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乡村人才振兴高校服务思路探索

  2023-08-24    49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实现乡村振兴,首先要实现乡村的人才振兴。近年来,农村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依然存在人才紧缺现象。为了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笔者从人才振兴的重要性和农村人才的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高校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优势,进一步探索了高校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路径与方法。基于农村人才数量少且整体质量不高、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人才引进政策不够完善等发展现状,针对性地提出了培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领头雁”、培养技术型农民、适时引入农村科技人才、服务乡村经济发展等策略,以期将农民培养成新时代的产业工人,改变以往靠天吃饭的状况,提高农村的经济活力,推动实现共同富裕,最终实现乡村振兴。

  • 关键词:
  • 乡村振兴
  • 人才振兴
  • 共同富裕
  • 农村经济
  • 高校服务
  • 加入收藏

1、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振兴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也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农村的现代化发展,打开了新的发展之路,围绕着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农村建设,深化农村改革,必然要在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的突破,农民作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也必然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由此可见,农村的人才培养对农业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

现代化的农村建设,对农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村人才应是具有较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农村人才的范围逐渐宽泛。乡村振兴对农村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农村不仅需要传统的农业劳动者,还需要农机设备的操作能手,更需要具备一定组织领导能力的带头人,带动周围的农民进行生产活动。要想实现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就迫切需要组建一支新型的农村人才队伍[2]。


2、农村人才发展现状


在传统观念中,农村的生活比较单调,农民的经济收入较为单一,基本是靠种地,每天都扛着锄头拿着铁锹,面朝黄土背朝天,能不能吃饱饭全看天气[3]。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新时代农民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信息化技术逐渐走进千家万户,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农民逐渐从单一的劳动中解脱出来,有时间和精力为改善自己的生活寻找出路,发家致富。新农村的发展必然离不开农村人才,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也使得农民有了不同的发展方向。但现阶段的农村缺乏人才,是当前农村发展的短板,虽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农村人才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仍不容忽视[4]。

2.1农村人才数量少且整体质量不高

乡村振兴的实现,不仅需要充足的农村人才数量,而且对人才的质量也有一定要求。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一方面,从劳动力人口的分布来看,很多年轻人离开农村去往城市打工,大多数劳动力集中在城镇,这也直接造成了农村劳动力的流失[5]。另一方面,由于农民的整体文化水平不高,虽然他们精于耕种农作物或养殖等,但缺乏技术指导,这也加剧了农村人才的整体素质与新农村建设对人才要求的不匹配。

2.2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

虽然近几年城乡差距逐渐缩小,但很多年轻人仍向往城市的生活,逐渐搬离农村,进入城市打工,并逐渐在城市落户安家。还有一部分农村人为了子女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举家搬迁到城镇,并逐渐把工作和生活的中心转移到城镇。这些都直接导致了农村的大片房屋闲置,大片土地留给了村里的老人耕种。农村年轻劳动力的流失,使得农村的整体劳动能力下降,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2.3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由于长期以来的城乡差距,农村的生活条件、经济等各方面都与城市有着较大差距,很多从农村走出来的年轻人在接触到外面的城市生活后,就不愿意再回到农村;而对于农业相关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来说,农村的待遇或政策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因而在择业时通常也对农村望而却步,导致农村的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现如今的农村劳动主力大多年龄偏大,文化教育水平不高,对新事物和新技术的理解与接受能力较差,他们中的很多人喜欢墨守成规,思想比较保守,按照老一辈的观念和思想生活,这对乡村振兴的实现造成了一定的阻碍[6]。

2.4政府对乡村人才引进的政策不够完善

乡村振兴的实现不能光喊口号,也不是一两个人努力就能完成的。现阶段,很多地区对生产、信贷、税收等扶持政策还不够明确,这也是一部分人不敢大刀阔斧投身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原因。政府必须确立相应的政策加以引导,将农村要引进和培养的实用型人才落到实处,让一部分农村人才享受到相应的扶持政策,例如创新型人才、技术骨干、农村致富带头人等,以此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农村生产生活当中去。


