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分析血清同源盒基因9(HOXC9)与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在早期肝细胞癌(HC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连云港市东方医院就诊的120例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58例早期HCC患者(早期HCC组)和62例良性肝病患者(良性肝病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OXC9、AFP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OXC9、AFP单独及联合检测对早期HCC的诊断效能;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血清HOXC9和AFP的相关性。结果 早期HCC组、良性肝病组和对照组血清HOXC9、AF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HCC组和良性肝病组血清HOXC9、AF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OXC9单独检测诊断早期HCC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21(95%CI:0.722~0.878)、灵敏度为91.8%、特异度为72.6%;血清AFP单独检测诊断早期HCC的AUC为0.611(95%CI:0.538~0.794)、灵敏度为77.8%、特异度为94.1%。血清HOXC9和AFP联合检测诊断早期HCC的AUC为0.956(95%CI:0.840~0.984),明显高于血清HOXC9和AFP单独检测(Z=0.871、0.511,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OXC9水平与AFP水平无相关性(r=0.015,P=0.129)。结论血清HOXC9检测对早期HCC患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与AFP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对早期HCC的诊断效能。
肝细胞癌(HCC)由于其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给全世界公共卫生系统造成沉重负担[1]。HCC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射频治疗、经动脉治疗、化学疗法和放射疗法,由于其具有易转移、易复发和耐药等特点,长期生存率较低。KOUROUMALIS等[2]建议对高危人群进行HCC监测;来自一家肝癌研究机构的16年队列报告显示,早期HCC的诊断率呈增加趋势[3]。因此,寻找高灵敏度、高特异度的肿瘤标志物对HCC的诊断,尤其是早期HCC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甲胎蛋白(AFP)是目前HCC辅助诊断的重要血清标志物,在肝脏良性疾病如慢性肝炎、 肝硬化中也有部分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在肝硬化发展为HCC的早期阶段,其灵敏度仍不理想。HOX基因属于同源盒基因,在编码进化保守的转录因子中发挥重要作用,能确保细胞分化的平衡[4]。HOXC9作为HOX家族中的一员,在多种肿瘤中存在异常表达[5,6],提示失调的HOXC9基因与癌症的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HOX的失调表达体现在HCC发育的不同方面,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上皮间质转化(EMT)和免疫耐受性[7],但目前为止,HOXC9在早期HCC中的诊断价值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分析血清HOXC9在早期HCC患者、良性肝病患者和健康受试者之间的水平差异,旨在进一步分析其在早期HCC诊断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连云港市东方医院(以下简称本院)的120例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58例早期HCC患者(早期HCC组)和62例良性肝病患者(良性肝病组)。纳入标准:(1)符合《原发性肝癌诊断规范(2019)诊断标准》[8],临床分期Ⅰ~Ⅱ期;(2)临床资料完整;(3)未进行放、化疗等治疗。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系统肿瘤;(2)妊娠期女性及未成年人。早期HCC组中男43例、女15例,年龄40~68岁;良性肝病组中男32例、女30例,年龄39~71岁,肝囊肿21例、肝血管瘤24例、肝内钙化灶10例、肝腺瘤7例。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28~69岁。3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伦理批准号:2022-013-01),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分别抽取3组研究对象清晨空腹静脉血3 mL,室温静置30 min, 4 000 r/min离心15 min, 收集血清标本并置-80 ℃低温冰箱中保存待测,避免反复冻融。采用贝克曼Dxl800 Access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及配套试剂盒检测血清AF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HOXC9水平,试剂盒购自上海科澄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批号:KCW21039,检测设备为瑞士帝肯TECAN 150型酶标仪。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K-S检验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P75)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OXC9、AFP对早期HCC的诊断效能。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血清HOXC9与AFP的相关性。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各组研究对象血清HOXC9、AFP水平比较
