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冶金矿山露天转井下建设中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实践

  2024-01-11    10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分析了在庙沟铁矿由露天转井下开采建设过程中,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暴露出的人员紧张、员工队伍老龄化、岗位人员配置不合理等相关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庙沟铁矿通过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加强人员培训、健全人岗匹配机制、完善激励机制等措施,促进了企业劳动组织的优化和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的提升。从而为企业由露天转井下开采建设过程及今后的达产、顺产提供了必要的人力资源保障,满足了企业建设与生产过程中的人力资源需求。

  • 关键词:
  • 人力资源
  • 优化配置
  • 冶金矿山
  • 扩界补勘
  • 露天转井下
  • 加入收藏

庙沟铁矿于1986年1月建矿,是一座有着近40年开采史的老矿。随着露天浅表资源的开采殆尽,现正在对境界外深部进行扩界补勘,矿山也由露天开采逐渐开始向井下开采过渡。当前,庙沟铁矿处于露天转井下建设的关键时期,面临严峻的生产经营形势和艰巨繁重的井建项目任务。如何利用现有人员在满足当前生产建设需要的同时确保顺利完成矿山露天转井下开采过程中的人员需求,是庙沟铁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核心问题。在当前职工自然减员增加、岗位工作效率低下的情况下,进行岗位优化调整已势在必行。


一、庙沟铁矿人力资源配置现状


当前庙沟铁矿现有在册职工871人、在岗职工815人、非在岗职工56人,其中管理岗102人、操作岗713人。管理岗职工平均年龄37岁,操作岗职工平均年龄47岁;50周岁以上人员共计353人,占在岗职工比例为43%;在岗职工本科以上学历(含本科)共计100人,本科以下学历共计715人。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操作岗位人员年龄普遍偏大,人员结构老龄化问题比较突出。未来几年,会因人员退休带来比较大的自然减员。在不招录人员的情况下,到2026年底全矿在岗人员预计剩余578人,减员约40%。


二、庙沟铁矿露天转井下开采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人力资源问题


在铁矿由露天转井下开采建设过程中,企业既要保证地面的正常生产,同时也要保证井下作业面开采建设的如期推进。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操作岗位人员配置出现了较大缺口,甚至已经严重影响到企业正常的生产运转。不仅如此,庙沟铁矿操作岗职工老龄化问题也十分突出,未来几年将面临非常严峻的自然减员问题。在不招录人员的情况下,人员缺口将进一步扩大。为了满足当前紧张的生产建设任务的人员需求,并且为今后露天转井下开采做好人力资源准备,企业必须要对现有人员岗位配置进行调整和优化,实现减员增效。


三、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的整体思路


1. 推行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

机械化与自动化是未来工矿企业设备与生产技术革新的必然方向。其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可以替代很多人工操作,节省人力,降低劳动强度,改善劳动作业环境。特别是在铁矿由露天转井下开采后,机械化与自动化设备的应用将替代很多人工操作,极大地提高生产的安全性,最大化保证矿井的生产安全。

2. 岗位合并,优化岗位与人员配置

企业中存在很多工作内容和工种性质相近的岗位,很多岗位可以多岗合一,同时兼顾。在露天转井下后,势必会增加许多井下岗位,如果依然按照原有的岗位配置,不仅人力资源紧张,而且工作效率也不高。通过对相关工种合岗并岗、采用集中检修管理体制及实行操巡合一制度,可以有效减少岗位和岗位定员,降低人工成本,提高人员劳动效率,实现减员增效。

3. 以信息化、多元化为导向,建设培训体系

将信息化管理注入培训管理流程,推行多元化培训体系建设。朝着兼工种、多能工的方向培养复合型人才。在生产转入井下后,对人员的工作技术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人员培训必须跟上,努力实现人员有效接续、生产稳定顺行的良好效果。

4. 薪酬制度模式创新

露天转井下后,人员劳动环境和劳动组织发生很多变化。为了充分调动人员工作积极性和提高劳动效率,庙沟铁矿推行了“模拟法人制”试点,在人员配备使用权限和薪酬激励考核方面取得突破。


四、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方案和具体措施


1. 优化劳动组织,实行操巡合一制度

露天转井下后,巡检与维修工作覆盖到井下生产区域,工作量增加,人员更显紧张。为改进维修现状,解决人员接续困难、检修队伍断档及目前维检修管理体制下产生的各种问题,庙沟铁矿采取了集中检修管理体制,将检修力量集中管理、统筹调配。这样一来,便可集中检修力量,统筹安排各项检修任务。在此基础上,庙沟铁矿首先在碎矿作业区实行操巡合一制度。

(1)碎矿作业区岗位人员配置现状

碎矿作业区共设有3个生产组,每个生产组有颚式破碎机岗位人员3人、筛分岗位3人、3台PYB2200\HP500破碎机岗位人员3人、皮带看护3人、班组长3人,共计15人;电气维修组有白班9人、夜班4人,共计13人;设备维修组共有5组,分别是一组8人、二组9人、三组6人、四组6人、夜班组4人,共计33人;皮带清扫组9人;生产班班长1人,维修班班长1人,电气点检1人,设备点检1人。

(2)设立碎矿维修组,形成操巡合一制度细则

在考虑对井上设备维修工进行集中管理的前提下,将碎矿作业区皮带清扫工、设备点检员、电气点检员、维修生产班长组成碎矿维修组。在巡视过程中,如发现设备故障,维修组可与生产组合力进行设备维修。在生产过程中,如发生突发大型设备故障问题,则当班班组长联系维修组及动力作业区,动力作业区立即派出碎矿维修组到现场与生产组和维修组合力进行设备抢修工作。