3、高校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优势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社会服务是高校的重要功能之一,在乡村振兴的大环境下,高校更应该发挥其教书育人的功能,立足于乡村振兴的实际需求,探索农村人才培养发展之路。

3.1高校在教书育人上的优势

地方高校尤其是职业院校,积累了丰富的育人经验,并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能力方面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在长期的教学和实践研究中形成了一系列的成果[7]。对于农村人才培养,只需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更新人才培养理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和考核模式,就能够实现意想不到的人才培养优势。

3.2高校在创新创业上的优势

国家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十分重视,高校一直走在创新创业的前端,在这种环境下,农村的创新创业项目更容易得到技术引导和政策支持。可借助高校的优势资源,为农民创新创业提供学习平台。为了实现乡村振兴,高校可以结合地方特色,开展创业项目专题培训,邀请优秀创业者分享创业经历和成功经验,定期举办经验分享和交流班,聘请专家为农民创业者答疑和提供技术指导,为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供阵地,搭建农民创新创业的发展平台[8]。

3.3高校在人才培养上的优势

高校一直在探索人才培养之路,高校教师致力于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不断完善教学体系,力求培养出的大学生能够接地气、适应市场需求。近几年,随着科技和信息化的发展,城乡差距逐渐缩小,农村的快速发展,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新的舞台。以前很多人会认为留在农村没有发展前景,但现在人们的思想观念已经逐渐改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更加务实,把目光对准乡村,看到了农村发展的无限潜力和机遇。农村同样需要高素质人才,尤其是地方职业院校培养出的学生,无论是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还是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人才,都能够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只有通过职业教育培训,高技能人才才能在乡村大有作为,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支点”。

此外,高校不仅可以在校内进行人才培养,还可以有针对性地为乡村提供智力支持。通过下乡村、入农田、进企业等方式,对乡村原有的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培养本地人才,助力乡村振兴。高素质的乡土精英在推广先进技术、优良品种以及高质量的创业就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这在国内已经有了很多成功的案例和经验。


4、高校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途径


乡村振兴需要多元化的人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经济发展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步入了新的历史阶段。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农村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想把握机遇,开创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征程,人才培养是重中之重。

4.1培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领头雁”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农村要想从根本上得到发展,离不开农村的内生动力。现代经济发展使得农业生产逐渐走向规模化和集中化,在这期间,农村的“领头雁”功不可没。农村不乏具备领导力和创新力的人才,缺乏的是理论知识和创业的平台。农村很多具有号召力的人才,他们思想比较活络,具有一定的组织领导力,能利用农村有限的资源进行创业,特别是农业和农产品;但大多数农民的知识水平不高,很多挣钱的渠道与方法需要专业的人士加以引导,才能更好地实现人才的价值。

高校具备得天独厚的师资力量,可以采取合作或培训的方式,将高校教师的知识能力与农村“领头雁”的领导力相结合,挖掘农村的潜在经济活力[9]。面对农产品单一的情况,将农副产品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创作,使得农产品更加丰富多样,带动农民参与制作,让农民除了参与耕种、靠天吃饭外,还能有一技之长,以此获得更多的收入,提高家庭经济水平。

4.2培养技术型农民

现代化的农村对农民有了新的要求,机械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将农民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他们的日常工作不再仅仅局限于农业生产、满足自己的温饱、自给自足的封闭式劳动。新型农民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和知识水平,比如具备种植、养殖、手工制作等技能。高校再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对这些农民进行理论和技术培训,让他们通过省时省力的高效劳动,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随着农产品的多样化,必然需要专门负责生产管理、销售、产品推广的人才[10]。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电商以及物流也在近几年发展迅速,农村和农民不再固守着一方土地,而是更多地参与到与外界的交流中。随着农产品的多样化以及农副产品的出现,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很多农产品比较富足,多样化的产品逐渐走向外销的道路,因此,信息技术人才也成为农村的一大需求。

