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乡村振兴视角下墨江县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研究

  2024-03-04    55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当前,国家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振兴,农文旅融合发展是乡村产业振兴的有效模式,通过调查墨江县大力推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现有条件,分析区位优势、民族文化优势、农业资源优势和旅游资源优势各方面的资源禀赋和优势,根据各乡、镇、村的实际,凝练出墨江县农文旅融合的自然风光+北回归线文化+旅游、田园风光+紫米文化+旅游、农业风光+民族文化+乡村旅游和普洱茶园+双胞文化+旅游的不同发展模式。不断推进乡村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而有效促进乡村振兴。

  • 关键词:
  • 乡村振兴
  • 产业发展
  • 农文旅融合
  • 文化
  • 旅游
  • 加入收藏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1]。

2018年9月,国家出台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相关的政策也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未来的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振兴,要使乡村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逐步发展起来,农文旅融合模式也是势在必行,是增加农民积极性,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之路。农文旅融合发展将成为今后乡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农文旅融合发展实质上就是将生态农业资源、文化资源、旅游资源纳入一个系统进行统筹开发,带动资源、要素、技术和市场需求在农村的整合集成和优化重组,最终实现产业链条和价值链条延伸、产业范围扩大、产业功能拓展和农牧民就业增收渠道增加的过程。农文旅的深度融合发展,能够有效带动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和组织振兴,最终实现民族地区乡村全面振兴[2]。做优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更多地吸纳县域内农业转移人口,为有效服务“三农”、保障粮食安全等提供支撑。


1、国内研究现状


在我国,最早对产业融合理论进行研究的是于刃刚教授[3],提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逐渐出现了产业融合的现象。岭言[4]、周振华[5]从产业间影响关系的角度出发,认为产业融合是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作用于传统产业,使得2种产业或多种产业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新的产业的过程。杨玉欢等[6]学者从农文旅耦合协调发展空间分异特征方面提出农、文、旅3产业发展水平不同步性、空间分布不均衡性特征突出。农文旅融合发展呈现“文旅先行、农业滞后”的特征,空间耦合协调性一般。当前,国家尤其重视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

目前,对农旅融合模式、文旅融合发展模式的研究逐渐兴起,但是目前对农文旅三产融合的研究还相对较少,研究存在不够全面、深入的问题,为本研究留下一定的空间和方向,本研究通过对农文旅的深度融合作了系列探讨,从而总结出适合地方发展的几种模式。


2、墨江县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条件分析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简称“墨江县”)位于云南省南部、普洱市东部,哀牢山中段主脉以西的土石山区。地势自北向南倾斜,山势陡峭,重岩迭嶂。地处北纬22°51′~23°59′、东经101°08′~102°04′之间,北与镇沅、新平两县相连,东与元江、红河、绿春三县接壤,南临江城县,西与宁洱县隔江相望。全县国土总面积5 312 km2,其中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9.98%。北回归线穿城而过,被誉为“回归之城”。墨江境内居住着哈尼族、彝族、回族等25个民族,哈尼族12个支系中,墨江境内就居住有卡多、碧约、毫尼、白宏、西摩洛、阿木、腊米、切弟、卡别、堕塔和爱尼11个支系。

2.1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墨江县推行“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聚焦“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巩固成效”4张清单,制定《墨江哈尼族自治县2022年度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目标任务分解方案》[7]。墨江县聚焦巩固成效,巩固脱贫成果。

在农产品品牌打造和展销平台方面,项目数为2个,主要建设内容为以一县一业紫米为主题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农产品品牌的打造和展销平台,建设地点主要是在联珠镇和那哈乡,项目预算投资为4 900万元,财政衔接资金为2 000万元,属于经营性的。着力打造产业路、资源路、旅游路建设,项目数为42项,建设性质为改建,总里程达到324.4 km,主要建设内容是以产业为核心,硬化产业路、资源路、旅游路340.8 km,涉及联珠镇等15个乡镇,项目预计投资16 523.9万元,其他财政资金163.99万元[8]。

