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对于一部分海洋生物来说,不管是箱型水母毒素的毒液成分还是用毒方式都具有致命性,随着环境的改变箱型水母毒素会进行物种进化。也正因此,毒素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具有区域性特征,物种的区域性和自然区域的有界性正是这一点的体现。为保证自己在激烈的生物竞争中种族的延续性,箱型水母毒液还具有竞争性,与海洋生存环境的竞争性特点一致。
1、致命性
作为一种外表柔弱的软体生物———箱型水母,没有强健的体格,没有巨大的力量,更没有高度发达的思维意识和团队作战能力,但是它之所以能够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下来,主要就是靠自身的毒性。箱型水母的毒素对部分海洋生物而言是异常致命的,这种致命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毒液成分的致命性。世间万物都是由分子和原子这些最为基础的成分组成,而这些基础成分之间的相互交集与融合可以产生一系列新的反应与新物质。这些新物质的出现会对物质本身产生一定的作用,而这也就是箱型水母毒液成分致命性的哲学基础。箱型水母的所有触手上都布满了一种名为刺细胞的小刺囊,一旦接触到物体,刺细胞就会射出数千个小刺叉,把毒素注入猎物的血液循环系统。毒液通过静脉和动脉流入猎物的心脏,从而导致心脏收缩,最终猎物死于心脏骤停。而箱型水母毒液若想发挥作用,离不开一种叫做ATP2B1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是箱型水母毒液成分发挥效用的必要条件。以箱型水母的进食为例,箱型水母的食谱中有一种鱼类,这种鱼类本身富含这种蛋白质,当箱型水母通过毒液注射的方式把自身的毒液注射到鱼类体内,而此时箱型水母的毒液就会与这种ATP2B1的蛋白质进行融合,从而破坏鱼类的身体系统并最终导致鱼类死亡。因此,箱型水母的毒液成分对一些海洋生物而言是异常致命的。
用毒方式的致命性。毒液虽然是异常致命的,但是如果毒液不能够准确注入海洋生物体内,那么就谈不上毒液发挥效用了。以同是海洋剧毒生物的海蛇为例,假设海蛇攻击一只海龟,但是海蛇的两颗毒牙均未刺穿海龟的皮肤把毒液注入海龟体内,那么海龟自然不会有生命危险。所以毒液的致命不仅仅体现在毒液成分本身,在用毒方式这一问题上也得到彰显。与海蛇不同,箱型水母拥有数10条触手,每条触手长约4m,而在每一条长约4m的触手上分布着数百万条毒针。这数百万条毒针中的每一个个体都可以完成毒液注射的工作,这种多管齐下毒液注射方式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毒液不能有效注入其他海洋生物体内的尴尬情况。箱型水母在捕食时,由于猎杀对象均是一些体型较小的海洋鱼类,在箱型水母猎杀这些鱼类的过程中,首先要把自己的触手伸到鱼类旁边,接近鱼类并完成毒液注射。但是,鱼本身是有鱼鳞存在的,所以为了能够顺利杀死鱼类,箱型水母的一只触手上面必须要多枚毒针同时注射,以此提高命中率。毒液本身的致命性及用毒方式的无死角都生动形象地体现了箱型水母毒素对海洋生物具有致命性的这一特点。
2、区域性
箱型水母作为一种较为低级的生物,它不能随着环境的改变产生物种进化。箱型水母的这一特点也就决定了其毒素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具有区域性特征。关于区域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自然区域的有界性。海洋所占的面积为全球总面积的70%,但是箱型水母却只能分布在澳大利亚的西部东部和北部地区,其中澳大利亚昆士兰地区箱型水母的分布数量最多。而这一分布的特点研究决定了箱型水母的毒素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是有界的。比如,箱型水母都生活在澳大利亚,所以它的毒素不会影响到非洲海岸、美洲海岸以及亚洲海岸相关地区的其他海洋生物。另一方面,由于箱型水母一般生活在距离陆地较近且海洋地形平坦的大陆架浅海地区,所以它不会把一些生活在深海的海洋生物作为自己的用毒对象。例如,生活在浅海地区的小鱼小虾经常被箱型水母捕食,甚至有一些到前海地区游泳的人类都会受到箱型水母的攻击。但是,一些生活在深层海域的鱼类(比如某些带鱼)就不会受到箱型水母毒素的影响。所以,箱型水母的毒素成分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是具有自然区域性的。
