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风景名胜区资源动态管理评价指标构建

  2024-01-24    16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建立科学、高效、灵活的动态管理体制对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建设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国家层面风景名胜区相关政策文本,提取资源动态管理刚性和柔性方面的评价指标,构建风景名胜区资源动态管理评价指标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麻栗坡老山省级风景名胜区现有42个资源单体,其中自然资源29个,人文资源13个,通过刚性合规性评估的资源有30个;进入下一轮柔性评估后,资源价值较高的27个,资源管理较为统一的28个,资源聚集性较高的26个,资源可达性较高的26个;最终通过综合评价,综合价值较高,适宜保留的资源26个。研究结果验证了评价指标的可行性、科学性,同时也为风景名胜区实现动态管理、保护与开发提供对策建议。

  • 关键词:
  • 动态管理
  • 国土空间规划
  • 评价指标
  • 资源评价
  • 风景名胜区
  • 加入收藏

风景名胜区是融合了自然和文化且独具中国特色的自然保护地类型[1,2]。我国风景名胜区自1982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至今,共设立了9批、24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800多处省级风景名胜区[3,4]。纵观其发展历程,短短40年间经历了源起、建设、规划管理和理性建设4个时期[5],风景名胜区的发展建设为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建立贡献了重要力量。2019年6月26日,国务院印发了 《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 要求整合、优化交叉重叠的自然保护地、归整并优化相邻的自然保护地,促进保护地的高质量发展[6]。未来应该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7],现实矛盾冲突问题主要是自然保护地存在的交叉重叠[8,9]、多头管理[10]、分类不科学[11]和范围不合理等[12],该研究尝试以资源动态管理为切入点,以风景名胜区为例进行探讨。

风景名胜区实现动态管理是有效保护和利用资源的重要手段,而资源评价是保护和利用资源普遍采用的技术手段。通过对各类自然保护地如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13]、湿地公园[14]等各类自然保护地中的资源评价指标分析归纳,发现各类保护地评价指标大同小异,共同表现出评价过程手段单一,评价具体指标缺失,主要以定性评价为主,缺乏客观数据计算的特征[15]。故在构建的评价指标中引入管理统一性、聚集性、可达性三个定量评价指标,提出更为科学健全的评价指标。

评价方法方面,以往学界针对风景名胜资源评价方法的研究已涉及空间结构特征[16]、旅游效益测算[17]、专家打分法[18]等,为风景名胜资源的评价过程提供了借鉴的理论与方法[19]。唐小平等系统梳理出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的相关准则及要求,并为自然保护地边界整合提供了技术参考[20]。李永进等人则利用GIS软件对湖南省的自然保护区重叠关系进行分析,提出了优化后的保护地布局[21,22]。已有研究成果为认识及保护资源价值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在如何实现规划范围变化的同时同步资源的动态管理方面尚缺乏研究,因此亟需创新科学的资源动态管理评价。基于此,在评价方法上借助最邻近指数、成本距离、反距离权重等量化计算方法,增强资源评价过程的客观性,同时与以往的评级打分法等定性评价结合,定性评价结合定量评价创新评价方法。根据评价结果,为存在边界冲突、交叉重叠、多头管理、区域破碎等历史遗留问题的风景名胜区实现动态管理提供方法参考。


一、指标构建与评价方法


(一) 评价指标提取

自1982年风景名胜区设立以来,国务院及下属机构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并根据风景名胜区发展中的现实问题进行更新,其中就包含了资源调查、管理、评价的原则,其中一些为根本性原则,发展过程中始终如一,有的则在风景名胜区发展过程中顺应时代精细化管理需求,与时俱进发生改变[23]。从相关政策文件中提取的风景名胜区资源动态管理评价指标范围,如表1所示。

资源动态管理评价指标范围,根据表1所列举的风景名胜区40多年来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要求确定。将评价指标范围归结为刚性和柔性两方面,刚性包括合规性评价主要包括资源区位,涉及边界范围法律法规以及与其他保护地之间的问题;柔性主要包括资源价值、统一管理、聚集性和可达性,涉及资源调查、评价、保护、管理、开发等各方面。

(二) 评价方法

1. 刚性合规性评价

资源区位评价:资源空间区位是指资源与周边相关事物空间分布特征的描述。借助ArcGIS 10.7软件确定资源空间位置是否与三线重合、冲突,讨论资源边界范围,测度资源空间关系。通过图纸直观反映资源空间位置与国土三线三区的关系,进行资源刚性评价中包括的合规性评价。若资源区位与三线重合冲突视为合规性评价不通过;反之,则为合规性评价通过。通过第一阶段合规性评价的资源方可进入下一阶段的柔性评价,即必要性评价阶段。