4.3高校毕业生服务农村产业

农村有十分广阔的天地供青年人发挥自己的特长。乡村振兴需要人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日趋严峻,引导高校毕业生服务农村有利于形成双赢的局面。尤其是对于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他们对农村更加了解,随着经济发展,城乡差距也越来越小,大学生在农村有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高校应该适当进行就业引导,让学生看到农村的变化和发展前景[11,12]。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予农业科技人才一定的经济待遇支持和个人发展支持,为选择投入农村工作的科技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岗位认同感和从业优越感。同时,要制定一定的奖励措施和办法,鼓励农村人才投身于农业研究,奖励他们的创新成果;鼓励农村以技术入股和项目入股的形式,推动农村产业经济的发展。

4.4高校服务乡村经济发展

在信息化时代,农产品的推广离不开网络,网站建设、融媒体制作、视频直播等等,产品推广的方式越来越多。高校可以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在网络资源的建设与产品推广销售方面,为农民企业家提供帮助,还可以将自己的毕业生推荐到农村企业参与实践锻炼,既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对人才的需求,又能让毕业生学以致用,在就业前抓住宝贵的实践机会。


5、高校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不足之处


一方面,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乡村振兴的需要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现阶段,高校反哺农村的机制尚不成熟,要想适应新农村的需求,高校教师不仅需要在理论和技术层面进一步提升自己,还需要深入农村基层,了解农业发展与农村建设的实际需求,与农民一起携手共进,让乡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13]。

另一方面,高校教师的实践经验有待提高。高校教师虽然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但普遍存在实践经验不足的状况,真正具备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优秀教师并不多,大多数老师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还不成熟,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对乡村的服务,极易出现所学理论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因此,高校要想更好地为乡村振兴提供支持,首先要在自身的师资培养上下功夫,让老师们走出课堂,多参与企业和乡村实践锻炼[14]。只有深入实践,才能更好地将理论联系实际;只有提高了自身水平,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乡村人才。


6、结语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发展的动力。高校应充分发挥其在知识、技术、人才方面的优势,深入探索创新,既能达到帮扶乡村的目的,又能拓展教育之路,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乡村振兴不是一蹴而就的,新农村建设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传统农业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对于乡村的建设者而言,农村不仅仅是生活的家园,还应该是奋斗的职场。提倡校村共建,各取所长,各尽所能,将农民培养成新时代的产业工人,鼓励农民就近就业,改变靠天吃饭的状况,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的经济活力,推动实现共同富裕,最终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参考文献:

[1]李荣.乡村振兴视角下乡村人才培育的思考[J].现代农业研究,2021,27(10):56-57.

[2]丁旭.乡村振兴视角下辽宁省农村职业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21.

[3]贺毅.长沙市农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6.

[4]刘永进.宁夏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建议[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5]邓泓,蔡欣,彭莹琼,等.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农业高校服务三农人才培养研究[J].现代农业研究,2022,28(12):50-53

[6]刘胜,杨金发.农林高校“三创教育”服务多村人才振兴的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22(6):56-58.

[7]程华东,惠志丹.乡村振兴视域下农业高校服务多村人才振兴的路径探析[.高等农业教育,2020(3):3-8

[8]曹均学,任佳斯.高校在服务多村振兴战略中的人才支撑作用探析IJ1.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7(2):94-100

[9]林莉,易爱军,最娜娜,等.高校服务多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研究IJ1大陆桥视野,2020(12):74-75+77

[10]蒋依娴,王秉安高校服务多村振兴SRC-T人才培养效果评价[J].统计与管理,2020.35(4):107-112.

[11]杨晓艳,张军成.高校人才培养助力多村振兴的路径研究[].现代农业研究,2023,29(2):55-59.

[12]郭慧毅高校助推多村振兴的路径研究:以吕梁市为例[J].南方农机,2023,54(1):190-192.


基金资助:潍坊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潍坊市寒亭区农业特色经济发展对策研究”(2021RKX042);


文章来源:于丽丽.高校服务乡村人才振兴思路探索[J].南方农机,2023,54(18):121-124.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南方农机

期刊名称:南方农机

期刊人气:678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江西省农业农村厅

主办单位:江西省农业机械研究所

出版地方:江西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1672-3872

国内刊号:36-1239/TH

邮发代号:44-110

创刊时间:1970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