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北方农牧交错带饲草产业发展——探寻增草节粮新路径

  2024-11-18    63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北方农牧交错带在生态环境和粮食安全上面临严峻挑战,饲草产业的发展成为应对这些挑战的关键。该地区饲草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但受到用地政策、良种供应、机械化水平和市场化程度等多重因素的制约。本文通过展示一系列成功案例,提出了优化种植结构、高效利用资源,开发边际土地以拓展饲草种植空间,以及加强科技创新与市场推广体系建设以提升产业竞争力的相关建议。这些措施有望探寻出增草节粮的新路径,推动北方农牧交错带饲草产业的持续发展,进而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

  • 关键词:
  • 农牧交错带
  • 生态环境
  • 粮食安全
  • 边际土地
  • 饲草
  • 加入收藏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作为我国独特的地理区域,扮演着东部农业区与西部牧业区的过渡角色,年均降水250~400 mm,降水变率大,季节性干旱问题突出[1],退化、沙化、盐渍化土地占当地总面积的50%以上,中低产田占当地耕地面积的90%以上,这片广袤的土地不仅面临着生态环境脆弱的挑战[2,3],同时也孕育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特别是在饲草产业方面,农牧交错带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4]。本文将深入探讨农牧交错带饲草产业的发展策略,树立“种草就是种粮”的大食物理念,分析如何通过增草节粮的新路径,既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又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1、饲草产业的重要地位与粮食安全


饲草产业是北方农牧交错带的核心产业之一[5],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经济价值上,更在于其对粮食安全的深远影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对营养健康的更高要求,我国面临的粮食安全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口粮安全,而是逐渐演变为饲料粮安全,2023年我国饲料粮消费占粮食消费总量的51%,为此应明确增草就是节粮的理念[6],2010—2019年我国牛羊肉和牛奶生产量的增长速度显著低于消费的增长速度[7]。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具有发展集群化肉羊[8]、肉牛[9]和奶牛[10]的独特区位优势,其饲草产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畜牧业的稳定发展,进而影响到国家粮食安全的大局。

发展饲草产业,能够有效缓解饲料粮的生产压力,根据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测算,当前全国人工种植牧草的生产供给量(折合干草)约为18 405.0万t,为满足草食家畜对优质饲草的需求,到2025年牛羊发展目标的牧草需求量(人工种植)约为24 275.9万t,进口量约为220万t,牧草供需缺口5 650.9万t[11]。在农牧交错带,传统的粮食种植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畜牧业对饲料的需求。饲草生长周期短、产量高、营养丰富,可以作为优质的饲料来源,有效补充饲料粮的不足。通过增加饲草的种植面积和提高产量,可以降低畜牧业对粮食的过度依赖,从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稳定[12,13]。


2、北方农牧交错带饲草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挑战


北方农牧交错带涉及内蒙古、陕西、辽宁、山西、甘肃、宁夏、河北、黑龙江、吉林9个省(自治区),资源禀赋好,饲草资源丰富,是我国草牧业发展的传统优势产区[14],尽管在饲草产业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但目前仍存在诸多制约因素。首先,缺乏种草用地专项政策支持,一般耕地用于种植牧草是完全可行合规的,然而,很多耕地不允许牧草种植,挤压了种草用地空间,草粮用地矛盾突出。其次,良种缺乏、机械化程度低,根据国家林草局发布的《2023年度全国草种供需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草种收获总产量为3.48万t,预计2023年我国各类草种总需求量为16万~20万t,缺口巨大,牧草机械化水平尚显不足,特别是在牧草揉丝粉碎、摊铺晾晒、捡拾打捆、刈割压扁、二次加压以及连续收贮等核心环节,所用机械的耐用性和作业一致性均亟待提高。此外,饲草产业市场化程度低、产业链条不完善,这些问题与产业主体实力薄弱、组织化程度低下密切相关,严重限制了饲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


3、成功案例与启示


近年来,在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一些地区在饲草产业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一批成熟的发展模式。这些成功案例为其他地区探索增草节粮新路径提供了有益启示。

3.1“冬黑麦+”一年两收种植模式

科尔沁沙地种植业属一年一熟耕作制,常年玉米生产面积2 000万亩(1亩≈666.67m2)以上。国家牧草产业体系成功探索出适宜科尔沁沙地及农牧交错带相近积温区的“冬黑麦+”粮草复种轮作“一年两收”生产模式。2020年以来,该模式在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林辉草业基地累计集中连片示范种植3 000亩以上,冬黑麦最佳播种时间是9月中旬左右,5月底之后就可以收获饲草,“冬黑麦+饲用高粱”“冬黑麦+青贮玉米”“冬黑麦+鲜食玉米”等都是当地可行的轮作模式。在“冬黑麦+青贮玉米”的轮作模式下,亩增产干草300 kg以上,冬黑麦的品质优良蛋白质含量可达到11%左右,同时,在冬春生长,具有防风固沙、保护土壤的强大生态作用[14,15]。

3.2苏打盐碱地种草改良技术模式

吉林省西北部的松嫩平原地区,盐碱地总面积96.9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17.5%。国家牧草产业体系针对该地区苏打盐碱土特点和发展现状,提出种草改良技术模式,从2014年开始在吉运农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吉原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和洪大草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应用,累计改良面积1.35万亩,对于中、低度盐碱地种植苜蓿、羊草等优质牧草,建立高产人工草地,这部分土地长年广种薄收,投入产出不成正比,改种优质牧草有助于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还可以缓解土地继续盐碱化的问题。重盐碱地可种植碱茅、野大麦等耐盐碱牧草,当大面积群落形成时,既可以进行收获利用,也有利于羊草等优势物种的恢复。通过该模式,在盐碱地上建立稳定高效的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经过改良后每公顷重度碱地碱茅人工草地年生产优质牧草1.5 t;中度羊草人工草地年生产优质牧草2.0 t;轻度苜蓿人工草地年生产优质牧草6.0 t;在取得丰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使得盐碱地这一珍贵的土地资源成为我国的重要生产潜力[14]。

