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探讨自然地理本土化教学资源建设策略和实践

  2019-12-26    178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教学资源本土化是应用性高校转型发展的一种重要途径,传统的基础类课程,也需要思考如何进行本土化转变。自然地理学作为地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具有独特的学科特点,其教学资源的本土化更具突出的优势和意义。本土化教学资源建设需要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遵循“相对性、系统性、适度性、可行性”原则,组建建设团队,搜集多元化信息,按照系统性知识体系设计资源框架,分层次整理资源。本文以石家庄学院自然地理学教学资源建设为例,对本土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思路进行了阐述,以供借鉴。

  • 关键词:
  • 教学资源建设
  • 本土化
  • 自然地理学
  • 高校转型发展
  • 加入收藏

通常所说的教育本土化是相对于教育国际化的一个概念,而本研究中本土化意指“学校所在地”之意。教学资源本土化是指对学校所在地区进行资源挖掘,将其转化为专业教学资料的过程。与之相近的概念是“乡土”、“校本”、“地方”,但后者都不能完全、准确地概括本土化的涵义。

2014年,国家提出应用性高校转型发展的战略,将地方性大学定位为“应用性”。在高校转型发展的过程,有关部委、地方政府及高校对应用性大学建设进行了探索,在明确办学定位、推进产教融合、优化专业与课程设计、注重实践教学和双师型队伍建设等方面积累了重要经验。在课程建设方面,不少学校开展应用性课程建设项目,许多高校教师从教学方法[1]、教学资源重构[2]、实践教学[3]、校企合作[4]等多种角度进行了广泛探讨,同时对课程资源建设本土化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不过,转型发展的话题更多地把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应用性较“突出”的专业方向课上,而对于基础课的关注度偏弱。

自然地理学是许多高校地理类专业一、二年级开设的核心专业基础课和先行课[5,6]。通过学习地壳、大气、水文、土壤等各自然地理要素(现象)的特征、分布规律及其相互作用,帮助学生建立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差异性的理念,确立人与自然、社会、经济相互协调的人地和谐发展观,为学生今后学习后续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环境评价和规划、人文地理学等相关课程奠定基础,并培养学生基本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基础性、综合性、系统性、实践性等特点。

长期以来,地方高校在专业建设、学科发展方面多以研究性大学为目标,在教材、实验、实习内容方面与后者也相差不大[7]。由于办学定位、普遍轻视、传统观念束缚等原因,在自然地理教学资源本土化方面较少有人研究,表现为:一方面相关研究文献(特别是高等教育相关文献)极少;另一方面,虽然许多大学开设乡土地理课程,但内容编排、素材选择、教学方法均与传统课程无异。时至今日,寻找现象典型、社会名气显著的地方作为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基地仍然是绝大多数地理类专业的优先选择。所以地方性自然地理教学资源普遍受到忽视,本土化教学资源严重缺乏,对地方自然地理环境了解很少,这些因素互为因果,并产生扩大效应。


1、自然地理教学资源本土化的涵义与意义


1.1自然地理教学资源本土化的涵义

自然地理教学资源本土化是指专业教师在认识学校所在地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关系及自然地理环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整理、筛选出符合课程教学要求的教学素材的过程。

由于自然地理系统组分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及多尺度性特点,“本土”与“学校所在地”概念存在相对性,其指代区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资料获取难易程度的不同而有一定的灵活性。例如,若学校位于石家庄市,对于综合自然区划的内容来说,有关东部季风大区的教学资源就是本土的;对于地质地貌内容来说,有关石家庄西部太行山区的岩石、矿物、地貌以及市区范围内的第四系钻孔资料是本土的;而对于水文教学来说,采用流经市郊的滹沱河以及作为市区地表水源地之一的岗南—黄壁庄水库水情资料,本土化特点更为突出。事实上,“本土”的范围并不关键,重要的是“本土化”的过程及其对教学目标达成的效果。

关于教学素材的获取,可以有多种途径,包括现有资料的收集、课题研究、实地考察等,甚至也包括行业部门现有设备、人员、设施等资源(如水文站、水库管理局等)。换言之,教师可以是知识的创造者,但更是教学资源的整理者和知识的传播者。但是,无论资源来源、渠道如何,与“学校所在地”自然地理环境相关的资料才可称之为“本土”。

1.2自然地理教学资源本土化的意义

1)教学资源本土化有助于学生专业素养的培育

典型自然地理现象是明显和直观的,易造成“初学者以为所有现象都如此明了、识别现象都如此简单”的认识偏差,反而当其真正碰到“一般现象”时一筹莫展。事实上更多情况下,自然地理现象是需要进行深入观察、深入探索才能明其所以然的。本土化的教学资源有助于学生对身边的自然地理现象产生专业敏感性的效果,体验地理分析过程、程序和内容,同时树立起“没有认真分析就没有发言权”的自然地理认识观,避免“不求甚解、妄下定论、人云亦云”的窠臼。

