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人工圈养斑嘴环企鹅疾病预防与管理探究

  2020-12-17    326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以上海动物园繁殖场饲养的15只斑嘴环企鹅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斑嘴环企鹅在人工圈养条件下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预防关键技术。结果表明,种类丰富、营养均衡的日粮有利于斑嘴环企鹅的饲养,日常的消毒措施有利于预防斑嘴环企鹅疾病的发生,良好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是斑嘴环企鹅种群得以延续的保障。

  • 关键词:
  • 企鹅种群
  • 企鹅饲养管理
  • 斑嘴环企鹅
  • 疾病预防
  • 野生动物繁育
  • 饲养
  • 加入收藏

斑嘴环企鹅又叫非洲企鹅(Spheniscusdemersus),分布于非洲的南端海边,体长为66~70cm,雄鸟和雌鸟的羽色十分相近,黑色的嘴上带有灰色的斑纹,头部为黑色,额头上有一条白色的带纹向下环绕,经眼睛的上方和两颊,在上胸部汇合,身体的背面(包括尾羽和鳍的外侧)为黑色,腹面和鳍的内侧为白色,从上胸部开始,有一条黑纹形成一个大大的圆环,一直延伸到腹部的下方,在白色区域内还散布着许多倒马蹄形的小斑点。脚上有4趾,3趾向前,有蹼相连,1趾向后,较小而无蹼,可以配合鳍状肢在水中将身体快速地向前推进。

斑嘴环企鹅为我国I级重点保护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其列为濒危物种[1]。目前国内外有许多动物园引入斑嘴环企鹅饲养,但较少有关其详细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控的报道。


1、饲养管理


1.1饲养环境和笼舍的基本要求

上海地区海拔4m左右,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气温0~38℃,年平均温度17.6℃,年均降雨量为1173.4mm,平均相对湿度为69%。

人工饲养斑嘴环企鹅需配有水池的笼舍和有宽大水池的室外运动场。笼舍应保温良好且阳光充足。上海动物园繁殖场饲养斑嘴环企鹅的笼舍坐北朝南,光照充足,建筑区域分为室外运动场和内室。内室面积为18m2,有1个面积约3m2嵌入地坪的水池,水池深0.9m,还配有空调、臭氧仪、紫外灯、灭蚊灯和日光灯。室外运动场面积为100m2,室外水池占总面积约l/3,水深约0.9m。内室与运动场以阶梯连接,整个笼室内外均高约4m。

1.2饲养技术

1.2.1日常管理

每天上午8:30饲养员进入笼舍之前,先巡视和观察动物的情况,包括斑嘴环企鹅的行为、精神状态和粪便有无异常情况,再清扫动物笼舍及换水等,打扫时动作要轻,勿惊吓动物。下午13:30再进一步观察斑嘴环企鹅的运动和粪便情况,进行巡视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1.2.2环境温度控制

在上海0℃以下的冬季,斑嘴环企鹅出现缩颈,身体微微发抖,下水时间短且次数减少,晚上饲养员要把企鹅关进室内,第二天早晨气温回升后,再把企鹅放出去;而在夏季30℃以上的闷热天气里,企鹅张口喘气、活动量减少、且常栖于阴凉处时,饲养员要将企鹅关进室内,以冰水或空调降温,注意门窗不要全部关紧,保持空气流通。

1.2.3常规消毒

除日常清扫工作外,对笼舍内外、工作人员通道、室外运动场和水池等进行消毒。笼舍用4%的1210灭菌剂和百毒杀进行交替消毒,并辅以臭氧仪对室内笼舍进行照射15min或紫外灯照射4~6h轮换使用。室外场地每周用4%的1210灭菌剂和百毒杀进行交替消毒,梅雨季节每周再增加1次,室外水池夏季3~4d、冬季1周左右进行清洗消毒,采用漂白粉、0.5%过氧乙酸和百毒杀交替使用,并经常检查空调的过滤网,用百毒杀进行消毒。

1.2.4饲喂方法

日粮配方:斑嘴环企鹅在野外多采食各种鱼类、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等,上海动物园繁殖场参照其野外生境,饲喂以小黄鱼为主,并辅以少量多春鱼和沙丁鱼。在饲喂前先对鱼类进行处理,将其解冻,并挑选颜色清爽和鱼肉弹性好的鱼饲料,用剪刀将鱼腮和内脏剔除,冲洗干净。每只企鹅正常的采食量大约0.5kg/d,换羽开始前的半个月采食量增加至0.6~0.7kg/d,而换羽开始后采食量将有所变化;产卵前期采食量相应增加,产卵后或孵卵时不食。

饲喂要求:在管理上应坚持操作轻缓、不粗暴、环境安静和小心谨慎的原则,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投喂2次/d,分别为上午9:30和下午15:00。在饲喂时要精准记录每只企鹅的采食情况,同时还需要时刻关注体弱病残企鹅的摄食量,日常饲喂以主动采食为主。