3组研究对象血清HOXC9、AF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HCC组血清HOXC9、AFP水平显著高于良性肝病组和对照组,且良性肝病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组研究对象血清HOXC9、AFP水平 比较[M(P25,P75)]
2.2 血清HOXC9和AFP单独及联合检测对早期HCC的诊断效能
血清HOXC9单独检测诊断早期HCC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21(95%CI:0.722~0.878)、灵敏度为91.8%、特异度为72.6%,血清AFP单独检测诊断早期HCC的AUC为0.611(95%CI:0.538~0.794)、灵敏度为77.8%、特异度为94.1%,血清HOXC9和AFP单独诊断早期HCC的AU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OXC9和AFP联合检测诊断早期HCC的AUC为0.956(95%CI:0.840~0.984),明显高于血清HOXC9和AFP单独检测(Z=0.871、0.511,P<0.05)。表2、图1。
表2 HOXC9和AFP单独及联合检测对早期HCC的诊断效能
2.3 血清HOXC9和AFP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OXC9水平与血清AFP水平无相关性(r=0.015,P=0.129)。
3、讨论
HCC作为恶性程度较高的一类肿瘤,出现临床症状时已处于晚期,此时,治疗往往无效,且中位生存率较低(<3个月)[9]。目前,一大部分HCC患者的肝脏储备较差和(或)门静脉流量受损。随着早期HCC检测技术和检测项目的进步,5年生存率已提高至75.0%[10]。尽管传统的治疗方法已经大大改善了HCC的预后,但疾病复发和肝内转移继续对这些患者的治疗构成挑战。血清AFP作为HCC最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在HCC的筛查中发挥重要作用。术后AFP水平>200 μg/L提示HCC组织切除不完全,或发生转移[11]。然而,相关研究发现并非所有的HCC患者都可以单独通过AFP进行诊断,AFP的假阴性率约为30.0%,其假阳性也发生于一些患有非恶性疾病(如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的患者[12]。因此,临床迫切需要寻找新的肿瘤标志物来提高早期HCC的检出率。
HOX家族由HOXA、HOXB、HOXC和HOXD组成,其中HOXC9位于人类染色体12q13.13,在癌症进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LI等[13]研究发现HOXC9与胶质母细胞瘤的恶性程度有关,可以作为胶质母细胞瘤诊断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ZHAO等[14]研究发现HOXC9在胃癌组织中过表达并促进胃癌细胞的转移和干细胞样表型,证明了miR-26a表达缺失导致血清HOXC9水平的上调,该研究首次证明了miR-26a/HOXC9轴在胃癌细胞恶性行为中的作用。石峰等[15]研究发现HOXC9在HCC癌组织及HCC细胞系中高表达,干扰HOXC9后,HepG2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降低。本研究结果显示早期HCC组患者血清HOXC9水平显著高于良性肝病组和对照组(P<0.05),说明血清HOXC9水平在良、恶性肝病中表达存在差异。
单项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的灵敏度和(或)特异度往往欠佳,因此为减少漏诊、误诊的发生,可采用多项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诊断HCC。本研究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通过拟合最佳回归曲线,结合ROC曲线,分析血清HOXC9和AFP联合诊断早期HCC的价值。结果显示,HOXC9单独检测诊断早期HCC的AUC为0.821(95%CI:0.722~0.878),血清HOXC9和AFP联合检测诊断早期HCC的AUC为0.956(95%CI:0.840~0.984),显著高于血清HOXC9和AFP单独检测(Z=0.871、0.511,P<0.05),这说明二者联合检测对HCC高危人群的筛查及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OXC9水平与血清AFP水平无相关性(r=0.015,P=0.129),说明二者在诊断早期HCC时可以互相补充。但本研究是一项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病例数量较少且为单中心研究,后期有待多中心大样本量研究进一步验证。
综上所述,血清HOXC9与AFP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对早期HCC的诊断效能。
参考文献: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 [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0,40(2):121-138.
[10]靳克俭,潘新波.HBV阳性肝癌患者DCP、AFP、AFP-L3与肝功能状态相关性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2,19(17):2379-2381.
[12]薄维波,秦继宝,陈隽,等.血清异常凝血酶原在中晚期肝癌患者中的表达及预后[J].实用医学杂志,2021,37(23):3036-3040.
[15]石峰,杨琳琳,喻成飞,等.HOXC9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J].临床消化病杂志,2022,34(1):7-11.
