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浅析音乐舞台剧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推动作用

  2021-04-07    181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无论在哪个时期,音乐舞台剧都在新中国的高校德育教育中处于最前沿,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整个高校德育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可以说,音乐舞台剧的历史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高校德育教育发展的缩影,是中国现当代艺术发展的重要部分。在高校的艺术教育中,音乐舞台剧对高校德育教育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 关键词:
  • 审美认识
  • 推动作用
  • 艺术教育
  • 音乐舞台剧
  • 高校德育教育
  • 加入收藏

在实际的音乐教育中,由于受到技术理性的影响,很多音乐学子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仅仅关注技术性的东西,未能将音乐中蕴含的人文精神、伦理道德等与做人相关的内容内化为人的思想以指导行动,即音乐未能与人的行为、思想、伦理道德等发生关系和产生作用,此时的音乐是一种外在于人的行为而独立存在的“客体”,而不是一个与人心灵进行交流与对话的具有生命体的类主体。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哪些知识、能力和素质,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来看,大学生不论学习什么专业,都应该是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不仅应该掌握某个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审美认识、道德意识和人格魅力。许多高校在借鉴国外高等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国情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设计出了各具特色的公选课程体系,在德育的培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是,课程设置随意性大、缺乏适用教材的情况还比较普遍,不利于德育教育规范而有效的开展。为了满足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需要,在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和对几十所大学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音乐舞台剧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推动作用这一探索课题。其宗旨是拓宽大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提高人文素养,塑造德育素养。音乐剧作为二十世纪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承载着丰富深刻的人文内涵,在最本真的意义上实现了寓教于乐,人们从那些最受欢迎的音乐舞台剧作品中,不难读到我们这个时代、这个星球最受关注的一系列重大命题——人的审美、人的思想、人的道德准则等等。


一、审美认识作用


由于审美文化是属于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受到一系列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呈现为不同的社会形式。社会内的不同群体,生活方式各有特点,其审美文化也相应具有不同的特性。总体来看,地域分布和阶级分层是造成社会不同群体审美文化差异的主要因素。首先,人们生活的地域分布是产生不同生活方式的主要因素。自从工业文明飞速发展以来,随着现代化城市的迅速崛起,城市与乡村的生活方式之间产生了巨大差异。在审美文化城乡差别的背后,是工业化社会和传统的农业社会的差别。其次,社会内部的成员,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他们对于审美文化的需求也就因此出现了差异和分化。政治方面和经济方面处于支配地位的人们,往往在文化方面接受了较为完备的教育,形成了对于审美文化的独特追求和理解,钟情于符合自己生活方式的艺术品位。音乐新课程标准出台以来,音乐教育理论者和实践者对其都是褒贬不一。尽管如此,音乐新课程改革还是走过了近十年。在这个历程中,学者们从学理的角度对“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的理念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不同解读。音乐舞台剧融合了音乐以及语言的技巧,伴随着不同的舞台演出方法和多样的风格而诞生。应当说,促使音乐舞台剧艺术诞生的主要条件是戏剧的不断发展。席勒是德国古典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深深受到康德思想的影响。席勒最主要的美学著作《美育书简》,本来是他写给一位丹麦亲王的27封信,信中专门论述了他自己对于审美教育的看法。事实上,德、智、体、美作为人类教育的四个方面,各有不同。

艺术表现的过程事实上体现的是把握世界的过程。音乐舞台剧在把握世界的时候并不注重事物的实际存在形态,不将这一事物是否形似和逼真作为艺术表现的标准。举例来讲,一篇论述道德的文章如果思想深刻、逻辑清晰,富有教育意义,但完全没有美学的意义和审美价值,缺乏文学性和艺术性,那么,它只能算作一篇优秀的学术论文,而不能算作艺术作品。又比如,一座居民住宅楼,如果设计周密、施工认真,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但这座楼房外观在造型和装饰等方面毫无艺术性可言,没有美的追求,那么,它只能算作一座设计施工精良的楼房,而不能算作建筑艺术品。与之相反,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下的遗作《清贫》,虽然仅有短短的1000多字,文字十分简洁朴实,虽然身陷囹圄,仍以这种大公无私的美德自傲,显然,这篇优秀的散文,今天读来仍然具有动人心弦的思想光彩和艺术魅力。同样,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尽管它包括音乐厅、餐厅、展览厅等,具有多种实用功能,但由于它独特的造型美,使它成为当代世界建筑艺术中的一个优秀作品。优秀的音乐舞台剧能启迪智慧,陶冶情操。音乐舞台剧的这些艺术特质,使朝气、正直无私、极具人格魅力的年轻人来到我们中间大声说笑,他的风风火火、无拘无束,他的幽默话语、乐观风度,他的广阔胸怀、潇洒仪态,强烈地感染着、激动着我们每一个人。


二、思想教育价值


教育目的是以教育为核心的一种教育过程,通过让教育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才能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出目标人才。教育真正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一定的创新与创造意识,多维度发展的复合型社会人才。这就强调了五育在内的教育内容整体性。音乐舞台剧作为一种重要的民族文化精神,它本身就具有极强的教育功能,符合我们要培养符合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接班人的要求。

