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基层人民银行在金融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021-08-23    830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人民银行的法定职责。本文从审计调查的实践出发,总结归纳基层人民银行在金融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对策建议。

  • 关键词:
  • 基层央行
  • 审计调查
  • 金融稳定
  • 金融风险管理
  • 加入收藏

基层人民银行在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处置等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其开展审计调查,摸清金融风险管理工作中的存在问题,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有助于提升央行履职效能、更好维护金融稳定。


一、基层央行金融风险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人民银行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中明确,牵头负责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是人民银行的职责之一,金融稳定部门具体落实相关工作。

(一)推动地方监管协调机制建设

金融风险防控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多个职能部门的协同配合。基层人民银行要推动地方政府建立健全金融稳定工作协调机制,联合发改委、地方金融监管局、经信委、商务局、公安、法院、银保监局等单位,定期磋商交流,互通监管信息,合作开展金融风险排查及非法金融活动整治等工作,增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合力。

(二)开展金融风险监测分析

以金融风险监测定期报告、大型企业风险监测和重大事项报告等三项制度为抓手,监测“三个重点”:一是按月监测地方法人银行的流动性、盈利性、资产质量等重要指标,分析经营状况;二是持续关注地方债、房地产和产能过剩行业等高风险领域,防范系统性风险;三是动态跟踪地方龙头企业和大型有问题企业,做好风险预警和处置工作。

(三)加强金融机构监督管理

金融稳定部门牵头负责人民银行各业务部门对辖区金融机构的综合管理工作,包括组织综合执法检查、开展银行机构执行人民银行政策法规情况的评价和通报,由此掌握金融机构合规经营的第一手信息。以现场核查、评估等方式,对金融机构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摸底,督促银行机构提高风险监测分析质量。

(四)提升金融风险应对能力

牵头制定突发金融风险应急处置预案,定期组织协调机制成员单位及人民银行各业务部门开展联合演练。积极应对辖区金融机构风险事件,同时做好其他金融机构经营状况的持续监测,防止风险外溢。配合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参与辖内大型企业债务风险事件的处置工作,助力地方经济行稳致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重大政策贯彻执行情况的审计调查要求,人民银行某中心支行内审部门对机关及辖内县支行的金融风险管理工作开展了审计调查,并选取部分金融机构和其他监管部门作了延伸调查,对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了梳理。

(一)协调机制运行不够顺畅,影响监管全局性

《中国人民银行法》赋予人民银行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职责,但只有原则性规定,基层人民银行缺少可操作的细则和可执行的抓手,在地方金融稳定工作协调机制中的牵头作用难以充分发挥。一是议事会商不够充分。集中研讨磋商的次数较少,其中人民银行牵头的比例偏低;地方政府每季度召开金融形势分析会,但议题重点并非金融风险管理。二是监测数据共享不够充分。协调机制内尚未形成一套全面共享的数据体系,存在多部门采取不同口径统计数据的情况,影响统计分析质量和效率;部分单位对于核心数据或敏感信息严格保密,人民银行只能借道银行机构大致摸排,影响风险判断的准确性。三是监管信息沟通不够充分。协调机制成员单位对可能影响地方金融稳定局面的情况敏感度不够,“一盘棋”的意识不强。

(二)风险监测不够全面及时,影响预判准确性

一是监测手段较为单一。目前,基层人民银行对于金融机构和重点行业、大型企业的风险监测基本依赖于金融机构的主动报送,缺少直接且及时的信息获取渠道。二是监测范围难以有效拓展。由于履职抓手有限,监测对象仍集中于银行机构,证券期货、保险等其他金融机构主动报送的积极性不高;对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典当行等无监管权限的非金融机构,人民银行更是难以掌握风险底数。例如,被审计单位辖区房地产、建筑企业相互担保或连环担保的情况较为严重,被审计单位对此高度关注。但人民银行只能掌握担保圈企业在银行机构的贷款金额和还贷情况,无法了解其在小贷公司或民间借贷组织中的资金状况,对担保圈的实际风险难以监测到位。三是监测时效性不强。金融机构在监测报告中对自身资产质量下降、贷款收回困难等业务风险刻意回避,只有在贷款已确认不良、风险完全暴露时,才报告相关情况,可能错失早期处置的良机。

