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背景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是目前临床治疗椎动脉狭窄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患者术后椎动脉再狭窄发生率为10%~48%,严重影响其预后。目前关于椎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且鲜有报道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目的 分析椎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以为制定相关临床预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2018年12月百色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行椎动脉介入治疗的椎动脉狭窄患者300例,根据术后门诊随访6个月原病变部位血管狭窄程度分为再狭窄组96例和未再狭窄组20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椎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吸烟率、植入支架类型、椎动脉原始内径、椎动脉狭窄长度、术前椎动脉狭窄率、合并严重钙化者所占比例、术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OR=1.832,95%CI(1.106,3.036)]、植入金属裸支架[OR=2.016,95%CI(1.213,3.352)]、椎动脉原始内径<3.5mm[OR=2.129,95%CI(1.526,4.139)]、合并严重钙化[OR=2.350,95%CI(1.894,4.647)]是椎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吸烟、植入金属裸支架、椎动脉原始内径<3.5mm、合并严重钙化是椎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椎动脉狭窄是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等导致椎动脉管腔狭窄的一种脑血管病变,患者主要表现为头晕、呕吐、平衡失调等,可导致相应区域的脑组织供血不足,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病因[1]。研究表明,10%~30%的椎动脉狭窄患者可发生缺血性脑卒中[2]。介入治疗指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超声心动图、磁共振成像等影像设备引导下应用介入器材通过微小创口将指定器材植入人体病变部位进行微创治疗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3]。近年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临床主要采用支架植入术治疗椎动脉狭窄,该技术虽能有效降低患者血管管腔狭窄程度,但患者术后再狭窄发生率仍较高[4]。目前临床关于椎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鲜有报道。本研究旨在分析椎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以为临床制定相关预防措施提供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2年12月—2018年12月百色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行椎动脉介入治疗的椎动脉狭窄患者300例,均符合《椎动脉起始部粥样硬化性狭窄诊断标准》中的椎动脉狭窄诊断标准[5]。纳入标准:(1)临床资料完整;(2)具备介入治疗适应证[6];(3)成功植入支架。排除标准:(1)围术期出现神经系统相关并发症者;(2)脑出血者;(3)失访者。本研究经百色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血管狭窄程度评估及分组
参考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试验协作组制定的《椎动脉起始部粥样硬化性狭窄诊断标准》评估椎动脉狭窄程度[5],计算公式为:狭窄率=(原管腔直径-狭窄处剩余管腔直径)/原管腔直径×100%,将原病变部位血管狭窄率≥50%视为再狭窄。根据术后门诊随访6个月原病变部位血管狭窄程度将所有患者分为再狭窄组96例和未再狭窄组204例。
1.3临床资料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合并症(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吸烟、植入支架类型(包括金属裸支架、药物支架)、植入支架长度、椎动脉原始内径、椎动脉狭窄长度及术前椎动脉狭窄率、残余椎动脉狭窄率、椎动脉狭窄合并严重钙化、术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椎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椎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两组患者吸烟率、植入支架类型、椎动脉原始内径、椎动脉狭窄长度、术前椎动脉狭窄率、合并严重钙化者所占比例、术后LDL-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发生率、糖尿病发生率、植入支架长度、残余椎动脉狭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椎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2.2椎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表1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为自变量,介入治疗后再狭窄情况为因变量(变量赋值见表2)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植入金属裸支架、椎动脉原始内径<3.5mm、合并严重钙化是椎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2椎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影响因素的变量赋值
表3椎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讨论
椎动脉介入治疗能够恢复血管正常管径、改善脑灌注、缓解缺血症状等,具有微创性、安全性等优点[7]。研究表明,椎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发生率为10%~48%,分析其原因为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大量增殖、血管的弹性回缩、血栓形成等均可能导致椎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发生[8]。
