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美声唱法技巧在中国歌剧演唱中的融合探讨

  2021-12-03    191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随着现阶段艺术领域的不断发展,歌剧题材和作品数量逐渐丰富起来。中国歌剧艺术属于我国艺术宝库中重要的构成,是传统戏曲艺术的传承并在其发展下产生的艺术形式,在时代不断发展中与美声唱法进行碰撞和融合,更加凸显民族性质,而且还能将艺术不分国界、不受国家限制的特点呈现出来。因此,本文主要对美声唱法和歌剧演唱艺术进行介绍,探究前者在中国歌剧中应用的必要性,并研究具体应用。

  • 关键词:
  • 中国歌剧
  • 咬字吐字
  • 歌剧演唱艺术
  • 现代美声
  • 美声唱法
  • 加入收藏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背景下,艺术也开始不分国界,各个国家的优秀艺术文化之间可以相互渗透、相互影响。[1]在时代影响下,我国的歌剧演唱中逐渐开始融入美声唱法技巧,吸收其中优良的唱法技巧,将其归纳为我国剧目演唱时应用的技巧,推动艺术向着更高层次转变,丰富艺术形式和内涵的同时,还能让歌剧演唱变得更加富有艺术特性和价值。


一、美声唱法与歌剧演唱艺术


(一)美声唱法

该唱法产生于十八世纪至十九世纪期间,具有一定高雅、优美特性,与意大利音乐风格类似,在经过歌剧、巴洛克、四大歌唱流派、现代美声等阶段之后,从而产生了现阶段时常运用的较为广泛、稳定的唱法形式。在利用唱法进行表演时,表演人员在了解演唱内容的基础上,需要科学有效地操控自身气息,确保其具有连续性以及音色的优美性。

(二)歌剧演唱艺术

该艺术形式属于现阶段相关艺术体系中的关键构成内容,在艺术审美方面的地位较高。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歌剧演唱形式大多为民间歌舞、戏曲等,在演唱过程中能够展现出明显的民族特性。[2]在当时也开始受到欧洲歌剧风格的影响,促使歌剧演唱形式走上新的道路。直到八十年代,在该艺术不断实施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开始将国外一些效果较好的演唱技巧吸纳其中,特别是美声唱法,将二者融合起来,能够呈现出更加美妙的表演效果。


二、美声唱法技巧在中国歌剧演唱中融合应用的必要性


(一)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

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类新技术也不断创新和应用,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精神文明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对于中国歌剧演唱而言,应该考虑现阶段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变化,吸收国际上各类优秀元素,促使我国歌剧演唱在新时代发展下符合人们日渐变化的审美需求。另外,放眼全世界,我国进步速度肉眼可见,地位逐渐提升,影响力也越来越凸显,在国家和国家交流交往发展中,音乐表现形式会愈加趋向全球性,民族性也会越来越凸显。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在我国的歌剧演唱中融入美声唱法技巧,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

(二)符合中国歌剧演唱艺术融合与发展的需求

在这两者未进行融合应用之前,我国在演唱歌剧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真声、小气口等方式,能够将鲜明的民族特色呈现出来,但是在演唱过程中会存在的一定的问题,缺乏共鸣技巧的应用,而且气息控制能力较差,无法将艺术表现张力良好地呈现出来。[3]同时,在演唱技巧的限制下,歌剧演唱内容、剧目也受到影响,进而影响歌剧演唱艺术的发展。因此,在中国歌剧的演唱过程中,将美声中总结出来的唱法技巧融入其中,能够有效弥补不足,呈现出艺术特性和价值,符合我国艺术发展的需求。


