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进入秋季,天气逐渐变凉,白天温度较高而晚上温度下降较多,这样就给通风管理带来一定难度,作为管理者应与时俱进随时调整通风系统,尽量维护鸡舍环境条件处于舒适状况,在此将秋季通风管理中需要注意的一些要点汇总如下,希望引起广大养鸡朋友的关注。
1、依据鸡群周龄调整通风模式
雏鸡舍需要的温度较高,秋季育雏时外界温度一般会低于目标要求的温度,这时如果通风量过大就更不容易满足雏鸡对温度的需求,所以建议采用最小通风方式,最小通风量应根据雏鸡生理需要来设定,不受温度和鸡群存栏量的影响,应按照每公斤体重0.7-1.0m3/h来控制[1]。
实施最小通风时,通常风机的运转由定时钟来控制,鸡群周龄越小需要的通风量越少,这样要求风机开始时间也越短。为了维持舍内温度相对恒定,应采用5min一个周期的定时循环,并且在育雏期风机运转时间最少为1min。随着鸡群周龄增加,鸡群产生的潮气和热量越来越多,这样要求的通风量和定时钟开启时间必须增加,才能将鸡群散失的热量排出,并控制适宜的相对湿度。成年鸡要求以通风为主,保温为辅,排风扇选择白天手动加温控,晚上温控加时控,这样可以更加合理地调控鸡舍通风系统。
实际生产中应随时观察鸡群行为,并认真检测舍内负压、空气质量和湿度等,才能确定鸡舍通风模式是否合适,并根据上述数据来调整风机开启时间和是否增加风机开启数量。
2、重视体感温度调整通风标准
鸡群的体感温度是鸡实际感受到的温度,它受鸡舍温度、湿度、风速、日龄等因素的影响。鸡舍内产生的风速会对鸡群产生风冷效应,通常风速越快对鸡只产生的风冷效应越大,鸡只的体感温度也越低。例如:相同日龄鸡群,如果风速为1.0m/s时,鸡只体感温度大约比温度计测定温度值2℃,而风速增大为1.5m/s时,体感温度相比实际检测的温度低4℃。同时鸡群日龄越小产生的风冷效应越大。因此进入秋季或季节交替时,需要认真观察鸡群状态和具体表现,是否张开翅膀、张口呼吸或者扎堆、缩脖等,来灵活调整鸡舍通风系统,确保鸡舍温度适宜和鸡群处于舒适状况[2]。
3、根据舍内外温差调整鸡舍的通风量
在秋季的通风管理中,大多养殖者往往遵循春捂秋冻的原则,如果一直加大风速采用降温通风模式的话,就会给鸡群带来很大的冷应激,致使鸡只代谢紊乱和体质降低,进而危害鸡群的健康状况。所以在秋冬季节需要根据舍内外温度差异来进行合理通风。如果外界温度低于鸡舍目标温度时应实施最小通风模式,冷风从侧面进风口进入鸡舍,尽量减少鸡舍风速和通风量。如果外界温度高于鸡舍目标温度时,实施纵向通风模式,适当增加通风量和风速,为鸡群提高舒适的环境条件,进而维持鸡群的舒适度[2]。
4、整体时间上为鸡群创造一个稳定的环境
4.1保持昼夜稳定秋季昼夜温差较大,在每天的升温期(6点~11点)观察鸡群是否有缩脖、呆立、受凉现象,防止通风量过大或风速过高导致鸡群不适应;在高温期(12点~17点)适当增加通风量和风速,来降低鸡舍温度并将舍内的粉尘和污浊空气等排出;在降温期(17点~24点)需要随时减少风速和通风量;在低温期(0点~6点)应采取定时通风换气,减缓冷应激给鸡群带来的不适。
4.2风机循环时间内的稳定夜间为了保证舍内环境条件相当稳定,建议采取时控或温控的通风方式,在保持一定通风量的基础上维持温度恒定。温度控制的应根据鸡舍温度逐级开启风机,确保舍内温度相对稳定。定时控制时可以设置5~10min一个循环,通常循环时间越短,鸡舍内温度波动越小。
4.3风机启停瞬间的稳定采取机械通风时,一般在风机开启和停止的瞬间会进风口处的风速较小,容易直接落向地面给鸡群造成冷应激,所以必须重视风机开启和停止瞬间对鸡群的影响,每天认真观察天气变化,随时调整进风口大小和数量,确保冷风直接到达屋顶与热空气混合后才落向地面,避免长时间给鸡群造成的不良影响[3]。
5、整体空间上为鸡群创造一个稳定的环境
5.1保持鸡舍各区域风速均匀鸡舍负压不仅会影响进风风速、风向、进气量及进风落点,还会影响鸡舍环境内含氧量。秋季天气多变,昼夜温差加大,生产过程中可通过合理调整进风口大小、位置、角度及风机开启数量,设置相对适宜的负压值,确保鸡舍各区域风速风量的均匀,否则舍内负压过大或过小都会形成通风死角。
秋季外界温度较高时,保持舍内负压值较小为宜,因为对鸡本身而言不需要负压,负压是鸡舍通风需求形成的,负压值越高风冷效应越强,造成局部冷应激的风险越大,而且鸡舍也越容易缺氧,对鸡群的健康生长是不利的[3]。
5.2保证鸡舍密闭良好如果鸡舍密闭性较差,可以形成贼风入侵,引起局部温度较低,对鸡群的健康状况造成很大影响。在秋季应对鸡舍门窗边框、水帘、风机、出粪口等部位进行密封保温。前端加挡风帘,后端停用的风机用塑料布封堵,出粪口出完粪及时堵严。这样可以有效防止鸡舍前端和后端出现温差较大的现象。
总之,秋季气候转凉,外界温差加大,应根据鸡群日龄、鸡舍设施、外界温度等合理调节鸡舍通风系统,同时重视鸡群的体感温度和风速给鸡只带来的风冷效应,力争给鸡群创造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为鸡群的健康生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韩文格.再述鸡舍的通风管理[J].北方牧业,2019(16):27.