2)教学资源本土化有助于提高师生特别是教师对本地自然地理环境的认知和研究水平

不少教师在传统高等院校上学期间,曾经在老基地实习过(这一现象对地方性院校来说非常普遍)。因此教师当时怎么学,如今怎么教,这样一来知识只会越传越少。同时教师心理上不会或不愿突破原有老基地自然地理现象的认识和现成的教学模式,人云亦云,实践教学改革因缺乏动力而进展缓慢。

3)教学资源本土化有助于地方性院校向应用性高校加重要转型发展

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要想与地方的发展紧密结合,就必须脚踏实地,以地方性、应用性为办学定位,了解和认识地方。举例来说,如果在石家庄就读的学生,对石家庄本地的自然地理现象知之甚少,可能有3种原因:一是学生专业兴趣不大,对身边现象漠不关心;二是学校或教师对本地自然地理环境缺乏了解;三是教师了解但未提供基本的教学资源(这种可能性较小)。这种情况下,高校对地方提供相关专业领域的服务也将难以做好。而本土化过程,实质上就是高校师生认真了解地方的过程。


2、自然地理本土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原则和策略


2.1建设原则

1)相对性原则。主要针对的是“本土”的范围。如前所述,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做适度的把握;资源筛选的优先顺序宜按照“校内—市内—周边—省内”,即就近选择、从优选择(优质资源)。

2)系统性原则。也可称为综合性原则或完整性原则。系统性指的是要尽可能全面地掌握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并进行整理、分类,并在每一个教学单元中合理利用。

3)适度性原则。教学资源的选择需要符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要适合教学对象的使用,难易程度适度。另一方面,所谓“本土化”并不排斥非本土资源,只是在教学过程中增加本土资源的比重,即本土化也要适度。特别是勿将自然地理学课程变为乡土自然地理学课程,即自然地理学理应仍遵循原有的知识体系,只是合理利用本土化素材,以便更好地理解自然地理学原理,不能颠倒主次。

4)可行性原则。教学资源的建设需要结合学校、学生、教师的具体情况,既要考虑教学组织和实施上的可操作性,也要考虑经济上的可行性。

2.2建设策略

1)教学目标是自然地理本土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出发点

自然地理学的知识体系与地质学、气象气候学、水文学、土壤学、生物学等其他学科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叉,因此在整理教学资源时,相关学科的基础资料和资源可以利用,但必须加以筛选与整理,形成符合自然地理学教学目标的资源。同时,由于开设专业不同,资源建设尽可能兼顾专业培养目标。

2)一支结构合理、团结协作的教学团队是自然地理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自然地理团队成员需要具备各部门自然地理学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具备共同的教育理念,特别是对教学资源本土化意义有着共同认知和主动建设的强烈意愿。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涉及的专业知识跨越多个学科,因此相对于其他教学团队来说,自然地理团队成员的协作能力对于课程建设的意义尤其重要。

3)围绕应用能力培养的分层次教学素材是核心

笔者认为,从教学目标的角度来理解,本科自然地理教学资源的应用性主要体现在两个层次上:一是对常见自然地理现象的识别能力;二是对自然地理规律的初步分析能力。所以教学资源建设需要分层次,如基本认知资源、提高拓宽资源,前者主要的利用目的在于理解概念、原理;后者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地理现象分析能力和创新素养。

4)多元信息整合是自然地理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当前的信息时代,学生的学习特点具有很强的信息化烙印,即视听喜好、体验喜好、直觉无序等学习特点[8];另一方面,信息资源获取便利,信息资源种类多样、素材丰富。因此,通过契合学习者特点和时代特征,实现地理探究的自然地理教学目标,需要为学习者提供自主学习和协作探索的教学资源支持[9]。其中本土化教学资源可以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自然地理本土化教学资源构建过程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环节:①资料收集———多元化资源收集的途径,包括公开出版的文献、师生考察资料、政府机构资料和数据、网络素材、校园内相关知识、教师项目积累的其他资料;②资料筛选———选择符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要求的素材以及重复素材的筛选,内容涉及各自然地理各要素特征及综合原理;③资料整理———针对筛选过的资料,可能存在不完整或碎片化、谬误等现象,因此还需要进行修改、完善;④资源设计———普通资料的教学资源化,这是考虑资料利用的基础性工作,例如按一定思路将教学资源发布到自主学习平台以供学生课后参考,或者上传至教学平台上供教师课程教学使用。总之,多种资料来源途径、各种教学资源发布(利用)平台、素材和内容类型丰富多样以及学习者对于学习素材多样化的偏好,都决定了自然地理教学资源整合过程存在一些明显多元化信息整合的特点。

