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古风歌词追求尽善尽美的方法探究

  2021-01-15    218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古风音乐作为近年来兴起的流行音乐却一直只在小圈子内传播,外界对其褒贬不一。既为古风,就应努力发扬古代遗风,贴合儒家尽善尽美的音乐要求。歌词在形式上追求尽美,在内涵上追求尽善,美与善统一,才能令古风得以名副其实,才能努力使古风音乐得到更广泛的认可。

  • 关键词:
  • 古风歌词
  • 尽善尽美
  • 流行音乐
  • 音乐要求
  • 音乐追求
  • 加入收藏

古风音乐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流行音乐,受到年轻人的关注与喜爱,作品多在互联网上流传。近年来虽有发展,但仍局限于小圈子内传播。古风歌词,作为古风音乐重要的构成部分,具有自身独特的形式。相较于通俗音乐或“中国风”音乐,古风音乐的歌词并不是通俗易懂的,多化用或引用古代诗句、多用典,辞藻华丽,古典雅致,意境清幽。虽有文辞雅致之感,出现了不少令人津津乐道的作品,但也有歌词用字生涩,词不达意,缺少美感,或容易流于空洞、华而不实,失去了善的内核。目前,对于何为古风音乐,学术界尚未有定论。笔者认为,既名为古风,就应该展现古代风韵,不但要追求形式上的古朴,更要追求古代士人的精神内涵。《论语》中记载:“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从这里可以看出,儒家认为音乐应做到尽善尽美。朱熹在解释孔子对《韶》和《武》的不同评价时说:“美者,声容之盛;善者,美之实也。”[1]美与善不能偏废,好的音乐既要有美的形式,也要有善的内涵。“尽善尽美”所表达的音乐追求,正是古风歌词所应该追求的理想形态。


一、追求尽美的形式


古风歌词多行文工整,歌词中多引用或化用古代诗词或典故,给人以古色古香之感。但是,过犹不及,一些歌词中诗词、辞藻的过度堆砌、生搬硬造使其丧失美感。因此,文雅的辞藻不应该是歌词的目的,而只是歌词写作中自觉形成的词风。只有当规范使用诗词典故、创造和谐统一的意境,才能使歌词在形式上达到美的要求。

(一)使用规范的雅言

《论语》中提到:“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1]意思是孔子在朗诵《诗》、《书》和赞礼时,都使用规范的雅言。这一方面源于孔子复礼正乐的追求,同时也可见规范的重要性。符合规范的古风歌词,更容易令听众生发想象、产生美感,反之,不合规范的歌词则容易产生误解与困惑,失去审美趣味。

古风歌词中常见用典,用典又称用事,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2]例如《不负时光》中唱到:“高山流水工尺谱,伯牙子期却何处”,引入了伯牙子期的典故,点出古风音乐爱好者们知音难寻的感叹。古风歌手银临的《不老梦》中“替我将灞桥柳供奉”,使用了灞桥折柳的典故,有送别、惜别之意。而《束竹令》中歌词“拈花一笑忘痴迷”则运用了禅宗拈花一笑的典故,拈花一笑出自宋代释普济《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上面记载道:“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3]”《束竹令》这里借用拈花一笑的典故指出人物公孙策意境达到了参透世事的高深境界。几处用典使用得当,都达到了言简意深的效果,同时增添了审美趣味。

而使用古诗词在古风歌词中更是常见,《采薇》一曲从歌名就能看出,其灵感来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歌词中也引用了诗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4]一个在边关驻守的士兵心中思归的情愫在这引用的诗句中娓娓道来。同样是引用古诗,音乐团队千歌未央出品的《绿衣》歌词却引来争议。《绿衣》开头的歌词便是“我着绿衣兮,绿衣兮黄里”明显引用了《国风·邶风·绿衣》中的“绿兮衣兮,绿衣黄里。”[4]但是歌词却改变了《诗经》中《绿衣》的原意,从表达丈夫悼念亡妻的深厚感情变成女子闺怨之情。《国风·邶风·绿衣》是中国文学史上传世最早的悼亡诗,具有重要的文学地位,歌词既直接引用古诗又颠倒性别,这不同于比兴手法,或会引起误读。可见,规范的使用诗词方能达到尽美的要求。