特色产业发展基地有7项,分别为特色紫米产业、蔬菜产业、水果产业、茶叶产业、咖啡产业、蚕桑产业和其他经济作物,都属于新建基地,涉及15个乡镇。

2.2 推进旅游产业发展

墨江县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力发展旅游业,推进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不断融合,积极打造“哈尼文化+旅游”的模式发展旅游业,同时加快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相继建成双子星大酒店、兰亭园大酒店、秘境奇缘民族主题酒店等中高端商务酒店。墨江县大力建设国际级景区,为发展旅游业不断夯实基础,比较有代表性的有3个景区,是充分发挥墨江县特色旅游的体现。北回归线标志园在2017年创建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墨江文庙、双胞文化园在2021年创建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墨江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把特色旅游不断从县城向墨江县下属的15个乡镇延伸,乡镇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双龙烧烤城、碧溪古镇、勐簸民族特色村寨和那哈坝兰河野钓基地等特色旅游,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建成旅游厕所34座,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特色旅游产品有凤凰山普洱茶、墨江紫米、麻脆和哈尼族服饰等,同时北回归线科普游、双胞文化的探寻、美丽乡村旅游等大力发展。

2.3 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2016年,墨江县正式颁布了《云南省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得到深入的推进。依托墨江县独有的哈尼文化、双胞文化、回归文化,打造各种特色文化节。墨江县成功举办了17届国际双胞暨哈尼太阳节文化旅游活动,涉及国内外的旅客,吸引了4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300万的游客,是墨江县走向全省、走向全国乃至走向全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运用这张名片可以打造特色全域旅游,为墨江县的文化产业振兴、文化产品销售打通一条道路。

墨江县充分把握民族文化特色打造哈尼族特色文化节日,从而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像哈尼族的祭竜节、“十月年”“苦扎扎”等都是哈尼族的特色节日。充分推动“戏曲进乡村、文化进万家”,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现在墨江拥有国际级非遗项目《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和省级非遗项目《敏编咪编》、哈尼服饰、紫米封缸酒制作工艺等。

2.4 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墨江县引进企业发展无刺花椒产业,企业提供花椒种苗,让农民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形式,把土地入股,由合作社统一种植和管理,并将农民作为劳动力重新雇佣,让农民一起承担风险,也参与分红。目前,孟弄试种50亩(1亩约等于667 m2,下同),新安200亩,龙潭300亩,通关2 000亩。2022年,鱼塘镇大山村种植红软米稻谷300余亩,预计产量110 t,按照合作社10~12元的收购价格,预计可实现产值120万元。鱼塘镇将继续秉承资源优势,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大红软米稻谷种植面积,加大产品推广力度,让传统作物成为推动群众增收的新动力。联珠镇克曼村大力推进农旅融合模式发展,积极发挥“一村一品”紫谷产业和“一村一文化”的牛皮大鼓舞的优势。


3、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优势分析


3.1 区位优势

墨江县距离省会城市昆明273 km、普洱市150 km。处于“滇中2小时经济圈”和“思宁江墨”经济带黄金走廊,中老铁路、昆曼国际大通道、墨临高速穿境而过,形成了立体的交通网。目前,中老铁路让墨江和省会城市、普洱市的来回时间大大缩短。墨江是历史上茶马古道中运输队的重要驿站,是普洱通往省会昆明、走向全国的“北大门”,是祖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全面开放的前沿阵地。

3.2 农业资源优势

墨江县是哈尼族聚居的县域,在哈尼族传统的小农经济社会,哈尼梯田是农民农业生产的重要载体,哈尼梯田依据山势而建,缓坡地大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在沟边砍下石隙中开垦梯田,克服了山地地形带来的挑战,因地制宜,随山势的变化而构建,充分展现了哈尼族适应自然、开垦农田的智慧。墨江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独特的自然地理气候给墨江紫米的生产创造了条件。