三、美声唱法技巧在中国歌剧演唱中的融合及应用


(一)呼吸方法的应用

呼吸在该唱法中,属于一种基本技术。呼吸在唱歌的过程中起到基础性的作用。对于表演者而言,发音的根基在于呼吸方法的运用,在灵活的呼吸控制中能够将演唱的美感呈现出来。由于以往审美意识的影响,我国歌剧演唱过程中大多应用胸式呼吸法,与美声唱法相比气息支持较弱,这种呼吸方式会导致演唱者的发声变得单薄,在演唱气势较为宏伟、磅礴的歌剧时无法将其有效展现出来,而且民族内涵呈现效果也会较差。将美声唱法融入其中,利用合理的呼吸方式,从而具备更好的气息支持方式、吸气方式以及气息控制方式等。气息支持主要是在歌剧演唱的过程中用隔膜肌肉起到支持的效果,应该关注气息吸足之后双侧肋骨的向外扩张,这时采用腹部与腰间肌肉内外对抗的方式,进而促进横膈膜上升,在不同压力下对气息进行控制。在这个过程中,要能够正确吸气,一般歌剧演唱时需要的气量与日常生活需要的气量相比要更多,吸气时的动作、力量也会较大,尽可能采用口鼻同吸的方式,保持站立姿势,使情绪处于亢奋阶段,引发呼吸结构和呼吸深度的变动。同时,在亢奋时让身体上半部分放松,使胸部处于伸展状态,张开嘴巴和鼻子,这时呼吸也会在上腹部、后腰部等向外打开,两侧肋骨会产生舒张感,机体内空间如同增大一倍一样。需要注意的是,呼吸方式的掌握需要气息能够自然流入其中,这样才能实现更好的吸气。[4]另外,在气息控制的过程中,呼和吸需要合理结合起来。由于声带自身不会振动发声,而是腹部内外对抗,甚至略微提升臀部等提升横膈膜,这样促使气息能够向上、向外发出,让声带振动并发出声音。在歌剧演唱的过程中,会在呼吸过程中完成发声,缺少呼吸也就不会发声。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发声的过程中,呼吸需要结合声音的强弱和高低,语句的长短进行调节,从表现上也需要呼吸结合情感以及情绪,进行适当转变。呼吸方法运用的自如,能够让演唱者的声音更加浑厚、饱满,具有较强流动性,在声音转换的过程中也较为流畅和自然,并不会产生生硬感。

(二)真假声混声技巧的应用

之所以将混声称为歌唱的理想声音,不仅是因为这种声音具有真声的明亮、坚实,它还包含假声的圆度和柔和度,能够集中在高位置进行共鸣。混合声音通常会使用在我们的民族歌唱,传统戏曲和民间艺术等演唱过程中。我们在学习歌剧演唱的过程中,在声音从低到高变化的过程中,不会表现出假声部的均匀增加和真声部的均匀减少,这导致了歌剧演唱过程中的某些局限性。将美声唱法混声技巧应用于歌剧演唱中,能够在真假声技巧应用中促使高声、中声、低声等在不同声区转化的过程中保持统一性,并且消除声区转化的痕迹。利用这种声音技巧能够让整个歌剧演唱表现出整体性、协调性、自然性、通畅性、优美性等,并适当降低声带负担,确保歌剧演唱的质量和效果的同时,还能保护演唱者的嗓子。在真假声技巧应用时,需要随着声音在不同音高中,进行比例调整。在唱高音时假声较多,真声较少,能够为高音演唱创造良好的条件,有助于克服高音演唱中的阻碍影响因素。在唱低音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声音不虚,就需要适当增加真声的比例,并且高位置发声,丰富真声展现出来的音色魅力,才能获取良好的胸腔共鸣。另外,在真假声融合应用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运用这种技巧,才能明显提升演唱者的音域,促使演唱者能够找到自身真假声的转换区域,并在这个区域中感受声带的振动,进而能够一点点自己控制声带的振动,最终能够科学合理地进行歌唱。在先前的真实声音中,小字音组2中女性声音的最大范围是D,但是对于美声唱法,女性声音真假混合后此范围可以达到小字音组3或更高,个别甚至到小字3组的F、g等音,可以有效改善我国歌剧演唱范围狭窄的情况。[5]混声属于一种较为高级的歌唱技巧,歌剧演唱者可以通过呼吸发声训练、音阶训练等方式,掌握深呼吸的特点,在练习中掌握真假声混声技巧,让歌唱音域更加宽广。