如果说,不规范地引经据典只是引起小范围的误读,那么生搬硬造的词句更是令人云里雾里。《茶道》的歌词使用充满特色的互文手法,其中一互文歌词“展灵味古传、我、传古味灵盏”读来拗口难懂,仿佛只是为了互文而强作互文。“黄昏又舟上、话别、堂辞后驻杖/杖驻后辞堂、别话、上舟又昏黄”就更是令人不解,“堂辞”一词并不是专名,只能理解为在堂上告辞之意,但是“辞堂”一词却有指母亲或祖母去世的意思。明·文徵明《祭王钦佩文》:“岂其朝命甫下,而太夫人顾已辞堂。”《茶道》一曲节奏明快,歌词也明显指向对茶的喜爱,并无伤感之情,为了达到互文的目的,使用引起歧义的词语,即使完成了歌词互文,美感却经不起推敲。

(二)意境的和谐统一

“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是孔子的音乐理论。在开始演奏音乐时,音色和谐;当乐曲展开以后,声音美好,节奏分明,直到最后余音袅袅。孔子精通音乐,给乐官分析演奏的起、承、转、合。开始时,各种乐器配合默契,做到八音和谐一致。接着清新有致、节奏分明。而后,乐声悠悠,不绝如缕,最后戛然而止。音乐始终协和有序,起承转合形成统一的乐曲,形成和谐统一的意境。歌词也应如此,整篇歌词需表达同一中心主题,每句歌词和而不同,渐次生发,引人入胜,才是一篇符合美的要求的歌词。

好的古风歌词《棠梨煎雪》开头通过“青鲤”、“春溪”、“棠梨”、“胭脂梨叶”、“草色”构成了春天鲜明的底色,而在溪水流动的声音中词中的主人公邀请邻居女伴采果,又增添了生动的气息。美好的田野生活中包含着对乡间生活的陶醉之情。前面实写了与女伴嬉戏玩闹、酿酒采果的画面,最后的“似有故人轻叩,再将棠梨煎雪,能否消得你一路而来的半生风雪”却是虚写,又构成了虚实相生的审美意境。总的来说歌词较好地写出了田间人家的小女儿心态,全篇歌词和谐有序。

河图的《第三十八年夏至》虚构了一个戏子与军官的爱情悲剧,戏子喜欢上了国民党军官,军官说战后会带他去台北,其副官也喜欢军官,军官怕被误会想向戏子解释清楚,不料遭人暗杀,副官也独自逃亡,无所依托的戏子就沉浸在戏剧的世界中孤度余生。歌词中实景与虚景交互,回忆里“他还演着那场郎骑竹马来的戏,他还穿着那件花影重叠的衣,他还陷在那段隔世经年的梦”,但是现实中只有孤单的影子、戏服、泛黄的信纸和老旧的唱机,只有自己一人单薄清冷,于是“静静合衣睡去,不理朝夕”。其情也凄,其景也苦,情与景和谐交融,歌词成功构造了凄凉孤苦的意境。

但是审美意境并不见得每首古风歌曲都能成功构造,《隐》的歌词几乎全篇化用李商隐的诗词名句,相关的诗词包括《无题》、《杜工部蜀中离席》、《春雨》、《板桥晓别》、《锦瑟》、《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判春》等。这样的歌词或许对于文学爱好者来说听起来别有一番审美趣味,但是从歌词本身来看却存在不少问题。虽然李商隐的诗句本身都表达着他真实而深切的情感,诗句流传至今也自有审美价值,但是通过掐头去尾的诗句叠加,人们无法用这些堆砌起来的意象来想象这是个什么人,经历了什么事,只能单纯拿词中意象去拼凑。而这些诗中挖出来的句子更不能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就连朦胧的画面也只能联想到最普通的离愁别绪。[6]


