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面向共同富裕的山区农民可持续增收长效机制研究

  2024-03-04    15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探索更有利于农村“扩中“”提低”发展模式与实现机制,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将农民可持续增收作为核心议题。该文在分析新阶段农民可持续增收面临的主体困境、途径困境、价值困境和保障困境的基础上,立足于可持续发展视角,以衢州山区构建产业赋能、生态转化、就业服务、文化牵引四大共富机制为例,采用归纳式多案例研究方法,探讨农民增收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机制与实现路径。

  • 关键词:
  • 共富机制
  • 典型案例
  • 可持续增收
  • 多重困境
  • 山区农民
  • 加入收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亦强调,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并从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促进农业经营增效、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三方面进行了部署。由此可见,促进农民可持续增收既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中心任务,亦是共同富裕目标的客观要求。然而,从增长率上看,当前农民收入增速有所放缓,增收动能有所减弱。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平均增长8.79%,2022年我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迈上2万元大台阶,增长率为4.2%,比过去十年农民收入的实际增长而言,增长率下降了近一半左右。如何进一步保证新时代农民增收的持续性、稳定性?回答好以上问题,对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就显得尤为重要。

以往研究大体上从两个方面展开,一类文献主要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农民增收的现状、特征与问题等。如有学者从剖析2012年以来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特征,揭示2020年以来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特点及当前农民收入增长面临的主要问题[1];也有学者立足当前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视角分析了农民持续稳定增收面临就业冲击、分散小农产业链低端困境、农村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滞后、帮扶和补贴增长受限等挑战[2]。此类研究指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就业创业、提升农民自身素质技能、完善支持政策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路径。另一类文献侧重定量实证检验农民增收的驱动因素及其影响机制。一是从宏观视野研究通过国家支农政策促进农民增收的研究,如,市场一体化将带来更强的农民增收效应[3];强化农村全产业链韧性,建立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和农民稳定增收机制[4]等。二是通过微观视角以具体地域为研究目标,促进当地农民增收的研究。如,农村基础设施对农民增收的影响效率的持续稳定提高[5];农村产业融合对农民增收显著促进[6]。已有文献在坚持政策供给促进农民增收方面达成了共识,为持续开展农民增收问题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方法基础,但针对新时期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面临的新困境及相应的战略构想等内容尚未引起足够关注。有鉴于此,为回答保证新时代农民增收的持续性、稳定性,促进农民农村实现共同富裕这一时代之问,本文以衢州市四大共富机制及典型案例为例,采用归纳式多案例研究方法,在揭示新时代农民可持续增收的困境基础上,从可持续发展视角出发,试图探讨新时代农民可持续稳定增收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机制和内在机理,为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1、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1.1 当前山区农民可持续增收面临的多重新困境

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随着阶段和条件的变化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总体而言,新时代的农民可持续增收,面临何以进一步保证农民增收的持续性、稳定性的问题,本文将这些问题概括为增收主体困境、途径困境、价值困境和保障困境。

1.1.1 增收主体新困境:农村人力资本潜力尚未充分挖掘

一是高素质农民体量较小,成为抑制农民高质量持续增收的主要因素。从学历上看,高素质农民占比更小。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力资源逐年下降,制约着农民高质量增收。二是产业支撑人才缺乏,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一般具有项目总面积大、永久建设规模小、投资收益慢的特点,需要专业人才规划的细化落实。三是懂经营的优秀人才更加短缺。农村缺乏运营经济实体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的人才,结果导致缺乏吸引外来投资的手段与方法,使得村级集体经济来源渠道单一。

1.1.2 增收途径新困境:“农民共富经济”的内生动力不足

一是农业收益低。主要农产品收益下降并出现负增长,对收入主要来自务农的农民来说,走出“低收入困境”的难度势必越来越大。2016年至2021年间,3种粮食作物每亩总成本上升了14.4%(1亩约等于667 m2),2种油料作物每亩总成本上升了15.98%,棉花成本上升了52.33%,大豆成本上升了14.99%,甘蔗成本上升了13.87%,苹果成本下降了1.3%。由于农产品生产总成本上升,主要农产品收益率出现下降趋势,其中粮食、大豆、油料、棉花亩成本利润率多为负,糖料、烤烟、苹果等产品每亩净利润也出现下降(表1)。 

表1 2016—2021年我国重要农产品成本利润率情况  

二是农村三产融合趋势与新型经营主体有效衔接亟待加强。调查发现,各村发展“单打独斗”,新型经营主体之间缺乏有效合作链接,拉长了农业回报周期。

三是开放性增长导致利益分配和力量的不对等与不平衡。新农人、新业主、新乡贤等不断进入乡村,导致乡村人员结构多元化、利益格局复杂化以及需求多样化,村集体发展难以形成合力。