基金资助:江苏省连云港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性课题(ZD202206);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科研发展基金项目(KD2022KYJJZD137);
文章来源:关辉,薄维波.血清HOXC9和AFP在早期肝癌患者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20(21):3140-3143.
分享:
肝癌的防治是一项重大的公共卫生挑战。柴胡皂苷(saikosaponins, SSs)是传统中药柴胡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根据其结构差异将柴胡皂苷分为柴胡皂苷a、b (b1-b4)、c、d、e、f、g、h和i[1]。研究发现,SSb2通过以环境依赖性方式抑制多药耐药相关的药物转运蛋白P糖蛋白(P-glycoprotein, 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 MRPs) MRP1和 MRP2来增强抗癌的肝靶向性[2]。
2023-12-01肝细胞癌(HCC)由于其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给全世界公共卫生系统造成沉重负担[1]。HCC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射频治疗、经动脉治疗、化学疗法和放射疗法,由于其具有易转移、易复发和耐药等特点,长期生存率较低。KOUROUMALIS等[2]建议对高危人群进行HCC监测;来自一家肝癌研究机构的16年队列报告显示,早期HCC的诊断率呈增加趋势[3]。
2023-11-20原发性肝癌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早期症状不明显,出现明显症状时多以晚期为主,错失最佳根治性手术或介入栓塞化疗时机,需行化疗治疗,但部分患者化疗后疾病转归仍较差[1]。临床探寻有较高灵敏度、特异度的生物标志物,对提升肝癌患者化疗后疾病转归预测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2023-11-17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胆管细胞癌和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1,2]。其中,肝细胞癌的发病率占比最高(75%~85%)[3],是全球最常见的癌症之一,也是癌症相关性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2023-11-15肝脏是人体消化系统中最大的消化腺,也是重要的代谢和解毒器官。肝癌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前者多由肝硬化引起,后者是因其他脏器存在恶性肿瘤,其肿瘤细胞通过血液或其他途径转移到肝脏上,原发性肝癌更为常见[1]。
2023-11-15原发性肝癌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早期症状不明显,出现明显症状时多以晚期为主,错失最佳根治性手术或介入栓塞化疗时机,需行化疗治疗,但部分患者化疗后疾病转归仍较差[1]。临床探寻有较高灵敏度、特异度的生物标志物,对提升肝癌患者化疗后疾病转归预测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2023-11-15肝细胞癌(HCC)由于其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给全世界公共卫生系统造成沉重负担[1]。HCC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射频治疗、经动脉治疗、化学疗法和放射疗法,由于其具有易转移、易复发和耐药等特点,长期生存率较低。KOUROUMALIS等[2]建议对高危人群进行HCC监测;来自一家肝癌研究机构的16年队列报告显示,早期HCC的诊断率呈增加趋势[3]。
2023-11-15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发生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中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为主要的组织学亚型(占病例数的75%~85%)。原发性肝癌是全球第六大(4.7%)最常见的癌症,仅2020年全球范围内肝癌新发病例约906 000 例,死亡约830 000例,为癌症相关性死亡的第三大原因(8.3%)[1]。
2023-11-15肝癌是全世界范围内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其中肝癌发病率最高的地区位于亚洲和非洲[1]。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最常见的肝癌类型,占肝癌发病率的70%~90%[2]。近年来,肝切除、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然不理想[3]。
2023-11-14肝癌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以原发居多,多为恶性,具有较高发病率及死亡率[1]。据相关报道显示[2]:肝癌发病率、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的第5位及第3位。因肝癌早期症状隐匿,病情进展迅速,在出现肝区疼痛、乏力等典型症状就诊时多发展为中晚期,已丧失手术治疗机会[3]。而随分子靶向治疗研究不断深入,新近研发的仑伐替尼在中晚期肝癌患者中获有较佳疗效,现已成为一线治疗手段[4]。
2023-11-14人气:12837
人气:12163
人气:11710
人气:10790
人气:10728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肝癌电子杂志
期刊人气:1512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2095-7815
国内刊号:11-9351/R
创刊时间:2014年
发行周期:季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1.474
影响因子:2.876
影响因子:0.899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2.15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