二、追求尽善的内涵


孔子主张既要“尽美”,又要“尽善”,使美与善完满地统一起来[5]。孔子从韶乐获得了很大的审美享受,韶乐不仅符合形式美的要求,而且符合道德要求。相对的,武乐则不完全符合道德的要求。旧注认为孔子之所以对《韶》乐和《武》乐作出两种不同的评价,是因为《韶》乐表现了尧、舜以圣德受禅,故尽善;《武》乐则表现了武王以征伐取天下,故未尽善[5]。可见,在孔子看来,音乐必须符合道德要求,包含有道德内核,才能称得上是好的音乐。

(一)思无邪的道德要求

《论语·为政第二》载: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1]孔子评价《诗经》,认为思想纯正是其优点,这是符合儒家道德观的。古风歌词既为古风,更应符合文人儒士的精神,而不是只流于形式。当古风歌词向“思无邪”的道德评价靠拢,古风二字才真正获得内在价值。纵观当下古风歌词,当然亦有符合儒家道德要求的佳作,例如《杏花落时茶幽香》的歌词里,山雀在枝头细语,主人公与好友也在春色中闲聊,蓝天白云下少女们摘蚕豆、喝茶吃点心,还玩笑着议论俊朗的后生,嘻嘻哈哈闹成一片。歌词舒展柔和,既表现出对乡间生活的热爱,也表现出纯真无邪的少女心思。

而缺失了善的歌词,即便在形式上符合美的要求,细细推敲却显得内涵空洞。广受欢迎的《红昭愿》中有一句词,“轰烈流沙枕上白发”,乍看之下都是美的,但是细想之下好像什么也没说,经不起推敲。《盗将行》中“你的笑像一条恶犬,撞乱了我心弦”尤为引发热议。笑容如恶犬,既然是恶的,当然也就违背了善。这些歌虽在当下流行一时,但如果没有尽善,作品的内涵得不到升华,即便是在当下也只能当作“口水歌”,更不用说在未来有传为经典的可能了。

古风歌词要成为脍炙人口的佳作,就必须注重歌词道德内蕴的展现。创作者创作歌词时,应避免为营造优美而无序堆砌优美景物,相反地,应该尽力展现古往今来人们生活原本的样子,展现中华传统美德。


三、结论


古风歌曲发展至今,相比于其他风格的音乐,仍显小众,未来如果要走向更远,就需要我们反思古风音乐发展的现状。文本上文辞优美、规范雅致、和谐统一,是尽美的要求;内涵上思想纯正,“乐而不淫,哀而不伤[1]”,是尽善的要求。《论语》中孔子提出的“尽善尽美”的音乐要求,正是“古风”应当努力追求的。古风歌词应避免无病呻吟、华而不实、空洞无物的倾向,规范使用文辞,自觉形成古朴文雅的美的形式,并增添向善的内容,努力向展现时代精神风貌,人物风骨气度等积极健康的方向前进,以走出小圈子,获得更多的认同。


参考文献:

[1]程树德.论语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2013.

[2]邱明正,朱立元.美学小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3]普济.五灯会元[M].北京:中华书局,1984.

[4]佚名.诗经[M].北京:中华书局,2015.

[5]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6]侯冬意.试论古风歌曲的起步与现状以及前景[J].文学教育(上),2015,(11).

[7]叶朗.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谭丽琳.古风歌词应追求尽善尽美[J].戏剧之家,2021(04):69-70.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期刊名称: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期刊人气:543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星海音乐学院

出版地方:广东

专业分类:艺术

国际刊号:1008-7389

国内刊号:44-1132/J

创刊时间:1979年

发行周期:季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