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的优化对策

  2021-12-27    149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农业科技资源是农业科技创新的核心资源,其配置直接关系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现阶段,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研究成果丰硕,但缺乏全面、系统的梳理和分析。文章从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相关概念界定、模式、效率评价、现存的问题、优化对策五个方面对国内外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和简要评述,并指出未来的研究重点和方向,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 关键词:
  • 农业安全
  • 农业现代化
  • 科技创新
  • 科技资源
  • 资源配置
  • 加入收藏

1、引言


农业科技创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藏粮于技”战略的基础。现阶段,我国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世界范围内兴起了新一轮的农业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农业科技资源的配置方式与结构直接影响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因此,研究农业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提升科技创新活力、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等。文章从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相关概念界定、模式、效率评价、现存的问题、优化对策五个方面进行文献回顾和简要评述,并进行了研究展望,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2、相关概念界定


2.1 农业科技资源

科技资源是进行科技活动的基础,是创造科技成果以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要素总和[1]。科技资源分为基础资源和整体资源两类,基础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以及信息资源等,整体资源包括制度资源、文化资源和市场资源等。杨传喜[2]提出农业科技资源是人、财、物、组织、信息等资源的总和,是各资源要素相互作用组成的系统。

2.2 农业科技资源配置

科技资源具有稀缺性,因此必须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获得成果产出最优化和利用率最大化。学术界主要从作用和内容两个方面解析科技资源配置的内涵:从作用方面来看,科技资源配置是为了使科技资源发挥正向效率和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科技资源的作用、让科技可持续协调发展的调配方式[3];从内容方面来看,科技资源配置是针对稀缺资源人类的行为表现形式,是科技创新活动中科技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配和使用。陈喜乐等[4]综合两个方面认为科技资源配置是为了使科技资源在一定经济和科技体制机制下发挥正向的效率和效果,对科技资源在不同情况下的分配和组合。

由于农业科技具有基础性、长期性和公益性的特点,因此,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的特点是政府为主导,科研单位和高校以基础性和公益性研究为主,企业以技术研发、产业链增值以及成果转化、推广为主,政府和市场同时发挥作用。文章认为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是指在农业科技创新活动中,各主体合理地对农业科技资源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分配与组合,旨在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激发农业科技的创新活力、推动农业科技可持续健康发展。


3、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模式


政府和市场是两种最主要的资源配置方式。农业科技资源的市场配置方式是指通过市场运行机制进行配置;农业科技资源的政府配置方式是指通过制定和实施政府政策、推出并实施科技计划进行配置,主要包括补贴、金融和税收政策、进出口政策等,政府在资源配置中有引导作用、弥补作用和规制作用。基于此学者们提出了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混合制,各国经济运行实践证明混合制是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最佳方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提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要发挥好新时代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3.1 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模式研究现状

科技资源配置模式是指在科技资源既定的情况下,采取何种方式将资源运向不同的科技创新活动主体,旨在取得预期的产出结果。学者们依据经济体制、知识创新和转移方式、科研主体、执行主体和运行方式等将国家科技资源配置划分为不同模式[4,5,6,7](见表1)。然而,学者们对科技资源配置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模式的分类和各模式基本情况,并未深入研究其内在运行机制、优势、不足等,对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模式研究较少。

3.2 发达国家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模式

农业科技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政府在农业科技资源配置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农业科技资源配置存在诸多弊端,市场经济国家的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模式对完善我国农业科技资源配置具有参考意义。美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等农业创新型国家在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和产出上远高于其他国家,其中,美国和日本的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模式具有代表性。

1)美国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模式。美国采取“自由市场经济”模式进行科技资源配置,认为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起次要作用。但美国的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是联邦政府起主导作用,农业科研系统由联邦农业部、州农业试验站以及私人企业组成,其中,联邦农业部、州农业试验站组成公共研究系统,分别侧重于研究全国农业技术问题和区域农业技术问题,企业侧重于获得经济效益的研究。同时,美国农业科研投入增长机制已形成,政府投入和私人投入在全球范围内处于较高水平。

2)日本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模式。日本的科技资源配置模式采用“社团市场经济”模式,认为政府可以通过科技政策等方式指导科学研究,不能任由市场配置科技资源。日本农业科技资源配置以政府为主导,农业科研系统由国立和公立科研机构、大学以及企业组成,且国立和公立的科研机构占比超过50%,实力强大、科研人员占比高、科研内容比较全面;相对而言,民间企业实力较弱,专注于具有市场价值的应用型研究。在科研投入方面,日本政府给予大力支持,国立和公立的农业科研机构90%以上的科研投入来源于政府,同时允许相关企业参与竞标,推动产学官合作。

