于演唱处理的技巧。所以,在雷州歌的演唱实践中,对演唱者的唱功要求是非常高的。尤其是演唱者在演唱雷州歌过程中,唱腔的咬字和吐字处理地到不到位,对于音乐的意境和情感、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都会产生影响。前文已经介绍了,雷州话非常的特殊,也可以说雷州话决定了雷州歌的“魂儿”,只有将唱腔中的每一个唱词处理好了,才能将雷州歌的艺术魅力完美地呈现出来。所以,我们先来分析下雷州话的特点,雷州话有双唇浊塞音声母、没有唇齿音声母,所以在演唱中掌握住音腔特色必须有一定的技巧性。演唱者对于雷州歌的演唱咬字和吐字,不仅要将唱词的腔韵呈现出来,还要明确表达唱词的意思。在各个地区的民歌演唱中,向来追求“字正腔圆”,雷州歌的唱腔咬字、吐字也力求呈现地方民歌的韵味和特色。民歌中的唱词语调是有别于日常生活中语言的音调的,是加入了唱腔腔韵化的再度艺术创作,因而雷州歌中的发音、咬字、吐字的处理方式也是经过艺术化处理的。

例如,雷州歌中的上句第一个主音是加入了特殊拖腔处理的唱腔,在演唱处理中要结合唱词的语调加以腔体的突出化处理和艺术化处理,使雷州语言形成的拖腔韵味悠远、美感十足。雷州歌的演唱者演唱都讲究开头开的好,第一个拖腔的咬字位置舒服、吐字清晰,就打好了整首歌曲的演唱基调。所以,根据唱腔的需求进行特色化的咬字和吐字处理,才能把雷州歌歌词中的情感和意境充分表现出来。雷州歌的主音拖腔咬字处理时字头释放的速度较慢,因为要完成整个拖腔的意境,因而音值保持的时间较长,所以要分配好咬字和吐字的点,以及控制适合的音值。比如,在雷州歌的唱词中有“你”这个唱词,它的发音有自己地方语言独特的特点。演唱的过程中,在咬字的位置上不能按照传统咬字的方式去处理,而是根据雷州话的语音方式,用舌尖轻轻地抵住上齿,用声带带动气息,逐渐形成圆润的唱腔。此外,还要注意雷州话音节、音调上的变化,根据特殊的地方语言音节、音调进行唱腔的处理,从而使雷州歌的演唱既符合雷州本土群众的语言习惯,又塑造了浓郁的民歌风采。所以,对于雷州歌的演唱处理,一定要精准的进行咬字、吐字的技巧性处理,契合雷州歌歌谣式的演唱审美,使雷州歌演唱呈现出谣唱的意蕴。

(五)做好气息与共鸣的配合完成演唱的技巧需求

雷州歌的演唱对于气息和共鸣配合要求也很高,演唱者只有做好二者的融合工作,才能以高超的演唱技巧完成雷州歌的演唱实践。良好的气息对于演唱时的腔体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演唱者的每一次呼吸都为演唱技巧的完成提供足够的气息支持。由于雷州歌的演唱大多使用了真声技巧,对于气息的要求也很有自身的特点。一方面,雷州歌的演唱者要在张口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气息的状态要饱满,而且吸气要很深,腰部要有支撑力。雷州歌的音域虽然不宽,没有较高的音,但是中音部分的稳定性和歌唱性很强。演唱者需要使用胸腹式呼吸的方法,进行气息游刃有余的控制,找好声音与气息的融合点,也就是所谓声音的支点,才能保证真声演唱的独特风格。传统民歌的唱法很多呼吸方法是从戏曲的气息方法中借鉴过来的,雷州歌的传统演唱也习惯将气息拉到丹田位置,使气息又深又有力,通过良好的气息支持,实现声音的共鸣。所以,气息为共鸣提供了支持,也使雷州歌的演唱色彩更丰富,更具地域风情和民族特色。