1.1.3 增收价值新困境:乡村精神文化尚未充分激活

乡村精神文化是增强农民持续增收实现共同富裕的强大精神动力。但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口流失,部分农村地区文化活力下降。一方面乡村文化认同感低,另一方面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亟需完善,乡村年轻人通过求学或外出打工等方式来摆脱乡村的意识仍然强烈,从而面临激发乡村人才内生动力的价值困境。

1.1.4 增收保障新困境: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困境

进入新发展阶段,山区县农民普遍存在学历不高、技能不足、劳动保障难等问题成为促进山区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面临的问题和难点。一是农村劳动力的老龄化程度加深,受教育程度和职业技能提升动力不足。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2020年)结果显示,乡村老龄化程度更加严峻,乡村60岁、65岁及以上老人分别占总人口的23.81%、17.72%,分别比城镇高出7.99、6.61个百分点。二是部分农村劳动力不能完全满足新型服务业的用工需求。新型服务业对劳动力的职业技能要求更高,新型服务业中农村劳动力主要参与新型服务业的衍生需求,主要职业为快递员、外卖骑手等。三是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半径正在逐渐缩短,就业形式趋于灵活。

1.2 新阶段山区农民可持续增收的动力外延

尽管促进农民可持续增收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但相关研究往往更多强调其经济维度和政策维度而忽视了其他维度的关注,导致对保证新阶段农民增收的持续性、稳定性内在逻辑的解析存在局限性。首先,提高农民内生发展动力,增加农民参与农业产业链的机会是农民分享产业融合增值收益的逻辑起点。其次,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正是推进农民可持续增收的重要抓手,使农民在参与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能够分享融合带来的增值收益,收入的增加主要来源于稳定性和持续性较强的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这是长效增收的体现和保障。最后,逻辑终点是广泛参与产业融合并分享融合增值收益,需要制度安排和机制设计予以常态化保障。

1.3 农民可持续增收的实现机制

本文从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视角出发,将促进农民增收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机制概括为“特色+全链”的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赋能机制、“生态+经营”的农村资源资产盘活的共享机制、“圈层+画像”的重点群体就业帮扶的服务机制、“文化+品牌”的乡村精神文化激活的牵引机制(图1)。

图1 新阶段山区农民可持续增收的实现机制   


2、研究设计与案例描述


2.1 研究方法与案例选择

本文采用归纳式多案例研究方法,选取衢州市构建四大共富机制为研究对象,对数据资料进行多维度、多阶段的采集与分析。综合考虑案例的典型性是运用理论抽样策略进行案例选择应遵循的原则。以四大共富机制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基于以下考虑:第一,从四大机制中案例村的初始发展条件来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从2012年到2023年实现了翻番。这为探究构建农民增收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机理提供了现实样本。第二,四大机制均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出发点,不断整合自主发展资源、提升内生发展能力,体现出农民增收的自主性与能动性。第三,四大机制是在国家明确赋予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大任务之前探索,在实践中四大机制自主从提高就业水平创富、加强资源转化创富、创新经营模式创富三方面探索农村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主要依靠内生驱动农民收入实现滚动式发展。第四,四大机制实践具有示范效应,是探索农民可持续增收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典型代表。案例村有效破解了农民可持续增收面临的难题,而且带动了周边甚至省外其他农民可持续增收。

2.2 案例村农民增收发展情况

2.2.1“特色+全链”典型案例

三产融合的模式选择关键在于现有资源与优势的特点,只有抓住关键环节,才能寻求相应的突破口。如,常山县胡柚的老树新生、全果利用、跨界融合,一条全要素链、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共富发展之路。常山县聚焦胡柚(香柚)全果利用、致力深加工,先后开发双柚汁、NFC胡柚汁、胡柚膏及胡柚精油等70多款产品,果品深加工占比从30%上升至45%,带动鲜果收购价增长70%。目前,该县胡柚栽培面积10.5万亩,年产鲜果13.6万t,衢枳壳原药材产量6 000 t,胡柚(香柚)全产业总产值15亿元,带动10余万从业人员增收5.6亿元。

2.2.2“生态+经营”典型案例

乡村闲置资产流转能够唤醒沉睡的闲置资产,发挥资产价值,进而推进“扩中”“提低”。如,龙游县推出“森林魔方”,构建竹木炭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建立全国首个引入市场机制的碳汇县域交易办法,鼓励企业以“底价+竞价”浮动价格模式,搭建“城南主园区+庙下副园区+溪口竹工业园”的林旅融合产业集聚平台。目前,产业园每年将可循环利用竹废料26万t,产生余热供气57万t,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58万t,消耗竹材50余万t,新增综合税收1.1亿元/年,直接新增创业3 000余人,带动竹区农民就业2万余人。

2.2.3“文化+品牌”典型案例

衢州市以文化人、以文聚力,深入挖掘乡土文化元素,在推进“扩中”“提低”道路上不断释放文化精神及品牌力量。如,柯城区余东村以“村集体+农民画+旅游+文创+版权”为发展模式,做大农民画产业。全村现有村民817人,参与农民画创作的有300多人,其中骨干成员48位。近年来,余东村农民画及文创产品产值超过3 000万元,带动农村人均增收5 500余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3万元。