(三)共鸣技巧的应用

通过对我国歌剧演唱技巧运用状况进行研究和分析发现,共鸣一直以来都是技巧运用较差的部分,而美声唱法却在共鸣技巧方面展现出特有的优势,将其融入到歌剧演唱中,能够有效弥补歌剧演唱中的不足,有效改善声音效果,在歌剧表演过程中能够很快获取较高的泛音频率,促使声音强劲更具穿透性。在该技巧运用的过程中,共鸣标准是使胸部下方的胸腔与上腔保持连通,上下通气以及内部和外部通气。而且重点在于整体共鸣,需要明确不同类型共鸣腔在作用、功能上的区别,共鸣腔一般包括胸腔、头腔、口咽腔等,还需要把控这些共鸣腔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对于口咽腔而言,是一种能够主动进行控制、调节声音的共鸣器官。比如,调整牙关开合的大小,抬起软腭或者放下,拉长或缩短咽腔等就会对这三个共鸣腔的效果造成影响。因此可以采用美声唱法中的共鸣技巧改善歌剧演唱中存在高音区声音不够饱满、不够洪亮的问题,在保持喉部稳定性的同时,打开并加长歌唱的共鸣腔,建立稳定的共鸣通道,动员所有的共鸣腔为歌剧演唱提供服务,从而优化歌剧演唱中的压、挤、卡的问题。

运用共鸣技巧需要掌握三种技能,第一是关注共鸣和呼吸的协调性,第二是找到声门的适度感,第三是加强哼鸣练习。

对于第一种技能而言,属于美声唱法中的基本功,好的共鸣状态也就是让演唱者处于深呼吸状态,借助深呼吸打开胸腔之后演唱,自然也就会产生好的共鸣音,胸腹之间的气和口咽腔腔体相互通气,从上到下、从内到外都得到气体相通,这样声音会逐渐提升。而且还要关注高位置的调节,对深呼吸和高位置进行调节,通过气息和声带的振动,将所有共鸣腔都振动起来,混合振动的形成,加上深呼吸的支持,呈现出声音的爆发力。

对于第二种技能而言,是声音进入到共鸣腔之后,会产生一种频率较高的泛音,这种泛音如同银铃一般悦耳动听。形成这种动听泛音,就需产生适当的声门感,唱歌时,应适当关闭声带,并避免出现过于绷紧的情况,过度紧绷将导致呼吸不顺畅,并使声带仅产生自己的整体振动,这样声音的基频不会出现在分段边缘振动的泛音组合频率中,从而导致音色无法完美呈现。[6]相反,如果闭合力不足,声门就会挡气不足,从而泄漏气息,声音会变得空心而微弱。歌剧演唱者需要检查声门是否合适,检查时感觉其内部肌肉的运动,并检查喉咙和下巴是否松弛,强度是否过大。而且还可以从听觉上检查,判断自己的音色是否清澈、流畅。

对于第三种技能而言,是歌剧演唱者应用美声唱法的关键,通过哼鸣练习全面打开喉咙,特别是在声音输送到共鸣腔时,会产生一种麻木、晕乎的感觉,这时演唱者则将声音哼到“头”上去了。其实这种哼与日常中人们的常见动作哼是一样的,在检查是否哼鸣时可以看嘴巴是否能够自由动作,又不会对声音的产生造成阻碍,假如闭嘴哼和张嘴哼呈现出来的音色效果一致,在一定程度上表示哼鸣练习方式合理,并且声音已进入高位置共振腔。在哼唱的过程中,应该寻找上下通气的感觉,在鼻咽口往上的方向进行吸气,在腰的两侧向下吸气,在中间位置往胸口下叹气,以此“两头吸、中间叹”,实现有效哼唱。在哼唱发声时,应该寻找一种混着气儿的声音贴着咽壁吹到鼻咽腔的“小瓶口”的发声感觉,接下来,找到头腔的共振位置和保持不断的深呼吸支撑状态。在吸的感觉下,促使整个腔体呈现出“虚张”的气质,在腔体中找到“气”,而不是找“力”,气息越来越通畅,音色也越来越明亮。

