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浅谈地方高校科研管理在绿色发展视角下的体现

  2020-04-29    295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方高校科研管理的成效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联动协作不强、人员综合素质欠缺、认知偏差等问题,与科技创新体系的健康发展关系紧密。通过观察地方高校科研管理现状,与绿色发展理念相结合,提出相应的应对方法:加强科研管理多方协作、提升科研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明确科研管理目标,找出绿色科研管理发展新道路。

  • 关键词:
  • 地方高校
  • 多方协作
  • 科研管理
  • 绿色发展
  • 加入收藏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党的十九大指出“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进一步肯定了科技创新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核心作用。高校作为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主动发挥科技创新的社会职能。然而,相对滞后的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成为制约高校科技创新发展的瓶颈。绿色发展理念的融入,为地方高校的科研管理带来了生机。


一、绿色发展与地方高校科研管理


(一)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共生。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它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强调“效率、和谐、持续”等目标。

(二)地方高校科研管理

科研管理为高校内涵发展建设服务,其工作贯穿于科研活动及学科评估的全过程。地方高校科研管理要以学校发展定位为依托,立足地方需求,为科研人员打造平台,营造科技创新氛围,以培养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中心开展工作。

(三)地方高校科研管理需要绿色发展

科技创新的飞速发展对科研管理的要求日益提高。高校科研管理不仅要重视产出效果,更要从理念上进行自我革新。近年来,高校科研工作的“放管服”虽然有了显著推进,但与彻底发挥科研人员创新活力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科研体制机制仍需“破冰”改革。2018年12月6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家科技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指出:“科研管理不能等同于行政管理,要尊重其自身规律,核心是要以科研人员为本。”[1]高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领域的强大生力军,汲取绿色发展理念精髓,提升科研管理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地方高校科研管理,就是要遵循科研工作的规律和学校发展的实际,立足地方,接地气地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生态环境,最终促进教育的健康、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二、地方高校科研管理的现实问题


(一)科研管理存在认知偏差

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时代需求为高校科研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科研活动在地方高校各项工作中的比重与日俱增,然而,各高校对科研管理的认知不尽相同。有的地方高校科研工作起步较晚,认为科研管理就是简单的项目申报、结题和通知的上传下达,对科研管理工作重视不够。

事实上,科研管理有效引导的缺失会造成学校项目申报数量少、级别低,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受挫,学校整体科研水平无法提高等一系列问题。有的地方高校虽然科研工作有了一定的积累,认识到科研工作是衡量学校发展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但由于缺乏对学校发展的长远规划,容易出现教学、科研“两张皮”现象。即便在科研管理方面加大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但“由于整体上对科研管理认知上的偏差会产生一种‘重科研成果,轻科研管理’的偏向”[2],从长远来说,这种管理不利于学校整体科研后劲的发挥。

(二)科研管理联动协作不强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其科研管理“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确立科研人员在高校科研工作的主导地位和核心位置”[3],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然而,地方高校行政化的管理模式,导致学校部门间的整体服务联动性不强。如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监察审计部门业务分割、各自为战。科研人员为了设备采购、科研业务经费报销等事务,常常奔波于几个部门之间,填写材料、整理票据、找领导签字审批等琐碎环节占用了他们大量的时间。

不仅如此,校、院两级科研管理脱节,无法实现对科研人员的精细化服务。校级科研管理部门服务全校,文件下达频繁、服务种类繁多,二级学院科研管理部门需要对这些材料分类处理,精准地服务好学院相应教师。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二级学院科研管理人员或将学校文件统统原样转发或因疏于管理出现信息延迟等问题,给科研人员带来不便。

此外,信息系统共享机制不健全给数据的整合带来了困难。由于人事系统、财务系统、教务系统、科研系统等统计口径不一、编码不同,很多信息无法实现共享。这不仅使科研人员不得不反复提交材料,也不利于精准数据的提取,无法为学校决策提供准确依据。

(三)科研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欠缺

很多地方高校将科研管理简单地等同于行政管理,认为科研管理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一样,做的仅只是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工作,无需对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过高,忽视了其科研氛围和学风建设的引领作用。

其一,大部分地方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的人员有限,虽然设有计划科、成果科、产学合作科、综合科等刚需科室,却要承担各类横、纵向项目的申报、结题、经费下达、成果统计、成果报奖、成果推介、专利授权、科研团队建设、科研平台建设、学科建设、学术交流、参展参会等活动。这要求科研管理人员既要有敏锐的前瞻意识、专业的管理学知识、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又要有兢兢业业的奉献精神,从而为科研人员提供高效且人性化的服务。然而,由于科研管理人员自身知识储备不足或经验有限,常常疲于应付越来越多的常规事务性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系统地思考工作,无法为科研人员提供前瞻性的科研辅导或精准的科研服务。

其二,虽然很多地方高校设置了学术委员会,并将其设在科研管理部门,但没有落实管理职责,没有使其真正起到惩治学术不端行为、净化学术生态的作用。王灿龙在向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提交的《完善制度建设合力预防和整治学术不端》发言中称:“在社会舆论不大或上级没有过问时,高校内部成立的学术委员会对于学术不端的调查和处理往往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不了了之。”科研管理人员观念错位导致的监管不到位,不但不利于及时矫正那些急功近利、道德意识不强的科研人员的失信行为,而且“践踏了公平竞争规则,破坏了正常的学术秩序,扼杀了学术公信力”[4]。这阻碍了学校学风建设和科研风气的正向引导,不利于惩戒科研学术不端现象、戒除学术浮躁现象。


