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世界艺术史角度下中国主题性美术创作所体现的中国精神

  2021-08-04    130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立足新时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明确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方位与价值,认识新时代视觉史诗书写的不可替代性,了解主题性美术创作的艺术成就与地位,进而从世界艺术史角度探析中国主题性美术创作所体现的中国精神。

  • 关键词:
  • 中国画
  • 主题性美术创作
  • 人物形象
  • 新时代
  • 方位价值
  • 加入收藏

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沿着正确的路径开展,具体而言,就是要立足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明确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方位与价值,进一步明晰新时代视觉史诗书写的不可替代性,提高主题性美术创作的艺术成就与地位,进而从世界艺术史角度探析中国主题性美术创作所体现的中国精神。


一、新时代视觉史诗书写的不可替代性


主题性美术创作以生动的形象再现重要历史人物与事件,并表达出画家对人物、事件的阐释与态度,从而在开启民智上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随之增强,对美术创作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这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的新格局。围绕新格局,美术工作者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立足新时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明确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方位与价值,认识新时代视觉史诗书写的不可替代性。

首先,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其中一种,具有认识、教育、审美功能,是国民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主题性美术创作历史悠久,从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到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美术史上出现了不少主题性美术创作的经典作品,其肩负着“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的教化功用。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下所生成的主题性美术创作,例如,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王朝闻的《刘胡兰》、周思聪的《人民和总理》等优秀作品,都表现出对家国和民生的现实关怀。

其次,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能够展现时代风貌,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封建社会,例如,明代佚名的《抗倭图卷》《平番得胜图卷》等反映明代重大社会主题的作品,却连画家姓名都没有留下。晚清民国,在启蒙、救亡的社会现实语境中,主题性美术创作从题材选择、表现方法到社会功能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指导下,人民是历史的主人成为中国人的共识[1]。于是,为社会和为人民大众服务成为了中国社会主义美术创作的主旋律。美术家以辛勤的劳动描绘了新中国的建设与发展、开放与崛起。

最后,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有助于团结人民群众,步伐一致、齐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记录时代进步,反映时代精神,有利于唤起众人拾柴的心劲,凝聚人民群众团结向上的精气神,守正开新,为巩固全社会的团结统一提供有力的精神动力。


二、主题性美术创作的艺术成就与地位


20世纪40年代,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已明确指出了中国文艺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美术创作工作。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指出:“我们当代文艺更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和对文艺工作者的四封贺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文艺工作的高度重视与关怀,也为广大美术工作者的创作指明了奋斗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从1949年第一届全国美展开始,王式廓的《参军》、蔡里安的《工人头像》、韦启美的《儿子立了功》等作品都流露出美术家对人民、英雄的赞颂。在快消费的当代生活中,社会的发展多以物质文明的发展程度作为衡量标准,其生活模式和审美价值评判标准都有别于传统社会。因此,寻找多元化的审美形态和表达方式,则是我们对当今社会发展所抱有的真切期待,国家相关部门也积极开展了各项主题性美术创作活动。2005年,文化部和财政部联合启动了“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该工程以1840年以来重大历史事件为题材组织征集作品,作品涉及油画、中国画和雕塑三大门类,最终完成了104件作品。

2012年,由中国文联主持的“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也逐步开展起来,选题共计150个,内容涉及从原始社会到1840年这段漫长的历史发展时期。2013年,中国国家画院启动了“丝绸之路美术创作工程”,引领美术工作者大规模地深入生活和考察历史。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的主题性美术创作也陆续展开,许多省市相继设立了主题性美术创作选题,组织艺术家进行创作,例如,北京市文史研究馆组织文史专家和美术工作者开展的“北京重大历史题材的美术创作工程”,以人物组画《北京史诗》和山水组画《北京神韵》为主要形式,以弘扬北京历史文化为出发点,服务于全国文化中心的建设。上述种种现象表明,主题性美术创作在经济繁荣的当代社会不仅没有“过时”,而且仍在当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些作品,无论是对光影的把握、造型的琢磨、还是对色彩的经营,甚至是对画面形象进行主观意象化和符号化的运用,都表现出多层次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形式语言,反映出当代人在文化多元化时代中孕育的艺术价值观[2]。例如,在第十三届全国美展的作品中,既有反映社会发展的宏大叙述,又有民生民俗的微观角度;既有“一带一路”倡议下的精彩纷呈,又有小康路上的脱贫攻坚。美术工作者勇于发出自己真实的声音,不仅善于对日常事物、片段场景进行抓取捕捉,还对现实生活中不同阶层的民生状态进行深刻地内心解读,从人民群众的火热生活中采撷养分,用艺术再现出新时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历程,体现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体现出了主题性美术创作传承有序、创新发展的良好趋势。

