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探究高校畜牧专业本科生教育管理模式

  2020-03-04    206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中国战略健康实施的关键就是畜牧专业人才的培养,但是社会对畜牧业生产的“脏乱差”印象让人才的培养受了非常大的挑战,本文通过对畜牧专业本科生教育管理模式探索与讨论,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文化建设为依托,突破专业思想教育,着手学风建设,通过对“五个一”工程、学业导师制、朋辈辅导、“企业班”实践体系、创新创业项目全覆盖等的实施,从而达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 关键词:
  • 教育培养
  • 本科生
  • 模式
  • 畜牧专业
  • 加入收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农业生产的商品化、专业化,畜牧学科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由于社会对畜牧业生产的印象还停留在传统的“脏乱差”现状,高校动物科学(畜牧)本科专业第一志愿率始终偏低,生源质量的硬伤给育人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在每年新生及家长见面会上,都会遇到两个反复提及的尴尬问题,一是问孩子毕业后是不是去养猪,将来是不是到鸡场就业;二是入校后如何转专业。家长和新生对专业有一种避之不及的感觉。如何引导新生根据社会要求和自身特点,全面认识专业,探索并确定自己的职业规划,从而在专业学习和行业发展中做出自己应有贡献,是人才培养工作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面对志愿率低、录取率低的现状,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专业思想教育为突破,以学风建设为抓手,通过实施“五个一”工程——即党政领导、专家教授、管理干部、企业高管、学生干部与新生面对面介绍专业基本情况和行业发展,学业导师制[2],朋辈辅导微课堂[3],“企业班”实践体系、创新创业项目全覆盖等,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目标。


1、培养模式


1.1 加强文化建设,形成优良院风

学院文化是师生精神的根本支撑,是学院凝聚力的核心。近年来,学院先后为著名的畜牧学家邱怀、刘荫武、刘景星和董光明教授举办百年诞辰纪念活动,以丰富的形式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严谨治学、潜心育人的优良传统,在师生中形成了传承动科精神、激发奋进力量的风尚。进一步梳理、总结、传承学院文化,凝练出“畜德自牧,富饶天下”的院训。设立学院荣誉室、建设学院文化墙,营造凝神聚力、人心思进的良好文化环境。教师积极参与学院公益活动,认真教书育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形成良好的教风;学生爱学互学、积极向上、人人争先,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学风。动科大家庭的温暖激发了师生爱学院、爱专业、和学院荣辱与共的动科情结。

1.2 培养专业兴趣,厚植爱农情怀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真正认识“专业是什么”“现在学什么”“将来做什么”,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全英文暑期课、专家教授报告会、畜产品进校园等,解读专业内涵、介绍学术前沿、分析行业发展、规划职业未来,从兴趣培养入手,引导学生努力成长为“一懂两爱”的新时代“三农”人才。例如,毕业生对专业满意度由2016年的78.6%上升至2018年82.6%;2018级转专业率为7%,比2017级下降14.7%。新生入学时,学院召开新生家长座谈会,详细介绍学院发展、专业特色和本科生培养模式,加深学生及家长对学校、学院及专业的了解,帮助学生和家长全面了解专业。建立家长俱乐部微信平台,辅导员、班主任与家长及时沟通学生的学业、心理等状况,通过新媒体实时通报学院工作,接受意见和建议,实现家校协同育人的目的。定期举办专业思想教育报告会,邀请专家教授、企业高管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为增强体验式教育,把优质畜牧产品送进校园,让学生在品尝美味科研成果同时,“零距离”感受专业魅力、厚植爱农情怀。学院秉承“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5],按“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重创新、高素质、国际化”的本科人才培养思路,不断优化课程设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是拓宽课程范围,开设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信息学以及相关学科前沿课程,实现“本科一研究生”知识的融会贯通和有效衔接;二是分类培养指导,设拔尖创新型和复合应用型两个本科专业培养方向,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发展;三是强化实践课程,借助畜牧教学试验基地、安康水产站试验站、科研实验室等开展专业学习,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1.3 夯实专业基础,培育优良学风

学风是大学的灵魂,培养良好的学风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学院秉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理念,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实施“五个一”工程、学业导师制、学业辅导名师课堂、朋辈辅导等,夯实专业基础,塑造优良学风。由于对所学专业不了解、有偏差,调剂数量占86%的新生刚入校时迷茫、无助、失落,学院实施新生入学教育“五个一”工程,即组织专家教授为新生讲解学科发展与专业内涵;学院领导为新生讲解校史院情与学业规划;企业高管为新生指导行业发展与职业规划;管理干部为新生解读专业发展与规章制度;优秀学长为新生指导大学适应与学习方法。学院整合了所有资源和力量,扎实开展专业思想教育,实现对学生的全员培养。从2013级本科生开始实施学业导师制,学业导师从关注学生成长、规划学业生涯、培养科研兴趣、申报科创项目、指导毕业论文、引导升学深造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大一到大四全过程指导培养。学业导师不仅对学生言传身教,还吸收部分学生参加自己的科研项目,引导扶持学生早早走上科研道路。学院将学业导师工作量纳入年终绩效奖励津贴核算,鼓励教师切实挑起“育人担”。同时,开展“学业辅导名师课堂”系列,对学生进行课程辅导,夯实专业基础。2018级学生大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挂科人数仅为2%,呈现急剧下降态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党员“1+1”帮扶、“朋辈讲师团”、“毕业生党员先进事迹报告会”等进行学业辅导、创新创业指导、综合素质拓展、升学经验分享、社会实践交流等,使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形成个人与个人比、宿舍与宿舍比、班级与班级比、年级与年级比的良性竞争。利用官网、微信、易班平台开设“榜样风采展”“青年专业说”“动科青年”“朋辈辅导微课堂”等栏目,宣传典型事迹、分享学习经验、营造好学之风,激励广大学子潜心专业研究、扎根行业发展、服务国家建设。