(三)风险管理措施不够完善,影响工作有效性

一是风险监测分析的信息化程度不高。人民银行尚未建立金融机构风险信息直报系统,各项数据和报告需要岗位人员手工接收处理;在数据分析工作中,缺少有效的分析模型和定性的评价体系,各单位监测分析的重点不尽相同,工作效果取决于岗位人员的能力和经验。二是专业人员较为紧缺。基层人民银行从事金融风险管理工作的人员配备不足,部分单位尚无独立的金融稳定部门;同时,岗位人员业务能力参差不齐,既熟悉金融机构各类业务风险又掌握数据分析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不多。三是监管力度不够。由于缺少制度依据,人民银行对于重大事项报告不及时、风险监测不到位的银行机构,仅能采取通报批评、约见谈话等相对柔性的管理措施,对于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更是缺少监管手段,导致部分政策要求难以落实到位。四是风险应对准备不够充分。应急预案中对于风险情况的设定较为简单、覆盖的金融机构不够全面、与其他单位的联动措施不明确,指导实战的作用不大。


三、对策建议


(一)加快完善地方金融稳定工作协调机制

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在防范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根据《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建立地方协调机制的意见》(金融委办发[2020]1号),省级协调机制正陆续建立。建议协调机制进一步向基层延伸,加强对地方金融风险管理工作的指导。一是从制度层面明确地方政府及各职能部门的分工,理顺合作机制,强化基层人民银行的监管权限。二是搭建监管信息交流平台,提升信息共享的深度和广度。可由人民银行牵头汇总出一套全面详实的监管指标体系,为各职能部门履职提供信息保障。三是基层人民银行要勇于担当,牵头开展定期会商、集中调研、联合行动等集体工作,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协调机制常态化运行。

(二)着力提升金融风险监测分析质量

风险监测分析是掌握辖区金融风险底数最重要的手段,要从多个环节提高监测分析质效。在监测数据获取方面,做到“两拓展”:一方面,拓展监测范围,健全“大金融”范畴的监测体系,加大对各类型金融机构的信息收集力度;另一方面,拓展监测手段,通过金融机构直报、人民银行调研、其他监管部门共享等多种渠道抓取风险情况,努力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信息获取的真实性和及时性。在数据分析方面,提升信息化程度:建立数据直报系统,对重要经营指标的异常波动能自动识别预警;建立多样化的统计分析模型,为提高风险监测效率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加强人员培养,提高业务技能。在监测成果运用方面,要及时向地方政府和其他监管部门预警重要风险,联合采取措施,实现监测成果向行动的有效转化。

(三)持续加大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

一是加强“软约束”,开展集中培训、现场辅导,帮助金融机构充分理解三大金融风险报告制度的重要意义,强调报告内容、时限等关键要求,提高金融机构的重视程度和工作规范性。二是采取“硬措施”,对制度执行不到位的金融机构,要及时指出问题、责令整改,并在年度评价中体现;对问题严重的,要进一步采取通报批评、约见谈话、现场核查、调整央行评级等措施,提高工作严肃性。三是摸清“真情况”。金融稳定部门要主动向各业务部门搜集日常监管中发现的风险苗头,对管理混乱、问题较多的金融机构重点关注,通过综合执法检查或现场评估等形式核实经营风险,督促其完善组织治理、提高经营合规性。

(四)综合提升风险事件应对处置能力

一方面,要做好应对准备,完善应急预案建设。坚持风险导向,提前做好应急处置规划,建立出一套机构覆盖全面、风险设定真实、应对措施高效的预案体系,确保突发情况下能响应迅速、统筹有方、处置有力;定期组织相关金融机构和职能部门开展培训和演练,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应对技能;根据形势和政策的变化,及时修订预案,增强实用性。另一方面,要做好反思总结,在风险处置中提炼经验。每一次风险处置都是深刻的教训,我们既要从个案化解中总结应对突发事件的有效方法,提升应急处置水平;更要反思风险预警和防范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补齐短板,增强金融风险管理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车大维.开展人民银行分支机构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审计调查的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金融2020(5).

[2]廉辉.基层央行金融稳定管理职责的现状、难点及政策建议[J].金融经济2019(12).

[3]卢独景.新常态下央行内部审计与区域性金融稳定[J].北方金融2017(04).


文章来源:孙欣.基层央行金融风险管理审计调查的实践与思考[J].财经界,2021(20):154-155.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审计与经济研究

期刊名称:审计与经济研究

期刊人气:1052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南京审计学院

出版地方:江苏

专业分类:经济

国际刊号:1004-4833

国内刊号:32-1317/F

邮发代号:28-255

创刊时间:1985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