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江苏实验室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对策

  2022-01-03    181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实施国家科技战略、探索前沿理论研究、培育重大创新项目、培养探索创新型人才、开展产学研技术服务、搭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载体。文章分析了江苏省重点实验室的现状,研究了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 关键词:
  • 国家重点实验室
  • 实验室布局
  • 江苏地区
  • 现代化建设
  • 高质量发展
  • 加入收藏

1、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发展现状


截至2020年年底,江苏共建有省重点实验室150家,其中,学科重点实验室74家,企业重点实验室76家。

1.1 学科省重点实验室

截至2020年年底,江苏共建有学科省重点实验室74家(含2家省部共建培育基地),学科省重点实验室数量居全国前列。按学科领域分布情况为:工程25家、生物20家、信息7家、医学11家、材料10家、地学1家。从地区分布情况看,主要位于南京,共46家,占比高达62%。

1.2 企业省重点实验室

截至2020年年底,江苏共建有企业省重点实验室76家。按产业领域主要分布在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电子信息等领域。从地区看,主要分布在苏南5市共44家,其中南京16家。


2、江苏省重点实验室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高水平实验室数量偏少

2.1.1 尚无国家实验室

江苏虽有42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但尚无国家实验室布局。国家实验室是以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开展基础研究,竞争前沿高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国家级科研机构。根据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新兴前沿交叉领域和具有我国特色和优势的领域,依托国家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学,建设若干队伍强、水平高、学科综合交叉的国家实验室。江苏在国家实验室布局上处于空白,是高质量推进实验室建设工作亟须解决的问题。

2.1.2 国家级实验室占比不高

江苏共有省级以上实验室193家,其中国家级40家,占20.7%;国家级学科重点实验室26家,占省级以上学科重点实验室总数的26%;国家级企业重点实验室共14家,仅占省级以上企业重点实验室总数的15.5%。

2.2 实验室布局有待优化

2.2.1 学科领域布局有待优化

《2018年研究前沿》分析报告反映了当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10个大学科领域的138个研究前沿(包括100个热点前沿和38个新兴前沿)。其中,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7个大学科领域有:农业、植物学和动物学,生态与环境科学,临床医学,生物科学,化学与材料科学,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本文以物理学领域为例进行分析(见表1)。

物理学前沿,江苏数理领域布局2家实验室,布局薄弱,未能覆盖其前沿。尤其是新兴前沿中量子热力学研究、量子多体系统的非平衡动力学相关研究等领域或细分领域,江苏尚未布局。

2.2.2 地区分布有待优化

江苏实验室在地区分布上极不平衡,42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南京共有30家,占比高达71.4%;有6个省辖市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宿迁市仅有3家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尚未有学科重点实验室布局。


3、典型实验室经验借鉴


3.1 新机制打造国际水平新型实验室

为改变基础研究机构主要由国家布局的传统,各地在建设基础研究新机构上进行了创新[1]。上海以院市合作的方式高标准建设张江实验室,剑指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化的大型综合性研究基地,既打造以光子科学领域为主的世界级基础大科学设施群,又凝练生命科学、信息技术两大攻关研究方向,还形成两者的交叉方向——类脑智能。实验室实行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其中,管理委员会实行双主任制[2]。浙江以混合所有制方式建设之江实验室,完善“一体双核多点”新型研发机构体制机制,在智能云、工业物联网、大脑观测、脑机融合等领域谋划建设若干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开展重大前沿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推进前沿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的有机互动和深度融合;同时,浙江省近3年安排100亿元支持之江实验室建设。广东以省市联动的方式建设广东省实验室,由省政府统筹规划、顶层设计,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大科学装置、企业等具有研究基础和优势的单位,采取协同共建、地级以上市政府牵头组建等模式组织建设[3],开展前瞻性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突破核心关键技术。