1.4 科研反哺教学,挖掘科研潜质

吸引和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激发他们浓厚的科研兴趣,不断培育他们的创新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他们最新科研成果引入课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不断优化实验方法。学院21个科研团队实验室全部向本科生开放,鼓励学生申报科创项目、参与教师科研项目。除获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外,每年自筹资金设立院级项目,平均每年有40余名学生主持项目,200余名学生参与项目。邀请国外专家教授和国内外知名校友介绍学科前沿和产业前景,畅谈科研魅力与职业发展。开设全英文暑期课,拓展学生国际视野。本科生通过参加科研活动,开阔科研视野,特别是增强了从事本专业科研工作的信心,增强了其对专业的热爱和认可度。近三年,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2篇(SCI收录6篇)。学生参加各种创新创业大赛、学科竞赛获得优异成绩,其中获得全国挑战杯奖1项,省级奖5项;“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奖1项,省级金奖3项;全国大学生动物科学专业技能大赛特等奖5项,一等奖4项;全国牛精英挑战赛一等奖2项;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奖4项。

1.5 加强校企合作,塑造专业精神

利用“大学推广模式”的示范效应,广泛与企业深度合作,构建以企业班为主体、“职场初体验计划”为补充的职场培训体系。开办“扬翔班”等企业班,通过在企业的实习实践使学生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提升专业技能。开展暑期职场初体验活动,每年争取到10多家知名企业100多个实习岗位,让学生在企业实习中直观地了解专业应用,加深专业理解,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学院邀请企业技术人员为学生开办“生产技术大讲堂”,传授生产、配方、品控、营销等生产技能,使学生加深行业认识,同时也加深企业对学生的了解,为学生在企业就业打下基础。通过职场培训、实习实践等活动,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总结与展望


国家高度重视现代化农业发展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动物科学专业本科教育是我国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关键组成部分[6]。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从培养专业兴趣到厚植爱农情怀,从夯实专业基础到挖掘科研潜力,从榜样示范引领到好学蔚然成风,实现了学生从“志愿率低、录取分数低、学习热情低”向“升学率高、培养质量高、满意度高”的成功逆袭,学生对所学专业由原来的“避之不及”变为“爱不释手”。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位于全校前列,有76.2%的学生在与畜牧相关的企业从事所学专业的工作;升学率从2008年36.92%增长至2019年64%,其中2017年高达70.2%,获“学霸年级”美誉,被人民网等报道。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中,“动科现象”也得到教育部本科审核评估专家组组长黄达人教授高度评价。人才培养取得的优秀成果是学院优良传统有效传承、专业教师潜心教书育人、管理干部狠抓专业思想、畜牧企业强化行业引领、学生勤奋好学、全院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人才培养为本、本科教育是根。要始终将立德树人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各环节,着力做好“五个下功夫”,不断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奠定高层次人才优质生源基础保障,将学生培养为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的农牧行业脊梁和领军人物,为畜牧行业发展和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郝登峰.关于大学生专业思想教育的反思E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5):95—111.

[2]孙超,武天骄,陈煜吉杏,等.实践学业导师制,培养创新型人才[J].家畜生态学报,2016,6(37):90—93.

[3]张士军,王晓娟,袁伟斌,等.以:“朋辈辅导微课堂”为平台探索朋辈互助帮扶模式体系[J].改革与开放,2017(18):129·130.

[4]李方龙,王晓娟,郭超.“企业班”校企合作模式初探一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为例[J].科教导刊,2013(4):26-28.

[5]尹福泉,贾汝敏,高振华.等.基于“以学生为本”理念的动物科学专业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课程改革与实践[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8.39(7):86—89.

[6]张莹,王志博,何倩毓等.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畜牧专业本科教育改革初探[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21):243—245.


赵延安,胡巧娟,王力.高校畜牧专业本科生教育管理模式研究[J].家畜生态学报,2019,40(11):94-96. 

基金项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基层党建工作项(A10001907,A10001906).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畜牧与兽医

期刊名称:畜牧与兽医

期刊人气:3503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出版地方:江苏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0529-5130

国内刊号:32-1192/S

邮发代号:28-42

创刊时间:1935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