本研究结果显示,吸烟、植入金属裸支架、椎动脉原始内径<3.5mm、合并严重钙化是椎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原因可能为:(1)活性氧是一种能够调节血管结构及功能的因子,不仅能够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迁移,还能够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而吸烟可降低患者体内活性氧含量,导致活性氧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血管内膜增生的抑制作用不足,使得患者易产生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进而导致椎动脉再狭窄[9]。因此,医护人员应向患者及其家属宣教椎动脉介入治疗后吸烟的危害,并劝诫患者术后不要吸烟。(2)植入金属裸支架后会损伤血管,导致血管内膜增生,且金属裸支架无法抑制因血管损伤而导致的内膜增生,从而增加椎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发生风险[10];药物支架表面涂有抗过敏、抗增生、抗炎等药物,植入体内后可使药物缓慢、持续地对受损血管产生作用,不仅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快速增殖及迁移,还能抑制内膜过度增生,进而有效降低椎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率[11]。研究表明,采用药物支架的椎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发生率低于20%[12]。因此,应在临床上大力推广药物支架的使用,避免支架材料导致介入治疗后椎动脉再狭窄。(3)椎动脉原始内径较小时,仅可植入直径较小的支架,且增生的内膜会导致管腔进一步变窄,使得管腔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导致局部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增加患者椎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发生风险[13]。齐一侠等[14]研究显示,椎动脉原始内径<3.5mm的椎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发生率高达40%,而椎动脉原始内径≥3.5mm的椎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发生率约为25%,本研究结果与之相似。(4)血管钙化会增加支架植入难度,且不易扩张成形,进而增加患者残余椎动脉狭窄率[15]。另外,发生钙化的椎动脉采用支架扩张后,血管的弹性回缩幅度增加,血管管腔变窄,进而增加椎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发生风险[16]。因此,应选择管径大、支撑力好的支架植入椎动脉。
综上所述,吸烟、植入金属裸支架、椎动脉原始内径<3.5mm、合并严重钙化是椎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劝诫椎动脉狭窄患者术后禁止吸烟,并大力推广使用药物支架,尽量采用管径大、支撑力好的支架。但本研究仍存在样本量较小、随访时间较短、未对植入的金属裸支架和药物支架进行详细分类等不足,导致结果存在一定偏倚,因此在今后研究中需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细分支架类型等进一步验证结论。
参考文献:
[1]李景植,华扬,刘然,等.血管结构对椎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影响研究[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9,16(11):574-580.
[2]李藏妥,姚绍鑫,曹宏霞,等.宽心合剂对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脑卒中影响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11):2691-2693.
[3]赵冬婧,汤玮,曹树军,等.院内+居家续贯式心脏康复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6):2034-2039.
[6]朱楠,鲁东,吕维富,等.侧支循环在Budd-Chiari综合征诊疗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9,16(4):238-241.
[7]张庆荣,张鑫,吴琪,等.支架辅助技术在出血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8,31(3):249-253.
[8]李霞,杜汉军,乔淑冬,等.椎动脉起始段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21(3):282-285.
[9]倪贵华,赵卫东,田向阳,等.症状性椎动脉开口处狭窄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6,29(2):146-148.
[10]冯明陶,戴琳孙,唐海双,等.不同类型支架治疗椎动脉中重度狭窄的疗效分析[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8,15(8):393-397.
[11]田云涛,冯伟,胡育英,等.同种和不同种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内再狭窄有效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7,25(1):71-77.
[12]孙明敏,王连生,赵俊.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应用进口和国产药物洗脱支架的成本-效果分析[J].江苏医药,2013,39(8):944-946.
[13]谢书睿,朱迎君,孙旭,等.舒脉胶囊对介入术后下肢动脉再狭窄模型大鼠下肢动脉内膜增生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8,59(6):513-517.
[14]齐一侠,崔世军,郭建明,等.药物球囊治疗椎动脉狭窄2例[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8,27(9):852-853.
[15]周峰,马黎,傅国萍,等.椎动脉支架置入术的临床长期随访[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20(5):517-521.
[16]陈丹丹,王秀.支架置入与药物治疗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疗效观察[J].天津医药,2018,46(2):187-190.
