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时代的现状及建议

  2023-09-23    70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是数字经济时代一项重要的长期任务。在互联网企业快速崛起的背景下,银行加快数字化转型进程。目前大型银行数字化转型主要以中长期转型策略为主,通过以数据建设为中心的工作战略,探索多业务形态的经营管理模式,中小银行面临更多挑战。但是银行业数字化转型依然存在数字化意识欠缺、转型深度不够和风险防范认识不足等问题。基于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文章从组织架构构建、数字资产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和政策扶持力度等方面提供了一系列的建议。

  • 关键词:
  • 数字化转型
  • 数字经济
  • 数据资源
  • 转型建议
  • 银行业数字化转型
  • 加入收藏

数字经济是将数据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全新动力,促进公平和效率的有机统一的全新经济形态。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数字经济时代一项重要的长期任务。2021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了《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2022年1月,中国银保监会印发了《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两部门关于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文件的印发,为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权威的指导性意见,展现了国家在数字经济时代具备的前瞻性眼光和规划,标志着银行业数字化转型进入了新阶段。近年来人工智能在银行信贷业务、客户服务和财富管理等领域的普及使得银行许多传统业务流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大数据技术在风险预警、营销业务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为银行发展带来了新思路。数字经济时代新技术的广泛普及和应用,进一步促进了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标志着银行业数字化进入了新阶段[1]。


一、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现状


(一)大型银行以中长期数字化转型战略为主,中小银行面临更多挑战

目前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工作基本已经开展,大型银行机构将数字化转型工作纳入3年以上中长期工作任务中。将数字化转型作为长期性工作任务突出了银行意识到数字化转型的漫长性和艰巨性。2021年度各国有大型银行金融科技投入均超过百亿元。在理论建设层面,银行相关机构严格按照监管机构所制定的转型指导意见合法合规进行,充分听取相关领域专家的意见并根据需求调整相关的数字化团队或人员[2]。面对可能存在的数字化人才储备不足、专业人员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很多大型银行机构通过引进专项人才、设立专家咨询岗位、与相关高科技企业合作等多元化措施,培养和引进了一批具备金融和科技知识的复合型背景人才,为实现中长期数字化转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于中小银行而言,数字化转型无疑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大多数中小银行存在数字人才储备不足、科技专项资金相对较少等问题,且数字化转型不是重点的工作安排,实际行动非常有限。如何在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取得优异成绩,对中小银行来讲既是一次考验又是一次机遇。

(二)转型战略以数据建设为中心,核心技术开发存在提升空间

数字时代的突出特点就是以数据为中心的经济发展,银行机构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同样将重心放在数据资产的进一步加工和整合应用。在数据组织方面,银行机构优化数据存储架构,加快相关制度完善和建设。在数据管理方面,一些银行机构建设企业级大数据平台和数据仓库,加强了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为日后进一步使用和加工数据提供了可靠的依托。在数据质量方面,银行机构不断完善数据质量管理规定,收集可靠有效的真实行业数据。此外,在传统数据的基础上,银行机构进一步拓宽流数据等新型数据形态的收集与处理工作,进一步增强了数据质量。在数据应用方面,银行机构在政府和有关机构的指导下组建自己的数据处理算法,并联合高科技企业共同搭建企业级数据处理平台,力图在业务经营领域和内部管理领域实现数字化转型[3]。但是,中小银行机构依然缺乏独立的金融科技子公司,核心技术依赖于科技公司外包团队。短期来看,外包团队能够承担数字化转型时期各种金融科技产品建设任务。但长远来看,银行需要一支属于自己的金融人才团队来持续巩固数字化转型成果,独立自主地完成核心技术开发工作。

(三)互联网企业倒逼银行加快数字化转型进程,探索多形态业务经营管理模式

过去几年在互联网企业快速崛起的背景下,银行探索性的数字化转型进程被迫加速[4]。互联网企业所拥有的高技术基础使得银行在这场信息技术的较量中暂时处于下风,这无疑倒逼银行加快数字化转型的进程,许多没有进行数字化布局的银行机构遭受着更大的打击。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最终目标是其主营业务的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是长期的过程,因此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并配套相应的新技术支持应当是长期性的持久任务。部分银行机构正在运营服务、产业金融、零售金融等方面探索多形态的业务经营管理模式。运营服务方面,多家银行搭建线上理财产品销售平台,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业务办理渠道。产业金融方面,一些银行构建供应链产业链融资平台,实现应收账款融资等项目全流程线上办理,为供应商解决优化融资困难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相关金融监管机构的管理和监督水平。零售金融方面,绝大多数银行机构通过手机银行App等平台拓宽了产品营销和服务渠道,实现了线上线下业务同步办理的一站式金融服务功能。