从题材的角度来看,主题性美术创作继承传统,强调对生活、社会及时代的体察和感悟,要让观者切实感受到生活青春的脉动与时代的呼吸。新时代的美术工作者要从外在生活现象切入,去记录日常生活发生的方方面面,表达当代中国人对社会真实与生活本质的不同理解[3]。例如,在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中,李玉旺的《使命》、袁元的《敦煌女儿》、陈治和武欣合作的《尖峰食刻》、李烜峰的《八女投江》等都表现出对社会、人群和个体的人文关怀。这种主题的多样性来源于美术工作者对生命个体的悉心观照与体悟,让观者感受到现实生活与艺术创作之间的转化与升华[4]。

从形式的角度来看,主题性美术创作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语言,其艺术性体现在线条、明暗、色彩、肌理、质感、空间和构图等多项造型因素中。这种艺术语言的材料性能为美术工作者展开丰富想象提供无限可能,而画家能否熟练地驾驭材料的独特性,以表达其内在的艺术思想并形成耐人寻味的艺术面貌,即是主题性美术创作中应当解决的核心问题,也是主题性美术创作学术水准的呈现[5]。因此,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也必须抓好专业水准,坚决抵制由市场因素带来的急功近利、粗制滥造、庸俗化、娱乐化等一系列问题,以高质量的美术创作塑造国家和民族的形象,充分发挥主题性美术创作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三、世界艺术史角度下中国主题性美术创作所体现的中国精神


当代美术工作者的成长是伴随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西方文化大量涌入的历史进程而发展的。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似乎每个美术工作者都在主动或被动式地对自身的思维方式进行反思,以新时代的眼光审视传统与现代、全球与区域的文化差异。新世纪铸造出来的时代感,赋予了当代美术工作者开放的视野和多维的视角,他们立足于《马拉之死》《查波罗什人复信土耳其苏丹》《近卫军临刑的早晨》等海外主题性美术创作的经验和经典案例,重新审视中国的传统与当下[6]。例如,在2017年的“北京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王颖生的《午门誓师》、苗再新的《通惠天下》以及赵建成与赵浩然共同绘制的《换了人间》等作品,都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文化意识,把当代美术家对文化使命的思考和对精神品格的追求,在自己的作品中,倾注于对民族精神与中国气派的表达。

应站在文化自信的高度看待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方位与价值,从文化自信这一“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出发,广泛借鉴全球文化资源和科技成果,结合本民族、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找准自身定位,从优秀的民族文化中不断推陈出新,从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中汲取力量,以不同的思考路径、表现视角及语言特色,去述说当代中国人在全球化语境中的体会,从而解决主题性美术创作在全球化、市场化、城镇化挑战中所面临的问题。例如,第十三届全国美展的美术作品,从不同的审美视角表现了美术工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对人民的情感。这些作品立足于新时代的社会现实,努力讲好中国故事,刻画了普通浇筑工、消防员、乡村教师、扶贫干部、解放军官兵、快递小哥、都市青年、社会精英、科研团队等群像,以及高铁网线、农村电商、乡镇企业等场景,凝结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标志性图像,充分展示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体现出新时代美术家对当下中国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和对人民生活的深入体验。


四、结语


当我们回首那些影响了几代人的经典主题性美术创作时,无论是黄河怒吼,还是浅吟低唱,都在美术史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新时代美术工作者要确立方位,弘扬价值,以文化基因的传续表现出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内在联系,为社会留下一批扎根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精品佳作。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在这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未来的主题性美术创作会更为丰富多样和开放互鉴,会得到更多人民群众的欢迎和赞许,越来越多具有更高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教育价值的时代精品会不断涌现。


参考文献:

[1]殷双喜.人民是历史的主人—关于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J].中国美术馆,2010(8):104-106.

[2]尚辉.边界的拆除:40年从中国画到水墨艺术的变革[J].美术,2019(6):96-100+105.

[3]于洋.图像叙事与艺术真实—当代中国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本体规律与焦点问题[J].美术,2018(8):10-13.

[4]邓益民.现代水墨人物画笔墨语言结构探略[J].文艺研究,2013(2):148-149.

[5]刘西洁.水墨新程式与新生活近30年中国水墨人物画的表现趋向[J].新美术,2013(7):84-87.

[6]宋晓霞.从海外看“中国形象"的塑造[.美术,2011(2):116-119.


文章来源:黄靖涵.论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方位与价值[J].今传媒,2021,29(08):105-107.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美与时代(中)

期刊名称:美与时代(中)

期刊人气:710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郑州大学

主办单位:河南省美学学会,郑州大学美学研究所

出版地方:河南

专业分类:艺术

国际刊号:1003-2592

国内刊号:41-1061/B

邮发代号:36-113

创刊时间:2009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3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