墨江县的紫米至今已走过上千年的历史,在明代成为皇室的“贡米”,1997年墨江紫米被列为云南省农村名特农产品,墨江县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委会授予“中国紫米之乡”的誉称,2008年墨江紫米被云南省农业厅认定为“云南省名牌农产品”,在2015年,墨江紫米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是云南省的“六大名米之一”。2019年,墨江紫米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21年,墨江紫米种植涵盖15个乡镇,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5 000余亩。

3.3 民族文化资源优势

墨江县作为全国唯一的一个哈尼族自治县,在民族文化方面一直主打哈尼族文化,朝着构建民族团结示范区的目标去建设。传统艺术、手工技艺、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异常丰富。充分把握民族文化特色打造哈尼族特色文化节日,从而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像哈尼族的祭竜节、“十月年”“苦扎扎”等都是哈尼族的特色节日,新安新米节、彝族火把节、团田野生菌交易会等都是民间的特色文化节日,可依托特色文化节日来发展旅游。

在非遗保护中,有碧溪古镇、那哈勐嘎、癸能大寨先后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联珠镇勐簸自然村先后被命名为“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哈尼民俗文化旅游线路(县城→勐簸→碧溪古镇)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精品景点推介线路。

3.4 旅游资源优势

墨江县是北回归线穿过的地方,设有我国最大的北回归线标志园,是结合了天文、地理、研学为一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目前墨江县发展较为成熟的景区点。墨江文庙、双胞文化园在2021年创建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是继北回归线标志园以外具有代表性的景区,也是墨江县发展旅游业的重要依托。

墨江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把特色旅游不断从县城向下属的15个乡镇不断延伸,乡村旅游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双龙烧烤城、碧溪古镇、勐簸民族特色村寨和那哈坝兰河野钓基地等。特色旅游产品有凤凰山普洱茶、墨江紫米、麻脆和哈尼族服饰等。


4、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分析


墨江县可以根据各乡、镇、村实际情况来发展农文旅融合模式,把哈尼族的梯田、农家乐、渔家乐、小农生产、民族文化、双胞文化、北回归线文化、紫米文化、普洱茶和乡村旅游等方面促进农文旅的深度融合,发挥一切特色优势,从而促进墨江县产业振兴。

4.1 自然风光+北回归线文化+旅游

墨江县位于北纬22°51′~23°59′、东经101°08′~102°04′之间,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资源较为茂密,位于哀牢山中段,可以观赏到不同的地貌类型与“大江山川”遥相呼应。境内有标高的山峰一共250余座,主要河流有把边江、泗南江、阿墨江、他郎河、布竜河、坝干河、那卡河和坝兰河,简称“三江五河”,均属红河水系。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墨江县被北回归线穿城而过的这一地理优势。目前,墨江县建有北回归线标志园,属于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志园的特色在于北回归线穿过且在夏至那天北回归线穿过的地方会有万物没有影子的独特天文现象。北回归线标志园集天文、地理、民族文化为一体的旅游基地,可以作为中小学的研学基地,可以把这一旅游景点做大做强,进而不断带动旅游。

4.2 田园风光+紫米文化+旅游

墨江县地势多为陡坡,哈尼族通过依山势而建的梯田来种植水稻,在春夏秋冬4个季节有不同的梯田美景,而墨江梯田不同于元阳梯田的一点就是墨江梯田小而秀,可以充分利用梯田的精致性,发挥小而秀的梯田特质。在墨江县的15个乡镇都有大大小小不同的梯田,其中联珠镇的梯田较为平缓,可以发展稻田彩绘。墨江紫米已经获批国家地理保护标志产品,可以把紫米产业化、大规模种植,和稻田彩绘充分融合。根据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墨江紫米有滋阴补肾、健脾暖肝、明目活血的作用。从明朝起,紫米成为了皇宫的“贡米”。紫米之所以能够有史料记载,走过千年历史,因为紫米经受住了时间对它的“考验”。

目前,墨江县引进了贵州仁山仁海公司来做关于紫米的规划,发展高原紫色旅游、养生紫谷旅游、文化旅游和夜间旅游,填充墨江新型旅游业态及产品类型;开发扩展古镇区域与旅游项目;推动“紫色+”旅游深度融合。