3.2 多手段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实验室

广东在《加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推动企业参与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引导大中型骨干企业聚焦在国家层面具有影响力的广东优势支柱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高水平企业研究院”。在具体实践中,华为成立“2012实验室”,包括诺亚方舟实验室以及以科学家名字命名的实验机构像欧拉实验室(从事操作系统研究)、高斯实验室(数据库管理系统研究)、谢尔德实验室(网络安全、加密算法等领域)、香农实验室(大数据处理软件及硬件系统架构等),每年投入数亿美金支持学术界开展基础科学、基础技术等的创新研究。浙江在《浙江省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中明确指出“大力推进达摩院等建设,加快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借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经验,阿里巴巴成立“达摩院”,构建“4+X”实验室,覆盖全球8个城市,将致力于探索科技未知,开展基础科学研究和创新技术应用研究,未来将在技术研发上投入超过1000亿元。

3.3 注重多方利益协调

美国联邦实验室技术转让联合体(FLC)在加强与成员实验室联系的同时,与其上级机构保持联系,确保了三方利益的表达与协调。每个实验室配备专人负责技术转移工作的对接,实验室所属的机构也配备专人进行协调,保证了联合体与实验室间的有效沟通。在组织管理体系中,纵向和横向人员分布均匀,决策机构中主要职位人员由政府任命,除了来自主管机构的代表,还有6名来自各区域分部的区域协调员,6名来自管理机构的代表。在实验室技术转移建设进程中,不仅要调动技术经纪人、科教机构的积极性,更要把各类主管机构拉入技术转移主战场,降低科教机构技术转移的沟通成本。


4、对策与建议


4.1 打造高水平实验室梯队

一是以培育国家实验室为目标,对标国内外最高水平,重点建设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等3家实验室,汇聚培育全球顶尖研发机构和一流研究团队,开展具有重大引领作用的跨学科、大协同的创新攻关,力争早日成功创建国家实验室。加强前瞻引导,推动有条件的地方瞄准优势特色领域,布局建设若干省实验室,加快培育和创造战略性、关键性重大科技成果。二是支持优秀省级实验室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对绩效评估为优秀的实验室,加大政策突破力度、资金支持力度,凝练中长期战略目标和重大科学问题,持续、深入、系统开展核心关键技术研究,并力争创建国家级实验室,争取国家更大支持。

4.2 进一步优化实验室布局

一是要紧跟未来产业发展待布局的沿瞻区域:比如集成电路细分领域中,先进存储器与国外的差距至少10年,一直被韩国三星、美国美光等国外企业垄断,江苏省可依托中电55所、华润微电子布局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比如,前沿新材料细分领域中,新型绝热防腐涂层材料与国外的差距10年左右,一直被美国Envirotrol公司垄断,江苏省可依托南京工业大学、江南石墨烯研究院等布局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二是要依托现有优势产业已积淀的雄厚基础:比如以苏州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支撑,依托苏州纳米所为代表的中科院所和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等相关科研机构,整合苏州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材料优势学科力量,以及以华为、腾讯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和在苏企业资源,加速全球材料科学领域优势资源的引进和集聚,努力构建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化的国家实验室,在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两大领域,力求涌现出一批代表国家水平、站在国际前沿、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大原创性成果。

三是,通过跨学科交叉实验室建设,打破传统学科结构壁垒,探索建立适应中国高校发展特点、符合高校教育规律、有利于跨学科交叉发展的组织架构和制度环境,促进领域、区域均衡发展。比如,人工智能领域、5G等领域是当前产业发展的主导方向,但该领域涉及集成电路、物联网、核心信息技术等领域的深度交叉,单靠某一实验室难以实现技术的系统性突破。比如,在人工智能领域,除上述交叉领域外,还要将数学、物理等学科纳入进来,系统性、综合性布局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

4.3 探索建立新型科研攻关机制

一是创新项目支持机制。以稳定性科研经费为支撑,鼓励实验室科研人员开展自由探索类项目,自主选择研究方向,自主实施科研项目攻关;以竞争性科研经费为依托,鼓励科研人员聚焦国家重大战略目标和需求,独立或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申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争取国家及省级重大重点项目支持。二是创新高端引领机制。设立首席科学家,赋予首席科学家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动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支持首席科学家协调全球创新资源,跨部门、跨学科动态组织科研团队,以适应自由探索原始创新、基础前沿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系统集成创新、公共科研平台与大科学研究,以及科研成果的转移转化等不同类型的科研任务。