表1 风景名胜区资源动态管理评价指标提取

2. 柔性必要性评价

1) 资源价值评价:

资源价值是指能引起审美感受与欣赏活动的并可作为风景游览对象和开发利用事物的功能和属性,也是形成风景资源的基本属性。价值评价主要依据《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标准》(GB/T 50298—2018)、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GB/T18972—2017) 两项标准中的评价方法与评价指标相结合,采用打分评级的方法对资源价值进行评价。风景名胜区和旅游景区有很多异同,风景名胜区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在一定程度上风景名胜区属于旅游景区,两者是一个从属关系,但是旅游景区不仅仅只是包括风景名胜区。风景名胜区和旅游景区规划开发目的不同,前者更注重保护,后者更注重旅游开发,所以在资源价值评价方面结合了两项价值评价指标,评价指标覆盖面更广泛,有利于挖掘更多价值较高的资源。

2) 资源管理统一性评价:

统一管理是指把分散的、“一对多” 的资源管理按资源类型应属部门集中进行统一高效的管理。由于我国依照国务院目前的法规,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并列为国家三大法定遗产保护地[24],包括多种自然、文化遗产等保护类型,所以管理体制也经常出现 “一地多牌” “一地多主”的现象,比如一些风景名胜资源既属于风景名胜区又属于自然保护区,同时还属于文物保护单位,传统村落等现象时常存在,管理职责交叉、权责脱节等管理方面的矛盾时常发生,导致风景名胜区协同度不高,并且内耗严重的管理现状。将风景名胜资源管理体制总数作为评价管理统一性的评价指标,统计各个资源点现有的管理体系,风景名胜资源有几个管理体系就计为数字几,没有管理体系的风景名胜资源评计为 “0”,最后统一参与指标综合计算。

3) 资源聚集性评价:

资源聚集性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资源点的集中分布程度,通过最邻近指数方法计算资源聚集性。最邻近指数能够很好的反映点状要素的空间凝聚特征,实际最邻近距离与理论最邻近距离(即随机分布时的理论值) 的比值计算结果就是最邻近指数,公式如下:

式中:R为最邻近点指数,r1为最邻近点之间的实际观测距离,

为理论最邻近距离,D为点密度。

的计算方法如下:A为区域面积,n为研究对象的数目。运用最邻近指数分析,计算过程如式 (1),计算各个资源点实际最邻近点距离得到r1;根据式 (2) 计算理论最邻近点距离r1为1 938.64 m:根据公式

计算得到该点最邻近指数值,即为资源聚集性评价的值。

4) 资源可达性评价:

可达性指在规定一段时间内,从一点向其周边运动,得到的运动距离的平均值。通过反距离加权插值法计算可达性,每个点对局部的影响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弱,故将这种影响称为反距离权重,加权计算得最终插值结果。公式为:

式中:Di为输入点到插值点的欧式距离,n是用于估算插值点值的样点数,P为幂参数,用来控制距离对于最终结果的影响程度,本研究经过反复实验确定幂参数取值为3。在高程与道路时间成本叠加计算的过程中充分考虑自然地理因素,相较于传统的可达性计算更为客观。

基于ArcGIS 10.7,根据2022年中国不同等级的道路出行速度标准,设定时间成本数值参考平均出行100 m大约所需要时间,以及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B01—2014),并参考前人研究成果[25,26],采用表2所示的时间成本值,不同级别的道路赋予不同的速度同时叠加区域的高程,计算出考虑道路时间成本和自然地理因素之后的可达性。

5) 指标综合计算:

对各个指标的最终数值进行离差标准化处理,对原始数据的线性变换,使结果值映射到[0~1] 之间。公式为:

表2 主要交通道路通行时间成本

计算得到标准化数据如表3所示。管理体系、聚集性、可达性三组数据是负相关,用数值1减去标准化后的数据得到正相关数据,完成正负相关转换后得到四组正相关数据求和之后删除 “明显较低” 的异常值。

3. 技术路线

资源动态管理评价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三) 案例地概况

1. 案例地概况

麻栗坡老山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西南边陲的岩溶高原南部。西面与文山州马关县相通,南面及西南面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河江省接壤。麻栗坡老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是上世纪80年代对越自卫反击战主战场,当代则属通往越南及南亚、东南亚的国家级口岸地区。1996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云政发 [1996] 138号文批准,成为云南第三批省级风景名胜区。风景名胜区1996年申报时存在四至界线不明,地理位置信息不详,与旁边自然保护区交叉重叠等历史遗留问题,并且目前国内很多风景名胜区都面临同样的问题,案例地依托这个现实问题展开资源动态管理评价具有典型代表性。