第二,物种区域性。所谓物种区域性,简单来说就是食物链的影响。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的天敌,也都有自己的食谱,它们既扮演着生产者,也扮演着消费者的角色,箱型水母自然也不例外。作为海洋中的剧毒生物,箱型水母可以通过自身毒液猎杀一些鱼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箱型水母在海洋中就没有天敌的存在,棱皮海龟就是箱水母的一大天敌。棱皮海龟是一种全身被厚厚的皮革所包裹的海洋生物,它的这种进化方式也就决定了箱型水母的毒针无法刺破海龟的外皮并把毒液注入海龟体内。而且由于海龟在捕食箱型水母时,往往都会绕开箱型水母的触手攻击,所以箱型水母的毒液无法对海龟造成实质性伤害。箱水母在海洋中的处境与眼镜王蛇在陆地上的情况有一定相似性———眼镜王蛇的毒液可以支持它杀死老鼠和鸟类,但是对于对毒液拥有免疫功能的蜜獾,眼镜王蛇只能成为盘中餐,口中食。箱型水母同样也是如此,虽然它的毒液对一些生物而言具有致命性,但它仍然有天敌存在。这也就充分体现了箱型水母毒液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是有物种区域性的。
3、竞争性
生物圈中的每一种生物都有能够维持自己生存的方法,如狮子的獠牙、老虎的利爪以及箱型水母的毒液,这些手段都是它们在面临激烈的物种竞争时为了保全自己得以存活的生存方式。所以,箱型水母毒液的存在对其他海洋生物而言,也是具有一定的竞争性的,这种竞争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生存需要。所谓生存需要是指箱型水母的毒液可以帮助它从天敌口中逃脱,在面临天敌的猎杀时并不会束手待毙。与人类社会不同,海洋中的社会是一个真正的自然社会,在那个大社会中,弱肉强食才是唯一的法则。因此箱型水母毒液的存在也是为了维持其自身在海洋环境中的生存。以箱型水母和棱皮海龟这两个物种为例。棱皮海龟是箱型水母的天敌,如果在面临棱皮海龟时,箱型水母没有相应的自卫措施,那么就会轻而易举的被棱皮海龟杀死。但是由于毒素的存在,大大提高了箱型水母从棱皮海龟口中逃生的概率,所以我们可以认为箱型水母毒素的存在对其他海洋生物而言具有一定的威胁,而这种威胁也使得箱型水母在面对天敌时可以成功逃走,以维持生存。
第二,发展需要。箱型水母在生命不会受到天敌威胁的情况下,需要进食获得营养,以保障自己不会饿死,种族繁衍不会停止。箱型水母没有锋利的獠牙,没有尖锐的爪子,更没有超高的智慧,它唯一的捕食方式就是利用自己的毒液。箱型水母通过注射毒液的方式捕食一些小鱼小虾以维持自己的正常身体机能运转,以确保自己能够正常的存活和繁衍。这也是大自然法则最生动的一项体现。
4、结语
箱型水母是一种生活在海洋沿海区域的有毒生物,它利用自身的毒液对抗自己的天敌,保全自己的生命,确保自己不会在激烈的生物竞争中灭绝。另一方面,它通过利用毒液完成猎杀取食工作,以保证自己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继续生存。不管是利用毒液躲避天敌,还是进行捕食,这都带有一定的生物竞争性色彩。但是,由于箱型水母生活区域以及自然法则的限制,又导致了其毒素是具有区域性的。此外,箱型水母具有毒素也是维护它在激烈的海洋竞争中得以生存的重要手段之一,这也完美契合了海洋生存环境的竞争性特点。
参考文献:
[1]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研究人员发现致命水母毒液解药[J].养猪,2019,(03):32.
[2]本刊综合.自然界“绝命毒师”:美丽外表下的致命诱惑[J].发明与创新(大科技),2018,(02):18-19.
[3]徐徐.箱型水母或将摧毁未来海洋[J].前沿科学,2017,11(03):89-90.
周瑞佳.箱型水母毒素对海洋生物的影响[J].黑龙江科学,2020,11(2):40-41.