[2]王艳平,张兴光.秋季鸡舍通风管理必须把握的关键点[J].中国家禽,2007(20):38.
[3]徐力蛟.种鸡场微观管理系列要点之二鸡舍温度控制与通风[J].四川畜禽,1996(12):62.
董美响.鸡群秋季通风管理新思路[J].今日畜牧兽医,2020,36(10):66.
分享:
A型和C型菌株是导致仔猪腹泻的主要菌株,临床上主要引起仔猪红痢,特征为坏死性或出血性肠炎。A型可导致非出血性的严重腹泻,C型主要特征是出血性腹泻[7]。2022年我国部分地区产气荚膜梭菌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哺乳仔猪产气荚膜梭菌阳性率为22.73%,分离到的31株产气荚膜梭菌均为A型菌株[8]。
2024-12-02蚕桑产业穿越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既是中国重要的传统产业,也是目前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据统计,自1909年至1969年间我国蚕桑产业一度落后于日本,20世纪70年代我国茧、丝产量先后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茧丝生产国[1]。
2024-11-18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作为我国独特的地理区域,扮演着东部农业区与西部牧业区的过渡角色,年均降水250~400 mm,降水变率大,季节性干旱问题突出[1],退化、沙化、盐渍化土地占当地总面积的50%以上,中低产田占当地耕地面积的90%以上,这片广袤的土地不仅面临着生态环境脆弱的挑战[2,3],同时也孕育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2024-11-18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作为农村特色产业的生态畜牧业正成为农村地区产业兴旺和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1]。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助推湖南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农村和谐稳定,提升畜禽农产品上行效率,增加农民收入[2]。当前,针对湖南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困境的文献研究尚不充分。
2024-11-18甜玉米原产于美洲,一种兼水果、蔬菜、粮食、饲料等广泛用途的新型玉米品种。其营养成分丰富、口感软糯香甜,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1-3]。鲜食玉米在我国消费潜力巨大,全国鲜食玉米种植分布很广,南方鲜食玉米种植面积占比与北方种植面积占比约7∶3。
2024-08-22为了提高动物源细菌耐药性检测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质量控制能力,我们以《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微生物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农业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机构基本条件》为基本原则,结合世界各国先进管理经验,从实验室角度对该过程相关因子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制定规范准则。
2024-08-18圣农发展作为我国家畜牧业企业的巨头之一,在未来建设万亿级家禽产业的过程中,既是不可或缺的参与者、强有力的竞争者,也是行业的领头羊、行业发展的标杆,因此圣农发展的财务表现对推动整个畜牧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024-08-04目前规模化养羊场中最为常见的疾病有羊痘、羊炭疽、口蹄疫、小反刍兽疫、布鲁氏杆菌病、链球菌病等。羊场疫病防控不科学会使羊群感染疫病,从而使养殖户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现阶段养殖场疫病感染率逐年上升,因此需要对疫病传播的方式及危害做出科学分析和判断,制定出针对性的防疫措施,用以提高养羊场的防疫效率和防疫效果。
2024-07-22牦牛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可以在极寒、恶劣和缺氧的条件下生存,是青藏高原和邻近高海拔地区的特有品种[1]。在高海拔地区的生活、生产和经济功能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持续利用研究的目的是更好地利用牦牛的遗传资源,提高牦牛的生产性能和适应性。
2024-07-19当前,我国70%的草原还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1],草原生态系统整体仍较脆弱,草原生态保护修复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草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是促进生态建设、草牧业生产长期稳定发展的根本[2]。随着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不断加强,优质草种需求也在不断加大[3]。
2024-07-19人气:4227
人气:1888
人气:1559
人气:1447
人气:1308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当代畜禽养殖业
期刊人气:972
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出版地方:内蒙古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1005-5959
国内刊号:15-1150/S
邮发代号:16-49
创刊时间:1980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影响因子:0.191
影响因子:0.518
影响因子:0.270
影响因子:0.956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