(3)操巡合一制度效果评价

庙沟铁矿并行实施碎矿维修组操巡合一制度和集中检修管理制度,将原先各作业区内部解决维修任务的点对点模式转变为由全矿维修人员合力解决维修任务的多对点模式。即使作业区维修组人员减员,但是维修力量不会减少。在遇到设备故障时,并不会因为维修人员不够、力量不足而耽误设备运转和生产。此做法变相增加了作业区维修力量的配备。

2. 改进生产工艺,推进生产的机械化与自动化

露天转井下后,一方面工作强度增加,另一方面井下较为恶劣的生产环境对安全生产带来影响。通过推进生产的机械化与自动化,实现了井下的无人化或是少人化作业,能够最大限度地将人员从复杂、恶劣的井下作业环境中解放出来,从而提高生产安全性,降低人员劳动强度。在井下水泵房、配电室等位置使用有轨机器人,对井上风机房、空压机房、预热房等位置进行远程控制,通过高清摄像头监控及恒定巡逻设置实现对设备房的无死角监控。机器人后台与调度室屏幕相连接。屏幕显示设备内部运转信息画面。在井上集控中心配置相关专业技管人员,分设备、分模块进行监控。井下设置相应设备巡检工。如机器人报警,可在屏幕中准确显示故障点,技管人员可第一时间通过对讲机指挥井下维修人员进行维修。这样就形成了井上与井下联动的生产模式。推进生产的机械化与自动化,可以减少人力输出,通过自动化监控可以取消相关岗位;同时,可节省维修时间,摄像头精准报告故障点,技管人员可以立即指挥维修工维修;此外,可大幅减少风险的发生,通过机械化自动化采矿和巡检,可以极大程度地降低矿山事故危害。

3. 建立以信息化为导向、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培训体系

随着庙沟铁矿露天转井下全部工程施工完毕直至达产、顺产,企业面临较大的岗位人员缺口。经过优化调整和岗位合并,新的岗位人员配置要求员工一岗多能;同时,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也对员工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加强员工培训,使员工掌握井下开采的生产技术和安全注意事项。因此,庙沟铁矿以信息化为导向,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

(1)信息化培训体系建设

利用现代科技投入,增强培训技术的创新。注重“体验式”培训,建立庙沟铁矿培训APP和公众号,将培训知识上传,制作成微课和微视频,员工可以通过观看学习、互动式学习和协作学习3种方式提升自己。利用信息化管理,注入培训管理流程。建立信息化平台,推行“一站式”培训,将企业文化培训、专业技能培训、职业生涯规划等合理融合,促进职工全方面多方位发展,将学习计划、课程、学习效果评价编制成信息化学习进展图,疏通培训整体脉络。

(2)多元化培训体系建设

——培训制度多元化。在深入推进与拓展公司“1+2”师带徒模式和“1+N”讲师模式的同时,增加“歌曲化”培训、“影视化”培训等,通过学员角色之间身份的转换与融合,增加了培训趣味性,提升了培训效果。

——培训对象多元化。在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操作技能人员3支队伍素质提升培训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加大学历培训力度,有针对性地为基层岗位培养一批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为露天转井下开采提供合格的人才队伍;增加专业技术人员经营管理类培训内容,全面高效打造现代化矿山发展建设的“三支”人才队伍。

——培训效果评价多元化。培训效果评估运用4种方法:一是数据研究评估法,包括上一年度培训调研与培训实施研究总结、本年度培训策略需求调查、培训效能评价等;二是主观效果评估法,包括高层主管访谈、员工主观意见收集、问卷调查法等;三是比较评估法,包括横向比较其他兄弟矿山培训策略与落实效果,纵向比较管理层与基层培训落实效果;四是追随评估法,即紧密跟踪培训及其效果落实情况,评估培训理论学习与实际岗位运用落实效果。

4. 创建“模拟法人制”薪酬激励制度

目前,庙沟铁矿以“增产降本、提速提量”为原则,将井采作业区、工程科2个单位作为“工序模拟法人制”推进试点单位。在人员配备使用权限方面,整体上遵循不打破原有组织人事、生产组织模式的前提,给予试点单位适当的用人管理权,侧重于内部运营,地面与井下人员统一调配,协调使用,提高效率和效益。在薪酬激励考核方面,在年初经济责任制考核基础上,再次设定任务指标,如果当月未完成设定指标任务,仍按年初经济责任制考核;如果当月完成设定指标任务,就在年初经济责任制考核基础上按照指标完成量进行奖励。以此激发广大职工积极性,促进矿山降本增效。


五、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实施的效果评价


1. 劳动组织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效率显著提升

通过实行集中检修管理体制和操巡合一制度,采用井下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等劳动组织优化措施,改进了庙沟铁矿露天转井下建设期间人员接续困难、检修队伍断档严重的问题;提高了设备维修的动作效率,降低了维修成本,促进了企业生产发展。

2. 有效实施检修力量集中管理、统筹调配

由原有的各作业区内部解决维修任务的点对点模式,转变为由全矿维修人员合力解决维修任务的多对点模式,即使作业区维修组人员减员,但维修力量不会减少。无论是井上还是井下,当设备出现故障时,并不会因为维修人员不够、力量不足而耽误设备运转和生产,增加了作业区维修力量的配备。减少了人力输出,节省了维修时间,降低了安全事故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岳树江.浅探矿山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策略[J].人力资源,2019(8).

[2]周瑞廷.浅谈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及其优化措施[J].中国商论,2019(9).


文章来源:李娜.冶金矿山露天转井下建设中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实践[J].冶金经济与管理,2024(01):10-12.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中国工业经济

期刊名称:中国工业经济

期刊人气:4146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经济

国际刊号:1006-480X

国内刊号:11-3536/F

邮发代号:82-143

创刊时间:1983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