二、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存在的问题


(一)数字化意识欠缺

目前,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处于初级的起步阶段,一些银行机构的领导团队对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程度重视不足,数字化意识明显欠缺。这就造成了专业科技人才数量和质量的不足、配套的设备也相对落后、数字资产使用不规范等问题。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专业人才是推动数字化高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数字化意识欠缺导致专业人才配置不到位,则可能会对行业整体转型起抑制作用。科技实力提升方面,虽然很多银行机构已经开发或建立了专业的数字科技产品和数字化中心,但是在新技术的实际应用和自主研发方面依然没有得到足够的认识。数字化产品出现了低效重复,无创新性等问题。这既受限于外部资源获取和使用的有限性,又受限于自身数字化意识的局限性。

(二)转型深度不够

由于银行传统业务集中在金融领域,因此思维局限于传统金融方法和手段。举例来说,目前银行开发的App的功能多数集中在生活缴费、转账等方便客户日常生活的常用功能。但对于客户的消费习惯、偏好等信息数据采集方面依然存在很大的不足。这表明面对数字经济时代高科技的特点,部分银行机构对数字化转型的理解不够深入透彻,简单地将数字化转型理解为银行业务互联网化。特别是一些中小银行在日常业务运营过程中,仅注重业务办理流程线上化,并未对数字化转型工作有更加深刻和正确的认知。很多银行机构对于数据存在应用深度和广度不足、应用场景单一,应用效果欠缺等一系列问题。

(三)风险防范认识不足

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会在短期内一蹴而就。有关数据显示,很大一部分银行机构对于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问题认识不足、准备不充分。目前已有的风险防范措施集中在传统的网络攻防安全和数据泄露保护上,对于数字经济时代可能存在的金融算法和模型风险、新兴业务合规性判别等方面认识严重不足。举例来讲,银行对于数字化风险管控更多的是靠专家的经验判断,并未制定相关风险管控制度。此外,目前风险预警系统的智能化程度依然存在短板,风险识别机制存在单一化的问题。对于数字经济时代带来的新风险类型的辨别能力尚有提升空间。


三、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建议


(一)构建数字组织新型架构

数字化转型是一次对银行机构传统业务的深刻变革的过程,是一次涉及行业机构全体人员的工作模式的改革。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触及到相关人员利益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改变多数员工的长期以来的工作习惯也是在所难免的。随着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越来越多的产品和服务将会线上线下同步开展,这极大考验着银行机构自身管理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银行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运作,坚守法律和规定的底线,维护行业整体从业质量。因此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必须要重新调整工作组织框架以适应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各方面的冲击。银行机构要成立专门的数字化转型工作领导小组,合理配置各方资源,为数字化转型奠定坚实的实施基础。不同转型阶段制定不同的数字化转型评价指标并评价自身转型效果。通过定量指标对一个阶段的工作质量展开分析,根据考核结果发现存在的问题,争取突破转型过程中遇到的瓶颈。此外,还需要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成立专门的风险管控机构,组织定期自查,及时弥补可能存在的风险漏洞。因此银行机构需要主动构建新型数字组织架构,才能处理好数字化转型的各种风险和挑战。

(二)提高数字资产管理水平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是各行各业最为核心的资源信息。银行数字化转型是要将战略重点部署到数据中去,要将数据作为行业日后发展的重要基石。合法收集、储存和使用数据是银行机构需要时刻牢记的底线。银行机构需要使用高科技技术搭建大数据存储平台,既要保障数据存储的可靠性,又要保证数据库的隐私性。银行应当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进一步的数据挖掘和分析,将客户根据其消费习惯和偏好划分为不同的群体。针对不同群体的不同特点,开发相应的个性化金融理财产品,更好地发挥数据在银行经营阶段起到的创新性作用。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数据安全和隐私安全是两个需要关注的重点。保障数字信息安全,首先就要从技术的源头实施相应的政策管理。各方面参与者不仅需要加强技术交流,共同推进数据平台安全稳定发展。还需要针对各种信息安全风险事件制定相应的处置预案,并主动进行风险处理演练,进一步在实际行动中提高处理信息安全风险事件的能力。我国相关部门已经颁布并且实施了相关的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法规,以适应数字经济时代个人与企业的隐私需求。银行数字化转型离不开对客户隐私的收集以及进一步加工处理。如何在客户隐私保护和银行业务发展之间寻找到平衡点是今后一个阶段银行相关部门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的一项重点工作。因此,银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需要在数字信息安全和发展机遇把握之间寻找到有机平衡,不断提高对数字资产的管理水平,同时逐步提升数字化转型工作的效率。