歌剧是西方的舞台表演艺术种类,有些类似于中国的戏曲艺术,反之,中国的戏曲艺术,譬如京剧,也有些类似于西方的歌剧。这种来自西方的舞台表演艺术形式,融合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艺术,形成了一种综合性的表演形式。中国音乐舞台剧是在中国传统戏曲发展的基础上,借鉴西方歌剧艺术的形式和创作经验,结合中国自身的社会生活意识形态和文化基础,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的音乐舞台剧艺术。

《白毛女》是中国音乐舞台剧的里程碑式的代表作品,它承前启后,结束了歌剧形成初期的秧歌剧时代,开创了真正意义的音乐舞台剧时代,换句话说,《白毛女》代表着中国音乐舞台剧的正式形成,开启了中国音乐舞台剧的真正时代。剧本故事内容来源于民间传说白毛仙姑的故事,通过戏剧化的手法,借鉴西方歌剧的创作经验,揭示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思想,具有很强的情绪感染力,也具有很大的思想性和教育性的价值,一部歌剧对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弘扬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教育具有独特的作用。

《白毛女》自诞生后,在中国影响巨大,无论是剧情内容还是音乐创作,几乎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在社会生活中的流行度很高。其中很多台词、唱段,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至今,很多著名的唱段仍然经常出现在文艺舞台之上,臂如经典唱段《北风吹》《扎红头绳》《太阳出来了》等。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白毛女》的巨大成功和在全国的重大影响,后被陆续改编为其他艺术形式,如芭蕾舞剧版的《白毛女》,电影版和京剧版等。2015年是《白毛女》创作70周年,文化部组织复排了新版的歌剧《白毛女》并展开全国巡演活动,以纪念中国歌剧诞生70周年。


三、社会道德的推动


中国的人学观不同于西方的人学观。在丰富的人学理念中,儒家和道家最具代表性,也最有影响力。道家关注人的个性和个体精神的成长与自由,它将淳朴、无为、守柔和不争的和谐境界视为人的理想人格;而儒家则关注和强调人的道德,它强调人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员的责任与义务。儒家的人学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主导的地位,它是一种将人看作是道德存在物的人学观。如孔子提出的“仁者,人也”,孔子认为只有好仁、力行、知礼、守义地践行方能成为人。其核心思想是“成人”,也就是成为有仁、有礼、有智的存在物才能成为人。孟子主张“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孟子将“仁、义、礼、智”等道德属性看作是人所存在的本质属性,生活在社会中的人的行为准则要遒守这些道德规范,只有自觉地主动地修养践行,方能保存这些人人天生所具有的道德属性而成为人。总之,儒家人学观的核心是强调人是道德的存在物。因此,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德育。

十七世纪罗马歌剧最重要的作家是兰第,他的代表作《圣阿列修》,从题材方面看,既不是古代神话故事,也不是寓言,而是描写五世纪时一个罗马人的命运的故事。这个罗马人从小离开富裕的家庭生活,多年在外流浪,最后他贫病交加,默默无闻地重回到父母的屋檐下,他无论如何不肯暴露自己的身份,直到他死后成了“圣人”,人们才认出他是谁来。实质上,这部歌剧仍然是宣传宗教道德的。一些著名的戏剧作品如话剧《玩偶之家》、歌剧《茶花女》等等引起轰动,其重要原因是深深涉及到道德内容,反映出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人物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例如歌剧《茶花女》是根据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小仲马创作这部长篇小说时,正是十九世纪中叶法国七月金融王朝时期,没落的贵族阶级和新兴的资产阶级都疯狂追求花天酒地的享乐生活,面对这世风日下的丑陋现实,小仲马的道德观和创作态度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他深深追悔自己早期作品的浅薄无聊,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就是“任何文学,若不把完善道德、理想和有益作为目的,都是病态的、不健全的文学”,探讨社会道德问题便成为他创作《茶花女》的主旨。因此,小仲马在这部作品中,一反当时的世俗道德标准,把同情和赞美都给予了一个出身贫苦、堕入风尘又无力自拔的妓女,也就是作品的女主人公玛格丽特,以白色的茶花来象征她高尚的情操和美好的心灵,与此同时,小仲马又在自己的作品中无情地揭露了上流社会虚伪的道德,融入了作家自己的鲜明的道德评价。

德育决定学校教育的性质,音乐舞台剧具有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的特点,并且常常是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给人们带来难以忘却的社会生活的丰富知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本,可见音乐舞台剧在高校德育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参考文献:

[1]赵梅枝.论高校德育和音乐教育的融合[J].黄河之声,2014,(15):107-108.

[2]吕荤全.红色歌谣在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的德育功能[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04):30-32.

[3]吴颖.浅谈音乐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J].大众文艺,2014,(03).


刘玢.音乐舞台剧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推动作用[J].戏剧之家,2021(11):39-40.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期刊名称: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期刊人气:706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天津音乐学院

出版地方:天津

专业分类:艺术

国际刊号:1008-2530

国内刊号:12-1280/J

邮发代号:6-44

创刊时间:1985年

发行周期:季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3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