黄志志,梁柯,李绍发,李登星,黄桂忠.椎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0,28(08):53-56.
基金:百色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20110526)
分享:
健康是人类始终如一的向往,深切地影响着全体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同时也关乎国家未来的繁荣与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人民健康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1]。
2024-07-09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发展,老年照护(包括姑息照顾和临终关怀服务)成为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医学服务领域。在医学服务中,团队工作也是效率和效益的重要条件。然而,在建立团队有效性方面存在着多重障碍,这些障碍阻碍了团队的发展,直接影响团队工作的效率[1]。
2021-10-11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作为顶层政策,核心是大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尤其是满意度的提升。目前满意度相关调查主要集中于对大学生在校学习的满意度[1]、对某项课程的满意度[2]、实习满意度[3]、就业满意度[4]等。认知度是指对某项事物的了解和认识,既往文献[5]多探讨大学生的专业认知度,即大学生对专业培养目标、学习内容和要求,将来从事职业的工作特点和内容、要求等的具体认识。
2021-10-09院内转运是指同个医疗单位在不同医疗领域开展转移及运送,以达到明确诊断或更好治疗的目的[1]。ICU患者具有病情危急严重、病情进展快、转运时依赖生命支持手段及转运难度高等特征,虽然转运时间仅在几分钟至几十分钟,但转运时患者处于移动的环境状态下,且由于病情不稳定,易出现血压、血氧饱和度(SpO2)、意识变化等情况,其中SpO2下降在ICU转运期间较常见。
2021-10-09医学生作为我国医药卫生战线的后备军、预备队,其思想政治水平决定了行业的整体素质和风貌。目前,随着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确立,在卫生健康和高等教育新思想新政策双轮驱动下,高校附属医院应履行好职能,改革和创新教育模式,全面加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对于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确保医疗卫生系统长久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2021-10-09目的分析颅脑外伤实习生带教中采用问题式学习结合微信教学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神经外科实习生40名,均进行颅脑外伤带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带教方法,观察组采用PBL结合微信带教,比较两组带教效果。结果观察组基础知识成绩、病例分析成绩、考核总分、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自信心、求知欲、认知成熟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lt;0.05)。
2021-10-09双相情感障碍是以反复发作的躁狂和抑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重型精神障碍,一般分为双相Ⅰ型、双相Ⅱ型、混合型、快速循环型等。有研究显示,我国的BD终身患病率约为0.6%[1],BD首次发作后2年内复发率高达40%~50%,5年内复发率高达90%[2],BD患者多次发作导致反复多次住院,且存在与抑郁症状严重程度无关的显著认知功能损害[3],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了解BD复发的危险因素,降低复发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
2021-10-06椎动脉狭窄是引起后循环缺血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视听障碍等,严重者可引发循环缺血性卒中。椎动脉狭窄根据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闭塞,其中闭塞性病变诱发循环缺血性卒中的风险最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是诊断椎动脉狭窄的重要手段,准确率高。
2021-09-30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以睡眠过程中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和低通气、周期性的间歇性低氧血症为特征,并伴有胸腔内压力的反复下降(由于吸气时气道堵塞)和睡眠过程碎片化的综合征[1]。OSA有较高的患病率,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人口健康科学系对1520名参与者的睡眠状况进行分析,显示男性OSA患病率为13%,女性为6%[2]。
2021-09-29人类生活的环境中存在多种辐射源,如太阳、宇宙射线等天然辐射源和医疗设备、核能生产中的人造辐射源[1]。随着核能和核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可能暴露于核电站事故等高剂量电离辐射、放射治疗、职业暴露等长期低剂量辐射之中。研究表明,细胞暴露于电离辐射下会引起各种生理反应,包括DNA损伤修复、细胞周期阻滞、细胞凋亡和癌变。
2021-09-29人气:18594
人气:15628
人气:15131
人气:14939
人气:13084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期刊人气:3391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
出版地方:湖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1-143
国内刊号:42-1130/R
邮发代号:38-123
创刊时间:1985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582
影响因子:1.464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62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