(三)完善数字人才培养体系

数字人才在数字经济时代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银行业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银行机构早期往往选择引进经济金融方面的人才,将很多技术类工作外包到科技公司,将自身重点定位于传统金融业务。这种发展模式在数字经济时代已经落伍,金融与技术的融合已经愈发紧密,抛弃技术只关注金融意味着与数字化转型潮流彻底脱轨,数字化人才数量的短缺是要面对的第一道难题。因此,这就需要一大批属于银行自己的金融与科技的复合型人才带领银行完成这一轮数字化转型。在数字经济时代的高速发展背景下,现有的数字人才的数量并不能满足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如何弥补这一空缺需要银行机构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需要形成一定的规范培养体系,设定合理的考核内容,检验培育的数字化人才是否符合数字化转型进程的要求。目前一些银行机构对于自身的数字化系统还没有充分的使用和认识,因此对于人才和业务之间存在的具体差距可能还不是很清晰,无法客观衡量职业技能与岗位需求之间的差距。随着数字化转型逐渐进入攻坚克难的阶段,银行机构需要在积极进行转型的同时关注技术最终的落地实施场景,不能仅将技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要将技术充分应用到各类业务的实施中去。近年来各个银行年报数据显示,金融与科技的复合型人才的数量正在稳步增长,部分银行金融科技部门人数实现翻番,多个银行新增金融科技子公司。在增加人数的同时,银行需要同时注重数字人才培养的质量。当前大部分银行的从业人员更偏向金融经济领域,因此银行既需要招募相应的高科技专业人员,也需要对已有的金融经济领域人员加强数字化思维的培训。在此过程中,就需要关注数字人才的成长进度,根据不同岗位需求成立相应的专业小组。实现专业人才之间交流畅通,进一步带动非专业人才的数字化思维培养进程,最终达到全体从业人员具备数字化工作思维的目标。

(四)加大数字政策扶持力度

数字化转型不仅需要银行机构主动探索,也需要相应政策的科学指引和落地生根。我国银行业传统业务经营时间长,可能存在数字化转型动力欠缺、创新精神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对银行数字化转型产生消极影响,因此需要相关部门出台相应的政策进行扶持。我国明确提出要“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出台有关政策和行动指南,做好应对数字经济时代的数字化转型潮流的准备[5]。积极评估当前社会全行业数字化转型进度,明确一段时期需要完成的工作重点,充分推进行业间数字化平台对接任务,不断利用新技术为产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提供便利。地方各级主管部门在提供相关的政策指引的同时,需要加大资金支持以降低数字化转型带来的资金压力。政府相关部门还应当做好经验总结工作,标杆数字化转型较成功的企业,为全行业数字化转型既提供理论指引又带来宝贵的实际经验总结。科学指导银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规范性和合规性的问题,确保其数字化转型的大方向是正确的。监管部门需要从源头制定相关的监管规定,堵上制度的缺口,持续关注行业发展进程,不断完善相应的评价指标和监管措施。同时又需要包括一定的激励机制,鼓励银行机构积极追随数字经济时代的潮流而非闭门造车[6]。政府同样需要加大数字化转型的政策解读和宣传力度,将数字化转型列为金融从业机构的一项考核指标,实时追踪数字化转型的路径和进程,积极发挥政府部门在市场资源配置中起到的引导性作用,更好地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数字化转型趋势。


参考文献:

[1]胡浩青。金融科技赋能银行数字化转型[J].银行家,2022(9):113-116

[2]李俊强强化内控合规管理助力银行数字化转型[J]中国金融,2022(24):50-52.

[3]罗勇,科技敏捷能力建设推动银行数字化转型[J].中国金融,2022(23):44-45.

[4]王宝会,银行数字化建设按下“快进键”[N].经济日报,2022-09-20

[5]阳镇,陈劲,吴海军"拥抱”还是“拒绝”: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经济学家,2023(1):45-54

[6]张妹,王雪标,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23,39(3):15-20.


文章来源:田世博.数字经济时代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现状及建议[J].商业观察,2023,9(26):50-52+57.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商业观察

期刊名称:商业观察

期刊人气:3532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国商业联合会

主办单位:全国服务科技信息中心,中国商业股份制企业经济联合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经济

国际刊号:2096-0808

国内刊号:10-1356/F

邮发代号:82-101

创刊时间:2015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