分享:
近年来,随着现代工业进程的加快,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水环境中,由此造成近海养殖区域重金属污染不断加剧[1,2]。海藻主要生长和养殖在近海区域,其生长位置比较稳定、移动性差,遇到污染水质后暴污时间较长,并且对重金属的吸附积累能力强,因此极易出现重金属超标。海藻作为宝贵的海洋资源,不仅具有食用价值,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而且在海洋药物、功能食品、生物活性物质、动物饲料等领域也有重要的作用,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和极高的经济价值。
2021-09-28人体内具有稳定和清除自由基的自我保护机制,当体内自由基过量时会产生活性氧,多余的活性氧会攻击生物体内的蛋白质、脂质、DNA等主要大分子物质,导致癌症等疾病的发生。此外,食品中的脂质等营养物质发生氧化会导致食品品质劣变,因此使用抗氧化剂至关重要。抗氧化肽是一类能够维持机体内自由基平衡和抑制脂质氧化的生物活性肽,具有安全、高效、易消化吸收的特点,且来源广泛,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21-09-28植物表型可塑性研究已广泛引入到植物抗逆机理的研究中[1,2].表型可塑性被认为是同一基因型对不同环境条件应答产生不同表型的特性[3],是植物通过其形态、生理性状的改变以最大限度地适应生存环境而减小环境对生长和生殖产生的消极影响[4].表型可塑性包含两个方面,即形态可塑性和生理可塑性[1,2].
2020-07-132017—2018年,在福清东壁岛垦区开展了菲律宾蛤仔垦区三联人工育苗技术研究,优化了育苗技术工艺,共培育砂粒苗7580亿粒,育苗成活率达50.23%。采用垦区三联方法可保障菲律宾蛤仔苗种的生物饵料供给,苗种产量比常规垦区方法提高了150%以上,其三垦区互联的育苗方式起到了关键作用。
2020-07-07桃花水母是腔肠动物门水螅纲淡水水母目笠水母科桃花水母属物种的统称,是世界上珍稀淡水水生生物之一。桃花水母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5.5亿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和振武等2003),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桃花水母有3种,即英国的索氏桃花水母、日本的伊氏桃花水母和中国的中华桃花水母(胡义波2005,苏春分等2009)。
2020-07-04笔者对海洋来源真菌Arthrinium rasikravindrae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分离和鉴定,从中共获得3个化合物。据文献报道,化合物1是一种磷脂酶抑制剂,通过细胞膜释放花生四烯酸而缩短了促炎物质(前列腺素、白三烯、血栓烷)的生物合成时间,具有抗病毒、抗菌活性和抗炎活性[10]。随着海洋开采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海洋微生物资源将被开发和利用,
2020-07-03当前,化学法是最主要的工业使用方法。但化学法需要使用大量浓碱处理,反应时间长,生产成本高,生产过程能耗大,而且由于脱乙酰度不易被控制会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几丁质的分子链遭到破坏,更重要的是排放物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同化学法相比,生物法反应条件温和,脱乙酰度一致,所得产品品质稳定,且过程绿色环保[7]。
2020-07-03真菌次级代谢产物主要有聚酮类、生物碱类、萜类、肽类和其他类化合物[1],在不同的发酵策略下可能会发酵不同的次级代谢产物。本研究首次报道通过白光光照一株篮状菌,可以稳定发酵出一种聚酮化合物Rugulosin,为进一步研究其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学活性以及合成通路提供化合物基础。
2020-07-03线虫,又称圆虫,属动物界线虫动物门,主要分为尾感器纲和无尾感器纲,是动物界中最大的门之一,绝大多数体小呈圆柱形,两侧对称,体长,通常两端尖,并具透明隔腔。在海洋沉积物中自由生活的海洋线虫是海洋中最占优势的小型底栖生物类群,通常其丰度达60%~90%[11]。
2020-06-09浮游植物是主要的初级生产者,并在全球范围内影响海洋的碳循环。不同浮游植物的CO2浓缩效率和调节机制不同,则其对海洋酸化的响应就不同。研究表明,海洋酸化对海洋原甲藻、亚历山大藻和短孢角毛藻的生长并无明显影响,而三角褐指藻、牟氏角毛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生长却受到了海洋酸化的抑制。
2020-05-28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海洋学研究
期刊人气:1076
主管单位:国家海洋局
主办单位:中国海洋学会,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省海洋学会
出版地方:浙江
专业分类:科学
国际刊号:1001-909X
国内刊号:33-1330/P
创刊时间:1983年
发行周期:季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1.280
影响因子:0.452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841
影响因子:0.337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