最终,建成的教学资源从类型上看应该包括由文本、声音、图片、视频、动画、数据等多元素材组成的自制资源和引用资源;从学生知识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角度出发,应该包括基础性资源和拓展性资源,前者目的在于基础知识和原理的本土化展示,后者目的在于基础知识和原理的本土化应用。

5)系统性是自然地理教学资源建设需要把握的基本框架

在众多自然地理学教材中,伍光和版本被许多相关本科专业认为是自然地理学经典教材[10],原因在于其内容体系清晰,易于初学者或基础构筑阶段学生对自然地理学整体构架和基础知识的掌握。但是在覆盖面广泛的同时受限于篇幅,该教材对内容的处理较简洁且应用性内容较少。所以自然地理教学资源建设完全可以依照该知识体系设计资源库框架,如果同时根据不同专业培养目的增加相关素材,效果无疑更好,例如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可以强化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素材;环境类专业可以强化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的素材。


3、实践案例


本研究以石家庄学院为例,阐述本土化自然地理教学资源建设思路。石家庄学院开设自然地理学课程的本科专业有环境生态工程、地理信息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3个专业,采用的教材为伍光和著的自然地理学(第四版),而地理科学专业则开设有部门自然地理学(地貌学、水文学、土壤地理学、气象气候学、生物地理学)以及地质学基础。所以所建的教学资源库可供4个专业使用。

3.1资源整理框架与要求

自然地理教学资源建设框架主要依据伍光和著的自然地理学(第四版)第二章至第八章的结构体系设计(表1),但经过修改(修改原则如2.1节所述)。表1石家庄学院本土化自然地理教学资源框架与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资源建设内容的选择,课程建设负责人应综合考虑学校、专业、地理位置等因素,合理设计。

1)知识模块框架进行了修改,主要基于本地资源的丰富程度、专业需求,如“土地类型”、“土地评价”的相关资料及研究文献很少,因此将两者合并;而“嶂石岩地貌”在自然地理学教材中并未出现,但却在石家庄西部山区典型发育(嶂石岩即为石家庄市赞皇县的一个地名),为我国四大砂岩地貌之一,因此单独列为一个模块;至于专业需求,石家庄学院涉及专业均为地理类或地理学科背景的专业,因此重点建设的是涉及自然地理要素的教学资源。

2)因篇幅所限,“来源或举例”仅是部分资料举例,同时参考文献从略。

3)资源的专业范围依据伍光和著的自然地理学(第四版),如“综合自然地理”有关土地科学内容,该教材中没有明确列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内容(虽然目前是关注者众多),因此资源建设中也没有考虑此项内容。


4、结语


本研究根据石家庄学院多年积累的自然地理学教学资源进行了系统的本土化整理,旨在为低年级本科生奠定牢固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的自然地理素养。资源建设遵循“相对性、系统性、适度性、可行性”原则,按照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四版)知识体系,以“基本资源”和“拓展性”资源分层次设计了本土化教学资源体系。值得说明的是,资源建设只是教学目标达成的基础性工作,后续的教学设计、实施才是关键环节。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教学资源的网络化和共享理念不仅能做到教学资源互相挖掘,而且能弥补“谁也不能穷尽地理现象”的教学遗憾,因此在线共享将是本土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未来趋势。


参考文献:

[1]何晓瑶,段美萍.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课程体系构建的路径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8,(11):84-86.

[2]张文俊.黄淮学院应用型课程教学改革路径探索[J].管理观察,2018,(4):114-115+119.

[3]方刚,王佳乐.基于产教融合的嵌入式应用型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8,(4):53-55.

[4]张德化,刘霞.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性课程改革路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26):18-20.

[5]韩晋仙,王玉芬,班凤梅.变化背景下自然地理学教学的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8,(21):116-117.

[6]陈静,唐波,宋云.独立学院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初探[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8,(10):46-47.

[7]宋保平,郑艳侠,张素珍,等.地方性院校自然地理实践教学资源整合的探索[C]//第五届全国大学地球科学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11,电子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2012.

[8]李立.信息时代大学生学习风格探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2):64-65.

[9]邰杨芳,赵康丽.信息时代高校学生信息素养与自主学习能力研究[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2,33(10):85-89.

[10]王涛.自然地理学课程差异化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7):78-79.


宋保平,张素珍,李艳芳,等.自然地理本土化教学资源建设策略与实践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9,21(3):141-147. DOI:10.3969/j.issn.1673-1972.2019.03.024.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期刊名称: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期刊人气:378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四川旅游学院

主办单位:四川旅游学院

出版地方:四川

专业分类:文化

国际刊号:2095-7211

国内刊号:51-1753/F

邮发代号:62-141

创刊时间:1999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