2. 数据来源

麻栗坡县域范围、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高程等矢量数据来源于第三次全国国土资源调查初步结果,矢量数据未改动。资源现状、管理体系通过对麻栗坡老山省级风景名胜区实地踏查记录、座谈访问、文案文献资料查询、会议调查等方式进行风景名胜资源现状调查。其中资源点的矢量空间位置,根据实地踏查时借助两步路APP实地记录获得之后导入ArcGIS 10.7。道路交通数据来源于麻栗坡县交通图导入ArcGIS 10.7校准后矢量化获得。研究所有数据统一为GCS-WGS-1984地理坐标系统,在ArcGIS 10.7软件中完成所有空间分析。

图1 资源动态管理评价技术路线   


二、结果与分析


(一) 刚性合规性评价结果

通过第一轮合规性评价,以下12个资源未通过:曼棍洞周边被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 (麻栗坡边境经济合作区天保核心区) 包围;钢铁边防-船头位于城镇开发边界上 (麻栗坡边境经济合作区天保核心区);猫猫跳峡谷位于城镇开发边界 (麻栗坡边境经济合作区天保核心区) 范围内;交趾古道据1995年资源调查报告,该资源在申报时就已消失。大王岩崖画位于城镇开发边界 (麻栗坡县城) 范围内,小河洞新石器遗址位于城镇开发边界(麻栗坡县城)范围内,麻栗坡烈士陵园位于城镇开发边界 (麻栗坡县城) 范围内,岩腊山崖面周边涉及城镇开发边界 (麻栗坡县城),石关门险隘周边涉及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 (麻栗坡县城),石桥水库周边涉及基本农田;马达石雕周边涉及基本农田,十里箐棉花洞周边涉及基本农田。以上12个资源点不参与下一轮柔性必要性评价。

(二) 柔性必要性评价结果

通过合规性评价的30个资源参与第二轮的柔性必要性评价,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倮家村寨、董干营盘、铁厂烈士陵园、下卡硝洞保留必要性综合得分分别为2.17、1.62、1.73、1.27,为 “明显较低” 的异常值,4个资源点不保留在麻栗坡老山省级风景名胜区的资源体系中。剩余26个资源点可合规保留,且综合评价价值较高,继续保留在老山省级风景名胜区的资源体系中。

1. 资源价值评价结果

董干营盘属于遗址遗迹类人文资源,资源价值较为普通,属于三级旅游资源,资源历史艺术价值不高且纪念与教育价值不明显;铁厂烈士陵园属于历史遗迹类人文资源,资源价值也较为普通属于三级旅游资源,未能较好的反映各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建筑、风俗等特点,历史价值、建筑艺术价值一般;下卡硝洞属于洞府类自然资源,资源价值一般属于四级旅游资源,资源观赏价值不高,后期开发难度大,不属于洞府典型代表。经过资源价值评价对比,以上3个资源点资源价值较低。

表3 柔性必要性综合评价表

2. 管理统一性评价结果

八里河东山、城子上村古树群、南疆一柱、穿洞、茨竹坝云海、东山瀑布、那肘瀑布、南温河矿泉、下卡硝洞9个资源点目前无管理体系,在风景名胜区规划中可进行统一管理。倮家村寨目前有三个管理体系同时管理,分别是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老山目前也有三个管理体系同时管理,分别是自然保护区、A级旅游景区、文物保护单位,通过统一管理评价对比分析,以上2个资源点的管理体系是最多、最不统一的。

3. 资源聚集性评价结果

通过计算资源点最邻近指数,对比得到聚集性最差的4个资源点,倮家村寨最邻近值为6.5、董干营盘为8.9、铁厂烈士陵园为8.9、下卡硝洞为6.5,通过评价聚集性评价对比分析以上4个资源点分布最为不集中。

4. 资源可达性评价结果

经过反距离权重以及价值成本计算得到的可达性值倮家村寨3.1、董干营盘2.4、铁厂烈士陵园2、下卡硝洞3.1,通过可达性评价对比分析,以上4个资源点的可达性在所有资源点中聚集性最差,资源游览条件较差,不利于风景名胜区资源后期开发与游览。