3.3呼伦贝尔地区天然打草场管理利用模式

呼伦贝尔地区生产力较高的刈牧草地长期处于“低投入强利用”的状态,当前90%以上刈牧草地退化严重,土壤地力衰退,牧草产量和品质下降,严重威胁着区域的生态安全和畜产品生产。2017年,国家牧草产业体系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谢尔塔拉镇天然打草场应用该模式,成效显著,天然草地通过改良,草产量得到提高(切根+施化肥平均提高38.45%,打孔+施化肥平均提高40.60%),优质牧草(羊草)比例大幅度增加(切根+施化肥平均提高151.46%,打孔十施化肥平均提高94.01%)。谢尔塔拉打草场面积高达2.002万hm2,应用该模式后每年产草量可达3.20万t[14]。加强天然草地的保护与合理利用至关重要,这不仅能有效防止草地退化、提升畜牧业生产效率,进而推动区域经济的持续增长,还能显著增强草地的碳汇能力,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贡献积极力量。


4、增草节粮新路径的策略与实施


4.1优化种植结构,开发资源潜力

根据北方农牧交错带的耕地资源特点,应因地制宜地推广粮草轮作、复种模式,科学发挥和利用春冬闲田、中低产田的资源潜力和优势[6]。通过科学规划种植结构,将饲草纳入轮作体系,既能稳定粮食生产,又能增加饲草供给。例如,利用一年生/越年生豆科、禾本科饲草与主要粮经作物复种、轮作、间套作等,使传统的粮经作物“一年一熟”逐步转变为粮(经)草复种轮作“一年两收”,可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增加饲草供给。在中低产田,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减少低效益的粮经作物种植面积,增加饲草的种植比例。

4.2充分利用边际土地,拓展饲草种植空间

北方农牧交错带存在大量盐碱地、沙地等边际土地,这些土地的开发利用对于增加饲草产量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不同类型的边际土地,应选择适宜的饲草品种进行种植。例如,中轻度盐碱地可以开发成优质饲草基地,种植苜蓿、羊草等多年生优质饲草,降盐培肥地力,以整个东北地区盐碱化土壤总面积为298.69万hm2[16],其中20%的中轻度盐碱地进行开发计算,可增加640万t的优质饲草供给。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投入,将边际土地转化为优质饲草生产基地,既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又能为畜牧业提供稳定的饲料来源。

4.3加强科技创新与市场推广体系建设

要推动饲草产业的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市场推广体系建设。一方面,要加大对适种牧草品种、机械的研发力度,提高牧草良种的品类和产量,专用机械装备的普及率;另一方面,要加强市场推广体系建设,完善饲草产品的流通渠道和市场机制,提高饲草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


5、结论与展望


北方农牧交错带饲草产业的发展策略应树立“种草就是种粮”“增草就是增粮”的大食物观,以增草节粮为核心目标,通过优化种植结构、推广粮草轮作模式、开发利用边际土地等措施,充分利用农牧交错带种植优质饲草,随着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农牧交错带饲草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要继续深化研究、探索创新、总结经验、推广成功案例,为推动我国草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方修琦,江海洲,连鹏灵.3500aBP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降水突变的幅度与速率[J].地学前缘,2002(1):163~167.

[2]罗承平,薛纪瑜.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性及其成因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5(1):1~7.

[3]魏琦.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脆弱性评价与生态治理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

[4]唐华俊.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是实现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J].北方牧业,2016(24):23.

[5]周禾.饲草生产在农牧交错带中的作用与地位:中国科协2001年学术年会[C].中国吉林长春,2001.

[6]侯向阳.关于我国现代草牧业发展的若干思考[J].草业科学,2022,39(10):1987~1991.

[7]高树琴,段瑞,王竑晟,等.北方农牧交错带在保障国家大粮食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J].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36(6):643~651.

[8]王江.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现代农业(羊)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探索——甘肃省环县案例研究[J/OL].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1-16[2024-11-05].

[9]于寅.河北农牧交错带农户肉牛养殖规模决策行为分析[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23.

[10]刘自学,苏爱莲.优质牧草是保证奶业健康发展的根本[J].中国奶牛,2012(10):60~63.

[11]王明利.着力草业扩面增量保障畜牧业高质量发展[J].现代农业,2023,48(6):3~6.

[12]王明利.有效破解粮食安全问题的新思路:着力发展牧草产业[J].中国农村经济,2015(12):63~74.

[13]石守定.发展饲草产业是缓解粮食安全压力的有效措施之一[J].中国畜牧业,2013(18):34~35.

[14]北方农牧交错带草牧业生产集成技术模式农业科学[M].北方农牧交错带草牧业生产集成技术模式农业科学,2022.

[15]雷少斐.向冬闲田要牲畜“口粮”[N].农民日报,2023-07-13(006).

[16]李健,郭颖杰,王景立.东北苏打盐碱地改良技术的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9,39(1):21~24.


基金资助: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资助(CARS-34);


文章来源:王笛,韩东辰,李达,等.北方农牧交错带饲草产业发展——探寻增草节粮新路径[J].畜牧产业,2024,(11):28-31.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中国畜牧业

期刊名称:中国畜牧业

期刊人气:1887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主办单位:全国畜牧总站,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2095-2473

国内刊号:10-1016/S

邮发代号:82-855

创刊时间:1992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