2.2.4“圈层+画像”典型案例

衢州市聚焦重点群体就业,以“闭环”就业服务机制提升帮扶质量,激发重点群体的内生动力,有效拓宽低收入群体增收路径。如,柯城区“零工之家”将零工市场嵌入基层社区网络之中,融入社区日常管理服务和居民现实生活,就业实现了“网格化”。目前,“零工之家”已为134家企业及灵活用工单位发布各类求职岗位信息2 114条,为求职人员提供求职登记1 375人次、就业推荐1 233人次、劳动维权服务17人次。


3、农民可持续增收实现的机制分析


3.1“特色+全链”: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赋能机制

近年来,衢州市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打造农业全产业链,赋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让农民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一是“融进去、合起来”,多维度融合赋能。多维度融合丰富业态形式和产业主体,有助于乡村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二是“融进去、干起来”,多利益主体融合赋能。加强多主体利益联结,共享发展增值收益。三是“融进去、活起来”,多业态融合赋能。多业态融合围绕农业相关产业,结合地区集成性功能优势,挖掘农产品多重价值。

3.2“生态+经营”:农村资源资产盘活的共享机制

一是点碳成金,推动资源挖潜增效。激活林业要素资源,促进自然资本增值,探索“碳汇造富、竹业促富、名山带富、绿化添富、林下帮富、数字增富”发展模式。二是化零为整,促进资源价值转化。构建“整村经营”全流程标准化建设机制,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户增收。三是变闲为宝,提升资源效益产出。整治农户抛荒地,最大限度提升土地产出效益。由村集体对农户闲置的耕地代管代种代收,收益按照实种面积由村集体和农户按比例分成。

3.3“文化+品牌”:乡村精神文化激活的牵引机制

一是突出党建文化亮点,凝聚发展动能。党建文化助力“扩中”“提低”的核心在于变“输血”为“造血”,通过党建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引领力,整合优势资源,有效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二是突出艺术文化亮点,推动内容变现。艺术文化助力“扩中”“提低”主要是通过“种文化”激发乡村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引导提升村民审美能力,以文艺带动农村经济和产业发展。三是突出农耕文化亮点,留住历史根脉。农耕文化助力“扩中”“提低”注重把农耕文明和现代文明结合起来,依托农耕文化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3.4“圈层+画像”:重点群体就业帮扶的服务机制

一是“精准化”帮扶有效度,强化就业提技增富。强化帮扶服务保障,零就业动态清“零”,聚焦重点群体提技增富激活共富内生活力。二是“网格化”帮扶有温度,延伸就业服务链条。帮扶“门网格化”把岗位送到家门口,致力解决社区特殊群众就业。三是“数智化”帮扶有精度,拓宽就业服务渠道。为有效盘活闲散的零工资源,打造“智享零工”应用,将县域灵活就业人员统编进“网”,搭建云上集市促充分就业,有效服务“零工经济”实现稳就业、促增收。


4、结束语


对于何以保证新阶段农民可持续增收促进共同富裕这一时代之问,应从系统性视角来理解。本文关于农民增收可持续发展所蕴含的主体、经济、文化和社会4个维度的分析,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是促进农民可持续增收的重要发展模式,绿水青山生态转化是促进农民可持续增收的关键实现要素,人力资本有效提升是促进农民可持续增收的必要技能保障,文化资源活化利用是促进农民可持续增收的有效创新思路,有助于拓宽和深化人们对新阶段农民增收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为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参考文献:

[1]姜长云,李俊茹,万莹莹,等.当前促进农民增收的问题、思路和对策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2(3):1-16.

[2]张义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研究[J].中国国情国力,2023(4):57-61.

[3]邹宝玲,曹壹帆,肖亚成.共同富裕视域下市场一体化的农民增收效应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23(10):115-129.

[4]杨少雄,苏岚岚,孔荣,等.农民收入质量:逻辑建构、测度评价与动态演进[J].中国农村经济,2023(8):18-36.

[5]孙晨曦,杜宏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民增收的影响效率———以新疆南疆4地州为例[J].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2023,40(4):506-513.

[6]方培培,耿小娟.甘肃省农村产业融合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研究[J].南方农村,2023(10):30-35,43.


基金资助:2022年度浙江省委党校系统社会科学联合会规划课题(ND22278);


文章来源:魏翠玲.面向共同富裕的山区农民可持续增收长效机制研究[J].智慧农业导刊,2024,4(05):123-126.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西北农业学报

期刊名称:西北农业学报

期刊人气:1940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农(林)业科学院及青海、新疆畜牧(兽医)科学院及新疆农垦科学院

出版地方:陕西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1004-1389

国内刊号:61-1220/S

邮发代号:52-111

创刊时间:1992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