三、结论与建议


(一) 研究结论

1) 以麻栗坡老山风景名胜区为例,所构建出的资源动态管理评价指标,经过实证总结得到了一套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资源动态管理评价方案,方案在资源评价基础上增加了国土三线空间区位,符合国家目前的政策法规。

2) 通过实际计算资源聚集性、可达性,为风景名胜资源保护与开发提供了客观数据,自上而下的评价了风景名胜资源现状,保留综合价值特色突出的资源,删减消失以及综合价值特色不明显的资源。

3) 根据保留资源的空间分布与周边规划相协调,在不减弱保护力度的前提下,可重新划分风景名胜区的分区,实现资源整合度最优的规划方案。并结合资源调查普查,将新发掘的具有一定保护利用价值的资源作为新增资源点列入风景区内,为风景名胜区管理提供了现实科学的办法。

4) 在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各类保护地出现了交叉重叠、边界冲突、多头管理等问题,这类自然保护区在管理过程中就可采用风景名胜区动态管理评价办法,为各类自然保护区边界划分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同时能够将风景名胜区边界变化与资源管理同步,高效、精细、灵活管理风景名胜区。

(二) 建议

综合上述关于风景名胜区资源动态管理的研究结果与现实问题,提供如下对策建议:

1) 摒弃与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线冲突的资源点。先从法律法规层面排除不合规的资源,方便后续管理,实现风景名胜区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的高度统一。而对于申报年代久远或被破坏已无历史价值的遗址遗迹类资源点,在资源动态管理过程中应及时清除,有利于保护和发展风景名胜区。

2) 确定各资源点所属的相关管理部门 (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或传统村落),在资源动态管理过程中要实现管理部门的协同统一,解决 “一地多牌” 的历史遗留问题,提高管理效率。

3) 聚集性和可达性不高的资源在管理过程中,应结合资源价值与管理部门的统一管理程度,通过定量与定性结合的综合评估决策过程,从多角度探究资源价值,解决资源点的去留问题。

4) 在国土空间规划的大背景下,廓清风景名胜区各类资源的价值主次关系,从整体空间布局上整合各类风景资源,并科学评估风景名胜资源点的个体价值,最终实现从宏观到微观的风景名胜区动态管理。


参考文献:

[1]陈耀华,焦梦菲.我国自然保护地分类研究综述与思考[J].规划师,2020,36(15):5-12.

[2]李金路.风景名胜区是最具中国特色的自然保护地[J].中国园林,2019,35(3):21-24.

[3]丁娟,吴少微.风景名胜资源评价对景源开发的重要作用分析:以皖南宏村为例[J].安徽建筑,2021,28:23-25.

[4]章国锐,郭德生,杨宇骏,等.不同环境态度游客对森林议题认知研究:以惠荪林场为例[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2023,7(4):47-52.

[5]刘晓,屠颖星,刘玉超.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风景名胜区土地利用和管控优化路径:以庐山风景名胜区为例[J].规划师,2023,39(1):83-90.

[6]严国泰,宋霖.风景名胜区发展40年再认识[J].中国园林,2019,35(3):31-35.

[7]刘玉超.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风景名胜区用途管制研究:以庐山风景名胜区为例[J].城市建筑,2023,20(7):133-138.

[8]白瑞红,姚龙杰,潘卫涛.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风景名胜区区划策略:以崛围山风景名胜区为例[J].建筑与文化,2022(10):64-66.

[9]于涵,王忠杰,蔺宇晴,等.中国自然保护地规划研究回顾与展望:基于研究层次的视角[J].中国园林,2021,37(7):66-70.

[10]赵炳鉴,任军,万军.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自然保护地体系整合优化初探[J].国土资源情报,2020(9):16-22.

[11]邱胜荣,张希明,白玲,等.中国自然保护地规划制度构建研究[J].世界林业研究,2022,35(2):76-81.

[12]商楠,马兰,贾晓君,等.风景名胜区整合优化背景下区域保护等级与强度变化评价研究:以海南省五指山省级风景名胜区为例[J].规划师,2023,39(4):58-65.

[13]寸菲.太行谷国家森林公园资源质量调查与评价[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2021,5(3):81-86.


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扰动视角下云南世居民族社区保护地韧性特征、机制与提升研究”(42171240)资助;


文章来源:戈梦霄,齐君,刘俊泽.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风景名胜区资源动态管理评价指标构建[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4,8(01):119-126.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旅游

期刊名称:旅游

期刊人气:816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主办单位:旅游杂志社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社会

国际刊号:1000-7253

国内刊号:11-1341/K

邮发代号:2-159

创刊时间:1979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3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