雷州歌的演唱中拖腔是最突出的一个特色,对于演唱者的气息控制和共鸣技巧提出了较大考验。尤其是第一个拖腔的进入,必须要找准气息的位置,找好声音的支点,才能使腔体共鸣得到充分的震动。在前面关于雷州歌的咬字吐字的论述中,已经阐述了唱词的语调的特殊性,这也需要气息给予足够的支撑。气息不仅需要一个缓缓流淌、逐渐上升的趋势,同时还要带动胸腔、声带、口腔、鼻咽腔、头腔产生丰富的震动。稳定的气息和扎实的声音支点为唱腔提供了持久的动力,横膈膜控制住气息下推至丹田,上升流动至腔体,使气息和共鸣达到贯通的效果。尤其是在处理雷州歌的拖腔时,气息要匀速、均衡的供给,声音的饱满度才更突出。当然,声腔最后还是要落到气息的支点上,进行咬字吐字的归韵,使雷州歌的演唱自然、动听,民族气息浓郁,将地方民歌的独特魅力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现,呈现出雷州歌与众不同的独特艺术特色。


三、结语


总而言之,雷州歌作为雷州半岛群众创造、传播、继承下来的民间音乐形式,不仅体现了地域音乐文化多元多样的艺术色彩,同时也成为雷州音乐文化的“活化石”。雷州歌从产生的那一天起,陪伴了本地劳动人民走过了艰难的岁月,记载了雷州群众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他们的生活、生产、情感、故事都以歌谣的方式记录下来。所以,雷州歌是雷州半岛群众珍贵的文化记忆,珍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雷州文化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因而,对于雷州歌演唱特色和技巧的分析、探讨,将有助于从学术角度和二度艺术创作中提升雷州歌的艺术价值。现今,雷州歌作为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民间音乐文化遗产,在艺术特色和演唱风格的研究层面更加丰富,尤其是对于雷州歌演唱实践中专业性问题的关注度更高,这也促使我们在进行雷州歌的演唱或者表演过程中,能够以更全面、更专业的视角去审视和解决雷州歌的演唱处理。能够从雷州歌的唱词、曲调、结构、唱腔、旋律特征等各个方面,充分地考虑到雷州歌的地域审美风格以及自身文化浸润过程中形成的演唱习惯和处理技巧,以更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更丰富的演唱经验来诠释雷州歌的艺术特色。当然,由于特殊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雷州歌在本地区域内非常受欢迎,但并没有完全走出地域的限制,所以在将来的研究和实践中,探索和创新演唱技法,也将是重点开拓的一个层面,使雷州歌在保留原有文化底蕴的基础上,音乐表现力和创新力更足,最终能够走出家乡,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参考文献:

[1]高京伟.雷州歌润腔的美学分析[J].艺术评鉴,2020,(20):40-42.

[2]高京伟.雷州歌“歌谣腔”的润腔结构及其与雷州方言音调的关系[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40(10):71-72.

[3]马强,蔡觉民.“雷州歌”源流之争[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20,(03):55-65.

[4]董国华.闽南方言民歌“雷州歌”的基础方言与用韵再论[J].闽台文化研究,2020,(01):80-86.

[5]张伟.闽南方言民歌“雷州歌”的辞格研究[J].闽台文化研究,2020,(01):87-92.

[6]黄翠雅.中国民族声乐视域下的雷州歌唱腔分析[D].湛江:广东海洋大学,2019.

[7]孙建华.地方民歌传承人口述史采录方法实践探索——以雷州歌为例[J].当代音乐,2019,(05):4-6.

[8]周靖靖.雷州传统声乐中的民俗与信仰文化初探[D].湛江:广东海洋大学,2018.


赵倩.雷州歌演唱特点分析[J].戏剧之家,2021(04):83-86.

基金:湛江市哲学社会科学2020年度规划项目“雷州歌与粤西乡土社会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ZJ20YB22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期刊名称: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期刊人气:543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星海音乐学院

出版地方:广东

专业分类:艺术

国际刊号:1008-7389

国内刊号:44-1132/J

创刊时间:1979年

发行周期:季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