尽管美国和日本的科技资源配置模式不同,但基于农业的特殊性,农业科技资源配置均由政府主导,并且存在诸多共性,即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模式与国家体制和环境相适应、重视经费和人才的投入和配置结构、注重成果转化和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等。


4、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评价


综合国内外学者对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的研究来看,多数研究集中在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评价方面,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来研究不同的对象。

4.1 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评价对象

1)国家和地区层面。国内外学者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揭示了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分布情况和变化规律,旨在为当地农业科技创新提供理论依据。杜娟[8]采用DEA模型研究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产出效率,研究表明我国科技创新投入产出效率整体有效,部分地区处于DEA非有效状态,其主要原因是投入规模不当、成果产出不足;但董明涛[9]研究发现我国总体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较低,大部分地区处于DEA非有效状态。研究结论不同的原因可能是投入产出指标和分析角度不同。

2)科研机构和高校层面。科研机构和高校是农业科技创新的主力,但目前对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研究较少。多数学者将创新分为知识转化和成果转化两个阶段,采用两阶段链式DEA模型研究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研究发现成果转化效率远低于知识转化效率,整体效率不高[10]。

3)企业层面。国外学者在科技资源配置上的研究集中在企业科技资源配置的影响因素以及优化企业科技资源配置方法上,国内学者则较少从企业层面研究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仅有少数研究发现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较低[11]。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运用不同方法、采用不同指标来分析不同对象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即使是同一个研究对象,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指标也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在评价指标方面,投入指标多分为科技人力资源和科技财力资源两个部分,产出指标则根据评价对象不同而略有不同(见表2)。

4.2 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评价方式

根据文献梳理发现,国内外学者主要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因子分析法、层次分析法、Malmquist指数法、Tobit模型等研究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其中DEA法被学者们广泛采用。美国运筹学家Charnes等[12]于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当处理多指标投入和多指标产出时,该方法利用线性规划对单位进行有效性评价。在此基础上,学者Kao[13]对DEA法进行改进和完善。

4.3 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影响因素

1)外部因素。一是国家和地方政策。Czarnitzki等[14]研究发现政府政策和税收优惠会降低创新成本,从而促进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然而,孟卫东等[15]研究我国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时发现,政府科技投入对企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无显著影响,其原因可能是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尚不明显,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二是经济发展情况。肖碧云[16]研究发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正向影响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我国东部和西部差异明显。但孟卫东等[15]认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负相关。文章认为经济发展水平与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呈正相关,经济发达地区有更多的资源用于科技创新,更易形成规模效益。

2)内部因素。一是科技人力和财力资源。科技资源投入规模和结构不当等将影响科技创新成果产出,进而影响资源配置效率[17]。二是成果转化。赵连明[18]分析重庆市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时发现,成果转化率低是影响资源配置效率的主要原因。三是资源配置主体。不同资源配置主体的行为方式和结构、区域创新制度、配置系统运行效果等不同,因而资源配置效率不同[19]。四是研发单位规模。Pavitt等[20]研究发现科技创新效率与企业规模呈现“U型”关系,小规模和大规模企业的科技创新效率高于中等规模企业。五是资源配置模式。多数研究认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资源配置模式能更好地配置科技资源,充分发挥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优势,实现科技创新资源互补。


5、我国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的突出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科技创新效率显著提高,但是主要由技术进步推动,资源配置效率贡献较小,其原因是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文章从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的环境、主体和客体三个方面进行综述。

5.1 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环境的问题

一是农业科技创新体制不完善。现阶段,我国的农业科技创新体制尚不健全,与管理机制存在矛盾,导致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政策未能起到很好的引导、扶持、监督作用,同时,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市场机制不完善[21]。二是科技创新模式陈旧。这可能导致科技创新主体功能缺位,不能很好地统筹科技资源。三是政府支持力度较小。高振等[22]研究发达国家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时发现,相比之下我国政策支持力度较小。

5.2 农业科技资源配置主体的问题

一是区域差异明显。范斐等[23]对我国2001—2010年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科技资源效率研究发现,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情况不同,我国东西部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存在较大差距,且该差距呈逐渐加大趋势。二是成果转化率低。在我国的农业科技创新体制下,主要由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科技创新,研发和市场脱节导致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效率低。三是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明显。民革安徽省委会提出现阶段我国农业企业存在缺乏科技创新人力、财力、管理等问题,创新主体地位不明显。

5.3 农业科技资源配置客体的问题

一是科技人员不足,配置结构不合理。Stads等[24]研究越南农业发展情况时发现,科研人员不足、资质较低是导致人均产出和强度低于其他东南亚各国的主要原因。杨志雄[25]还发现我国高校科研人员未发挥应有效用,存在“唯高是重”的现象,缺乏人才激励机制。二是科技经费投入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技经费投入不足,未形成完整的融资体系,2018年我国科研投入仅占GDP的1.97%,低于韩国(4.32%)、日本(3.50%)、美国(2.84%)、德国(2.84%)等国。三是科技物力资源利用率不高。我国农业科研单位存在仪器设备利用率和共享率不高、固定资产利用率较低、管理不规范等问题[26]。四是主体间信息不流通。我国各主体之间联动不足、知识资源流通渠道较少,缺乏信息流通平台。