三、绿色发展视阈下地方高校科研管理行为的提升策略


(一)明确科研管理目标

科研管理是一项错综复杂、持续推进的系统化工程,需要立足于学校的长远发展建设定义此项工作。地方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要以“助力科研创新,服务学科协调发展”的思路为指引,认真研究国家、地方政策导向,梳理学校学科优势与短板,明确重点学科建设方向,集中力量把少数优势学科做实做深。

要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重大项目为牵引,培养带动方向领域相通的科研人员开展研究,逐步凝聚学历层次、年龄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给予平台及经费支持,使他们在科研领域的攻坚克难中得到锻炼与提升。在此基础上,加强相关学科间的深度交叉融合,形成新的学科特色和优势,培育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科研创新团队,力争达到“主次分明、和谐共生”的效果。

不仅如此,科研管理部门要借助校校、校企、校地等合作契机,实现学校科研工作的“顶天立地”。在“顶天”方面,引导科研创新团队承接重大科研项目,产出有显示度的标志性成果,努力完成从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基本创新力量到重要组成部分的质的飞跃;在“立地”方面,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与运用,收获较好的社会综合效益,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地方高校科研工作与国家科技创新及地方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为科研工作的“可持续”提供了坚实保障。

(二)加强科研管理多方协作

高校科研工作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科研自主能动性的发挥与学校整体科研实力的提升紧密相关。因此,科研管理部门需要积极谋划、多措并举,努力为教师提供自由、舒适的科研环境。

第一,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在国家制度允许的合理范围内,简化办事审批手续,充分相信尊重科研人员,赋予他们更大的经费使用及项目管理自主权,切实贯彻项目负责人制,理顺“放”和“管”的关系,把各级监管与服务落到实处。2018年7月24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对科研经费的“放管服”提出了明确要求,即“高校应简化办事流程和审批,制定利于执行的内部报销规定;强化科研人员的责任和诚信意识,建立终身追责的诚信体制”,力求使科研人员从琐碎繁复的工作环节中解放出来,增强其“获得感”,充分释放其科研创新活力。

第二,健全校、院科研二级联动机制。在校级科研管理层面,要按照业务分工设立科室,确保科研管理人员对于学校科研工作的整体把握,为工作的有序推进打下坚实基础。在二级学院设置科研秘书岗位,科研秘书的专业背景需要与所在学院的学科方向一致。“科研管理人员要善于为科研人员开展科研活动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5]这就要求二级学院科研管理人员不仅要及时做好通知的上传下达工作,还要依据所在学院科研人员的专业特点及研究水平,有针对性地协助收集项目申报信息、打造项目团队、促进成果转化,切实协助科研人员解决科研活动中的实际困难。

第三,要“疏通部门间的堵点,通过信息平台共享项目信息,使各部门的服务做到无缝对接”[6]。通过利用各类系统的汇总、分析、共享功能,确保相关数据的完整准确、及时有效,为科研人员提供真正便捷高效的服务。

(三)提升科研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准直接影响高校科研管理的效率。因此,要顺时而为,多方努力提升科研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第一,就科研管理人员自身而言,要强化个人能力和道德品行。在系统学习把握科技政策法规的基础上,完善业务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组织协调、写作提炼、表达交流、统筹决策等方面的能力。科研管理人员要在工作中秉持“落实责任、细化服务”的理念,做到工作不推诿扯皮、不徇私舞弊,爱岗敬业、踏实钻研,努力为一线教师提供优质服务,影响带动更多教师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生态。

第二,就学校而言,要积极为科研管理人员发展搭建平台。定期组织科研管理人员参加专业培训,帮助他们充实完善管理知识和技能。遴选推荐个别优秀管理人员到上一级管理部门或高校对口部门进行挂职交流,促使他们拓宽视野,学习好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为学校的科研管理工作注入新的活力。畅通科研管理人员的奖励晋升渠道,加强对科研管理工作的绩效考评,把“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落到实处,激发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第三,就科研人员而言,要加强对科研管理人员的尊重与认同。要积极参与各项科研活动,按照要求及时准确提交相关材料;对于科研管理人员给予的帮助与支持,要给予积极的回应,肯定他们工作的成绩与努力。通过经常性交流,加强对彼此工作的了解和理解,促进科研工作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家科技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EB/OL].(2018-12-6)[2019-02-01].

[2]邹亚霏.大数据背景下我国科研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18:23.

[3]徐文竹,徐文忠,董升荣.基于服务创新的高校科研管理方式转变与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5(17):40-42.

[4]陈巧玲.我国科研诚信体系的多维度建构[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64.

[5]孙东东,史丽云.美国哈佛大学科研管理模式探析及其启示[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248-252.

[6]孔娟,高彦静.“放管服”形势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措施优化探析[J].财会学习,2019(2):16


孟庆鹤.绿色发展视域下的地方高校科研管理[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39(1):80-82.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科研管理

期刊名称:科研管理

期刊人气:2173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联合会,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管理

国际刊号:1000-2995

国内刊号:11-1567/G3

邮发代号:2-505

创刊时间:1980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