2、常见疾病的预防


2.1霉菌病

感染霉菌症状为企鹅尸体外观消瘦、趾蹼干燥,眼窝微陷;剖开后观察到喉头、气管、食道、心脏未见异常,肝脏萎缩;腺胃整体较坚硬,腺胃壁厚度不均匀,胃内有大量淡黄绿色油脂状物;腺胃角质化,有的乳头已融合,界限不清,表面覆有淡绿色、胶冻样渗出物。病理组织学可见腺胃组织有明显的病变,其原有结构已被严重破坏,呈栅栏状,由内到外依次为坏死区域、核碎裂区、肉芽组织。致病菌菌丝PAS染色阳性,观察到菌丝弥漫性分布,周围有大量孢子存在。依据发病史、病理剖检和组织学切片检查结果,可诊断为烟曲霉菌感染腺胃导致的真菌病。

在日常清扫工作完成后,保持室内笼舍环境干燥,并使用臭氧仪照射15min或紫外灯照射4~6h,可以有效降低笼舍内霉菌的数量,达到预防霉菌滋生的效果。

2.2真菌性肺炎

症状为突然食量下降至不吃食,精神委顿,呆立一角,不喜下水,有微弱的张口呼吸症状。消瘦明显,胸前塌陷,并且排黄绿色水样或者糊状便,有趴卧现象,没力气走动,换羽后食量下降。投喂口服药物斯皮仁诺、阿莫西林效果不明显,几日后死亡。剖检发现,机体消瘦,皮下几乎无脂肪层,心脏充血肿大,主动脉附近有绿豆大小肿块,肺肿大(18cm×4cm×1.5cm),已看不到明显的肺组织,内有大小不等的肿块,大到蛋黄大小、小到绿豆大小,胸骨与食管气管之间附着一个肿块团(4cm×4cm×3cm),肝脏肿大,质脆易碎。

圈养环境条件下,可以给斑嘴环企鹅补充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元素,如:C族和B族维生素、大蒜油、施尔康、血尔等;根据季节适时调整斑嘴环企鹅的饮食架构和运动系数,以预防真菌性肺炎的发生。出现初期炎症时,及时报备给兽医进行治疗。

2.3肿脚病

肿脚病在人工圈养斑嘴环企鹅中极为盛行,因长时间双足站立,足底血液循环受阻而引发缺血性坏死,可导致动物死亡。企鹅肿脚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十分明确,但有多种因素引发该病,例如营养失调、维生素A缺乏、系统疾病和骨部位受力结构发生变化,地面状况不佳,径直站立时间长等。在野生环境中,企鹅只有不到20%的时间在陆地活动,其余时间均在水下捕食;而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饵料投喂主要在陆地上,导致企鹅不愿下水觅食,容易患该种疾病。

平时饲喂过程中,应注重日粮的营养搭配,适时补充维生素A和钙尔奇等;选择合适的地表垫材,以缓解斑嘴环企鹅脚部的压力;同时增加斑嘴环企鹅下水游泳的次数,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


3、讨论


3.1合理膳食,保证营养均衡及免疫抗病能力;地面结构适宜,光滑或粗糙都极为不利,光滑会导致企鹅滑倒,而粗糙会磨伤脚底;减少站立时间,驱赶下水游泳或水面投喂食物;保证体质,控制部分企鹅过于肥胖[2]。

3.2全面准确的日常饲养对于保证动物的健康存活是必要的,同时要保证动物良好的生活条件,减少疾病的发生概率并及早发现动物的异常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治疗[3,4]。同时,应注意企鹅的日常保健,适当补充一些维生素和免疫增强药物,如C族和B族维生素、大蒜油、血尔等。

3.3人工饲养时首先应尽量创造一个与野外生境相近的环境条件,以降低因环境因素所造成的应激反应;其次采取必要的防疫措施,如制定相适应的消毒计划,定期更换消毒药品等,减少斑嘴环企鹅与致病菌接触的可能性[5,6];最后,保证斑嘴环企鹅生活区域环境的清洁卫生[7],保持地面清洁无积水,以及将温度和湿度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


参考文献:

[2]李仲逵,杨天春,陈云霜,等.斑嘴环企鹅的孵化与育雏[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S1):126-129.

[3]李仲逵,涂荣秀,杨天春,等.人工育幼斑嘴环企鹅的代谢率测定及营养评估[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S1):150-154.

[4]李洪文,刘选珍,吴旭东.斑嘴环企鹅的人工孵育技术[J].经济动物学报,2014,18(3):128-132.

[5]常洪宇,汪茹,汪翠,等.禽曲霉菌病的流行、诊断与中药防治[J].现代畜牧科技,2016(5):105-108.

[6]张琼方,孔阳光,杨玉荣,等.企鹅和鸡曲霉菌性肉芽肿的病理组织学[J].中国兽医学报,2016,36(8):1393-1398.

[7]陈云霜,李仲逵,付建义,等.斑嘴环企鹅的饲养和繁殖[C]//中国鸟类学会,台北市野鸟学会,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中国鸟类学研究:第四届海峡两岸鸟类学术研讨会文集.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97-99.


王晶晶,黄康宁,袁耀华.人工圈养斑嘴环企鹅饲养管理和疾病预防[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20(06):46-47+50.

基金:上海动物园园级课题(SZ180202)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野生动物学报

期刊名称:野生动物学报

期刊人气:2614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主办单位:东北林业大学,中国动物园协会

出版地方:黑龙江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2310-1490

国内刊号:23-1587/S

邮发代号:14-42

创刊时间:1979年

发行周期:季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