6、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的优化对策


综合学者们的观点,文章主要从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环境、主体和客体三个方面提出优化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的建议。

6.1 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环境的优化对策

一是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是进行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的首要前提,需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体系和科技服务体系。二是在政府引导下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离不开政府和市场的双向调节,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政府是资源配置的动力和推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27]。三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具体包括知识创新平台和农业中介机构等,其可以整合创新资源,完善科技知识体系。四是加强科研软环境建设。科研软环境是作用于科研活动的文化背景、道德规范、科学精神、管理方式等的文化积淀。良性的科研软环境对科研管理有促进和约束作用,如干预科技资源的配置、决定技术创新效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

6.2 农业科技资源配置主体的优化对策

一是注重农业科技资源配置规模与结构。科技创新活动中科技资源投入并非越多越好,当各种资源的投入比例处于规模报酬不变时可以发挥科技资源的最大效果。二是提高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盛亚等[28]认为可以通过三个方面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发挥其主体作用:强化企业家的科技创新意识、为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和自主创新提供支持、推广创新方法以提高企业创新意识和能力。三是推进产学研模式发展。充分利用政府、高校、企业的优势提高产业竞争力,进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成果转化率,最大化所有主体的利益。四是运用数据智能进行资源配置。数据智能是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的有效路径,能大幅减少资源浪费。

6.3 农业科技资源配置客体的优化对策

一是人力资源层面。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应完善农业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吸纳政策,建立灵活的人才流通机制,扩大人才规模,优化人才结构,避免“唯高是重”,减少人才浪费;同时,完善科研人员管理机制,激发其科技创新积极性。二是财力资源层面。建立多元科技资金投入体系,在规模适度原则下加大政府、科研机构、高校、企业以及社会组织等对农业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力度。三是物力资源层面。农业科研机构、基地、实验室等应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合理配置物力资源、构建资源共享平台,以提高物力资源利用率。四是信息资源层面。信息共享是提高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途径,应加快农业科技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完善共享机制,营造共享氛围。


7、研究展望


国内外学者在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丰硕的成果,但仍存在些许不足,可以在未来的研究上进行创新和补充。一是在研究对象方面。国外学者热衷于从宏观层面研究国家政策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国内学者主要研究国家、地区、高校、科研机构的资源配置情况。但是鲜有学者研究农业企业的科技资源配置情况,企业作为资源配置的重要主体具有其特殊性,相比于高校和科研机构更了解市场需求与走向,今后研究可以更多关注农业企业的科技资源配置模式、影响因素和优化方式等。二是在研究内容方面。现有研究并未深入探讨各种资源配置模式的内在运行机制、适用条件和优缺点等,也少有学者研究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模式;同时,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还受到管理方式、创新氛围、科研人员个人特征等因素影响;此外,在借鉴美、日、德等农业科技创新型国家的经验时,应根据国情创造性地提出适合本国的政策制度和资源配置模式。三是在研究方法方面。学术界偏好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来度量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方法过于单一;同时,评价指标没有统一标准,缺乏理论依据,未来研究可以着眼于丰富度量方法、完善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


参考文献:

[1]周寄中.科技资源论[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杨传喜.转型期引进农业科技资源的有效路径研究[J].经济纵横,2010(7):46-49.

[3]余克强.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科技资源配置研究[J].广东科技,2006(8):20-21.

[4]陈喜乐,赵亮.基于自主创新的科技资源配置模式与整合机制[J].科学管理研究,2011,29(3):11-15.

[5]汪涛,李石柱.国际化背景下政府主导科技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2(4):9-14,71.

[6]马宁.企业主导型产学研合作中科技资源配置模式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5):89-93.

[7]王丽泽.河南省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2.

[8]杜娟.基于DEA模型的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产出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8):82-85.

[9]董明涛.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4,28(2):53-58.

[10]杨艳丽.创新链视角下的我国农业科研机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

[11]崔迎科,刘俊浩.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科技研发资源配置效率:实证分析及其解释[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2):95-100


文章来源:何琼,陈超,王迎春.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研究述评与展望[J].农业科技管理,2021,40(06):25-29.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古今农业

期刊名称:古今农业

期刊人气:485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农业部

主办单位:全国农业展览馆(中国农业博物馆)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1672-2787

国内刊号:11-4997/S

邮发代号:80-129

创刊时间:1987年

发行周期:季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