4.3 农业风光+民族文化+乡村旅游

在墨江的孟弄乡,始终立足农文旅融合的建设目标,发挥了河谷资源优势、田园风光优势、民族文化优势,开发了田耕文化、稻田养鱼、生态采摘、风情民宿、乡村徒步、彝族小吃和休闲游泳等,拉伸了乡村旅游,建成了彝族文化乡村旅游示范特色村寨,逐步实现了农文旅的不断融合。实现15户农户自主创业,80名群众实现就地就业,实现了农民的增收。与此同时,孟弄乡还组建了文艺队,自编自创歌舞《彝族四弦曲》《彝族四弦舞》,举办彝族火把节、“咪嘎哈”文化节等一系列的民族节庆活动。

在墨江县,可以充分利用哈尼族民族的特色,把哈尼族的节庆活动举办成为大型文化活动,集农业、民俗文化、乡村旅游为一体来构建农文旅融合的模式。例如,哈尼族的“十月年”,是哈尼族的“春节”,对于哈尼族来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民族节庆,以此节庆为依托,发扬哈尼族的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在乡村旅游中,融合民族文化、民俗文化是发展特色旅游的一条道路。

4.4 普洱茶园+双胞文化+旅游

墨江属于普洱茶的种植和销售基地,较为出名的是凤凰山普洱茶。可让来自全世界各地的人们游茶园,并共同品鉴凤凰山普洱茶。在游茶园的同时为普洱茶做好广泛的宣传,讲述碧溪古镇茶马古道的历史、普洱茶出名的缘由等,在双胞文化节时做好游茶园的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2023年第17届国际双胞胎节的双胞胎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有来自墨江县内509对;县外319对;有来自11个国家的外籍双胞胎20对。由此,以世界各地的双胞胎为宣传载体。游茶园和品茶的过程是向全世界宣传凤凰山普洱茶的过程,让世界双胞胎们将凤凰山普洱茶带到世界各地。通过双胞节宣传渠道和销售渠道的拓宽,“普洱茶园+双胞文化+旅游”的模式相对切实可行,普洱茶产业振兴和农民增收的机会变大。


5、结束语


当前,农文旅融合模式是乡村产业发展的一个热门话题,是促进产业振兴、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虽然墨江县在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上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是还不够完善,目前较多乡村采取的是文旅融合、农旅融合的发展模式,真正做到农文旅三产融合发展模式的少之又少。这也正是需要学者们不断探索的一个方面。文中根据墨江县各乡、镇、村实际情况总结出了农文旅融合发展的4种模式,但是目前发展程度还不够成熟,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在今后的产业振兴促进乡村振兴战略中还需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强化农文旅融合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推动产业振兴,切实增加村民的收入,实现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EB/OL].

[2]罗先菊.以农文旅康深度融合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作用机理与推进策略[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2(2):188-191,203.

[3]于刃刚.三次产业分类与产业融合趋势[J].经济研究参考,1997(25):46-47.

[4]岭言.“产业融合发展”———美国新经济的活力之源[J].工厂管理,2001(3):25-26.

[5]周振华.产业融合:产业发展及经济增长的新动力[J].中国工业经济,2003(4):46-52.

[6]杨玉欢,贺建雄,张新红,等.中国农文旅耦合协调发展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肌理[J].干旱区地理,2023,46(3):448-459.

[7]墨江:聚焦“四张清单”牢牢把握乡村振兴着力点[EB/OL].(2022-07-11).

[8]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2022-2025年度)项目计划(县级汇总)[Z].2022.


基金资助: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社会智库项目(SHZK2023207);2023年度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23Y0422);


文章来源:周春艳,毕晓红,张帅等.乡村振兴视角下墨江县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研究[J].智慧农业导刊,2024,4(05):115-118.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旅游世界

期刊名称:旅游世界

期刊人气:704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山东省旅游局

主办单位:山东旅游职业学院

出版地方:山东

专业分类:文化

国际刊号:1007-0087

国内刊号:37-1263/K

邮发代号:24-230

创刊时间:1987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