(四)咬字吐字技巧的应用

演唱中国歌曲还是外国歌曲,在歌唱发声的过程中都需要保证咬字准确、吐词清晰。

此外,在音乐的配合下,可以确保声音的贯通性和音色的美感。这是歌手表演歌剧时必须掌握的一种方法。相关专家曾经说过,有些人提出在中国艺术表演中运用美声唱法,会出现字包在声音中的情况,让人听不清唱的什么。这种批判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咬字吐字是否清楚,沈湘教授认为这不是唱法的问题,而是与人有关,人没有掌握好咬字吐字的技巧,或者在演唱的过程中不关注咬字吐字,只关注声音。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深入研究中国语言的咬字吐字发音规律,可以借助美音唱法中的技巧,保证咬字吐字的灵活、准确、自然和清晰。我国歌剧表演形式比较关注以字行腔,这种方式会导致表演人员在咬字吐字时牙关开口大小受到影响,采用扁平状的口型不仅无法将浑圆、磅礴的声音显现出来,也无法保证声音的洪亮,导致演唱效果无法表现出震撼力。而将美声唱法应用于歌剧演唱中,能够采用咬字吐字技巧改善这种问题,打开牙关开口,进而打开口咽腔,等到字的声音发出之后快速到达字腹元音的部位,不仅能够起到美化音色的效果,而且还能进一步增强歌剧表演人员的声音特性。[7]另外,在歌剧演唱的过程中假如遇到闭口元音的情况,也可以采用美声唱法,将发音集中在一点上,在演唱的过程中严格遵守咬字吐字的原则,即字头快、字腹满、字尾轻,利用这一原则能够在歌剧演唱的过程中将语言的生动性、连贯性、圆润性、协调性等呈现出来。在掌握咬字吐字技巧的环节,由于发声练习的语音和歌唱语音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在加强练习和学习的过程中才能更好掌握该技巧。单母音的开头应简短、准确,腹部较长,结尾应清晰。例如mi和ma的发音训练,在mi的声音穿透过鼻腔进入达到高位置共鸣之后,这时辅音m就需要拖住韵母i行腔归韵,之后连续唱ma字,处于高位置的a在起音之后就会变得细小,进而形成穿透性,产生面罩共鸣。在这个过程中,i的音要唱得宽一些,a的音要唱得窄一些,从而促使i和a处于统一的腔体状态中。对于女高音而言,要先行腔之后咬字、吐字,保持气息下沉,利用气带动声音,利用气导入字,不需要利用过多的肢体语言,就可以在共鸣腔振动的状态下促使字和声在高位置形成高频泛音,也让咬字和吐字更加准确和有力,将歌剧演唱的冲击力呈现出来。


四、总结


总之,将美声唱法应用于中国歌剧演唱中,并与中国的演唱技法进行融合,能够进一步提升我国歌剧在演唱表演过程中的内涵,拓宽实际演唱过程中的形式范围和内容范围,二者的融合能够使相关艺术在社会进步中得到焕然一新,展现出艺术特征和表演价值,还能合理应用美声唱法中的呼吸方法、真假声混声技巧、共鸣技巧、咬字吐字技巧等,解决中国传统戏曲演唱中发声的弊端,促使演唱者具备更加专业的技巧,加深基本功的同时,在演唱的过程中将歌剧的情感完美地呈现出来,推动歌剧演唱艺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冯超然.谈美声唱法的审美原则在中国作品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2020,(22).81-82.

[2]谭潇.中国歌剧作品对美声唱法的技巧要求研究[J].艺术评鉴,2020,(17):19-21.

[3]常振华.美声唱法在歌剧演唱中的运用--评<美声演唱技巧及其在歌剧演唱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0.(09):141.

[4]滕焱.探析将美声唱法的融合与借鉴价值应用到民族声乐教学中的策略[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7):85-87.

[5]范菲美声唱法在音乐剧中的传承与发展探析——评<古典与现代的碰撞:音乐剧艺术理论及其与美声唱法的融合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0,(06)121.

[6]王慧慧.音乐剧演唱中流行与美声唱法融合的实践分析[J].艺术品鉴,2020,(03);309-310.

[7]刘瑾怡.美声唱法的技巧与方法——评<美声歌唱艺术理论与表现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9,39(05):86.


文章来源:吴晓婷.美声唱法技巧在中国歌剧演唱中的融合与应用[J].戏剧之家,2021(34):63-65.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期刊名称: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期刊人气:543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星海音乐学院

出版地方:广东

专业分类:艺术

国际刊号:1008-7389

国内刊号:44-1132/J

创刊时间:1979年

发行周期:季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