4.4 探索建立需求导向转化机制

一是创新方式推动成果转化。联合攻关方式,整合上下游高校院所、企业等资源,协同开展项目联合攻关,实现前沿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到工程化和产业化的无缝对接,有效缩短科研成果的转移转化周期。知识产权转让许可方式,依托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为实验室提供技术咨询、市场需求分析、专利许可、融资支持、商务洽谈等全方位服务,推动知识产权转让许可。衍生孵化企业方式,鼓励个人和实验室通过技术入股参与孵化企业。二是创新机制激励成果转化。探索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建立技术股与现金股相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积极性。探索设立有关技术转移的专项考核指标,从资源效率、实施资产商业化效用和商务体系等方面对实验室的技术转移工作进行评价,通过绩效考核制度强化技术转移转化。

4.5 探索建立高端人才引培机制

一是创新引才方式。基于国际人才防控机制,应改变传统的大规模政府主导引才的模式,积极与国际一流猎头机构、国际性学术组织、主要创新型城市的地区性商会等机构建立长效沟通机制,借力第三方组织开展招才引智工作,柔性引进一批高水平的科学家在实验室兼职工作。支持省内研究人员参与重大国际科研合作项目,赋予省内一流专家高端人才举荐权,利用项目合作机会发现能够服务江苏省实验室的高层次人才。实行专职人员和兼职人员、固定岗位与流动岗位、全聘和双聘相结合的人事聘用管理制度,通过“兼聘兼薪”等方式柔性引进一批高水平的科学家在实验室兼职工作。设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制度,与国内外高校共建研究生培养基地,吸引青年优秀学生参与实验室研究项目。

二是创新评价方式。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基础研究人才采取同行学术评价方式,推行代表作评议制,突出评价研究成果质量、原创价值。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人才的考核评价突出市场评价,由用户、市场和专家等相关第三方评价。突出中长期目标导向,适当延长基础研究人才、青年人才等评价考核周期。三是自主开展职称评审。赋予实验室职称评审自主权,参考分类评价结果,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克服唯论文、唯学历、唯奖项倾向,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影响和产业化。建立优秀人才职称申报绿色通道,对实验室急需引进的重点人才,以及取得重大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突破、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的专业技术人才,可直接申报评审高级职称。

4.6 探索建立渠道多元投入机制

一是要给予稳定经费支持。建立联动出资机制,每年给予实验室经费预算额度80%~90%的稳定支持,为科研人员全身心投入研究工作提供保障;对关系到国家重大战略目标、使命和产业共性技术的领域,主要或全部由财政资助。对在建设初期的实验室,给予其稳定的高强度支持,让实验室能在全球范围招聘一流人才,打造最具吸引力的“实验室名片”。二是要鼓励合同科研收入。实验室将财政经费的少部分无条件分配给下设研究机构,用于前瞻性、基础性研究;其余的经费分配与研究机构的“合同科研”收入挂钩,鼓励研究机构加快技术与市场对接的步伐,为企业提供技术和产品研发服务,增加经费来源,更好发挥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三是科学管理经费使用。科研经费根据不同的科研任务需要,实行固定预算和变动预算制。固定预算包括行政管理成本、固定人员成本和设备维护与更新成本;变动预算包括课题研究成本、流动研究人员成本,根据实际进展和需求经执行主任审批后可动态调整。实验室自主安排“基本运行费”“人员费”和“科研经费”等经费的支出。下设研究机构经费使用采取“包干制”,强化预算约束,同时允许研究机构灵活使用“结余”经费、“超支”经费。


参考文献:

[1]李阳,李北伟,路天浩.全球顶级科学家实验室的建设与展望:对吉林大学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的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19(17)117-122.

[2]王喆,陈伟伟.破除体制机制陈规旧章提速国家实验室建设进程——基于北京、合肥、上海、青岛四地的调研[J].科技管理研究,2020(13)171-177.

[3]李岱素.打造国家实验室的"先锋队":广东省正式启动建设首批4家广东省实验室[J].广东科技,2018(27):38-39.


文章来源:李克贵,杨红俊.江苏实验室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21,38(36):1-3+14.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科研管理

期刊名称:科研管理

期刊人气:2108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联合会,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管理

国际刊号:1000-2995

国内刊号:11-1567/G3

邮发代号:2-505

创刊时间:1980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